刘欢唱的歌词大意:
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要问我到哪里去, 我的情牵着你,我是你的一片绿叶, 我的根在你的土地,春风中告别了你。今天这方明天那里……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路上充满回忆,请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根据歌词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自己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绿叶对根的情意
这次高考作文立意是“感恩”。感恩文化本是外来文化,原意是感恩上帝,感恩自然,感恩社会。
感恩文化传到中国,就变成了“绿叶对根的情意”,我们要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政府感恩党。总之,感恩被改造成是“饮水思源”的传统孝文化,然后是服从,然后是生命之间的不平等。比如,我们要“尊重”领导,领导要“关心”百姓。领导是根,我们是绿叶,我们要感恩领导呀。这其实就是愚民教育。强调的是人身依附关系:孩子依附父母,学生依附老师,百姓依附政府。其实是一种对个体价值的否定。
可是,没有绿叶,根的价值在哪里?没有绿叶,人参怎么成精?绿叶与根,本来就是一个整体,何以剥离成主次、上下?何以分为施者与受者?
教育本该“无痕”。教育要使孩子进入生命的“自然状态”。“孩子懂得的一切”都是一种自然,而不要让他感受自己“与众不同”,感到自己懂得了什么。其实,在婴幼儿阶段, 是绿叶对根的情意还是根对绿叶的情意孩子就处于“自然无痕”状态,一个三岁的孩子不会认为他自己懂得了什么而对另一个孩子趾高气扬。但人长大后,就会把自己与周围的人进行比较从而脱离童心。现在流行的“赏识教育”强化了这种比较。孩子越来越明白自己懂得的东西是外界给予的,而不是与生俱来。为什么?正是“绿叶对根的情意”的教育的结果。这种教育歪曲人际关系以及学习目的,不是从孩子内在的心灵力量上去寻求突破,以至社会出现变态的竞争观念。
教育无痕好还是教育有痕好?一只蚂蚁,把小蚂蚁养育,有没有教育小蚂蚁懂得感恩,老蚂蚁是不是知道自己的“付出”,要求小蚂蚁要有绿叶对根的情意?
如果以后我自己身为父母,绝对不认同我对孩子的养育教育是“根对绿叶的情意”,绝不会让孩子去懂得“绿叶对根的情意”。我觉得这一切都是自然的本身。
我们需要感恩吗?当然需要。但是,感恩是教育的结果,而不是教育的内容。
点评:这篇作文相对于那些被阅卷老师批为满分作文来说是一种讽刺,是对作文假大空反而得高分的这种风气的一种特定的驳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