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751100000009

第9章 抛红豆—莫让风流负佳期

——庆清朝慢(禁幄低张)

禁幄低张,彤阑巧护,就中独占残春。容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妖娆艳态,妒风笑月,长殢东君。

东城边,南陌上,正日烘池馆,竞走香轮。绮筵散日,谁人可继芳尘。更好明光宫殿,几枝先近日边匀。金尊倒,拚了尽烛,不管黄昏。

不知词人当年是否想到,多年之后她这首词会变成一个诱人的圈套——咏花而不见花名,以致让那么多严谨的学者陷入其中,为求个真相争论不休:她写的究竟是牡丹,还是芍药?

易安出了题目没给答案,一切引经据典、言之凿凿的论断都成了可以推翻的臆测。

当时易安还在汴京,大概仍待字闺中或初为人妇,算来不过二十岁的年龄,“争渡争渡”的少年意气还未散尽,故意设下这个迷局也不可知。她在泥土初融的时候埋下一粒花种,然后欢呼雀跃着拉住每个经过的路人,手指那抔黄土,告诉他们底下埋着一个绚烂的花季。路人好奇心起,竞相追问:“你种了什么花?”她像恶作剧终于得逞的顽劣幼童,嘴角翘起得意的笑容:“你猜!”

泥土下是什么种子,到了花季自见分晓;易安这首词写了什么,难有定论。

它长在幽深宫禁之中、朱红雕栏之内,甫一出场就带着万千宠爱与庇护。残春时节,旁的花草萎了谢了,只有它翘立枝头,占尽春光仍不知自持。淡美而不失高贵的华丽妆容、流动妩媚的绰约风姿,不用说已是群花过后,即便是春色正盛,它也定能出尽风头。那副妖娆艳态叫春风生了妒忌,明月为它展颜,就连春天都长留不去。

上阙尾句的“殢”字,既有滞留之意,又喻纠缠、勾引之实,用在此处甚妙。想那东君作为司春之神,竟也为了这株花草长久停留,其花之美、之艳可想而知,世间尤物莫过于此。

炙热的阳光烘烤着亭阁楼馆,却没能吓退寻花的脚步。东城南陌凡有此花处,游人纷至沓来,熙熙攘攘。他们嗅花香,猜花语,热热闹闹就像过节一样。其间,词人偶尔也会心生怅惘:就像天下无不散之筵席,美味享尽食客各自散去天涯海角,世上没有常开不败的花朵,此花败落可还有什么再继芬芳?

正惆怅,已到了皇室内苑。原来此花不仅受游人追慕,连帝王也对其宠爱有加。明光殿是汉代宫殿名,《三秦记》有云:“未央宫渐台西有桂宫,中有明光殿,皆金玉珠玑为帘箔,处处明月珠。金陛玉阶,尽夜光明。”此处借指北宋宫殿华堂。在这繁华辉煌的宫殿里,此花也能拥有一席之地。词人有幸进到宫闱之内一赏娇花,几枝占了先机、离帝王近些的,开得正旺。

有人说,这国色天香的尤物当是牡丹,除它之外,还有什么花草能集君王恩宠和游人追捧于一身?它独占残春,显极一时,散逸出来的高贵雍容自有花魁风范。

说罢,就有人站了出来,“非也非也”,若论时节,在残春最末还能吐艳留春的该是芍药,因芍药又名“婪尾春”,即贪恋春之末尾的意思。何况花虽无意,人却有情,词人所选的吟颂对象,多少会和她本人的审美情趣、品性爱好有些关联。易安吟花咏物的词作虽多,对象却不外乎梅菊桂荷等恬淡之物,“好比是人中的雅士”,而牡丹自闻名之始就带着浓郁的贵胄之气,未必讨得清照的欢心。

又有人说了,易安居士本就与众不同,倘若她把自己年轻时的人生体验融入词里,自然能写出格调别致的牡丹:典丽之外又有雅致,极尽自信轻狂却又不像前人笔下那样富丽堂皇到令人却步,如端庄秀丽的贵族女子,雍容却无虚荣,极妩媚又不掩风流,虽争芳吐艳却又有“天真绰约”。

……

就是这样,比起玩味词情,更多人热衷于推敲“是芍药还是牡丹”的难题。寒来暑往千年过去,词中原有的美丽风华竟渐渐被时光的尘埃遮盖了起来。

几乎所有“尚无定论”的现象和“未解之谜”都会遭遇类似的待遇,人们循着蛛丝马迹摆出若干假设,并自圆其说。每一种可能都有拥趸,他们废寝忘食地取证研究,描描画画以让干枯的骨架变得丰满,或成美女或成丑妪。

严谨的治学态度自然无可厚非,但对感性重于理性的文学而言,有时候点到为止就好。李清照所写的花究竟是哪种,闲情偶寄拿来玩味是种风雅,当成学问追根究底就未免刻板了。若有一天,后人阅读的好奇都停留在对吟咏对象的揣摩上,不知是否还会有人替多情的词人感到尴尬。

既为咏物便是有情,或物我合一,或物我两立,一粒尘埃、一枚嫩芽都能催生出盎然诗意。这种文思不分国界,英国诗人华兹华斯说过:“一朵微小的花对于我可以唤起不能用泪表现出来的那么深的思想。”易安写了大量的咏花词,词中或多或少地隐匿着她的情思,或把情感寄托在物之本身,或在窥象访物之际偶然觅得自己的内心世界,这首词当属后者。

残春之际,词人赏花斗酒,叹花美,“容华淡伫,绰约俱见天真”,忧花落,“谁人可继芳尘”,忽而因花而喜,复又为花作愁,情绪颠簸间忽然就明白过来:“金尊倒,拚了尽烛,不管黄昏。”这一句未必是易安嘱意的词眼,其情却因豁达而隽永:与其对花感伤,不如趁着花美人美的年华,举觞痛饮,直到灯烛燃尽,休管它暮色卷来,金乌西坠!唯有如此,才不负这良辰美景。

年轻词人的这一番思量,并非罗隐式的“率真的颓丧”。唐人罗隐有个绰号,人称“十上不第”,足见仕途之坎坷。罗隐颇有才华,留下诸多存世名句,其中流传最广的是《自遣》中的一联:“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乍一读来只觉豪爽豁达,可一旦联想到诗人十举进士而不第的经历,颓唐无奈之感便如汹涌的海潮瞬间漫到心里。

李清照愤极怒极之时,或许也有过类似的想法,但当是南渡后,而非写作这首词的阶段。

汴京赏花时,她风华正茂,几乎没有经历过什么挫折,心思仍单纯明朗,这一通不负良时的呐喊要比罗隐简单得多,与前人《金缕衣》中的情思更为接近: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青春不堪辜负,这诗不是叫人及时行乐,而是劝人及时努力。劝世味道一浓,易安居士的清雅似乎被打了折扣,索性便换个风流些的例子:崔莺莺待月西厢,痴张生跳墙赴约的戏文直让年轻男女春心萌动,老夫子们大皱眉头。元末明初有诗人张著自号“永嘉子”,在他的《永嘉集》里有一首《待月诗》:

立尽黄昏瘦莫支,西厢朱户半开时。

风生花树寒微动,露滴瑶钗湿不知。

清思著人凝望久,柔情抱影欲眠迟。

可怜最好今宵月,正恐风流负宿期。

让崔莺莺感到焦虑的是爱情,等待的每一分一秒都有小鹿轻撞心门。情意经不起蹉跎,年少经不住虚耗,爱情如是,美景如是,青春亦如是。咏牡丹也好,颂芍药也罢,莫负佳期才是正理。

同类推荐
  • 普吕多姆诗选·卡尔杜齐诗选·吉檀迦利

    普吕多姆诗选·卡尔杜齐诗选·吉檀迦利

    这些路数迥异的作家,虽语种不同、观念不同、背景不同,但他们那高擎思想主义旗帜的雄姿是相同的,正是他们那令万世崇敬的全部精华。他们那奋勇求索的自由精神是相同的。而他们的雄姿,全新的译文,真实的获奖内幕,无不闪现于他们的作品之中;他们的精神,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更令人在各种不同的思想境界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启迪,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这套丛书所承载的,从而领会人生的真谛。题材广泛、手法各异,令人在尽情享受艺术魅力的同时,无不渗透于这些作品的字里行间
  • 唐诗三百首新注

    唐诗三百首新注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朝是中国诗歌的巅峰。唐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极为深远,历朝历代的文人视唐诗为圭臬,奉唐人为典范。唐诗与宋词、元曲并称,题材宽泛,众体兼备,格调高雅,是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奇迹。
  • 话题中国文学史

    话题中国文学史

    中国文学悠悠三千年演变发展的历程,早已汇集成一条起伏蜿蜒、波澜宏阔的漫长河流;而它各体兼备,于世间万物众象无不包纳涵盖、尽收之笔端眼底的复杂构建,也显示出一种气象恢弘、异常绚丽丰繁的巨大空间容量。所以,力图描述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与承传生新、消长盛衰的进化现象,探究那凸显的外在形式和深层潜注贯通的艺术特质,以给出较切实恰当的审美与社会文化层面上的价值评判,由之认定它在寻觅、确立民族—国家的灵魂或自我精神面貌上的标志性意义,换言之,即尝试着为文学编写撰作总结性的“史”的工作也相应而生———这同样可谓是渊源久长且古老,因为中国本来就有浓厚的历史情结、强烈的历史意识,是一个拥载了悠远史学传统的国家。
  • 张中行散文:人物卷

    张中行散文:人物卷

    张中行以他独有的思想家的头脑,哲学家的智慧,国学大师的底蕴去勾勒人物,带有一种“史”的眼光,简单几笔就写出了人物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品格,勾魂摄魄。
  • 世有桃花

    世有桃花

    从《诗经》初嫁,到秦汉飘摇、唐之明艳、宋之清丽,桃花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绵延不绝,遮蔓、轮回,人们很容易弄清松竹梅兰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但不是很容易弄明白桃花这样东西的文化内涵。桃花在中国,太复杂,但凡想起,先有一言难尽的暧昧。
热门推荐
  • 玻璃唇

    玻璃唇

    孙频,女,1983年出生于山西交城,毕业于兰州大学中文系,现任杂志编辑。至今在各文学期刊发表中短篇小说一百余万字,代表作有中篇小说《同屋记》、《醉长安》、《玻璃唇》、《隐形的女人》、《凌波渡》、《菩提阱》、《铅笔债》等。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让孩子生活在鼓励、友爱、稳定和包容之中,做一个冯顺弟一样坚强独立,自尊自爱的母亲,你本身做的一切,就是最好的教育。成就孩子,需要妈妈多久的陪伴?一辈子,也许还不够;一瞬间,也许已足矣。
  • 我的吕布兄弟

    我的吕布兄弟

    章辕某日醒来,意外发现穿越到汉末,成了九原县令公子张援。幸机缘凑巧,结识了杀虎救杜鹃的吕布,与他结拜兄弟,并且爱上杜鹃。杜鹃却爱着吕布。吕布杀仇人判徙边。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婚后冷战豪门老公

    婚后冷战豪门老公

    婚后,他把属于他们的新房当成了他藏他初恋女友和他私生子的金屋,而她却要受尽他们的冷眼冷语……最可恶的是那个所谓的豪门老公指着她的鼻子说:“你只是我买来的挡箭牌而已,至于其他你一文不值!"
  • 陌生人经济学

    陌生人经济学

    我们在购物、就餐、休闲娱乐的时候少不了要跟陌生人打交道,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面带微笑,说一些让人内心烫贴的话,力所能及地给予别人帮助,让其成为我们的朋友,从而扩大自己的人脉圈,同时我们也可能从陌生人那里得到不少类似优惠券、最低折扣、升职等好处。本书告诉读者:如果你有成功的念头,你就必须掌握这样十个要义:总是说好话、记住他人的名字、投他人所好、掌握人的从众心理、从不吝啬自己的微笑、真诚待人、善用言论效应、总是热情洋溢、将自己的付出最大化、让感动产生经济效益。
  • 非人大小姐系列2:妖怪千金

    非人大小姐系列2:妖怪千金

    这是一个三观不正坏脾气暴力女被迫成为好事做尽五讲四美十全十美大家闺秀的血泪史故事。男猪是个身份高贵且表面风流倜傥但内在却乌漆嘛黑还能跟女主同流合污的人……狼?表面上温柔娴静十全十美的大家闺秀应惜弱,实际上却是个靠着吃鬼为生不人不妖的怪物,她这虚伪的面纱,竟然由那个自称到太平城来安养身体的纨绔子弟安思意被戳破了……安思意自己也有着不可告人的秘密,而他的灵丹妙药竟然正好就是那个怪病缠身的应惜弱?日行一善捡回来的小婴儿居然是个刀枪不入杀人于无形奉行日行一杀的怪物杀手——哎哟喂,这到底是不是言情小说女主角该有的遭遇啊?不过呢,唔,谢天谢地,装B装二的无聊日子总算过完啦!XD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学会说话、懂得礼仪(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学会说话、懂得礼仪(学会做人学会生活系列)

    说话,不仅是一种生理功能,更是一种能力,它适用于任何场合,谈判时要用,工作中要用,日常生活中同样要用。怎么用好这个工具,《学会说话懂得礼仪》将告诉你答案。成功有道可循,礼仪便是其中之道。礼仪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而礼仪的表现却是需要行为技巧来实现的,礼仪有时是一面镜子,它能照出你的修养品德和为人。有时又是天使,它能帮助你与人和睦相处,帮助你成就辉煌未来。家和万事兴,家庭需要礼仪:朋友多了路好走,朋友见面需要礼仪;事业有成,同事间需要礼仪。总之,人际交往离不开礼仪。
  •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

    《圣经故事》是生活在亚、非、欧三大洲交界处的古代希伯来民族数千年历史长河中集体智慧的结晶,也是犹太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东正教和新教)共同的正式经典。它构成了西方社会两千年来的文化传统和特点,并影响到世界广大地区的历史发展和文化进程。《圣经》不仅仅只是一本宗教读物,其中融合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它与希腊文明一起,形成了今天的欧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