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94300000030

第30章 轻看名利,一生不失

本焕长老的大弟子印顺回忆起自己的师父时说:“我们到底要什么?其实人生存的需要是很低的,比如老和尚每天的洗脸水,他说只要足够把毛巾湿润就可以了。”事实也的确如此,我们周围的很多东西是我们不需要的,比如碳酸饮料和水相比,碳酸饮料是多余的;再如鱼翅和家常饭菜相比,是不被需要的;在比如名利和知足心、简单生活相比,是负累,本也是不必需要的。可人们依旧像花更多的钱、更多的人力、精力造饮料、烹鱼翅一般,追求终为虚无的名和利。

古人云:“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人为了求名,相互倾轧,而人的智识就成了斗争的工具。千百年来,读书人为了金榜题名而发奋苦读,除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之外,便是为了在官场赚取名利,光耀门楣,扬名立万。人不能为了求名,为了好胜而求知识,因为名心和利心都是杀人不见血的武器,破坏自己的生命。

人最高的道德,应该把“名利心”抹平,抹平之后不是不再进取,而是秉持淡泊的前提下,平平常常、直直行去。而是这个境界是很难达到的,很多时候,人们都喜欢争强好胜,满足于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虚荣,固步自封。

佛陀时代,有一位二十岁的青年,天资聪颖。只要是他看过的事情就能学会。他凭此种过人的天赋,发誓要学遍天下所有的技艺,于是他四处寻师访道,学遍了世间种种技艺,且无不精通,便萌生了与人比试的念头,他想,自己的才艺无人能及,战胜他人后定能流芳百世。

就这样,年轻人的足迹遍及许多国家,到处展现自己独步天下的技艺,未逢敌手。这天,一位比丘手持锡杖来到年轻人面前。由于年轻人生长的地方没有佛法,所以他便好奇地询问:“你是什么人?手上的是什么,为何装扮与常人不同?”

比丘答:“我乃调御自身之人。”

青年问:“什么是调御自身呢?”

此时比丘说了一首偈子:“弓匠调角水人调船,巧匠调木智者调身。譬如厚石风不能移,智者意重毁誉不倾,譬如深渊澄静清明,慧人闻道心净欢然。”说完,比丘飞至空中,原来他乃是佛陀化身。接着,佛陀回到地面对年轻人说:“因为历劫修行,调御自身,我才能有如此神通。”年轻对佛陀佩服得地五体投地,于是向教佛请教陀调御自身的要领。

于是佛陀便对他开示静心的禅法、淡泊的情怀、解脱的活法,并说明制弓、驾船、建屋等技术,都只是虚华不实、有生有灭的东西,若让自己沉溺其中,欲求在这些方面与人一争高下,不过是在求一个空而无物的东西。

年轻人凝神倾听,豁然领悟,遂发心出家修行。资质过人的年轻人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名心(“想流芳百世”即是一种名心),争强斗胜,反而让自己的骄慢心身陷名利牢笼。

名利心产生容易,摆脱难,抹平名利心不过是放下对拥有的执著。佛说放下才能快乐和自在,可这又谈何容易。世上的人有了功名,就对功名放不下,名缰利锁缠绕着人的身心,使人陷入世俗红尘的泥淖中不能自拔。

日本有位桃水禅师,因他修为精深,因而有很多人不远千里来跟他学禅,但他们大都因桃水禅师的严格考验而没有坚持下去,这让桃水禅师十分失望。有一天,人们发现,桃水禅师从寺院里失踪了。

三年后的某一天,禅师的一个学生发现他正跟一群乞丐住在一起。当下,这个学生便向他请示福禅法。禅师说:“好吧,如果你们能跟我住几天的话,我就教你。”学生十分高兴,于下便脱下了身上的华服,同桃水禅量一样与乞丐们住在一起。

午夜时,人们起床的时候发现,一个乞丐死了,于是桃水便与学生一起将乞丐的尸体抬到外面埋了,接着回到住所继续睡觉。桃水睡得十分香甜,可是那位学生却因感伤而久久无法入眠。

第二天,桃水禅师兴高采烈地将死去乞丐的食物与学生分食。桃水禅师边吃边高兴地说:“太好了,今天可以不用出去乞食了。”桃水禅师大口地吃着死去乞丐留下来的食物,可他的学生却一口也无法下咽。桃水禅师吃完后对学生说:“你可以回去了。”学生默然无语,黯然离开。

桃水禅师的学生虽然脱下了身上的华服,心里却对“华服”念念不忘,而对外物心存留恋的人没有资格谈佛法。其实世人又何尝没有一件让自己挂念的“华服”,名利不过是其中一件。为了试试把它穿在身上我们日日夜夜、东西南北团团转。这时人们就要问了,如何才能看轻名利,一生不失?其实欲求人生不失,先要让自己不失舍心,因为舍心能对付诱惑人们追求名利的贪欲。还要让自己不失欢喜心,遇到名利争夺的时候,比如晋升、加薪,且让给想为高位付出高劳累的人,让他高兴,让自己淡然。

同类推荐
  • 道教自然观研究

    道教自然观研究

    中国道教研究在百年的历程中,走过的并不是一条平坦的路。整个20世纪,经历了中西多元文化的激烈冲撞、一元文化的范式转化、全球化背景下多元文化的再一次激荡角逐,中国的道教研究在多次的浮沉和变通中,经历了排外、接受、容纳、调适的发展过程,获得了新的价值和生命力。本书考察了20世纪道教学术研究的总体概况,并以四位典型学者陈撄宁、萧天石、国符、王明为例,分析了20世纪道教研究的几个向度,概括了20世纪中国道教学术的若干新特点以及道教研究的定位问题。
  •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106岁高寿的本焕长老,在清明节前安详化归而去。总结他的一生,刺血写经、燃臂孝母;忘身求法、建寺安僧;弘法利生、行愿大千。世界浮躁,如何静定?生活的节奏那么快,烦恼那么多,如何解脱?对待名利财富,如何看淡、善用?对待生死,如何超脱?本焕长老给了一个答案:看得开,放得下。
  •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每天懂一点净化身心的禅心佛语

    倒一杯清茶,掬一捧阳光,听圣严法师讲禅,做一个境随心转的圣人。本书以台湾第一高僧圣严法师的禅证体悟为中心,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等日常行为入手,阐释净化身心、缓解压力的禅修法门。将心理减压和禅修秘法完美结合的佛法书,祝你走向身心康宁的禅修之道。
  •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仓央嘉措传与诗全集

    他像西西弗斯一样,被无法抗拒的命运困锁着,被高高在上的诸神无休无止地惩罚着,他是黄金囚笼里最高贵的犯人。虽然有芸芸众生对他顶礼膜拜,却没有一个人怜悯地抛给他囚笼的钥匙,诸神把世界托付给了他,他却只想要回他自己,要回那个最真的自己。
  •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

    《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是《陕西历史文化丛书》系列之一的《岁月存照(陕西古代佛寺)》分册,书中具体包括了:佛与佛的故事、中国佛寺的早期记录、陕西古代佛寺的建筑特色、汉至南北朝时期的佛寺、佛教在长安的继续发展、宋元明清时期的佛寺等内容。
热门推荐
  • 彷徨

    彷徨

    《彷徨》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集,写作于“五四运动”后新文化阵营分化的时期。原来参加过新文化运动的人“有的退隐,有的高升,有的前进”,鲁迅当时像布不成阵的游勇那样“孤独”和“彷徨”。他在《彷徨》的扉页上引用《离骚》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嗨!你是我的大爱

    嗨!你是我的大爱

    一些片段的记忆……妈妈!她亲我!韩少习捂着左面的脸蛋,瞪着水旺旺的眼睛边向妈妈告状,边向旁边的多多示威,他十分不喜欢这个突然出现的女孩,不明白爸爸妈妈怎么会把她带回家。小少哥哥,我喜欢你!多多一脸天真的表情无辜的看着韩少习,为什么小少哥哥会哭,被人亲是很幸福的事啊,多多就喜欢爸爸妈妈亲自己。我讨厌你!韩少习推开多多,跑了出去!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经理人必备经济合同与法律知识

    经理人必备经济合同与法律知识

    企业经营管理的每一项成就都是经理人员的成就,每一项失败也都是经理人员的失败。中外企业的无数案例都证明了一个结论:经理人员的学习能力、知识视野、理想、献身精神和人格决定着企业的经营管理是否成功。本系列丛书将为广大经理人搭建出走向成功的知识阶梯。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本书分必备法律知识和合同写作范本与合同管理两篇,主要介绍了法律基本知识、合同法、金融法律知识、会计法、税法基本知识、劳动和社会保障法、知识产权法、交易秩序法、价格法律制度、企业破产法、刑事法律知识、诉讼法、有关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法律、常用经济合同的概念与写作范本、合同管理等二十章内容。
  • 爱杀了我们

    爱杀了我们

    眼前的男子面色和他身上的床单一样苍白,林染染随手拿起身边一颗苹果,缓慢地削起皮来。果皮一圈一圈垂下,就像这漫长等待的时光中,一点点下坠的心。“你打算什么时候醒来?”一个削好皮的苹果被摆放在男子的床头,林染染用小到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说。一个人的喃喃自语,在这种幽静的环境下显得格外悲凉。“那你又准备等什么时候?”另一个人悄无声息地走进病房,还居然听清了林染染如梦呓的话,叹息着开口。林染染没有回头,而是依然看着病床上紧闭双眼的男子。她在等他,而他在等她。他们三个,都曾为爱死过一次。
  • 凤降龙:太子,乖乖回家去!

    凤降龙:太子,乖乖回家去!

    她曾经想要托付终生的男人却突然离她而去,变了性情,残害她的家人,玩弄她的感情,践踏她的尊严,甚至扼杀了他们刚出生的孩子,把她逼上了绝路,刀剑相向。这一次,就算你有苦衷我也不会原谅你了。紧紧的捂着早已平坦的小腹,颤抖的手握着宝剑指着他的喉头。好,要恨就永远的恨我,一辈子都不要忘记我。他笑着放她离开。却不知这个男人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她,等真相被公布天下,他也彻底的消失在了世人的眼中,她又踏上了寻找他的旅途……我在寻找一个男人,要是你看见他,请告诉他,我在等他,快回家吧。
  • 永远激情:马云的7个高效能思维习惯

    永远激情:马云的7个高效能思维习惯

    马云一介草根,长得其貌不扬,一没资金,二没背景,三没技术。是什么让他从一穷二白的普通人到万众瞩目的英雄?是什么力量让他如此自信、霸气甚至狂妄?运气和机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但是,方法却是可以研究和学习的,而这些方法,也正是本书想要与读者探讨的。深入细致地分析和研究马云的性格特征、成长经历和创业历程,我们发现,在他身上有这样几种人格品质——永远激情、认真专注、永不放弃、标新立异、勇往直前、以诚换信、合作共赢等。这些优秀的品质在他身上经过岁月的光合作用而慢慢沉淀,逐渐形成他为人处世、开拓事业的高效能习惯,最后凝结成他所散发出的独特的人格魅力。
  • 终身监禁

    终身监禁

    杨袭,女,1976年出生于黄河口,08年始在《大家》《作品》《黄河文学》《飞天》《山东文学》等文学杂志发表小说。
  • 考古发现之谜(求知探索)

    考古发现之谜(求知探索)

    从零起飞时值1870年的深秋,天气转凉,大西洋上空不时阴云密布,预示着惊涛骇浪和凄风苦雨的到来。在这种时候横渡大西洋,实非明智之举。此时,在一艘孤伶伶的船上,几位言谈举止颇为严肃的先生却有些坐立不安,他们偶尔交谈几句,更多的时候蹙眉垂首。
  • 噬血恶魔(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噬血恶魔(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撷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元凶代表人物,力求展现他们不同时期、不同历史阶段独具特色的性格特征、丰富的内心世界,描绘了他们的作战经历,以及走向失败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