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辑书评集萃(3)
“大师”“小贼” 相得益彰
—读《历史的脸谱》
“关公战秦琼”是个笑话,相距四百年的两条好汉怎么会打到一处?生活在同一时代的相声大师马三立、侯宝林却没能同台献艺,给喜欢他们的无数看客、听众留下了无法弥补的遗憾。钱海燕既是作家又是画家,其“小女贼”系列绘本(已经出版了六册)受到各年龄层次读者欢迎,绝非浪得虚名。余秋雨先生的粉丝就更多了,遍及海内外。说有易,说无难,我不敢说余先生创造了“大散文”,但说他复活了或复兴了这种形式大概不会错。说来惭愧,在此之前,我只读过一篇《风雨天一阁》。现在,由余秋雨撰文、钱海燕绘画的《历史的脸谱》出版了,强强联手,“大师”“小贼”,相得益彰,图文并茂,煞是好看。
《历史的脸谱》收余秋雨语录二百余条,分“追问与感悟”“大学与大师”“文明与蒙昧”“历史的脸谱”“人生的况味”等九大类,大多数是他近年的答记者问,在电视或网站的访谈,以及在世界各地的演讲。内容特点是书面语少,口语多,富于机智,更富于急智。绘图共九十三幅,可以粗分三种,姑且名为正说、续说、反说。
所谓正说,就是绘画对语录中规中矩,亦步亦趋。如《后果》这一条,“亩产二十万斤”。画面上一个大南瓜旁站着一只拄着铁锹叉着腰踌躇满志的小老鼠,题图词是:“亩产二十万斤,明年赶上猫!(206—207页)”再如,正文中说浮士德到老年才明白人生的意义——日常的生活,再加自由。画面上是位老先生悠闲地坐在家里,猫也安静地卧在门口,题诗是“手边有老酒,脚下有老狗。屋里有老妻,邻家有老友” (252—253页)。这一类占绘画的大多数。如果你处处同余大师唱反调,先生何必花钱找不自在呢,即使再有涵养也不致如此吧?
调皮捣蛋是钱海燕的本性,要改也难。她自己承认,题歪诗,说怪话,接话把儿,是她常干的事。所谓续说,就是绘画对语录的意思有所发挥,深化或者浅化原意,搞怪或者搞笑。如《人文目标》一则:“没有人文目标,将是人类最大的恐怖”。画面是倒地的像是支撑古希腊神庙的大立柱,旁边有个小虫子。题词是“失去人文目标,将是人类最大的恐怖—比毛毛虫还恐怖”(51—52页)。四两拨千斤,化正经为诙谐。再如正文“好多诗人……挣扎出来了,就不做诗人而做哲学家了;挣扎不出来呢,就继续当诗人……”画面上悬着一枝硕大无朋的钢笔,一个人坐在墨水瓶上,右手食指滴着墨水,题词是“挣扎出来了,就做哲学家,挣扎不出来,继续当诗人,挣扎至崩溃,变成精神病”(250—251页)。提醒人们诗人可能还有第三种命运,一下子把生活的残酷一面揭示了出来,语言却又风趣幽默。
钱海燕擅长逆向思维,如在《小女贼的黑店》中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鬼”的妙句,形象地说明了普遍存在的眼高手低这一现实。她不会老老实实地给别人打工,即便是为余大师。稍不留神,她就会拿余先生调侃一下,开开无伤大雅的小玩笑,这也就是书中的反说,图与文意思相背。如《责任》这条,正文“责任,总是责任,而终点是人文责任”。画面是一只小蚂蚁,扛着一座倾斜的大山,题词是“重,但这是我的责任”(20—21页)。倘若山样的责任总是由小蚂蚁们肩负,对它们来说,那也委实是超负荷,勉为其难,太重太重了,那些理应出来扛山的大虫豸们躲到哪里去了?为什么责任、责任感这类东西天生就是小蚂蚁们的事情?这幅画和题词也印在了封底上。你也可以把它归类为正说,言人人殊。我却宁愿将其看成是反说,是“小贼”在拿“大师”找乐,这似乎更符合钱海燕轻松活泼的个性和“拈花微笑,飞叶伤人,既富禅趣,亦含杀机”的风格。
我最喜欢的是第一幅画——一个人坐在巨大的A字型梯子上,脑子里却在想着a。题词是“精神正常的人,都不该做这种幻想”。此幅画位于第2页,是对第3页《无可能》的解释。“二十一世纪会不会成为中华文明的天下?我的回答是:不仅毫无可能,而且一切精神正常的人都不应该作这种幻想。任何文化霸权和军事霸权一样,都是邪恶的”。大师就是大师,言简意赅,一语中的。画对文应当是正说。画妙就妙在构图上。已经达到了大A的高度,却念念不忘小a。众所周知,a是英文字母表中的第一个字母,表示起始、第一的意思,也表示优秀的意思。念念不忘第一,念念不忘回到起始,是很危险的。
按照锚固理论,图对文有限制、补充、说明、具体化的作用,反之亦然。一幅画可以题不同的诗,根据一首诗意也可以画出不同的画。比如,178页画面是一只小狗守着马桶足吃足喝,有滋有味。题词是“马桶的浩劫”。同样是这幅画,在《小女贼私房画》中的题词却是“动物知道它需要什么,需要多少——人可不是”。用第2页的画说明第3页上的文,属于正说,已见上一段,如果用来说明第1页的文呢?那就成了反说。
第1页是全书的总纲或者说题词,其中说道:“我们需要复兴的中华文明,应该以伟大的唐代为中枢,前后辐射,甚至再向前推,推到绚丽而混乱的魏晋,推到气魄雄浑的秦汉,推到哲思滔滔的战国。这不是向古代遁逸,而是对中华民族的再次崛起给予了更高的期许。……只有这个民族曾经有过的最高文化坐标,才是世界性的坐标”。
抄到这里,我突然又糊涂了。我们现在难道还没有再度崛起?1949年我们就崛起了(“站起来了”),1979年我们又崛起了(“第二次解放”)。我们无论从哪方面说都远远超过了唐代。即使以唐代最英明的君主唐太宗、最强盛的贞观朝为例,倾全国之力,远征高丽,结果一蹶不振,一病不起。我们要复兴到战国七雄,还是春秋五霸?或者秦汉一统天下?最重要的是:我们干吗还要“复兴”到比“万恶的旧社会”还旧的社会呢?
我们有伟大光荣正确的组织、光辉的历程、一系列真理般的理论、合理的制度、和谐的社会、勤劳勇敢智慧善良的人民、进步的文化,众真皆备于我,众善皆备于我,众美皆备于我。我们创造了那么多世界第一,GDP已经是世界老二,超过美国老大也就是早晚的事。2008年,尽管汶川发生了毁灭性大地震,数万人遇难,我们仍然成功地举办了华丽的奥运会,使世界瞩目。2010年,虽然玉树突遭地震,数千人牺牲,我们照样如火如荼地开始了长达一百八十四天的世博会,是发展中国家举办世博会的第一个。只是想一想这些丰功伟绩睡梦中都会幸福得笑醒,我们干吗还要“推到”(退到?)唐代、推到魏晋、推到秦汉、推到战国?干吗不直接退到三星堆、周口店、红山时期、仰韶文化呢?突然想到了2页后大师自己的话:“精神正常的人都不应该作这种幻想”。
这本书95%的内容我都赞成,就是这篇大纲或者说题词、题记整不懂搞不清,连带得我还怀疑起了“复兴”。
双面人钱海燕及其新著《淑女教唆书》
一直很佩服作家社同行的眼光和运气,他(她)们总是能抓住畅销作家、畅销书,如钱海燕及其“小女贼系列”,四册一套,32开本,销路不错;接着又出了24开本,业绩骄人 。现在作家社又推出了钱海燕的新绘本系列“淑女教唆书”,也是四册,《有关第三者的111个建议》《这一生我愿为你做的123件事》是其中的两种,相信肯定也能得到新老“钱迷”的热捧。
《这一生我愿为你做的123件事》是以爱人、妻子的口吻和身份对另一半的承诺。如25、“我从来不想让你改变什么,除了给我买太贵的礼物”;105、“你知道我对幸福女人的定义吗:一生走过许多地方,但始终睡在一个人身旁”;123、“来生还做你的女人”。这些话和画触到了我们心灵的最深处,心里自然而然地感到暖洋洋、热乎乎的,我们无法不被打动。钱海燕在这部书里是以典型的、传统的贤妻良母面目出现的。她的123件事我们相信她是能做到的,正如她能想得到、画得出。
钱海燕自己生活得幸福美满,所以她也希望大家都生活得好起来,就像先富起来的人有义务、有责任帮助弱势群体脱贫解困一样。除了自己做贵妇,还要培养千千万万个淑女,要不怎么称得上是“达则兼济天下”呢?
我们在电视上、单位里看见了太多的正(女)人(女)君子,所以另类女会使我们更好奇,就像满街都是“正宗兰州牛肉拉面”,我们反倒更想见识见识“非正宗兰州牛肉拉面”。相比较来说,我更喜欢《有关第三者的111个建议》。在这部书里,钱海燕抛弃了淑女形象,显出了杀手本色,露出了“女巫”本相。“杀人手段救人心”、“刀子嘴豆腐心”说的就是她这类人。你会不由自主地惊讶她怎么会有这么多刻薄、恶毒、热心到位的俏皮话、格言、警句,恨不得把它们全都窃为己有,如“3、想结婚却与人搞婚外恋,就像晚宴前吃两口垃圾快餐:暂时缓解问题,之后烦恼悔恨——名声还特别低级”(恨铁不成钢);“8、他的太太若是个泼妇,你会很惨;若是个贤妻,你会更惨”(多么富有哲理性)……怎么样,不错吧?几乎每一项建议都可圈可点,但引用太多就有侵权的嫌疑。
有话好好说那是做报告、搞思想工作,那多没趣;有话偏不好好说,那才是艺术,也是钱海燕的拿手好戏,如:“4、干一行爱一行,老想当第二者的第三者不是好第三者”。前一句多么正经,后一句多么荒诞,两者嫁接在一起,却起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这种顺起逆接、横生斜长,产生了无穷的乐趣。连丛书名都那么搞笑——《淑女教唆书》。褒义贬义愣给来了个拉郎配。再说,我们哪家学校不承认是培养教育淑女的?可世界上的淑女还是稀有动物。也许,“教唆书”里反倒有些绝招秘籍?
《有关第三者的111个建议》《这一生我愿为你做的123件事》,突破了“小女贼系列”的局限,因为那套书都是单幅画,给人的印象似乎是灵光一现,精彩,但总觉得不过瘾,作者(画家)的才智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钱海燕久已有意尝试杜彭、朱德庸的四格漫画形式以表现一个完整的故事。现在这两部书更像是连环画,尽管文字千变万化,画面五彩缤纷,但有一个固定的主题,表达同一的思想,就像用一条金线,串起了颗颗珍珠。
钱海燕早就有文(章)、书(法)、画三绝的美誉。她的绘本不断为读图时代增光添彩。她的亦俗亦雅、大俗大雅的风格赢得了越来越多读者的喜爱。在充满了大话、套话、假话、完全正确而毫无用处的官话、废话的社会里,她直指内心、直抒胸臆的风格,就像李小龙的截拳道,博采众长而又不属于任何门派,富有观赏性而又简洁实用,一招制敌,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是理所当然之事。不故作高深而体现了深刻的思想,似非而是的议论让人在捧腹大笑之后又确有所得;不故作高雅而能收到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效果,岂是一般的作家、画家、书法家所能企及的?她可是一身三任的,这就更难得了。
两个郑袖的PK
—读《郑袖的梨园》
藏策先生在博联社发文评阿袁的小说,不想随便跟帖,回家找出藏策先生选评的《年度中篇小说精选》(第三辑),天津人民出版社版,第二篇就是阿袁的《郑袖的梨园》,仅排在王安忆的《骄傲的皮匠》之后,可见评委们对阿袁此中篇的激赏。
光看题目,我以为这是一篇古代题材的小说,因为《战国策》中有一篇文章,题目是《郑袖谗魏美人》,说的是魏王送给楚怀王一个美人,怀王妃郑袖比怀王还喜欢这个美人,怀王和美人都放松了警惕。郑袖对美人说:大王爱你的美貌,就是不喜欢你的鼻子,你见大王时就把鼻子捂上。对怀王却说:美人见你就捂鼻子,那是嫌你臭。怀王大怒,割了美人的鼻子。
阿袁的小说写的是当代题材。一个叫郑袖的女子,因为第三者插足,导致父母离异,自己小时候与父亲、继母过了几年尴尬的生活。因此痛恨第三者,成年后以自己独有的方式报复第三者。先是在做研究生时拆散了导师夫妻,因为师母以前是第三者,但郑袖也因此失去了自己的男友。32岁了,又勾搭上了学生的父亲,因为学生的继母以前也是第三者。在另一个家庭即将破裂时,学生的继母却因车祸意外去世,给郑袖留下了无尽的遗憾。
小郑袖的复仇是盲目的。她找错了目标。说到复仇,她应该首先为母亲复仇去拆散父亲和继母,因为继母是第三者。可她却把目标瞄在了能够接触到的女性第三者身上,搞垮一对是一对,尽管这些第三者与她无冤无仇,毫不相干。
从另一角度说,“小三”们结婚了,就不是第三者了,不是小三了,而成了名正言顺的妻子。老小三们革命成功了,由革命者成了革命对象了,就要反革命了,就要稳定和谐了,防备新的小三革自己的命了。攻守异势了。“革命在事实上的成功便是革命在理论上的失败”(钱钟书)。郑袖报复小三的手段,就是自己当小三,再拆散昔日小三们的家庭。所谓“手段的卑鄙证明了目的的卑鄙”。命运就是这样吊诡。学生已经渐渐地接受了继母,正是由于郑袖的插足,才使那个家庭再次破裂。郑袖把社会和上帝都容忍的现象及放弃的责任,自己接过来扛上,她承担得起来吗?她比上帝还上帝?她以为她是谁?她要替天行道,做复仇女神,首先却要献身,当金沙滩头马郎妇,男人的玩物。
《郑袖的梨园》使我想起了十几年前读过的白先勇的一篇小说,好像叫《永远的尹雪艳》,其中写一位欢场女子,把一些成功人士诱惑得五迷三道,最后有一位还丧了命,欢场女子涛声依旧,无动于衷。
梨园两字用得好,暗示郑袖的所作所为都是在演戏,自己演,也希望别人跟她一起演,按照她的设想演下去。学生继母的意外去世打乱了她的计划,所以她很失落。
怀王妃老郑袖为了防止“小三”抢了自己的位置,处心积虑毁了对手的容,可谓大获全胜。小郑袖拆散别人的家庭,并不是为了鹊巢鸠占,取而代之,搭进了身体与感情,还把未婚夫给折腾丢了,却又不是为了获得爱情和家庭,她图什么呢,她赢了吗?
小说的结尾虽然突兀却很精彩,也很经济,换一种结局,小说还得继续写很长。如果是学生的父亲横死,郑袖还要继续演下去,玩下去吗?游戏人生,也游戏了自己。
藏策先生的文章高屋建瓴,追根溯源,指出了阿袁小说的师承和艺术特色,那是文学批评,文本分析。我这只是读后感瞎白话。
取精用弘 烛幽照微
—《打捞历史的碎片》读后
《打捞历史的碎片》是伍立杨先生的第20本书,相对于刚过不惑之年的伍先生来说,这个数字是令人羡慕的。更使人惊叹的是,在百度网上敲入“伍立杨”,立刻会显示有9000多相关网页!
本书分两卷,第二卷是单篇文章,看看下列题目就能勾起书虫们的强烈好奇心和阅读欲:《也是文坛外高手》《天才的睿智与洞见》《各地人物性情说略》《华丽缘?华丽冤!》……伍立杨的文字典雅、别致,文言词汇与白话语法的巧妙结合,在同龄人中独具一格,无论是几百字的短篇,还是几万字的长文,都是信息量丰富,知识性、文学性并重,这一点早有定论。伍立杨又能见微知著,于常人忽略之处看到事情本质,如《极细微处见不堪》中写抗日战争胜利后,“参谋次长冷欣中将即将进驻南京,其在芷江会谈中,率先提出的,竟是要求日军以书面文件保证其安全。以战胜国的高级将领,竟向战败国的使节要求安全保证,既无意义又不自然,甚至滑稽。小而言之,个人胆气萎缩,与高级军官身份不符,与战胜国使节身份不符。大而言之,影响国际观瞻,降低政府威信,贻笑大方。”
伍立杨饱读中西典籍,又关心时事,对清末民初的历史兴趣尤浓,浸淫于几百册《民国丛书》,独得其乐,往往能从别人不注意的地方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报刊新闻,也能触发灵感,作为题目或论据。一下笔则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广征博引,古今中外打通。如《民国以来的离奇失踪案》,从谍报女英雄何若梅的丈夫新婚之日失踪,到名教授费巩、名作家郁达夫、名报人储安平的离奇失踪,串起了系列无头案,引人深思。再如万字长文《曾氏传记三种评骘》,比较了何贻焜《曾国藩评传》、萧一山《曾国藩传》、王定安《曾国藩事略》三书的优劣之处,令人心服口服。伍立杨读书多、快、精,所以动笔时勇于下结论,因为有史实做支撑。伍立杨处于信息中心,交游广、应酬多,却能挡住诱惑,耐得寂寞,青灯黄卷,美文迭出、佳作不断。我的一位前任领导、主编了多套外国散文、当代散文的老编辑,非常欣赏伍立杨的文章,主动与伍立杨联系,向他约稿,欲为他出本随笔集。
相比于第二卷,第一卷更像一部专著。此卷用35篇文章论述了一个问题——清末民初暗杀现象。作者独具慧眼,从众多史籍中找出了别人没有注意的问题——暗杀,并从暗杀的理念、暗杀的目的、暗杀的效果和影响、暗杀的时代背景、暗杀的对象、杀手的组织构成、信仰、人品、中外暗杀风潮的比较、暗杀从清末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性质的变化、恐怖集团与专制政体的关系等诸多方面对这一特定时代的特定现象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清晰表述,既有大量的史实,穿插着名人逸事,又有理论的总结,实际上是通过这一特殊切入点写了清末民初政治史。题目本身就引人注目,加上作者纵横捭阖的文才,深谙史籍的史才,以及高屋建瓴的史识,使第一卷自有别样的吸引力。此卷虽然是部专著,但每章篇幅并不大,而且作者驾御语言的高妙本领,使人在阅读时始终处于亢奋状态。
改革、改良、变法都比革命给社会带来的震动小,但腐朽的清政府死不让步,不懂得自己活也要让别人活的道理,没有和谐社会的概念,宁肯亡国,拒绝改革;抓权抓钱还抓命,要名要利不要脸。一方面钳制舆论,一方面搞假立宪,炮制“皇室内阁”。国家复兴无望,逼得进步知识阶级走上了暗杀之路。
十九世纪末叶至二十世纪初叶,是天翻地覆的时代,是数千年未有之巨劫奇变期,需要而且也产生了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学问家……二十世纪中国的大师巨匠们,基本都产生于那个年代。倘若刺杀清末五大臣、铲除荼毒民众的封疆大吏之同盟会志士们、优秀的知识阶级地下有知: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而换来的却是一个不中不洋、不伦不类、非夷非惠、非驴非马的朝代,人民依旧没有言论出版自由、依旧是“一个党、一个领袖、一个主义”娘稀匹总裁即独裁的社会,他们用在敌人身上的暗杀手段被总裁频频用在政敌和大学教授身上,他们将做何感想?
“余少喜临川新法之新,而老同涑水迂叟之迂。盖验以人心之厚薄,民生之荣悴,则知五十年来,如车轮之逆转,似有合于所谓退化论之说者。是以论学论治,迥异时流,而迫于事势,噤不得发。(陈寅恪《读吴其昌撰〈梁启超传〉书后》)”新的未必就是好的,前贤不一定不如后生。著名记者、作家舒湮有言,从文化上来说:北洋不如晚清,民国不如北洋。文采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后人思之,不觉怅惘。第一卷的最后一篇文章,题目就是《思君令人老——不死的怀念》。先进的世界观与文化保守主义并不矛盾。伍立杨追踪那个百家争鸣、人才辈出的年代,在《打捞历史的碎片》中为那些曾经的大家们留下了风格迥异的侧影或速写,心与古人通。在某种意义上说,作者在精神上是属于那个逝去的年代的,如那个年代的人一样读书、为文、处世。这一点也是许多人所羡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