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83800000091

第91章 决心进京

朱文龙的心中,其实也是这个想法,只要六卫指挥全部乃自已心腹所掌兵,皇上肯定不敢轻易动自已,他说道:“诸位将军,你我都是同生共死的好兄弟,就算此次我有不测,你们也千万不要为了我而陷众兄弟如不义的境地,只要你们好好照顾好我的事家小,我朱文龙在九泉之下,也会感激你们的恩情!”

这话让这些铁铮铮的将军们,都忍不住流出了眼泪,大家都一起起誓,一定要牢牢守住这片由朱文龙打出来的地盘。

好不容易说服各卫将军离去,朱文龙的心情稍稍轻松了些,厅中留下的只有三个人,这三个人关系到朱文龙的全部,那就是耶律齐,杨昭武,姜玉伯。

朱文龙开始传达任务,他对杨昭武说道:“大哥,你在军中素有威望,我赴京后,朝庭肯定会派人插手军务,你除了要牢牢掌握住军权外,尽量不要与朝中人正面冲突,切不可冲动!”

杨昭武道:“三弟,你放心,大哥会为你守住这军队!”

朱文龙感谢地点了点,接着他对姜玉伯交待:“二哥,你为人警慎细心,边贸的事情就由你负责,这是我们的立足之本,我离开后,可令李定国部入驻边贸市场,一定不能让人破坏市场的安定”

姜玉伯点点头:“三弟,你放心,我会做好这一切!”

朱文龙:“还好,二哥,你将威夷火器坊造枪造炮的机器暂时搬到白马牧场,但不要搬完,可留些工匠,生产些刀枪矛之类的兵器,这是我的心血!”“嗯!”姜玉伯应下。

这时朱文龙走到耶律齐跟前:“先生,此次你肩上的担子最重,这兴定州与敦煌一带的民生就全落实在先生的肩上,安定才有发展,先生,若朝庭来人要接受这些地盘,你可将这些地盘交出,但一定不要引起混乱!”

朱文龙这是要自已在情况不妙下,向朝庭来人投诚,耶律齐忙说道:“将军太小看老夫了,士为知已者死,只要老夫有一口气在,就不会让将军的地盘发生民乱!”

朱文龙感激地向他行了个礼,然后深深地松了口气,笑着道:“早就听闻京城之雄伟,此番前去定要好好观赏一番!你们可比不上我,要在西北吃苦受累!”

“三弟,将军……”三人听到这番话,眼睛又开始湿润!…….

三人走后,朱文龙回到了府中,此时夫人带着小孩,正在门口等着自已。

收起烦乱的心情,朱文龙嘴角挤出些许笑容,迎了上去,他一把抱起已快三岁的儿子,在他的脸上亲了下,说:“乖义儿,有没有想爹啊?”

朱承义(朱文龙取:秉承忠义之意)嘟着小嘴,咦咦地说道:“父亲,义儿一直在等父亲!”

一旁的娜仁的眼睛一红,眼泪忍不住流了出来,朱文龙将义儿放下,交给一边的佣人,说:“义儿,你先到外面去玩下,父亲跟你母亲有话要说!”

听到要到外边去玩,朱承义拉着奴婢的手,就往外跑去,年少真好,无忧无虑,朱文龙望着欢快的义儿往门外走去,心中甚是感叹!

他扶着夫人,用手巾拭去她脸上的眼泪:“好了,夫人,别哭花了脸,这样就不美了!”

他一说,娜仁的眼泪更是收不住,叭在他的怀里,哭个不停:“相公,你不要去京城了,我们也不要做什么官了,回白马牧场,搬回塞外都行,我只想一家人能平平安安地过日子!”

朱文龙轻轻拍拍她的肩膀,劝道:“夫人,我也想与你归隐山田,可跟着我的几万弟兄怎么办?还有那几十万老百姓,他们好不容易过上些安静的日子,难道我们就这样子弃他们而去,让他们又重新过来朝不保夕的日子?”

娜仁:“我不管,我只想相公能平平安安!”她紧紧地抱着朱文龙,生所一松手,他就消失了一样。

朱文龙:“夫人,你放心,不管怎么样,我一定会平平安安地回来见你!”

娜仁还在他的怀中哭泣,朱文龙也只要静静地抱着她,望着远方……..

朱文龙处理好府中一切事务后,就出发了,听说他要上京,一路上到处都是送行百姓,他们绣了一把万人伞,由一位老者交给了朱文龙。

那老者拉着朱文龙的手说道:“将军,这是老朽与众百姓的一片心意,还请将军带上京城,交给当今的圣上,感谢圣上给我们派来了这么一位好将军,我们都等着将军荣归!”

边上的所有百姓跟着一起喊:“我们等着将军荣归!”

朱文龙扶着老者,说:“诸位乡亲,我朱文龙感谢你们的厚爱,我一定会将你们的声音传达圣听,谢谢了!”

接过了万民伞,他骑上了战马,一边向乡亲告别,一边轻轻地拍打着马儿,往城外走去,送行的人群都跟在后面,一直将他送去几里外,才渐渐散去,而城墙上,娜仁流着泪,抱着义儿,一直注视着朱文龙的离去…….

同类推荐
  • 我不说话不代表我不知道

    我不说话不代表我不知道

    当朝太子最喜欢在别人问起他宫中生存法则的时候,兴致提笔,写下四字:“言多必失”。众人扶额:殿下啊你本来就是个哑巴这样自嘲真的好吗……?=..=
  • 大秦始皇

    大秦始皇

    大秦王朝丰功伟绩,扫六合灭诸侯统江山。开始始皇之路。千古君王,统领万代江山,虎视何雄哉,飞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 掌上帝国之三国鼎立

    掌上帝国之三国鼎立

    风云变幻时,更需耳听其音,脑思其意,但着小人道,必死无疑。三国的故事恐怕是中国人民最熟悉的一段历史故事了,原因自然是罗贯中老先生出版的发行量无与伦比的巨作《三国演义》。不过《三国演义》这部书,归根到底还是七分真三分假,有一些人物被演绎过了,有一些事件被夸大过了,现在咱们来还原他的本来面目!
  • 春秋霸业

    春秋霸业

    当天夜里,风势很大,大家都在呼呼大睡的时候,田风把他们叫了起来,吩咐这几十个人,去周边砍了些树,然后田风把这些树,拿刀截成一段段的,有从地上随意的捡起两块石头,搓呀搓的,众人都不知道田风要干什么,田风把手都搓的通红了,一会之后,突然一阵火光,烧在了被砍断的木条上。
  • 极简中国史

    极简中国史

    最简洁、最通俗、最幽默、最精辟!极简方式解读三千年中国历史文化!翻开血泪斑斑的历史画卷看一看,你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中华民族跨越千年,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到今天的文明社会,王朝与政权的覆灭和更迭,带来的不仅仅是杀戮,还有中华民族文化底蕴的一次次进步和融合,在这个同化的过程中,中华文明有过冲突、矛盾、甚至残杀,但国家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
热门推荐
  • 狱风之古乐

    狱风之古乐

    古乐却浑然不知这惊天大阴谋,现在的古乐,还在宿舍睡觉呢,虽然在睡觉,但是他的心里比谁都清楚,该来的还是会来的,这王家,我一定要亲手灭了你……
  • 流光石转

    流光石转

    “吱呀”一声,门扉开启迎面扑来的是潮湿、腐朽的空气还有黑寂的空间。黑暗阻碍人的视线,即使站在门口也看不清。她在黑暗中摸索,似乎有什么绿光在不远处,她伸手摸去,“啊!”被利器划伤的尖锐痛感传来。“好痛!”绿光变得强烈起来,她定睛一看,绿光中央刻着“楚夕”两个字。她再次伸手,柔和的绿光像是抚平受伤的手,尖锐的痛减轻了,但这时玉石却发出灼热的温度。而玉石上的血诡异的燃烧了起来。接着她看见玉在无限地扩大,以雷霆万钧之势把她吸进去……
  • 七月的鞭炮声

    七月的鞭炮声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改变青少年一生的30种思维方式

    改变青少年一生的30种思维方式

    本书主要以小故事,大道理的方式,分别从多个方面,细致地讲解了如何着力培养良好的思维方式。
  • 末日大烟枪

    末日大烟枪

    日本鬼子乡下种大烟,城里开烟馆,流毒天下;刺刀和烟枪一起对着中华民族,百万吸食者的血汗被榨干,生命遭剥夺。本书首次披露了日本鬼子用大烟毒害中国人民的惊世内幕,并对日本帝国主义用大烟掠夺民财、筹措“战时资金”的丑行进行了历史性叙述。此是杀人真利器,不名烟袋故名枪。——《咏烟枪》
  • 感恩工作为了谁

    感恩工作为了谁

    职场中不懂感恩便无法感受工作散发出来的巨大魅力。懂得感恩,我们才会在它的召唤下坚守岗位,热诚奉献,精益求精,积极学习,努力进取。
  • 商场王妃

    商场王妃

    她是现代商业精英,他是大辽战神,一场阴谋的算计和谋杀,她穿越到陌生的古代遇到传说中的他.初次见面她道:你凭什么限制我的人身自由,你这是违法的!他道:在这里本王就是法,没有人敢能违抗!第二次见面她道:没有人告诉你,这样注视着一个女人是很不礼貌的吗?他道:你也就一副好看的皮囊,有什么值得吸引我的?本王不缺女人!要是你自己送上门来本王我乐意收下一只花瓶!什么?自己在他眼里只是花瓶,搞没搞错,她愤怒地瞪着他,很好,现在她先忍下了,等到有一天她非得让他瞧瞧她这只花瓶的厉害。本文有点小白,男女主角有点小腹黑........喜欢的亲们请收藏哈,达达在这里谢谢拉,鞠躬....推荐好友的文文:何俊桦:《农家弃妃》粟么:《穿越之赐你一纸休书》http://m.pgsk.com/2426816/myBoxIn?url=/home/msgcenter/comment_m.pgsk.com?restype=3这是偶在女儿国的圈子,大家有空可去逛逛哈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大自然的日历

    大自然的日历

    《大自然的日历》以春、夏、秋、冬为章节,记录了普里什文深入古老的俄罗斯北方森林里的故事。他远足大地,出入森林,把融入自然作为“开启文学的钥匙”。本书将人与自然的爱与善化为诗意和哲理融入本书,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一往情深,是20世纪世界文坛不可多得的自然佳作。
  • 知性

    知性

    本书甄选林徽因现存于世的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选录其中经得住时光淘洗和检验的篇章,力图展现一个最具文学魅力的林徽因。既包括诗歌名篇,又收小说佳作,也有至情散文,以及戏剧探索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