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1400000056

第56章 王安石的学术成就 (2)

《诗传》中说:“美好的成就来自长久的努力。”所以,《棫朴》一诗讲到培养人才,却要从周王的长寿说起,大概是希望有人能继承他的事业,使他的事业可以完成吧。我已经衰老了,大概还能见到这件事的完成,也算是幸运了。谨以此为序。

这三篇序言,它们的文字高尚简洁,深沉凝重,书中的内容,由此也可以略见一斑了。而想要了解王安石研究经学的方法,更多的是在他写的《书洪范传后》这篇文章中。文中写道:

古代的学者,学生们虽然用嘴来提问,但他的传授却是通过心进行的;学生们虽然用耳朵来聆听,但他要让学生能够接受,一定要通过意会的办法。所以说,作为老师要不厌烦,学生们才能有所收获。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要说出来却不知怎么说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的知识,却不知道通过这一点来推想其他的方面,这样的学生也就可以不必再教他了。

”孔子难道敢于专爱他的道理,就在天下的学生面前拿架子,不愿他们早一点觉悟吗?我认为,孔子的意思是说,因为他们问得不恳切,听得就不专注;他们思考得不深入,得到的知识也就不牢固;不专注,又不牢固,那么,知识只是进入了他们的口、耳而已。而我所要教的,并不只是要求他们会说、会听啊。孔子去世之后,大道日渐衰落。随着时光的流逝,到了汉代,专门为经典作传和注释的学者出现了,做老师的只知道讲述却不管学生的回应,做弟子的只知道读书却不向老师提问,并不是不想问,只是以为经传的意思都写在这里了,我可以不用再提问就得到了;难道只是不再提问吗?也将不再思考,并非不想思考,只是觉得经传的意思都写得很明白了。如果是这样的话,即使他们的传注都做得很好了,却也只能使学生们说和听的能力得到提高,不能提升他们的心智啊,何况他们的学问本身也不是没有问题啊。这应该就是历经上千年,而圣人的经典终于暗淡,学者也不能根据他的言论来治理这个社会的原因吧。

读到这里,王安石自己如何做学问以及如何教导学生做学问,都看得很清楚了。用心来传授,用意会的办法使人接受,恳切地提问,深入地思考,把自己学到的东西施行于国家和社会,这就是王安石所追求的治学的理想境界。我想,难道只是研究经学吗?对于任何一种学问,都应该有这样的求学态度。如果不是这样,只是在课堂上听老师传授讲义,虽然能记诵很多知识,最终却不能有新的发现和发明,一个国家的学术也就不能有所进步。《宋稗类钞》说王安石闲居静坐,研究经义的主旨,精神非常专注,他在几案上放了百十颗石莲子,一边咀嚼,一边思考,石莲子吃光了,问题还没有想透彻,往往咬得手指流血自己还没有感觉。这种说法虽然不知道是否可信,但是他在求学时的坚韧刻苦,思考时的深邃细密,却可以略见一斑了。

黄庭坚的诗说:“荆公六艺学,妙处端不朽。诸生用其短,颇复凿户牖。譬如学捧心,初不悟己丑。玉石恐俱焚,公为区别不。”这可以说是持平的看法。自从元祐初年(宋哲宗年号,公元1086—1094年),国子司业黄隐毁了《三经新义》的书版,世间就很少流传了,元朝、明朝以来甚至就消亡了。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存《周官新义》一种,王安石遗留下来的言论才因此没有失传。我曾经找来读过,其中很多他的新发现、新阐述,不是后来的那些儒学大师能达到的。全祖望说:“王安石解读经典,最有孔、郑家法,言简意赅,只有牵扯到《字说》的那一部分,仍有穿凿之处。”这仍然是在赞赏王安石在章句方面的学问,但章句之学,恰恰是王安石学术中的糟粕。

后人动辄就说王安石曾诋毁《春秋》是“断烂朝报”,现在我们看看林希逸(字肃翁,号竹溪)在《鬳斋学記》中是怎么说的:

尹和靖说:“王安石并没有废除《春秋》一书。废除《春秋》并把它当作‘断烂朝报’的,都是后来那些肆无忌惮的人,假托王安石说的话。韩玉汝的儿子韩宗文,字求仁,曾经给王安石写过一封信,请教六经的主旨,王安石都一一作了回答,只有说到《春秋》的时候,他说:‘此经和其他的经比起来尤其难解,大概是三传都不能相信吧。’王安石也有解释,只是他说得非常简略,有疑问的地方一律空缺。后来有人印成书,名叫《易义》,但不是王安石写的。”尹和靖与王安石隔的年代并不算远,他这么说,还是很公道的。今人都以为‘断烂朝报’是王安石的罪名之一,太冤枉了。

王安石的《答韩求仁书》被保存在他的文集中,确实如尹和靖所说,王安石不仅没有回答韩求仁对《春秋》的询问,对于他问到的《易》,也没有回答。大概这两部经典的微言大义,和其他的经典相比更加博大精深,如果不是口传心授,是很难理解的,如果按照自己的理解去推测经典的含义,用这种方法研究这两部经典,没有不错到千里之外的,所以,王安石不敢乱说。这正是孔子所说的,君子对于他所不知道的东西往往采取有所保留的态度。我辈正应当因此而赞美王安石的,怎么能因此诋毁他呢?何况古代的学校,春秋之时教授《礼》、《乐》,冬夏之时教授《诗》、《书》,而孔子讲各地通行的话,也仅仅是在读诗、读书和行礼的时候。难道不用它讲授《春秋》的大义吗?是的,因为这不是对谁都可以随便讲的。所以说,王安石只在官学中设立“三经”的课程,也是仿效古人罢了。

(考异十九)

周麟之《孙氏春秋传后序》说:“王安石想要阐释《春秋》并颁行天下,而孙觉的这部《春秋传》已经出来了,一见便有了忌恨之心,自知不能写得比人家还好,于是,诋毁《春秋》经典并废除它,说它是‘断烂朝报’,不把它列为学校的必读书,也不用于科举考试。李绂(穆堂)驳斥这种说法:‘王安石想要阐释《春秋》,尚未著书,他人怎么知道一定不如孙著?见到孙著而心生嫉妒,诋毁他的传也就够了,为什么因为传而诋毁经典呢?诋毁他的传很容易,诋毁经典却很难,舍弃容易做的,去找困难的做,愚蠢的人都不干,难道王安石会去做吗?而且根据邵氏所辑的序文,说孙觉晚年因为儒生们的穿凿附会而心生忧虑,于是为《春秋》作传。那么,孙觉的这个传是在晚年写成的,应该没有问题。王安石死于元祐元年(公元1086年),死时六十八岁。孙觉在这一年才开始做谏议大夫,而死在绍圣年间(宋哲宗年号,公元1094—1098年),死的时候六十三岁。这说明孙觉比王安石小十几岁。

他晚年所著的书,王安石大概没有见过,嫉妒的说法又从何而来呢?周麟之妄造这种卑鄙的谎言,后来的一些人还相信他的说法,这些人的丑陋和周麟之没有什么不同。”又有人说:“断烂朝报这种说法,曾经从知名的前辈那里听说过,说是从《临汝闲书》(作者南宋人李璧)中看来的,大约是在讽刺解读经典的人,而不是诋毁经典本身。王安石的学生陆佃和龚原,都研究《春秋》,陆佃著有《春秋后传》,龚原著有《春秋解》,遇到疑难问题就看做是‘阙文’。王安石笑着说,阙文如此之多,《春秋》成了断烂朝报了。

大概是讽刺他们,即使对经典不能完全理解,也不能作为‘阙文’来处理,意思其实是尊重经典而并非诋毁经典。”今天来看孙觉的《春秋传》,不单周麟之有跋,杨时(字中立,世称龟山先生)也有序。杨时说:“熙宁之初(公元1068年),尊崇儒生和儒家经典,启发开导了许多学生,以为《春秋》三传的异同,没有办法考证,在六经中尤其难学,所以不把《春秋》列入学官的教学之中,并非废弃不用它,而学生们因为要急于应付科举考试,于是老师就放弃不讲了。”这种说法与尹和靖的说法恰好相同。杨时平时最喜欢诋毁王安石的学问,他这样说,为什么后来的人不注意,偏偏相信周麟之的说法呢?

王安石平生的著作,有《临川集》一百卷,后集八十卷,《周官义》二十二卷,《易义》二十卷,《洪范传》一卷(今存集中),《诗经新义》三十卷(今佚),《春秋左氏解》十卷(今佚),《礼记要义》二卷(今佚),《孝经义》一卷(今佚),《论语解》十卷(今佚),《孟子解》十卷(今佚),《老子注》二卷(今佚),《字说》二十四卷(今佚)。

王安石平生对于书没有不看的,到了老年更加有感情,他在晚年有《与曾子固书》,其中写道:

(前略)我自诸子百家的书,一直到《难经》、《素问》、《本草》以及各种小说,没有不读的,农夫女工,没有不进行询问的。然后对于治理国家的学问才算懂得了一个大概而没有疑问。大概后来的学者,他们所处的时代,与先王的时代不一样了,如果不这样学习,就不能全面地理解圣人的道理。扬雄虽然说过,他不喜欢非议圣人著作的书,但像墨子、晏子、邹衍、庄子、申不害、韩非等人的书,有哪些他没有读过呢?他是为了获取知识才去读这些书的,读书时又能有所取舍,所以,各种各样的学说都不能使他迷惑。也正因为他没有被别的学说所迷惑,所以能够有所取舍,并用来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观点。你看我读了这么多书,就认为我可能被别的学说所迷惑吗?那你太不了解我了。如今迷惑人的,不是佛教,而是那些学者、儒生所沉溺的个人的名利欲望,互相吹捧,不懂得自己约束自己,你以为是不是这样呢?

王安石晚年更加潜心于哲理的研究,以求得到道的本质,在佛学和老子的学说方面都有心得,但他最根本的一条,还是要对治理国家有所帮助。他有一篇读《老子》的文章说:

道有根本的道,有具体的道。根本的“道”,是万物赖以生成的元气;而具体的“道”,是由元气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万事万物。根本的“道”出于自然,所以,它不依赖人力而由万物自然生成。而具体的“道”,由于涉及具体的事物,所以,它必须依赖人力才能造成万事万物。对于不依赖人力就可以生成万物的根本的“道”,圣人固然可以不说话,没有作为;至于依赖人力才能造成万事万物的具体的“道”,圣人就不能不说话,也不能无所作为了。所以,昔日高高在上而以造就万物为自己任务的圣人,一定要制定四种措施。这四种措施就是礼、乐、刑、政,这就是万物能够生成的原因。所以,圣人只是致力于怎样造成万物的生长,而不去议论谁生成了万物,大概就是因为万物赖以生成的元气是自然的主宰,不是人力所能干预的。

可是,老子却不这样看。他认为,凡是涉及具体事物的,都不值得议论,也不值得去做。所以他要去掉礼、乐、刑、政,而只讲一个“道”字。这是因为他不能洞察事理而一味追求高深的过错。根本的“道”既出于自然,又何必去干预它呢?正因为具体的“道”涉及具体的事物,所以才要依靠人来议论它,并且要人们去做啊。《老子》讲:“三十根辐条集中在一个车毂上,中间有个轴孔,车子才能动起来。”车毂和辐条之所以能够发挥作用,其原因固然在于车轮中间有个空无的轴孔,但工匠制造车轮的时候,从来没有对轴孔的空无给予过特别的关注。因为,空无的轴孔,是自然形成的,工匠可以不去管它。如今制造车子的人,只管制造车子的车毂和辐条,而从未把精力用在“无”上。不过,车子造好之后,由于车毂和辐条都已具备,这样,轴孔自然就会发挥它的作用了。如果只想着发挥轴孔“无”的作用,却不去制造车毂和辐条,那么,这种造车的办法也太离谱了。

现在,人们只知道轴孔的“无”对车子起作用,人们的“无为”对天下起作用,却不知道它为什么能起作用。其实,“无”能够对车子有用,正是因为有了车毂和辐条;“无为”能够对天下发挥作用,正因为有了礼、乐、刑、政。如果有人造车子要去掉车毂和辐条,治理天下要废除礼、乐、刑、政,坐在那里等待“无”发挥作用,那就和愚蠢离得不远了。

今天西方学者谈论哲学,并以此来推动像社会学、国家学这样的学说。他们的理论很多,总的来说,不外乎两种说法:一个是说,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自然生成的,都是由自然规律支配的。反驳他们的人则说,优胜劣败,老天并不发慈悲,或优或劣都是人们自己选择的。根据前面这种说法,就要遵从命运;根据后面这种说法,就要遵从力量。遵从命运而忽视人的力量,就会造成放任自流而社会就不会进步;遵从力量而不了解自然规律,就会过分干涉自然的发展演变,社会也很难进步。明白了人的力量与自然的力量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相互作用,差不多也就明白了社会发展的道理。王安石的这种观点,大概是有所创见的吧,两千年来学者们谈论老子,没有像王安石这样精辟的。

同类推荐
  • 荷兰王后马克西玛传

    荷兰王后马克西玛传

    荷兰对你来说是个什么样的国家呢?对普通中国读者而言,对荷兰的印象似乎只有……郁金香和风车,可能还有永远拿不到冠军的足球。其实,荷兰有自己的王室,和曝光率颇高的英国王室相比毫不逊色。2013年4月,威廉—亚历山大国王从他母亲贝娅特丽克丝那里继承王位,荷兰有了一位来自阿根廷的王后:马克西玛?索雷吉耶塔。本书聚焦于马克西玛王后,讲述了她和威廉—亚历山大的故事。你将能读到她令人印象深刻的职业生涯,1999年她和高个金发王储的邂逅和之后两人的秘密恋情。通过本书,你将对威廉—亚历山大国王和他卓越的王室祖先有所了解,还将了解到荷兰君主政体、荷兰王宫、荷兰国王日,以及欧洲其他王室情侣的情况。
  • 乱世闯王:李自成

    乱世闯王:李自成

    《乱世闯王(李自成)》讲述李自成起义的背景和经过。在书中,作者写了关于李自成起义兴衰始末、大明王朝的灭亡、清政权的兴起等内容,中间夹杂了诸多神话元素,可读性较强。
  • 毛泽东传:峥嵘岁月

    毛泽东传:峥嵘岁月

    本书作者是公认研究青年时期毛泽东的权威。他前后历时四十年,数度修订,撰成本书。他以第一手原始材料为依据,以近身的观察分析为凭借,将毛泽东早年的才具、胆略与豪情,以及其困学勉思,参与、领导学生和工农运动的历程,予以历历重现。2012年适逢毛泽东同志诞辰119周年,也即将迎来党的十八大的召开,李锐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书写的传记将集中体现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建立过程中所建立的丰功伟绩。
  • 本色:王杰平回忆录

    本色:王杰平回忆录

    王杰平出生在革命老区平山县的一个革命大家庭,其叔叔和兄弟中共有4人参加过八路军,其中2人为国捐躯成为烈士。该书记述了王杰平离休后帮助平山县三汲乡修路、帮助川坊村打井、帮助张家川村引水上山、帮助县里发展经济的感人事迹。
  • 在民国遇见鲁迅

    在民国遇见鲁迅

    《在民国遇见鲁迅》的宗旨:回到民国现场找回最真实的鲁迅。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鲁迅通常以七种姿态出现:迷惘的青年,激愤的斗士,孤傲的文人,冷酷的批评家,幽默的旁观者,改造汉语的翻译匠,自我流放的精神导师。这七个鲁迅要么被涂上了意识形态的涂料,被捧上政治斗争的神坛;要么就被污化为刻薄、不近人情、冷落冰霜的批评家、刀笔吏。但这些都不是真实的鲁迅,真实的鲁迅离我们越来越远,最终竟成了谜!《在民国遇见鲁迅》把鲁迅放回他生存的年代和“语境”中,去掉意识形态,去掉遮蔽,全面真实地还原了生活中有血有肉的真性情的鲁迅。
热门推荐
  • 我想试着理解这个世界

    我想试着理解这个世界

    每个人都在问,这世界究竟怎么了。为什么我们生存的盛世,让我们感觉迷惘、不安和焦虑?郭宇宽带着自己先锋媒体人的多年观察和思考的累积,给国人提供了观看当今世界的富有同理心的视角,在他笔下,所有的歧视、崇拜、误解与敌意都化作深刻的“理解”。
  • 古龙文集:多情剑客无情剑(下)

    古龙文集:多情剑客无情剑(下)

    本书以旧派武侠名家王度卢《宝剑金钗》中的李慕白为原型,将小李探花李寻欢摆弄于朋友义气与爱人情感的强烈冲突中,加之以武林争霸的阴谋与野心,在情节上表现得极有戏剧张力,而无论是“兵器谱”中的正邪双方(天机老人、金钱帮主、小李探花、银戟温侯、嵩阳铁剑)或未列兵器谱中的阿飞、荆无命,乃至于女阴谋家林仙儿,都写得有声有色。这部作品运用了相互映照的写法,深刻描摹出一个人光明与黑暗、狂野与温和的性格冲突,是古龙小说中最经得起以心理学理论作品。
  • 论语新校释

    论语新校释

    《论语》是一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书,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练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本书对原著行了详细地注释,是文学工作者及广大文学爱好者值得珍藏的艺术经典
  • 真婚厚爱

    真婚厚爱

    【现代豪门宠文,男女主身心干净。】她不是公主,老天却给她配了个王子。顾墨笙,锦城五少之首,M集团的掌舵人,这个尊贵的男人,真心实意的对她好,把她视若珍宝。夏语,C大建筑系应届毕业生,她的人生理想很简单:找份过得去的工作,嫁个平凡的好男人。可顾墨笙的出现,却颠覆了她的所有!【情节一:】“顾墨笙,我不想参加商业宴会。”“嗯,不想去就不去。”说完,男人拿出手机,拨通了慕三少的电话,“老三,晚上的商业宴会你替我去。”“顾墨笙,我想吃酸奶蜂蜜冰淇淋。”“好,你等着,我现在去弄。”“顾墨笙,我不想早起晨练,我要睡懒觉。”“好好,你想睡到几点就几点。”.她有求,他必应,宠她如命。他愿为港,护她周全,而她愿成舟,为他搁浅。深情爱恋,宠溺无限。
  • 思无邪

    思无邪

    《思无邪》是畅销书作家安意如对《诗经》的赏析作品,此次出版,作者对其进行了大量修订,并增加了部分篇章,此版为增订版。“用诗的清雅去寻找,用经的深邃去看待,它也许是前世的前世,我们心底曾经响过的声音。我们在一起曾经唱过的歌谣。”在书中,安意如挑选了《诗经》中部分篇章,加以现代解读,用今人眼光领略其中的诗歌之美,多有时尚化的思考、语言间杂其中,并融入现代女性的独特视角,文章清新可人,让古典诗词面目一新,使习惯了刻板教育的年轻读者真正走近了诗词的意境。这也是安意如系列图书受到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追捧的根本原因。
  • 面具与火焰(魔力校园)

    面具与火焰(魔力校园)

    在一只黑猫的带领下,安小小在学校的树洞里得到了一只神奇的面具,面具令她能够听到别人的心声。而她的同桌丁翘楚却发现自己能够操控火焰。原来丁翘楚的真实身份是妖魔混血儿!城市里连续发生了好几起纵火案。丁翘楚和安小小配合无间,找到了真凶。为了救安小小,丁翘楚爆发了妖力,手心出现了火龙!
  • 擦肩而过

    擦肩而过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我给总统当御医

    我给总统当御医

    李计留先生——一位中非友谊使者,获得总统嘉奖颁发“骑士勋章”的中国援非医疗队员——声名远播的非洲总统“御医”,在当代中国援非医疗史上颇具传奇和冒险色彩:他以精湛绝妙的中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先后“迷倒了”三任总统,对他赞不绝口;他和总统的关系极其微妙,有时亲密无间,有时伴君如伴虎,曾跟随总统到处出访,一享尊贵,有幸列席联合国大会,亦亲眼目睹了总统的婚姻和爱情复杂关系的内幕……
  • 重生之倾城有娃了

    重生之倾城有娃了

    在这个钢筋铁泥的城市里总有些人们不知道的存在,他们被称为“能者”。她司马紫薇,据说是出生时紫薇花正开,便被“亲爱的''爷爷随口起名为紫薇。她天赋异禀,她的存在就是为了保住司马家在"能者"中位居之首,以便自己弟弟顺利掌管司马家。她看透人心凉薄,却能守住本心。可当她知道原来一切竟不如自己所想,最后一丝亲情尽断时,还没来得及反应呢,竟被小人物暗害了,瞬间无语,大呼“太窝囊了”。再次意识时,自己竟成了叶倾,是父母用生命倾尽一切护住的普通高中生叶倾,还有个弟弟。不知是否是前世太苦,身体居然带有不可思议的异能,竟显得前世辛苦修炼的灵力竟如此小儿科了。没事挖掘挖掘身体的异能,领着弟弟过着小日子。叶倾圆满了,定会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幸福。可是…“妹妹,你叫叶倾,我叫慕城,合起来就是''倾城''你说是不是缘分啊"看着眼前的娃娃脸,璀璨纯净的眸子,叶倾瞬间黑线。她以为他不过是被过度保护,不食人间烟火有钱人家的单纯大少爷。却不知那只是对她,倾尽温柔,极致宠溺。他单纯如“痴‘,对于讨厌的人从不理会,客套都不会,大家习惯了,人家有这个资本。可他却领来个丫头硬要人家当媳妇,大家懂了,果然食色性也。“倾丫头,你什么时候跟爷爷回家”尼玛,一个普通高中生竟然还有不知道的身世,这啥情况,看看再说吧。“麻麻,你能给我把名字改了吗”某个小胖墩可怜兮兮地看着她,叶倾犹豫了。“臭小子,别人想叫还不敢叫呢,你还嫌弃上了”某男不乐意了。“哇哇…人家男孩子叫倾城,以后怎么娶媳妇啊”看着这如出一辙的一大一小,叶倾笑了,原来幸福可以这么简单。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此生唯愿有你,执我之手,解我千丝结。有你伴我浮华一生,足矣且看叶倾如何利用异能谱写出自己的风华,而他们又如何演绎一场倾城天下呢?【亲们放心跳,开始虽有点小沉重,情节起伏,小熊保证绝对不孽,宠的没边啊】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