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时候的疲劳和不舒服肯定和情绪的低落、悲观纠缠在一起。抑郁症病人总是很沮丧,造成这种沮丧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真的有事情值得沮丧或者抑郁,比如家人去世、失业、股票赔了,这在医学上被称为“外源性抑郁”。一个刺激袭来之后,有的人会马上发生抑郁情绪,有的人 1个月以后才反应出来。如果这个人同事、朋友比较多,有人可以倾吐,有很多宣泄的渠道,就可以及时地把自己内心的体验发泄出来,这种人会很快地度过这个阶段,一般不会超过两个星期,也就不会真正得抑郁症,只是一过性的抑郁情绪而已。
很多人觉得,遇到悲伤的事,尽量把自己的情绪、注意力转移到别处,赶快找点儿自己能做的事情去做,岔开它。其实,这个办法是精神科、心理科医生很不主张的,因为这只是回避,事情并没有真正解决,等你的事情做完了,你可能又陷入抑郁了。真正的解决办法是正视这件让你悲伤的事,让它迎刃而解,才能彻底消除心里的结。比如爱人去世,很多人会暂时搬到别的地方住一阵,或者把家里的布置换一换,但你总会回到你和他共同有过的家吧。就算家中的格局换了,但他生前的很多痕迹还是随时会出现,你不可能不去想,也就会不住地抑郁。这个时候,最好的办法是去面对。你可以这样去想:他已经把他的DNA、他的基因遗传给你们的孩子,他的生命会在儿子、孙子身上延续,只要他的后代健康,他就没有真的离开……如果能这样想的话,你会逐渐把你的注意力、感情转移到孩子的身上去……这其实是一种参透生死的办法。
还有一种人的抑郁,和外因没关系。并没有什么不幸的事情发生,人就无端地抑郁了,这叫做“内源性抑郁”,这种抑郁多少是有先天的问题,遗传成分比较突出,生就如此,这是抑郁症的一种最常见的类型,更要当做病来治。
这种人可能一天无所事事,但并不比真正操劳的人轻松,首先他们
的情绪总是极度低落,甚至觉得“生不如死”,很难找到什么事情能让他们高兴。有的抑郁病人,一天到晚都盯着楼下的地面看,很向往那种纵身一跃的感觉,因为他已经活到难受得生不如死的程度了,而且觉得再活一天对家人都是拖累,有强烈的自责、内疚、无用感,也会用很消极的态度来看待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在情绪改变的同时,他们的思维也好像改变了,自己都觉得脑子迟钝,即便过去是个“话痨”,现在也可能突然变得话声低微、缓慢,或者很少说话。与此同时,疲劳感会很明显,但这种疲劳不是被什么工作累到了,而是平白无故地就感到精力不足、疲乏无力。虽然也做一些日常活动,比如做饭刷碗,但是非常机械被动,强打精神,能不参与就不参与,能不见人就不见人,只想自己待着。严重的时候,这个人可以不说、不动,拒绝进食,进入一种木僵状态。
这种情况,就要认真地当病去治了,特别是当中药或者心理疏导无效的时候,一定要求助于专门的抗抑郁药,迅速增加大脑中的“5-羟色胺”,防止抑郁症引起的不测。
抑郁症病人很多都会失眠,所以很多单纯失眠的人担心自己会变成抑郁症,其实这之间没有转化的关系,由于失眠造成的情绪抑郁,可以随着失眠的好转而很快消失。抑郁症患者或有抑郁倾向的人的失眠,有其自身的特点,就是早醒。好不容易睡着了,但凌晨三四点就醒了。即便没有早醒,清晨一起来的时候就开始觉得累,其实那会儿还什么也没干呢,但是真到工作单位了,一忙起来,疲劳感反倒会轻一点儿,这也是抑郁症的一个特点。
睡眠差,自然影响食欲,吃东西少,随之而来的就是消瘦、虚弱,这种虚弱又反过来加重了疲劳,进入一个恶性循环,最后他自己都说不清哪个是因,哪个是果。要打断这个恶性循环,首先要解决抑郁,而不是常规意义上的抗疲劳。严重的抑郁症一定要吃抗抑郁的药,稍微轻一点儿的或者只是有抑郁情绪,可以做心理疏导,同时配合中药。
金元时期的名医朱丹溪曾经治疗过很多因为婚姻不幸而情绪抑郁、向隅而泣的女性,症状基本相当于现代的抑郁症,他还创制了一个方子叫“越鞠丸”,这个药现在还在用,但可能变方为“越鞠保和丸”了,增加了帮助消化的药物,因为抑郁是肯定要影响到消化的。在“越鞠丸”的方子下面,朱丹溪记载了他治疗的 4个病例,全是女性,她们的抑郁问题全和感情有关系。其中一个是“许婚后夫经商二年不归”的女子,“因而不食,困卧如痴,无他病,多向床里坐……”这个描述极具画面感,描绘了一个自闭、抑郁的怨妇形象。朱的诊断是“过思则脾气结而不食”。怎么把脾气的结打开呢?朱想出了办法,决定“以怒气冲之”。 中医将喜、怒、思、忧、恐五种情绪叫做“五志”,它们分别归属于心、肝、脾、肺、肾五脏。怒是属于肝的;思,也就是郁闷,是属于脾的。
肝能克制脾,发怒的时候,肝的火气骤然升发,一下子就冲开了郁结的脾气。朱丹溪亲自出马,对那怨妇恶语相加,怨妇果然被气哭了,朱丹溪愣是让她哭了两个时辰,才让父母去安慰,结果只吃了一服药就有了胃口。这种情绪治病的办法我们现在也用,一个是让人尽情宣泄,给郁闷一个出口,而且在恶语之中也不乏怒其不争的责备,自然会指点出新的希望,郁闷的心绪因此可解。当然,配上“越鞠保和丸”或者“加味逍遥丸”吃的话效果会更好,心理、生理都兼顾到了。一直有报道说,适当吃一些甜食,比如黑巧克力,可以调节情绪,解除抑郁。其实,这在医理上没有确实根据,更多的意义是心理作用。吃了巧克力之后,人会给自己一个暗示:我吃了可以使我快乐起来的东西啦!肯定情绪要好啦!这种暗示本身比巧克力更起作用,因为任何药物都有 30%的暗示效果,只要你相信了这个药物、食物,30%的作用就已经拿到了。当然,这种疗法只适合有抑郁情绪的人,真的是抑郁症的话,靠食物是不可能治愈的。
⊙抑郁情绪不是抑郁症
促使人产生抑郁的因素很多,一点儿不抑郁的人也不正常,就是俗话说的“没心没肺”了,但能从有抑郁情绪发展成抑郁症的也是少数,通过心理的缓解或者药物治疗,可以在 2周内解决问题的,一般就不能算是抑郁症。
调查显示:美国现有 7%的人在服用抗抑郁的药,中国对抑郁症的重视也成为新的健康热点,每年的“精神健康日”,抑郁问题都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但专家逐渐发现,很多抑郁治疗是误把正常的悲伤当成抑郁症了!至少没有遵从抑郁症是“抑郁情绪持续 14天不能恢复”的铁律。
纽约大学一位精神病诊断专家写过一本《失去的悲哀:精神病学如何把正常的忧伤变成抑郁》的书,他说,现在流行一种“合法毒品文化”,这种文化普遍把情绪低落视为一种病。而这个教授坚定地认为:感觉悲伤的能力是一种进化选择的特性,对痛苦的反应是人类生物遗传的一部分,是人类情感越来越高级的结果。
他的证据是:灵长类动物与性伙伴或同伴分离时产生的生理反应与悲伤有关,人类婴儿会表达绝望以赢得别人的同情,越是高等的动物越有悲伤的需求和能力。即便是人类本身,也是经济条件好的地方感受悲伤和抑郁的机会更多,生活在贫瘠的地方,温饱还没解决呢,和基础生存相比,感情的需求肯定排在其后。林黛玉抑郁就在情理之中,换了丫鬟,就很难抑郁,她们的基础生存还没保证呢,即便有也是少数的,真是属于那种“小姐身子丫鬟命”了。
事实表明:悲哀、抑郁是遗传的、有用的,它帮助人类从群体中获得支持,保护人类不受侵犯。这对人类头脑来说是一种残酷而有意义的
方式,让人类在遭受精神痛苦的同时,能作出更好的生存选择。
从这个角度上看,对抑郁治疗的泛化、扩大化,是一种以医学名义进行的“愚民”,医学和掌握医学的医生正善意而狭隘地,纠正乃至磨灭着人类好不容易才进化出来的、相对复杂的情感形式。
促使人产生抑郁的因素很多,一点儿不抑郁的人也不正常,就是俗话说的“没心没肺”了。但能从有抑郁情绪发展成抑郁症的也是少数,通过心理的缓解或者药物治疗,可以在 2周内解决问题的,一般就不能算是抑郁症。
还有一些人的抑郁是由于吃药引起的。我有一个亲戚,五十多岁了,有一阵突然觉得抑郁,家里平安无事的他却越来越沮丧,儿子就带他去医院查,医生一问就给否定了,不是抑郁症,只是抑郁情绪,而他的抑郁情绪是因为吃药引起的。他有高血压,一直吃“复降片”,那里面含有的“利血平”成分是可以耗竭体内的“5-羟色胺”的,就是它引起了抑郁。所以,如果你是个慢性病人,长期吃某种药物,一定要仔细看一下药品说明书,抑郁这样的副作用,说明书上一般都有明示。
遇到灾难后会不会因为产生抑郁情绪,使抑郁倾向发展为抑郁症,和这个人的“心理储备”有很大关系。所谓“心理储备”,其实就是你之前经历过的事情,你的生活经验和阅历。见多识广的人肯定心理储备要多一些,应对灾难的能力也会强一些。而对于一直在顺境中的人来说,心理储备一般比较差,他们也就相对脆弱,会因为打击而一蹶不振。这类人,在未来会越来越多,不能通过直接经验增加自己的心理储备,只能靠间接经验了,将别人的经验借鉴过来增加自己的心理耐受力,同样可以帮助自己在遇到灾难时消除抑郁。
衡量自己是不是真得了抑郁症,是不是弄假成真了,可以根据下面的标准来判断。抑郁症患者至少有下述症状中的四项,而且持续两周不见缓解。
1. 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无愉快感。 2. 精力明显减退,持续有疲乏感。 3. 精神性运动迟滞或激越。 4. 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有内疚感。 5. 联想困难,思考能力下降。 6. 反复想死,有自杀行为。 7. 失眠或早醒或睡眠过多。 8. 食欲不振或体重减轻。此处要郑重说明,如果确诊为抑郁症一定要去看医生,如果只是轻微抑郁,也是需要一些中医治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