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比亚斗士:卡扎菲
传奇人物
卡扎菲
默罕默德?卡扎菲,这位被称为利比亚斗士的总统,执政以来,经历过无数风风雨雨、艰难坎坷,遭到过反对派的暗杀、美国飞机的轰炸,但他一直活跃在国际政坛之上。虽然世界各国人对他议论纷纷、褒贬不一,但他以其传奇的经历、桀骜的性格和独特的政策而为世人瞩目。
人物简历
1961年,在班加西利比亚大学攻读历史,后在班加西军事学院学习;
1969年,领导“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伊德里斯王朝,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
1970-1972年,任革命指挥委员会主席兼国防部长;
1982年至1983年任非洲统一组织主席;
2011年8月22日利比亚反对派武装攻入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卡扎菲政权垮台。
传奇语录
“我们将永远不会屈服,我们要战斗到底,誓死捍卫祖先给我们留下来的土地。”
“你们为什么要轰炸我们?是想让我们屈服吗?我们不会屈服!我们人民的呼声比你们导弹的声音还大!我们的酋(部落人民)意志比你们的航母还大!”
利比亚斗士
卡扎菲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世人对他的评价是毁誉参半。在一些人的眼里,他是“大救星”、“民族英雄”、“革命领袖”、“中东强人”;而在另一些人的眼里,他是“狂人”、 “疯子”、“恐怖主义支持者”、“暴君”。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将会给卡扎菲以最终评价。但不管是他的支持者和反对者,都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卡扎菲领导这个大约有六百万人口的国家摆脱了贫困,1981年,利比亚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1万美元,成为非洲最富裕的国家,即使在遭受西方经济制裁多年后,也是非洲生活最富裕的地区之一。
卡扎菲曾在一次采访中这样说:“这个世界现在遭受着各种各样的危机。为夺取统治,聚敛财富,各处都在进行着斗争。其中包括联合国安理会。这些地方根本不存在民主,因为没有人民的介入。只有一些一小撮所谓的‘代表们’出来说话。而财富只集中在这一小撮人手上,绝大多数人民处于贫困当中。既然世界是属于所有人的,财富也当然是属于所有人的。任何人没有权利垄断它。也只有人民能够统治他们自己,没有人能统治他们。那些陈旧的制度引发了沉重的危机,我们想要打破这些桎梏,建立一个新的时代,不再遭受腐朽制度的侵害。这就是我们想让世界听到的声音。这就是利比亚,它是先行者。”
卡扎菲就是这样一个试图打破旧世界桎梏的人,他才是一个真正的斗士。
有胆识的学生领袖
与那些出身名门贵族的国家首脑相比,卡扎菲的社会地位是很低的。1942年,他出生在利比亚南方沙漠锡尔特附近一个游牧部落的羊皮帐篷里。卡扎菲从小家境贫困,全靠父母种植大麦和放牧度日,但童年的卡扎菲聪明伶俐,经常随父亲一边种麦、放牧,一边聆听前辈们讲述殖民者残酷统治下利比亚人民英勇斗争的故事。这使他形成了坚忍不拔和具有反抗性的性格。
卡扎菲是家里唯一的儿子,备受父母器重。为了让他能够出人头地,父母卖掉了骆驼和牛羊供卡扎菲读书,还专门请了一位老师讲授《古兰经》,为他以后成为一名忠实的穆斯林教徒打下了基础。
对年少的卡扎菲影响很深的还有纳赛尔写的宣传泛阿拉伯主义的小册子《革命哲学》。纳赛尔激烈的革命言辞和描绘的革命蓝图,启发了卡扎菲。1961年10月5日的早晨,卡扎菲带领着一批学生冲进市中心的广场,高举着纳赛尔的画像。卡扎菲站在板凳上抨击外国人使用利比亚的军事基地,同时他号召所有的人捐款支持埃及的纳赛尔总统。游行的学生和警察发生了混战,20多个学生被捕,卡扎菲当天晚上也被逮捕了。一个月后,由利比亚教育部长亲自签署的开除令送到中学校长的手中。
经历了开除的不公正待遇,卡扎菲进一步看清了利比亚王朝的腐朽和殖民者的残暴,同时也让他认识到了军队的重要性。于是,他在的黎波里一所大学里读完一年历史学之后,便放弃了这个专业,于1963年进入了班加西军事学院。并且劝说和带动许多志同道合者投笔从戎。他始终认为参加军队掌握武装是进行革命的唯一途径。进入军事学院不久,卡扎菲便以埃及纳赛尔建立秘密组织推翻法鲁克国王为榜样,也建立以“统一自由军官”为名的秘密组织。他一步一步地争取同学参加革命事业,一个班级带动另一个班级。宣传工作做的细致而周密,使秘密组织有了广泛的发展。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利比亚“九?一”革命后成立的由12人组成的革命指挥委员会成员,几乎都是卡扎菲在班加西的同学。
发动军事政变,推翻君主专制
早在1959年,利比亚发现了大量的石油。到了60年代末,利比亚成为世界上第四大产油国,但是这并没有给利比亚人民带来多少好处,大量的金钱落入了王室人员和政府官员的腰包里。英国、美国的石油公司也进入利比亚,引起了利比亚人民强烈的不满。卡扎菲目睹了外国人在他的国家作威作福,而本国人民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了解到政治者残酷剥削镇压人民的罪行,领略到贫富之间的巨大悬殊,更加坚定了要变革现实的决心。
1969年9月1日,在利比亚的第二大城市班加西,当整个城市还沉浸在暮色之中、人们正在梦乡之时,一场改变利比亚命运的军事政变已经开始了。在卡扎菲的带领下,一队队持枪的士兵已按原计划奔向各自袭击的目标。不到一小时,没有受到多大阻力的造反者们轻而易举地拿下军营,拘捕了忠于国王的防卫队司令官,控制了储有坦克等重武器和先进武器的军火库,与此同时,在首都的黎波里,早饭军官们正在为警察部队的高级军官举行晚餐,不过,这却是一次“鸿门宴”,“客人”们束手就擒了。青年军官们又假借军事演习为名对警察部队和配备有英国参谋人员的防卫队发动突然袭击,毫不费力地解除了这些队伍的武装,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广播电视大楼、皇宫等地。
此时,正在国外度假的国王伊德里斯曾向英国发出紧急呼吁,要求出兵进行干预,但遭到英国的拒绝。9月5日,哈桑王储发表声明:放弃对王位的一切权利,支持新政权。至此,“九?一”革命不发一枪,不流一滴血而取得成功。埃及、伊拉克、苏丹、叙利亚等国政府立即承认了利比亚新生政权,英国和美国也宣布不对利比亚干涉,政变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伊德里斯王朝的统治彻底结束了,利比亚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卡扎菲这位年轻能干的领导者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利比亚的最高首脑,从此他带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人民开始走上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阿拉伯国家的孤独者
卡扎菲在阿拉伯世界和非洲各国中的影响是很大的,他毫不掩饰地干预着非洲独立国家的内部事务。
1971年7月和1972年8月,摩洛哥两次发生政变未遂。对这两次事件,卡扎菲都给予公开支持。在他看来,以民族主义为主导的阿拉伯世界中,存在哈桑二世国王这样的现代君主制国家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
1972年,卡扎菲开始在非洲想方设法地孤立以色列。早在一年前的赎罪日战争,他已经动用石油作为一种政治武器。在赎罪日战争中,阿拉伯世界也采取了同样的方式,以便能削弱对以色列的国际援助。卡扎菲通过让乌干达总统伊迪?阿明接受他用石油赚来的钱,换取乌干达与以色列断交。结果,阿明政府立刻驱逐了以色列的所有军事训练人员和发展方面的顾问并撤回了住特拉维夫的大使馆人员。
与此同时,卡扎菲还倡导以利比亚为中心的“泛阿拉伯主义”和“泛非主义”,与邻国大搞“统一”、“合并”,而且他梦寐以求的建立阿拉伯联合有两次差点成为现实。一次是1972年8月,卡扎菲与埃及总统萨达特签署了一项利比亚与埃及实行“全面合并”的协议书,但由于萨达特夫人和整个埃及妇女阶层的强烈反对,加之萨达特本人逐渐向美国靠拢,对合同表示了冷淡,因此整个计划落空。之后卡扎菲试图与突尼斯合并的计划也泡汤了。
在遭到一系列拒绝后,卡扎菲倔强不妥协的性格又表现了出来。1974年2月,他不但泛泛地痛骂了阿拉伯领导人,而且对突尼斯、摩洛哥、阿尔及利亚、毛里塔尼亚、埃及和苏丹的国家元首个个指名道姓地谴责。他说,这些国家的领导人都反对“不可避免的阿拉伯统一”,而只是在维护狭隘的本国利益。在走向统一的潮流中,他们都会像烂草一样被冲走。他起誓说自己决不放弃为之奋斗的目标,直到最后在“阿拉伯世界”实现统一。
总之,卡扎菲独特但又粗劣的处理外交政策的方式,让他在自己所极力倡导的“阿拉伯联合”行动中成了“孤家寡人”。
与美国对抗
在当今各国领导人中敢于公开与世界头号强国美国对抗的并不多,卡扎菲可以算作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个了。
美国和利比亚关系处于对抗状态原因复杂,由来已久。1969年,卡扎菲上台后组成由革命指挥委员会行使权力的代政府就表现出了对美国的强硬态度。1970年,卡扎菲收回了美国在利比亚的惠勒斯空军基地,使美军失去了它在地中海地区最重要的军事设施。
1972年,利比亚政府废除了前国王伊德里斯与美国签订的九项军事、经济技术合作等协议,两国关系由大使级降为代办级。在1973年,卡扎菲垄断了锡尔特湾这个储有丰富资源的地中海南部的最大海湾,此后美利两国在此地经常发生冲突。卡扎菲之所以与美国对抗,一方面是由于他本人痛恨殖民主义,另一方面也是最为重要的是美国支持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为敌。
针对卡扎菲的这种对抗,美国政府自然不会坐视不理。1974年,美国宣布禁止交付利比亚订购的军用运输机,并对其进行经济封锁和制裁。此后,美利关系一直僵持。1979年,伊朗发生美国人质被扣留事件后,利比亚焚烧了美驻利比亚代办处,卡特政府立即做出反应,关闭了美国驻利比亚的代办处。两国关系的紧张状态进一步升级。
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里根上台对利比亚采取了更加强硬的措施。在1986年三四月间相隔20天的时间里,美国依仗先进武器,两次袭击利比亚,让卡扎菲这位不妥协的硬汉的确吃了不少苦头。特别是在第二次袭击中,他的养女被炸死,两个儿子受了伤,虽然他本人逃过了这一劫,但这次事故对他产生了巨大的打击。
在美国轰炸利比亚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卡扎菲似乎完全失去了对国家和自己的控制,他为沉重的压力而苦恼。他觉得这次空袭使他丢了脸,并在精神上受到了严重伤害。他很少露面了,某些人认为他同夫人躲在离的黎波里1300公里的老家里,偶尔也来到首都,也比以往更害怕遭到暗杀,因而他的行动都由装甲车保护。
但是卡扎菲并未就此一蹶不振,经过一段回复后,他又重新活跃在政坛上。对美国的态度依然很强硬,只是在政策上出现了较多的灵活性。不管怎样,卡扎菲敢于同美国对抗的勇气和精神可嘉,也正因为如此,他在国际政坛上一直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
喜欢“微服私访”的总统
卡扎菲执政以后经常亲自检查政府官员和职员的工作情况。为了了解地更加真实,他喜欢“微服私访”。
有一次,他看到很多机关职员在办公室里喝咖啡、看报纸,第二天,军用卡车就开到了政府机关大楼前,军人闯入办公室将大部分家具搬到了卡车上拉走了,甚至连内阁部长的办公室也不例外。卡扎菲对此解释说,为了使政府机关里的人能更好地工作,不把时间浪费在喝咖啡和看报纸上,难道还有比把他们的椅子搬走更好的办法吗?
卡扎菲还经常考察雇用的外国专家及医生的工作。首都的黎波里曾流传着这样一个近似天方夜谭式的故事。一个夏天的夜晚,一位高个子年轻人来到的黎波里一家中心医院。他穿着阿拉伯式长袍,一块破布半遮着脸,一双眼流露出焦虑不安的神情。他要求见医生,等医生出来后,他奔上去说:“医生,请你立刻去我家吧,我父亲病重了。”医生懒洋洋地回答:“你这个傻瓜,我忙不过来,不能去你家。”年轻人苦苦恳求医生说:“我父亲快死了,看在真主的份上,你快去吧。”“那你回家给他吃两片阿司匹林,傻瓜。”医生的话刚说完,年轻人突然不再恳求了,眼中的焦虑一扫而光,他拉下了折脸的面巾,说道:“医生,你一定会因为对一个要死的人开这样一种药方而后悔终生!你必须离开这个国家,不是下星期,也不是明天,就在今晚!”医生定神一看,立刻呆住了:站在他面前的不是别人,正是利比亚国家元首卡扎菲。当晚,这位医生就被驱逐出境了。
从“刺杀者”变成爱人
卡扎菲和夫人莎菲娥的结合可以说充满了戏剧性。他的夫人莎菲娥长头发,凹眼睛,美貌端庄,不过以前却是被人雇用来刺杀卡扎菲本人的刺客。原来卡扎菲在与莎菲娥结婚之前,一共被人暗杀过六次,但每次都是大难不死。他的政敌们绞尽脑汁,在策划第7次暗杀行动时,改变方法,不再找枪法高超的男杀手去狙击他,而是派了一位长得美丽可爱却精于枪法的女子,让她穿上军装,扮作大阅兵时的军中看护,挨到总统身边去行刺,这个女刺客就是莎菲娥。
事实说明,如果不是后来发生戏剧性的变化,这次行动就大功告成了。因为当时谁也没有注意到总统对面的弱女子,但就在莎菲娥正要拔枪向卡扎菲射击时,奇迹发生了,不知什么原因,总统的目光落在了眼前不远处的护士身上,刹那间四目相对,彼此都被对方吸引住了。此时的卡扎菲身着戎装,腰束皮带,胸前挂满了勋章,显得精神威武。莎菲娥被卡扎菲深深地打动了,在卡扎菲那双深邃而充满柔情的目光注视下,爱神把她俘虏了。不久之后,他们就结为夫妇。而那些企图收买莎菲娥刺杀卡扎菲的政敌,则一个个血洒刑场,成为这对新婚夫妇的“定情礼物”。从此以后,莎菲娥既是卡扎菲的妻子,又成为他私人的侍卫。
卡扎菲时代的终结
2011年3月19日,美国海军向利比亚发射了110多枚战斧导弹,北约对利比亚的战争爆发,在持续了五个多月的内战后,利比亚反对派武装于2011年8月22日攻入首都的黎波里,卡扎菲政权正式垮台。
2011年10月20日,卡扎菲被执政当局武装俘获。卡扎菲被捉拿后的一刻,相信仍然生还,头部流血衣服沾满血渍,但紧接着就倒地不起,后发现已经死亡。外界对卡扎菲的死亡真相一直争论不已,因为当时士兵大叫要让卡扎菲生还,但最终还是一命呜呼。负责尸检的医生向外界透露,卡扎菲是中枪而死,其致命伤在腹部。到底是谁射了这致命一枪,至今还是不能定论。验尸官还说,尸检报告尚未完成,并且要得到上级批示才能向外界公布。
他的死为利比亚的战争画上了一个句号,同时也标志着利比亚的“卡扎菲时代”宣布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