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湾战争
战役简述
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局部战争。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推翻科威特政府并宣布吞并科威特。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取得联合国授权后,于1991年1月16日开始对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内的伊拉克军队发动军事进攻,主要战斗包括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
战前形势
关于科威特,历史上一直都存在一些争议。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科威特是隶属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伊拉克的一个自治省份。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占领科威特并促使其独立,但是伊拉克始终没有承认科威特的独立。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两伊战争几乎摧毁了伊拉克在波斯湾的所有港口的对外输出能力。许多伊拉克人认为,两伊战争再次爆发是必然的,所以为了安全起见伊拉克需要更广阔的土地,尤其是在离战场较远的比较安全的地区占据海港。因此科威特就成了一个目标。
1990年8月2日凌晨1时(科威特时间),在空军、海军、两栖作战部队和特种作战部队的密切支援和配合下,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三个师越过科威特边境,向科威特发起了突然进攻。由1个机械化步兵师和1个装甲师编成的主攻部队,沿萨夫万—阿卜代利—科威特市之轴线实施进攻,在350余辆坦克的引导下,首先向南攻占贾赫腊山口,然后折向东进攻科威特市。由另1个装甲师编成的助攻部队,在主攻部队西侧向南进攻,在贾赫腊山口与主攻部队会合后,继续南下,在通往沙特边界的主要通道上建立阻击阵地。5时30分,主攻部队与特种作战部队在科威特市会合。经过约14小时的城市战斗,下午7时,伊军完全占领了科威特首都。随后继续发展进攻,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进入科威特。8月3日中午,伊军占领了科威特全境。至8月6日,进入科威特的伊军达到约20万人,坦克2,000余辆。科威特势单力孤,加上对伊军的突然袭击毫无准备,只进行了微弱的抵抗。约20,000人的科军,只有5,000余人撤到了沙特阿拉伯,其余部队溃散或投降。科威特埃米尔贾比尔·萨巴赫及部分王室成员乘直升机逃往沙特阿拉伯。到8月8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便宣布“收复”科威特,将其划为伊拉克的“第19个省”,并称它“永远是伊拉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伊拉克武装侵占科威特,引发了海湾危机,成为海湾战争的直接导火索。
海湾地区之所以牵动美国及其他许多国家的神经,主要是该地区拥有极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所致。截至1990年1月,海湾地区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6,517亿桶,占世界已探明石油储量(10,015亿桶)的65%,天然气24兆立方米,占世界天然气资源总和的13.7%。日产石油约1,450万桶,约占世界石油日产量(6,360万桶)的23%;每天出口石油约1,200万桶,约占世界石油日出口量(2,800万桶)的43%。中东的五大产油国(沙特、科威特、伊拉克、伊朗和阿联酋)均在海湾地区。世界20个特大的油田,有11个在海湾地区。
海湾地区生产的石油主要供出口。美国、西欧、日本进口的石油,相当大的一部分来自海湾地区。据美国能源情报统计,1990年第一季度美国日净进口石油量为766.1万桶,其中206.4万桶来自海湾地区,占26.9%;西欧日进口石油823.5万桶,其中从海湾地区进口427.6万桶,占51.9%;日本日进口石油548万桶,其中从海湾地区进口354万桶,占64.6%。
可以说,一旦伊拉克控制了海湾地区,就等于控制了西方主要发达国家的生命线,这是这些国家绝对不能容忍的。
也许感觉到自己的利益受到了威胁,就在伊军侵入科威特的第一天,美国便作出了强烈的军事反应:2个航母战斗群在伊入侵科后不到1小时即受命驶向海湾。布什总统就主持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全体会议,在会上他发表讲话,谴责伊拉克的行动是“赤裸裸的侵略”,对美国的国家利益“构成了真正的威胁”,并宣布冻结伊拉克和科威特在美国的所有资产。会议最终决定,采取大规模军事部署行动,以迫使伊拉克撤军,并为必要时采取军事打击行动做好准备。根据这一精神,负责中东地区防务的美军中央总部拟定了“沙漠盾牌”行动计划。“沙漠盾牌”行动计划拟分两个阶段向海湾地区部署部队。第一阶段用3至4个月时间(17周)部署24万人的部队及其建制装备,以使该地区美军和其他出兵国家部队兵力达到同伊军大致相抗衡的水平。第二阶段将视形势发展继续增兵,以使兵力达到足以将伊军赶出科威特的水平。第一阶段部署,又将根据伊军有可能在短期内向沙特发动进攻的形势,首先在沙特的朱拜勒和宰赫兰一线部署快速反应部队和空中打击力量,建立机动防御,采取“以空间换时间”战略,挡住伊军可能的进攻,保证后续部队陆续抵达和部署。8月7日凌晨2时(美国东部时间),布什总统正式批准了该计划。
在此有必要交代一下美国和伊拉克的恩怨。
1990美国布立顿号巡防舰开进波湾海域在伊朗伊斯兰革命以前,美国和伊拉克的关系就已经十分恶劣。伊拉克是苏联在中东地区的主要盟国。1979年美国将伊拉克列入支持国际恐怖主义的国家名单。两伊战争期间美伊关系逐渐改善。随着革命后的伊朗在1982年深入伊拉克,为了防止伊朗获胜从而输出革命到其他阿拉伯国家,美国开始对伊拉克进行援助,将其从支持国际恐怖主义的国家名单上撤除,并销售武器给伊拉克。除了公开渠道的援助,关于美国中央情报局秘密指导伊拉克军队的猜测也广泛流传。
两伊战争结束以后,美国议会内有在外交和贸易上孤立伊拉克的趋势。这样做的理由包括伊拉克国内的人权状态不佳、伊拉克对其武备的快速加强和它对以色列的敌对等。许多美国左派政治家和一些新保守派政治家如保罗·沃尔福威茨反对伊拉克政府。但美国一些有声望的议会政治家却错误地低估了这个改变。比如美国参议员罗伯特·多尔对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说“议会并不代表美国总统乔治·H·W·布什和美国政府的意见”,布什将否决所有对伊拉克采取制裁的行动。
1990年7月末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之前,萨达姆·侯赛因召见美国大使阿普里尔·格拉斯皮进行一次谈话。在这次谈话中萨达姆表达了他对科威特的气愤但表示在进行再一次谈判之前,他不会对科威特动武。格拉斯皮表示美国对伊拉克在伊科边境上的武装力量集中表示关注,但一些伊拉克人将格拉斯皮的言谈误解为美国允许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格拉斯皮说美国“对阿拉伯内部的争执如伊科之间的边境争执表示中立”。为了强调这一点,她还说“詹姆斯·贝克(时任美国国务卿)指示我们的发言人强调这一点”。虽然格拉斯皮此后不久就离开了外交界,但美国声明她对一切按规则处理,她没有向萨达姆·侯赛因总统表示美国赞同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但是萨达姆此时可能错误地理解了美国的观点。因为在此之前不久美国也同意两德统一,对萨达姆来说,这同样是取消一个本来就是错误的国内边境。其他一些分析家则认为这种错觉并不存在。萨达姆只是低估了美国的实力,因此没有认真考虑美国的态度。
包括苏联在内的世界其他绝大多数国家或国际组织都对伊拉克的入侵作出了迅速的反应,普遍强烈抵制和谴责伊拉克的侵略行为。
联合国安理会和各成员国对海湾危机的反应前所未有的一致。8月2日,联合国安理会就以14票赞成,0票反对,1票弃权,通过了谴责旨在伊拉克违反联合国宪章,要求其撤军的第660号决议。之后,从8月2日至11月29日,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了12个谴责和制裁伊拉克的决议。这些决议,使伊拉克处于极端孤立的地位。
美军在开始执行“沙漠盾牌”计划时,即已估计到伊拉克拒不撤军的情况,随后便拟定了代号为“沙漠风暴”的军事打击行动计划。12月20日,美国国防部长切尼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批准了这一计划。该计划的要点是,实施进攻作战,以达到:1.瘫痪伊拉克国家指挥当局;2.将伊拉克军队赶出科威特;3.消灭伊拉克共和国卫队;4.尽量摧毁伊拉克的弹道导弹和核生化武器;5.帮助恢复科威特合法政府。
根据这一决心拟定了以下作战方案:实施协调一致的多国、多方向、空中、海上和地面攻击,首先以空中战局摧毁伊拉克重要军事目标,尔后逐步转移空中作战的重点,在科威特战区实施地面作战,消灭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用阿拉伯部队解放科威特市。整个作战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1.战略空袭;2.夺取制空权;3.空袭地面部队;4.地面进攻作战。
11月29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78号决议,规定1991年1月15日为伊拉克撤军的最后期限。在“最后期限”到来之前,国际社会为化解这场危机作了极大的努力。许多国家的领导人从中斡旋,设计出多种调解方案,联合国秘书长亦亲抵巴格达做伊拉克的工作,希望伊从科撤军。但所有这些努力最终未能使伊拉克改变立场。
西方国家决定将伊拉克逐出科威特还与他们害怕伊拉克会入侵沙特阿拉伯有关。对西方国家来说,沙特阿拉伯比科威特还要重要。伊拉克军队顺利地进驻科威特后它就很容易攻击沙特阿拉伯最大、最重要的油田了。假如伊拉克控制这些油田,再加上伊拉克对其本土和科威特的油田的控制可以给予它对石油供应的前所未有的垄断。沙特阿拉伯的抵抗比科威特强不了多少,而西方国家认为萨达姆的野心不会在科威特停止。全世界──尤其依靠石油的美国、欧洲和日本──将这个石油垄断看作一个巨大的威胁。
伊拉克与沙特阿拉伯有极大的矛盾。两伊战争中伊拉克欠沙特阿拉伯260亿美元。两国之间的长长的沙漠边界也有纠纷。萨达姆在占领科威特后就开始攻击沙特阿拉伯王室。他说美国所支持的沙特王室作为圣城麦加和麦地那的守护者是不合法的。萨达姆开始使用在阿富汗作战的极端伊斯兰主义者和伊朗一直用来攻击沙特阿拉伯的语言来攻击沙特。
在伊拉克的国旗上添加《古兰经》中“神是至高”一词和萨达姆在科威特祈祷的画面是吸引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和离间伊斯兰圣战者与沙特的计划的一部分。当西方国家的军队进驻沙特阿拉伯后这些攻击更加加强了。
美国国务卿詹姆斯·贝克组织了一个反伊拉克的34个国家的联盟:阿富汗、阿根廷、澳大利亚、巴林、孟加拉国、加拿大、捷克斯洛伐克、丹麦、埃及、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洪都拉斯、意大利、科威特、摩洛哥、荷兰、尼日尔、挪威、阿曼、巴基斯坦、波兰、葡萄牙、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塞内加尔、韩国、西班牙、叙利亚、土耳其、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英国和美国。在这场战争中的66万人军队中美军占74%。实际上许多联盟国并不愿参加。有些认为这场战争是阿拉伯内部的战争,其它害怕美国在科威特的影响加强。最后许多国家在经济援助、免债等优惠条件下同意参加。
1991年1月9日,美国国务卿贝克和伊拉克外长阿齐兹在日内瓦举行战前最后一次会晤,但是,双方都认为没有妥协余地,会谈没有取得结果。1月16日美国东部时间上午10时30分,布什总统签署了给美军中央总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的国家安全指令文件,命令美军向伊拉克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