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役进程
1939年9月1日,德军正式入侵波兰。当天凌晨,德军突然出动58个师,2800辆坦克,2000架飞机和6000门大炮,向波兰发起战争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闪电式进攻”。
在此之前的整个夏天里,德军分别以师为单位,在东部德波边境上修筑一条贯穿整个边境的防御工事。各支部队每天做的只不过是轮番挖土。在漫长而又炎热的夏季,全副武装高度戒备的波兰士兵只能看到赤裸上身的德国士兵在掘土作业。随着炎热气候的离去,波兰士兵的警惕已消磨殆尽,希特勒的迷惑战术取得了成功。
9月1日凌晨边境大地如同整个夏天中的每一天,安静异常。但就在此时,德国境内的所有空军基地却亮如白昼。急促的哨声催促着飞行员紧急集合,指挥官向他们宣布了执行“白色方案”的命令。时间是:1939年9月1日凌晨4时45分。虽然命令是在8月31日的17时通报的,但这是一个严格保密的计划,执行任务的部队直到行动前一小时才接到命令。最先出动的空军仅仅用了10分钟便飞到了波兰上空,对波兰的军火库、部队集结点,以及桥梁、铁路线等命脉进行了第一轮轰击。第一轮空袭之后,波兰的指挥和交通系统即告瘫痪。随后,德国陆军对波兰军队的正面阵地发起了全线突击。波兰边境的阵地在炮击中震颤,士兵们被惊呆了,他们无法把这支铁骑与夏天里那些慵懒的“工人”联系在一起。
波兰就此成为了第一次“闪电战”的试验品。
虽然波兰从第一刻就受到了近乎毁灭的打击,但是他们的士兵并非许多课本中描述的那样不堪一击,反而是很快便依据事先制定好的军事防御计划有条不紊的投入了战斗,并成功地抵挡住了德国陆军士兵大部分的突击。由于波兰军队把主力平行部署于最前线,使得战斗在开始的阶段形成了胶着状态,看起来这似乎将演变成一场攻坚战。
虽然战前遇到了种种阻碍,但波军在战前还是动员了40个师和22个旅,组成7个集团军沿着波德边境一线排开,仅留下一个较弱的集团军部署在后方作为预备队。但这种搏命式的布防等于直接告诉德国人:波军根本就没有纵深防御。换言之,如果整个阵地的链条上有一环被击破出现缺口,那么也就意味着整个防御体系的崩溃。很快波军就尝到了如此配置兵力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在起初的胶着战中,德军有一支部队与众不同,在战斗伊始,这些部队在波兰的防线上迅速撕开了一道道裂口,他们根本不与对手做过多纠缠,找到空隙便一骑绝尘向东而去,很快就消失在了双方士兵的视野里。
这支部队是二战时德国陆军的王牌,由古德里安将军率领的德国第19装甲军。这威猛的钢铁洪流突破波军防线后迅速迂回到波军身后,随即在当时最为先进的摩托化部队快速跟进,直取波军侧翼,而后加上同波军交战的一线德国步兵的兜底行动配合,随后以最快的速度将波军主力分化包围并逐个击破。这就是古德里安独创的新式战法——闪击战。
开始的时候,德军快速推进的摩托化部队和装甲部队把自己的步兵远远的抛在了后方,所以深入波兰腹地的德军步兵此时还不多,波兰的斯米格威·雷兹元帅看清了这一点,便下令前线的部队撤退到波兰中部和集结在那里的部队汇合,希望可以依靠地势抵挡住德国人的进攻。但是这样一来,前线的波兰部队一撤退,德军士兵便紧紧地追逼上来。而雷兹元帅认为可以派遣骑兵来延迟深入波兰纵深的德军先头部队。从战争最后的结果来看,雷兹元帅的这种想法值得商榷。
虽然事后连古德里安自己都承认波兰的骑兵和反击对德军造成一定的心理恐慌,但是这并不能阻止战事的渐渐明朗,德军的合围已经接近尾声,波兰部队一支接着一支毫无悬念的被消灭。可以说,此时的波兰在战术上已经完全失败,但波兰人并没有因此失去战斗精神,没有人丢弃武器,他们为自己的国家流干了最后一滴血。
9月16日。彻底绝望的波兰政府越过边界逃亡罗马尼亚。
几乎在同时,苏联政府对全世界宣布:由于波兰政府不复存在,因此《苏波互不侵犯条约》不再有效。“为了保护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少数民族的利益”,苏联决定进驻波兰东部地区。
9月17日凌晨,苏联的白俄罗斯方面军和乌克兰方面军分别在科瓦廖夫将军和铁木辛哥将军的率领下越过波兰东部边界向西推进。苏军红军的入侵行动历时12天,向西推进将近350公里。苏军在推进的过程中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最后只付出了极小的代价(死亡734人,伤1862人)。苏军的这次入侵为自己在后来的战争中赢得了巨大的缓冲地带。而在二战结束后,波兰向苏联索要领土的时候,苏联给予的答复是:德国是战败国,你们应该去索要他们的领土。由此,人们将两国的这次有关领土主权的对话形象的形容为:向左转,齐步走。
9月18日,德军先头部队已经抵达了华沙近郊。三天后德军击溃了在郊区的波兰守军,22日完成了对华沙的合围。此时,除了极少数俄波边界的波军仍在抵抗外,波兰其余部队已经支离破碎,陷入一片无序当中。此时雷兹元帅已失去对部队的控制,波兰大部分地区已不再做抵抗。
25日德军开始对华沙发起总攻,为了减少伤亡,陆军统帅部决定炮轰华沙城。德军中最具表演天赋的戈林元帅,也急电命令空军前来助阵——配合炮兵空袭华沙城——参与空袭的飞机全是崭新的。前一天还誓言抵抗到底的华沙守军司令于9月27日放弃抵抗。至此,华沙宣告沦陷。不久之后。希特勒以征服者的姿态在华沙市政厅前举行盛大的阅兵式。
截止到10月2日,波兰完全被征服了,全部的领土被德国和苏联占领。必须提及的是,苏联比德国多得了数百平方公里的波兰土地。
波兰战役至此落下帷幕,用时仅一个月,德国与苏联的合作也就此画上了休止符。
相关链接
“白色方案”
“白色方案”,二战初,德军为了保障自己东部战略地的安全,而对波兰进行的攻击战计划。该计划制定周密,布局细致,从陆、海、空三方面有效对波兰实施进攻。
“白色方案”指令
1939年4月3日“白色方案”指令(进攻波兰):
鉴于波兰目前的态度,不仅需要使修改后的东部边界有安全保障,而且还需要进行军事准备,以便在必要时永远消除来自这一方向的各种威胁。
(一)政治上的前提和目的
德国同波兰的关系仍然要遵循避免引起骚乱的原则。如果波兰改变其迄今基于同样原则的对德政策,转而采取对帝国进行威胁的态度,那么,同它进行最终清算就有可能势在必行。
那时要达到的目的是,粉碎波兰的防御力量,在东面造成一种能满足国防需要的态势。最迟在冲突开始时,宣布但泽共和国①为德意志帝国的领土。
政治当局认为自己的任务是:在上述情况下必须尽可能地使波兰孤立,即把战争局限在波兰进行。
这种局面在不太远的将来就可能出现,因为法国的内部危机日益加剧,英国会因此而采取克制态度。
俄国的干预(它有能力这样做)很可能对波兰毫无益处,而仅仅意味着波兰被布尔什维主义吞并。
周边国家的态度如何,完全取决于德国的军事需要。
德国不能轻易地将匈牙利列为盟国。意大利的态度是由柏林——罗马轴心已经确定了的。
(二)军事上的结论
建设德国国防军的伟大目标,仍然要视西方民主国家的敌对程度而定。“白色方案”仅仅是诸项准备工作的一个预防性的补充措施,决不能将它视为同西方对手进行军事冲突的先决条件。
越能成功地以突然、猛烈的打击开始战争,并迅速取得胜利,就越容易使波兰处于孤立地位,即使在战争爆发以后也是如此。
但是,整个局势要求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采取预防措施,以确保帝国西部边界和北海沿岸及其空域的安全。
在进军波兰时,要针对周边国家特别是立陶宛采取警戒措施。
(三)国防军的任务
国防军的任务是歼灭波兰的军事力量。为达到此目的,必须做好准备,力求达成进攻的突然性。秘密的或公开的总动员,将尽可能推迟到进攻日的前一天才下令进行。
计划用于防守西部边界的兵力暂时不得另行调用。
对立陶宛须保持警惕,对其余边界只须进行监视。
(四)国防军各军种的任务
1.陆军
在东线的作战目标是歼灭波兰陆军。为此,在南翼,可进入斯洛伐克地区。在北翼,应迅速在波莫瑞和东普鲁士之间建立联系。
必须做好开战的各项准备工作,以便以现有的部队也能发动进攻,而无需等待动员后组建的部队按计划开到后再行动。现有部队的隐蔽的进攻出发地区,可在进攻日之前予以规定。我保留对此事的决定权。
预定担负“西部边界掩护”任务的兵力是全部调往该处,还是留一部分作他用,将取决于波兰的局势。
2.海军
在波罗的海,海军担负下述任务,
①歼灭或者打垮波兰海军。
②封锁通往波兰海军基地(特别是格丁尼亚海军基地)的海上通道。开始进入波兰时,即宣布停泊在波兰港口和但泽的中立国家船只离开港口的期限。期限一过,即由海军采取封锁措施。
必须估计到,规定离港期限会给海战造成不利的影响。
③切断波兰同海外的贸易联系。
④掩护帝国——东普鲁士的海上通道。
⑤保护德国至瑞典和波罗的海沿岸诸国的海上交通线。
③尽可能以不引人注目的方式实施侦察和警戒,防止苏俄海军从芬兰湾进行干涉。应预先规定适当数量的海军兵力用于保卫北海海岸和濒陆海区。
在北海南部和斯卡格拉克海峡,须采取措施防止西方列强突然对冲突进行干预。采取的措施应局限在绝对必要的限度以内,务必保证不引人注目。关键是应避免采取可能会使西方列强的政治态度变得强硬起来的一切行动。
3.空军
空军必须对波兰实施突袭,而在西线则可只保留必不可少的兵力。
空军应在极短时间内歼灭波兰空军,此外,主要担负以下任务:
①干扰波兰的动员,阻止波兰陆军按计划开进。
②直接支援陆军,首先是支援已经越过边界的先头部队。
开战之前航空兵部队可能要向东普鲁士转场,但这不可危及达成突然性。
第一次飞越边境时,在时间上应与陆军的作战行动协调一致。
只有在给中立国家船只规定的离港期限(参见国防军各军种任务中海军的任务)过了之后,方可对格丁尼亚实施攻击。
对空防御的重点是施特廷、柏林和包括梅伦地区的奥斯特劳和布吕思在内的上西里西亚工业区的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