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23000000002

第2章

爱丁堡

(英国)苏格兰首府爱丁堡是一座有50万人口的文化古城,同时也是一座著名的古堡之城。如果登高眺望,会看到整个城市是由许多巍峨的古堡、宫殿、教堂组成,其中最著名的古城堡就坐落在爱丁堡市中心的一座玄武岩孤丘上。这座古堡是爱丁堡的著名胜迹,坐落在135米高的城堡山上。这个孤丘陡峭壁立,三面是悬崖,只有东面略为倾斜平缓,是城中的最高点。城堡就在斜坡上发展起来。据史书记载,这里在7世纪就曾建过城堡,那时这里曾是一个古老王国的都城,为防御外敌,国王便让人在此建起坚固的堡垒。8世纪时又建了一座,现在还留有遗迹。当时的城堡是王宫所在地,但现存的这座城堡却是18世纪的古迹。

这里是战略要地。雄壮的城门两边,门柱上镶嵌着黄铜板,分别刻着苏格兰民族英雄华莱士和布鲁斯的姓名及纹章。古堡的城墙上,整整齐齐地安放着一尊尊乌黑的古炮,炮口都对着福思湾河口的一边。身临此境,人们还可以想象到当时那种防御森严的气氛。

城堡中的军事博物馆也引人入胜。馆内收藏着从中世纪到19世纪末的各种兵器和军服。兵器室中陈列着一柄长达五英尺的巨剑,为稀世珍品。在军服室中,陈列着19世纪华丽的军服,其制作、装饰极其精美。

城堡中央是王宫广场,16世纪时的王宫还耸立在广场的周围。南边有一座大厅,雕饰得豪华富丽,那是宴会厅,今天人们还常在厅内举行礼仪性集会。城堡中还有教堂和其他古建筑,英国国王詹姆斯一世就诞生在古堡的一幢房子内。广场东边的宫室是当时国王的起居之处,里面有一间被称为“吉斯的玛丽之屋”,是一处和玛丽女王有关的古迹。玛丽女王是一位悲剧式的人物,她是亨利七世的女儿,母亲出身于法国名门的吉斯家族。她出世后的第六天,父亲就去世了;5岁时被送往法国抚养,19岁时与法王法兰西斯二世结婚。婚后二年,法兰西斯二世逝世,玛丽回到爱丁堡。玛丽生于宗教改革的动乱年代,她的天主教立场与当时苏格兰的新教徒发生对抗。1560年春季,城内新教徒起义,玛丽就曾在此室凭窗对河,望眼欲穿,急待法国的军队前来支援她。谁料事出意外,来的却是支持苏格兰新教徒的英格兰舰队!玛丽受到这一打击,气得昏厥过去。

城堡外东边一千米处的圣十字王宫也有与玛丽女王有关的古迹。玛丽从法国初来时,就住在这座宫中,后来和堂兄丹利结婚,可是她爱的却是自己的意大利秘书里齐奥。一天晚上,里齐奥在楼上吃饭时遭到突然袭击,被拖到玛丽面前杀害。这一幕惨剧就发生在宫中女王的卧室里。这间房子里至今还挂着女王的肖像,并开放展览。

此外,古堡城门口那身着古装的卫士也很吸引游人。青年卫士身着民族服装,腰佩短剑,上衣深蓝色,下着红绿方格短裙,头戴黑色无沿软帽,显得英俊而潇洒。

博丁安城堡

(法国)法国的博丁安城堡(Bodiam Castle)虽然规模较小,但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而且设计修建得美轮美奂,与那些复杂的大型皇室城堡相比,一向以其攻防一体、战居皆备的特点而著称于世。

博丁安城堡最大的特点就是四周皆有护城河环绕,有木桥跨在河上。若想进入城堡,必须先进入一座石头造的瞭望楼,然后再经由第二道桥进入主要城门。如果遭到进攻时,便将那坚固得可以跑马的第一座桥梁破坏掉(第二道桥要到瞭望楼被占领或必须放弃时才能被毁坏)。城墙转角处都有圆塔楼拱卫着,主要城门的两侧都各有一方形塔楼,城墙每一面的正中位置也有方形塔楼。塔楼上的战略地带都开着枪眼般大小的窗口,这样敌人横跨护城河或沿着城墙进攻时,都可从窗口进行有效的压制。事实上,整个城堡中,只有教堂的窗才可以自由开设,这也是因为其位置较高、安全无虞的缘故。城墙离地面高数尺处,均做成斜坡,其防御上的用意大于构造上的考虑。当敌人迫近城墙时,城墙上可轻易向之射击。

很自然的,博丁安城堡防卫最坚固的地区还是在大门口。此处的塔楼顶上不但有城垛,而且以牛腿状的托墙将城墙向外挑出,在牛腿状的托墙之间,再向下开洞,可经由此洞口向来攻者的头顶投出石块甚至沸水,而在中世纪时的做法就更为可怕,向下倒的是浇铅的溶液。

在使用火药以前,像博丁安这样坚固的城堡,只要军队保持忠诚一致,是几乎不可能被攻破的,惟一的办法就是长期围困,迫使守军投降。但博丁安城堡内一向备有充足的粮食,而且备有不怕切断水源的深井,所以围困战术也很难奏效。弓箭显然对石墙是无效的,但可采取挖地道的方法,但这时护城河的存在又使地道难以进行了。护城河的另一作用是可以阻止敌人携带攻城用的移动式云梯。为了加强大门口的防御,桥的末端做成了吊桥,可在夜间或受到攻击时吊起来;同时,在大门上装置粗木料的格子吊闸,两侧系于石墩上,必要时可滑落。

让我们通过一位中世纪来访者的眼晴来参观一下城堡的布置。一名访客可以从桥梁经过瞭望楼进入大门,他发现自己置身于院落中,有不少杂役人员使用的房舍。左边是一个小教堂,右边是家臣扈从的房间及贮存室,其正前方可直通后门;左方是城堡中的大厅,其后方是妇女们的房间,右方则通往饮食间和厨房。类似这种安排,是中世纪末城堡的标准形式。

正厅在博丁安城堡虽然仍为城堡内部面积最广的居室,却因时代的不同,某些空间必须移作他用,这种正厅空间的缩减反映出生活方式的改变:人们不再睡在大厅之中,城堡主仆都有了自己的私人寝室;大厅虽然还兼作饭厅,但再也不是全家人聚餐之所,事实上全家聚餐的习惯已成昨日黄花。有两则非常出名的铭言可以显示这种变化:1235年林肯郡的主教曾写道:“你当尽量和家人团聚,一同用膳,如此福慧才会增长。”而在1360年的《魁梧农夫》(Piers Plowman)一书中,作者却谈到:“绅士和淑女都不愿天天呆在大厅里,几乎每一个王朝都规定要在各自的房间里用餐,或者在有壁炉的房间里用餐,并且要尽量避免呆在当初专作餐厅之用的大餐厅里。”

正厅之外便数厨房面积最大。厨房的炉灶大到可以烤整头牛。由于食指浩繁,厨房必须大到足以供应城堡内主仆和士兵全部的餐饮。据统计,博丁安城堡有20个厕所,城堡内人口之多由此可见。

时至今日,博丁安城堡仍然作为固若金汤的中世纪城堡而傲然矗立着。苏格兰古堡探幽

(苏格兰)大不列颠岛北部的苏格兰一向被称为“古堡之国”。它的古堡之多是难以数计的,仅载入史册的就有1185座。其中许多已经成为历史名胜;一些已改建成豪华别墅以供游客享乐;另一些则衰败不堪,无人问津。

在历史上,苏格兰的王公贵族们为保护他们的利益,大兴土木,筑堡建宫。各时代的古堡形状各异,其中以“L”形,“E”形和“Z”形最为普遍,其建筑艺术趋向高超技艺的顶端,室内装饰豪华显得恰如其分,协调而又庄重高雅。而各种风格的家具古香古色,精美无比。它们是苏格兰历史的真实写照,也是苏格兰人民智慧的结晶。

库罗敦城堡原为邦尼君主查理的故居,后来几经战乱成为乔治宫掖。附近是库罗敦古战场遗址,1746年查理二世为争夺英王位在这里进行了最后一次战斗。现在它属苏格兰国家文物局管理。考多古堡由14世纪大乡绅考多建造,位于因沃内斯和奈因之间。考多本人是莎士比亚剧作《麦克白斯》中最完美的浪漫主义形象,该堡现在仍属他的后裔所有。城堡外围由一条深深的壕沟围绕,中世纪的吊桥依然如故,高高的城墙及石梯都完好无损。堡内有一古深井,它是该堡当年受围困时的惟一水源。进入阴森的古堡就像回到久远的中世纪。室内装璜古色古香,美观大方。该堡每年5~9月对外开放。布罗迪宫是另一座古堡。该堡由1567年亚历山大·布罗迪伯爵建造,是一幢典型的16世纪苏格兰风格的建筑,但它的大厅却表现出19世纪的建筑风格。该堡有很强的防卫能力,各处都设有严密的观察哨和射击口。除此以外,堡内还藏有丰富的图书和名画。最令人惊叹不已的是该堡能够利用地下水自动调节室内温湿度,厨房内配备的17世纪餐具应有尽有。

苏格兰的夏日是宁静的,沿着海岸向苏格兰最北的索色兰郡内的邓罗宾古堡进发,一路春风,苏格兰风光尽收眼底。邓罗宾是一位女伯爵,她把该堡建于高地上,三面临海,景色极为壮观。邓罗宾古堡是一座古城堡,却更似一座历史博物馆。堡内珍藏了大量的公元5世纪的珍贵文物,展出的油画,精美的家具、古瓷等不胜枚举。这里陈列的一幅玩偶为古稀珍品;一套洗礼长袍制作精细,装饰华丽,令人惊叹不已;5世纪时荷兰公爵艾琳之妻的烫金床更是一件无价之宝,1872年维多利亚女王访问这里时曾在此睡。阅览室是用古老的枫木装璜的,上万册古稀图书珍藏其间。该堡内展出的珍品都依朝代分门别类,参观者从一室到另一室好像看到了一代又一代王公贵族。索色兰的公爵爵位是一个联合王国头衔,女性无权继承,但可继承伯爵爵位。驱车越过格兰扁山脉,基尔德鲁米古堡就出现在人们眼前。该堡历史上曾是一座庞大的要塞,是马尔伯爵的故乡,它曾多次遭到战争的破坏,但仍奇迹般地保藏下来。1900年,詹姆士·奥格斯顿在此建造豪华别墅,修复了古堡,他又在附近栽种花木,使之成为一座优美的园林。游客来到这里,好像与红尘熙攘的外部世界完全隔绝。但见茂林深处,绿翠成荫,鲜花盛开;泱泱碧水,轻风柔波。不远处是马尔伯爵1628年修建的布雷玛要塞。马尔建此堡是为了抵抗他的劲敌夸松,但1732年该地还是落入夸松之手。1748年联合王国的军队进驻此堡,随后詹姆士·威廉之子亚当和罗伯特兄弟联合修复了这座城堡。

另一座古堡叫克拉塞古堡,由伯纳德家族建造。1066年,诺曼人入侵不列颠群岛。伯纳德属盎格鲁——萨克逊人,他们退入苏格兰境内,来到这里重建家园。该堡于1553年开始建造,1602年才落成,工期漫长,造价昂贵,工程艰难,木材都来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和波罗的海沿岸地区。该堡建筑艺术颇具特色,地理位置恰到好处,石梯呈螺旋形蜿蜒而上,屋顶具有交叉穹窿的非凡特点。然而,克拉塞室内镶嵌的壁画、顶画、古家具等室内装璜都属古代风格,更令人赞叹不已。它与周围环境显得十分协调,浑然一体。周围的树林、灌木、花草都经过精心修剪,成为该地迷人的一部分。该堡落成后,伯纳德家族在此连续居住350年。远眺该堡雄姿,恰如鲲鹏展翅。1952年,该堡归属苏格兰国家文物管理局。

克拉塞对面的山脊上是另一座古堡,称为德拉姆,它的历史悠久,城墙足有12~15英尺厚。该堡有一座中世纪古塔,塔尖饰有随风飘动的风向标,看上去十分漂亮。古塔下的大厅是藏书万卷的图书室。它的附近还有一座建于1619年的雅各宾式邸宅,坐落在秀丽的树林中。许多世纪以来,欧文家族一直是它的主人。1976年,欧文家族24代的遗孀把该堡上交国家。建于1626年的克雷基娃城堡,其名字是有来历的。克雷基娃的本意是指“马尔之石”,因为这儿曾是古老的凯尔特人的首府;它也称作“顶石”堡,因为它位于山顶,居高临下,雄伟壮观,站在远处即可饱览其雄姿。当时,战乱频繁,起义遍及英国各地,豪门贵族纷纷修塔建堡,“马尔之石”就是历史的见证。弗雷泽古堡是另一座马尔城堡,呈“Z”字形,它的四周有许多圆锥形的石板顶小塔,它们肩负着保护城堡的重任。该堡的第一层为孔雀开屏式的起居室。室内的壁画图案具有19世纪风格,构思独特,富于幻想。起居室内还有一幅1792年继承该堡遗产的伊莱莎·弗雷泽夫人肖像,她曾为修复该堡做过很大贡献。哈多宫为另一处规模宏大的古建筑,它的历史要追溯到1732年,由当时英国著名设计师威廉·亚当设计,是一座典型的帕拉迪式大厦。它的名称和建筑风格神奇得不可思议,富有民族风格,是苏格兰古建筑中少有的艺术杰作,大厅内陈列着各式壁画、油画、瓷器、古式古家具及装饰品。

位于苏格兰高地中部交通要道上的布莱尔城堡是阿索尔公爵的家,建于1269年,是一座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古堡。第一代公爵詹姆士·默理把它改建成乔治亚风格的大厦,以后的王公贵族们也先后对它增修改建。其建筑艺术积几个世纪的精华,已达相当完美的境界。如今,雄伟的古塔依然巍峨耸立。整个古堡有三层楼房,32套房间。大厅内陈列着各式宝剑、火枪、盾牌、十字弓及火药,大厅过道的左右侧每两个穿廊上分别用早期历代主人猎获的奇形怪状的鹿角加以点缀。陈列橱内摆满托马斯·克莱顿石膏工匠的杰作,室内陈列着该堡历代家族成员神情各异、典雅高贵的雕像。壁炉上镶嵌着华丽美观的大理石。该堡世代贵族的见证物也一一列出。走访布莱尔,你身临其境,会流连忘返。

格拉密斯堡是另一处值得一游的名胜点。它曾先后是苏格兰伯爵斯特拉思默尔·金霍思的宫掖和鲍斯·莱昂家族的别墅。据介绍,英王后之母是鲍斯·莱昂伯爵14代的小女儿,她曾在此长大,王后玛格丽特曾在这里出生。客厅内巨大的壁炉对面陈列的两把小椅子是伊丽莎白和玛格丽特两姐妹朝拜祖父祖母时用的。1372年,英国爵士约翰·莱昂娶苏格兰国王罗伯特二世之女戴姆·乔安娜为妻,从此这里就成了英国皇家宫掖之一。17世纪后又被改建成法国式城堡,另增建一座造形别致的礼拜堂,里面立着一尊庄严的圣母像。该堡地下为巨大的墓穴,穴内珍藏着古盔、甲衣、宝剑、战斧和火枪等古代兵器。据说,莎士比亚的著名剧作《麦克白斯》就是以该城堡为背景写出的,剧中的战斗场面就是发生在该城附近的一场战争的真实写照。1800年,该堡毁于一场大火,我们所看到的是后来重建的城堡。

著名的斯康宫被苏格兰人称作历史中心,它曾是皮克特人的首都。公元前皮克特人就来到苏格兰,比凯尔特人还早。1066年,诺曼征服此地后,苏格兰被分裂成许多小王国,其中之一就是皮克特王国。从8世纪到12世纪,苏格兰不断遭到斯堪的纳维亚人的侵扰。已在苏格兰确立统治地位的丹麦王肯尼思一世把首府迁至斯康。这座庞大的石头城堡后来成为曼斯菲尔德伯爵的家,他的后代在此连续居住了400年。该宫殿以“斯康石”闻名苏格兰,史称“定命石”,因为继承苏格兰王位的每一位王公贵族都要到这里来举行加冕仪式。直至1296年,英格兰国王爱德华一世决定把这种仪式改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内举行。但是1306年苏格兰著名的国王罗伯特·布鲁斯仍在此举行加冕仪式。1651年,查理二世复辟,他也在斯康附近的穆特山上举行了加冕仪式。该宫殿前是一座绿荫广场,一只昂首阔步的白孔雀耸立其间。附近是一座富丽堂皇的修道院,它曾被洗劫一空,毁于一旦,但是修道院院长的邸宅却完好地保存了下来。修复的修道院保持了中世纪的风貌。院内装饰华丽,歌德式的椽木家具富丽堂皇,精美的象牙塑雕和一对古老的座钟把人们带到久远的年代。斯康宫内也陈列着各式遗留下来的古瓷、银器、水晶石等古董。其中,东方瓷器和釉面瓷器在路易15时期就已存入宫中。许多世纪以来,斯康宫在各封建派系相互倾轧中濒于毁灭。1801年,威廉·阿特金逊伯爵重新修复该堡,使之成为著名的历史名胜之一。

位于远山脊上的斯特林堡是一座建于1300年的古堡。该堡远处看去是一座小山,近处细看却是由一座宫殿、一座大厅、一座礼拜堂围着的绿荫广场。这里还有历史博物馆、亚吉尔郡和索色兰郡高地人的地方特产陈列中心供游客参观,这里展出了大量历史遗留下来的银器、瓷器和各种兵器。据说,1542年,苏格兰公主玛丽出生9个月后就在这里的教堂内加冕。

从19世纪起,英国当局便对不列颠群岛上所有的文物古迹执行管理保护政策。不胜枚举的文物古迹,美不胜收的古稀珍宝是英国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它们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来苏格兰参观采访的游客逐年增多。苏格兰古堡正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哈瓦那旧城城堡

(古巴)古巴首都哈瓦那坐落在古巴岛的西北岸,扼佛罗里达海峡西南口,与美国的佛罗里半岛隔海相望。旧城位于哈瓦那湾西侧的一个半岛上,建于1510年,旧城的城堡及其工事体系,是西班牙在美洲建立的用于征服新大陆的重要基地之一。

哈瓦那旧城包括城墙旧址与哈瓦那湾之间的整个地区,面积为1425公顷,分布着一系列城堡。尽管哈瓦那城已步入现代社会,19世纪建的城墙几乎荡然无存,但由于在建筑施工中充分尊重城市最初的设计规划,并注意建筑的整体特征,因此这些古建筑布局整齐和谐,外观富于表现力,从而使哈瓦那旧城的非凡原貌保存至今,尤其是那些工事环绕的古城区城堡群具有很高的建筑学价值。

在哈瓦那市区,有一座名叫拉富埃尔萨的城堡。古堡建于1538年,是古巴最古老的城堡,在美洲古堡中也居于第二位。这个古堡呈四方形,四周围墙高达20多米,堡上筑有一座塔楼。1539年,埃尔南多·德·索托从古巴岛出发,首先发现了北美的密西西比河。传说在索托走后,他的妻子伊萨贝拉·德·博巴迪利亚时常登上塔顶向远处眺望,盼望丈夫早日归来。她年复一年,望眼欲穿,哭瞎了双眼。最后听到丈夫的死讯,她也悲痛而亡。城堡塔楼不仅因这个动人的传说而闻名,而且以塔顶安放的一尊印第安少女“哈瓦那”的铜像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因为哈瓦那的得名,就是来自这个受人尊敬的印第安少女的名字。可惜的是,如今的铜像已是个复制品,1762年真品被英国军队窃走。

在哈瓦那港湾入口处的峭壁上,高耸着一座巍峨雄伟的古堡,这就是哈瓦那的著名古迹之一——莫罗城堡。1982年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哈瓦那旧城定为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时,这座古堡大概也发挥了不小的作用。莫罗城堡建于1587~1597年,做为哈瓦那城的要塞以防海盗的袭击。城墙高大宽厚,并有一条20米长的护城河。一条条幽深的隧道使堡垒相互通连。堡旁的灯塔建于1844年,30千米以外都可见到灯塔耀眼的光芒。城堡上的累累弹痕,是哈瓦那历史上屡遭欧洲列强洗劫的历史见证。16至17世纪,法国与荷兰海盗多次进攻哈瓦那。1756年至1763年英法战争期间,英国又于1762年占领了古巴,英罗城堡也被英国军队摧毁。如今,城堡虽已面目全非,然而从存留的堡体上,依然可以看出莫罗城堡当年的雄姿,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这座古堡现已辟为哈瓦那的一所监狱,不再对外开放,但据说古巴当局有意把它改为博物馆。

哈瓦那除拉富埃尔萨城堡和莫罗城堡外,还有好几座年代久远的古堡。拉卡巴尼亚堡建于1763~1774年,面对海湾竖起两堵高大结实的城墙,而朝内一侧则有深12米的壕沟,沟上有吊桥通向古堡的主要入口。古巴独立战争期间,这里曾是关押爱国者的所在,如今成为古巴的一座兵营。拉篷塔堡建于16世纪末,建筑坚固墩实,墙厚25米。堡垒对面有一座马西莫·葛莫斯纪念碑,他曾与马蒂、马塞奥等一起,领导古巴人民对西班牙殖民者展开了英勇的斗争,为古巴的独立做出了重要贡献。此外,哈瓦那还有建于1763年的阿塔雷斯堡和建于1774~1794年的王子堡等。

这些城堡与工事体系、民居等古建筑创造出一种独特的历史氛围,使哈瓦那旧城成为加勒比地区最重要的历史中心,也是美洲大陆最有意义的历史中心之一。

温莎堡

(英国)伦敦西的温莎堡是英国众多古堡中规模最大、吸引游人最多的一座。温莎堡位于伦敦西北30千米的泰晤士河畔,一座一百英尺高的山岗上。这里最早是个被称为“温杜塞拉”的村落,现在是伦敦的布克歆马地区。这里地势高峻,能俯看泰晤士河,扼制过往伦敦的水道。其东部、北部是空旷的台地地形,视野开阔,可谓战略要地。1070年,诺曼底公爵即后来的威廉一世,为了保护泰晤士河上来往的船只以及王室的安全,在此大兴土木,营建了石堡,取名温莎堡。

温莎堡经历代君主的修建,到亨利一世时,不论其面积和内部装修均初具规模。但在英王约翰统治时期,温莎堡曾两次被起义者围攻,特别是1216年第二次围攻长达3个月,城堡建筑受到严重破坏。随后几百年中,历届国王对古堡进行了大规模修建。乔治四世在位时,对城堡作了彻底翻修,使古堡具有今日雄伟壮观的面貌。到19世纪上半叶,温莎堡已成为一个拥有众多精美建筑的庞大古堡群。

温莎堡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一座仍有人居住的古堡,周围环绕着碧绿如毯的草坪和片片茂密的森林。全堡共有近千个房间,可分为东西两部分。东面为“上区”,是王室的私宅,包括典雅高贵的御座宫,每当6月“嘉德日”时,嘉德骑士聚集此地,女王也在此授封新的嘉德骑士;豪华奢侈的御宾馆,其中的国王寝宫是1855年,法王拿破仑三世和尤金妮亚皇后在温莎会见英女王维多利亚后就寝的地方,而实际上英王们从未在此居住而通常就寝于隔壁的起居室。

温莎宫拥有众多金壁辉煌的大厅,每一间都是一座精美的艺术殿堂。墙上挂着多年来收藏的名画和壁毯,还陈列着古代名人雷姆卜兰特和达·芬奇的陶瓷古画、名作以及查理一世头像等精美的艺术珍品。著名的滑铁卢大厅,又称宴会厅,为庆贺滑铁卢战役胜利而建。大厅内壁挂满在滑铁卢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的英国将领们的肖像。宴会厅是王室举办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著名戏剧大师莎士比亚的名剧《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就是在此厅举行首演仪式的。女王画室色彩绚烂,此其中收藏了画家凡·戴克的名画——《查理一世的孩子们》。大会见厅,是为乔治四世会见客人所设计的,建筑师把此厅装饰成法国波旁王朝时期的风格,其中放置的一尊铜像就是法国国王路易十五。国王餐厅是典型的巴洛克风格,有着精细的木雕及色彩丰富和谐的壁画,是温莎现存的三个查理二世时期巴洛克风格大厅之一。现在这些大厅都已对公众开放,但王室侍从厅仍不能参观。这里陈列着许多英国王室的珍贵文物,有玉制酒具,精美的瓷瓶、瓷盘等,还有慈禧太后赠送维多利亚女王的条幅及1947年伊丽莎白女王结婚时,当时中国云南省主席所赠的画卷。

当今英王伊丽莎白二世非常喜爱温莎堡,她的幼年便是在这里度过的,因此常常带领众多随从从伦敦来此小憩或度周末。每逢王室喜庆之日,女王都要在此大设宴席招待各界权贵。圣诞节、复活节等重大节日,女王均来此参加隆重的庆祝活动。在英国,能出席温莎堡的盛典和在堡中留宿是一个人社会地位的重要标志。

温莎堡修建至今已有500余年,它几经社会变迁,曾经历过许多历史事件,如克伦威尔的“掘地运动”,和1688年的君主立宪。也正是在这里,英王约翰签署了著名的“大宪章”。在本世纪,这里发生了20世纪轰动一时的风流轶事:英王爱德华八世在此向曾两度离婚的美国平民沃里斯·辛普森夫人求婚,搞得朝野之间沸沸扬扬,最后为了与她结婚,爱德华八世“爱江山更爱美人”,于1936年被迫逊位,出走英伦三岛,被其弟乔治六世国王封为温莎公爵,直至1972年其灵柩才重返温莎。这使温莎堡再次名声大噪。

温莎古堡是英国历史的见证和缩影,因而为世人所瞩目。它巍峨的宫殿,秀丽的景色,吸引着众多的踏古人,这里已成为英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在和爽的秋日里,置身在静寂的绿野和森林之间,远眺那随着浮云时隐时现的古堡,似乎又听到莎士比亚用诗的语言叙述着为争夺王位而发生的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悲剧。

西面为“下区”,有两座著名的教堂——圣乔治教堂和阿伯特教堂。前者始建于15世纪,为雄伟的哥特式建筑,它是历代君主举行英国最高荣誉“嘉德骑士”勋章仪式及进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18世纪以来,这里也是英国历代国王的墓地。其内部装饰精美而华丽仅次于伦敦的威斯敏斯特大教堂。阿伯特教堂是为纪念维多利亚女王的丈夫阿伯特而建的。两座教堂中都埋着许多英王的尸骨。

温莎堡中央的高地上,有建于12世纪的圆塔,1660年以前,圆塔是关押王室政敌的监狱。圆塔旁还有一座小圆塔,塔上有旗杆,每当英王驾到,便在此升起五旗。

1714年8月,斯图亚特王朝最后一位女王安妮死后无嗣。国会根据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把与斯图亚特王室有一定血缘关系而又信奉新教的德国汉诺威选侯乔治,迎立为英国国王,从此汉诺威王朝开始。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人民对这场战争的罪魁祸首德国统治阶级深恶痛绝。在这种民族气氛中,当时英王乔治五世却仍保持着具有浓厚德国色彩的朝代名称,同时他还有许多亲戚在德国,他本人也是姓德国姓氏——“萨克斯·科堡”。为了表明与德国彻底划清界限,1917年7月17日,乔治五世宣布:“从即日起,朕决定更改族姓。今后,朕全家姓温莎,朕的家族就叫‘温莎家族’”。他还决定放弃德国授予他的所有封号和世袭权利。“温莎”这个姓氏就来自于古老而豪华的王室行宫——温莎城堡。据说,乔治五世是接受他的一位私人秘书的提议而改姓“温莎”的。从此,“温莎王朝”便开始了,并一直至今。史书上称之为“汉诺威——温莎王朝”(Hanover to Windsor Dynasty)。

温莎堡内还有一个“大圆桌”,传说这里是5世纪的亚瑟王与他的骑士们开过会的地方。就连旷世文豪莎士比亚,也曾应伊丽莎白一世女王之邀来过古堡,并写出了他的著名剧作《温莎的风流娘儿们》。

可见,温莎堡不仅以古堡自身的特色在世界古堡史上独领风骚,而且频频在英国王室历史上扮演重要角色,具有浓郁的人文色彩,这也许正是它吸引人之处吧。

尚博尔城堡

(法国)位于法国中部卢瓦尔——歇尔省的尚博尔市的尚博尔城堡,是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旷世杰作,被誉为“世界奇迹”之一。它在一片浩瀚的林海中,以美妙无比的想象力把中世纪的传统风格与意大利式的古典结构融为一体。尚博尔城堡由弗朗索瓦一世自1519年起开始修建,原为布卢瓦伯爵的狩猎场。弗朗索瓦一世被囚禁期间工程一度中断,他恢复自由后立即复工,直至1538年建成。建筑物的两翼后由亨利二世增建。城堡坐落在卢瓦尔河左岸5千米处的科松镇,占地5225公顷,围墙周长32千米,有6座城门。其设计与所在地区其他城堡大体相同,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一道长156米,宽117米的长方形堡墙,四角建有直径195米的坚固的圆柱体塔楼;另一部分是一座三面封闭的长方形楼房,楼房四角有方形角楼护卫,楼房上方设有纪念塔。但在具体风格上又有自己的特色。虽然建筑师柏纳贝(Domenicoi Bemabei)为意大利人,却能在保持法国传统平面的基础上,加进意大利式的细部设计,从而产生了一种具有某种讽刺样的丰富感,明显表达出与文艺复兴融汇极好的调和性。因为文艺复兴式建筑比哥特式的更重视对称,所以尚博尔城堡有时甚至不管室内的需要,在门窗等细部,一概要求对称。

城堡的西北部是以上两组建筑的结合点,四座塔楼平行排列,组成一个宏伟的正立面。高耸的塔顶上设有窗户。外围的堡墙除正面以外的其他三面以及东角、北角的两座塔楼仅有一层。尚博尔城堡的特色之一就是低矮部位风格简朴,建筑物上部极富装饰效果,两者从而形成鲜明的对比。

纪念塔分三层,每层都有平台。

在建筑物中央还设有四间守卫室。守卫室呈十字形排列,交叉处有一座举世闻名的楼梯。楼梯围绕一个轴心盘旋而上,两个螺旋状侧面交替上升。阶梯顶端是33米高的塔顶天窗。窗顶为八块尖弧形拱拼成。在八座拱扶垛的底座上刻有国王姓名的字母图案和王徽。塔的天顶为椭圆形,配有蝾螈图形装饰的藻井和弗朗索瓦一世的名讳字首。顶部装有一个小钟和一朵巨大的石百合花。

宽阔的庭院的西、北两角各有一座楼梯。在弗朗索瓦一世曾居住过的东侧殿内保存着他的祈祷室,半圆形的屋顶上饰有藻井。

可见,尚博尔城堡除了具有受到文艺复兴影响的特征外,还有一些独到之处使城堡的传统在此成为不朽。尚博尔城堡的长方形平面形成内院,使人想起传统城堡内的院落;正面当中的主要部分凸向内院,恰如中世纪主要而独立的堡垒。此部分内部作了轴线相交式处理,交点处就是那个宏伟的螺旋形楼梯。此部分与两侧的长廊又联成一体,共同围绕着内院,廊的宽度只能容下一室和一通道,这一特色又与其他法国城堡以城墙环绕于外的情形相同。这是一种塔楼与连缀体的最佳关系,组成了尚博尔城堡的正面。这种最佳关系,很明显是来自中世纪,就是说不太强调某一特别部分,而着重在创造一种垂直与水平的交错感,这种风格在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式建筑中是从来没有的。此外,圆塔楼与连缀体之间也不是独立存在、各自为政的关系,其用意在于安排一个多姿多彩的屋顶,于是尚博尔城堡的圆锥体屋顶上都要再支承一个小尖塔,盖在圆塔楼的顶上,连缀体则各自有各自的墙饰与屋顶。作为16世纪早期的城堡,尚博尔城堡主要房间的室内,也和室外一样同时使用中古式和文艺复兴式的装饰。以露明的大梁、小梁和楼板当作天花板,取代了隐藏楼板的装饰性嵌板天花板。大壁炉仍然是隐藏的,但饰以意大利式图案、涡纹装饰或象征性的徽章之类的花纹来隐藏。

尚博尔城堡作为古堡建筑由实用性向建筑审美性转变的活生生的例证,具有极高的建筑价值与历史意义。时至今日,它历尽沧桑却仍保存完好,以自己不可抗拒的魅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们。1981年它被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成为法国城堡的象征,雄踞在卢瓦尔河边,诉说着古远的故事与风情。

马丘比丘城堡

(秘鲁)在印加遗迹中,最著名的就是“马丘比丘”。它坐落在秘鲁库斯科城西北110千米处,一座海拔2458米的山巅上。在克丘亚语中,马丘比丘意为“古老的山顶”,它是世界七大古迹之一。自从古代的巴比伦空中花园颓圮之后,就将这座高踞在秘鲁安第斯山脉群峰之间的什加送城递补上了,又称为“高空城堡”。马丘比丘的两边是悬崖峭壁,山下激流湍湍,地形十分险要。早在公元前,印加人就在这里休养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后来不知何故,昌盛一时的古城竟变成一座空城,淹没长达400多年,不为人们所知。直到1911年,美国耶鲁大学历史教授海勒姆·宾加曼只身攀登上险峭的悬崖,马丘比丘才像一颗深埋已久的珍珠,以耀眼的光辉展现在人们面前。马丘比丘及其所在地区的其他古建筑几乎都是在公元15世纪建造的,那时正是印加帝国开始扩张,由巴恰古蒂统治的时期。整座城堡坐落在乌鲁巴姆巴河两座绝峰中间的一座较矮平削的山峰盆地上,四面山峰环立如屏障,站在城堡上,好像一伸手就可以触到群峰巅似的,难得一见。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特殊,它成为印加王朝最隐藏地。这里有古城墙、平台和岩石上凿出的巨大斜梯,一切都宛如大自然的延续,所有建筑都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马丘比丘城廓用巨大的花岗石建成,迤逦壮观,气势磅礴,宛如一道屏障,故有“秘鲁长城”之称。它总共包括近200座建筑和109个连接山坡和城市的总共3000级台阶,其中有些台阶在岩石上凿成。城内的街道虽不宽敞,但整齐有致,石门石巷,曲折非常。迷宫似的神殿、王宫、住宅、院落错综其间,在所有建筑中,军用塔楼、御苑、公主宫、要塞群、神圣广场、宏大寺、三窟寺及印地华塔纳寺最为精美。房屋建造全用巨大的石块堆垒而成,每一块都是论吨计的巨石。磨工是那样准确,所砌成的圆弧度是那样的圆滑,尖的角度也是恰好地一层一层尖削上去。石与石之间,没有任何粘合物,但是粘合得紧密到想用小刀插进也难。窗户均呈三角形,顶端仅置一块石头。街道上有石头铺的渠道,作供应居民饮水之用。这是一条暗渠,渠道由上下两条半圆形的石头扣合起来,像竹节一样一节连着一节。流水的孔洞并不大,但石槽吻合得非常严密,再加上地面盖上石板,便形成一条密封的地下水渠。不仅保持了水的清洁,也减少了蒸发。这样聪明的设计,在当时的条件下应该说古代印加人的头脑是很不简单的。

宽阔的“神圣广场”中央,竖有印加人用以测定时间的巨大日晷。印加人崇尊太阳神,据说城中巨大的太阳神庙,完全由未婚少女管理。在高山之上,伫立着“拴日椿”。这是一块了。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木乃伊中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妇女。这就证实了此处不可能是军事重镇,而可能是供奉太阳神的童女庙。根据印加人的习俗,他们为了崇拜太阳神,往往从贵族家庭中挑选一些才貌出众的女孩,送进童女庙专门来供奉太阳神,她们终身在此隐居,死后就葬在这里。而那些少数的男子则是为她们的圣职服务的。

证明马丘比丘可能是神庙的另一根据,是它城堡的正门就叫太阳门。这些城门遗迹,建筑精巧而又雄伟。城内有些广场和建筑,看来是举行大型宗教活动和进行祭祀的地方。而北面一个较小的山峰,在克丘亚语中叫作青年峰,它的背面有一座月亮神庙,和这里的城堡遥遥相对,从此也可以断定马丘比丘确实是供奉太阳神的地方。

马丘比丘是秘鲁古代文化的一颗瑰宝,巧夺天工的宏伟建筑凝聚着印加人的勤劳和智慧,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它为人类最重要的文物遗址之一。马丘比丘又是一座充满神秘色彩的城市,至今仍有许多不解之谜。自从宾加曼发现古城遗址以来,世界各国学者纷至沓来,对古城继续进行研究和发掘文物。秘鲁政府为了利用古迹发展旅游,特地从库斯科修建一条通往古城山脊下的铁路,万千游客为领略印加古城的雄姿不远千里前来猎奇观光,使得这座荒凉的古城变成了秘鲁的一个引人注目的旅游胜地。

菲特烈堡

(丹麦)丹麦首都哥本哈根所在的西兰岛北部,有一座雄伟壮观的古堡——菲特烈堡。这座宫殿式的城堡,建筑在被澄碧如镜的湖水围绕着的三座岛屿上。巍峨的城堡与粼粼闪烁的湖波相辉映,富丽晶莹。古堡已有400年历史,曾几经易主,现已成为专门珍藏皇家用品、艺术珍品和展示丹麦历史的名贵油画的国家历史博物馆,供游人观赏。

古堡原本是丹麦贵族海洛夫·特罗勒的私人庄园。1560年,被国王菲特烈二世看中,并用西兰岛南部的奈斯特维士的一座森林寺院同特罗勒交换。从此,这座庄园易名为菲特烈堡。但当时的城堡只不过是一座建在最南部小岛上的两层楼,规模极小。国王克里斯钦四世登基后,在全国各地大兴土木,建造王宫、行宫、教堂,同时也大大扩建了菲特烈堡,使其初具规模,成为国王及王室的行宫。

菲特烈堡坐落在三岛之上,北部小岛上建有国王厅、王后厅、王子厅和王家教堂,是国王的主要活动场所。中间小岛上有两排东西对称的建筑,国王住在菲特烈堡时,这两座建筑供王室成员及侍从和内阁大臣们享用。国王有时在城堡内与大臣们商议国事、处理国务,为行走方便,在三岛之间建造了“S”形的石桥,供人们自由过往。城堡内的厅室殿堂均用红砖砌就,白沙石装饰,所有建筑间的山墙连接,使三岛的建筑浑然一体,气势磅礴。建筑群中最醒目的是高92米的王家教堂,它的尖形塔顶汇同其他建筑的尖形塔顶,构成了当时特有的建筑风格。

城堡中央院内有座十分著名的喷泉。喷泉中央是用白沙石砌成的四边形的多层塔柱。顶部是一座手握三叉戟神采奕奕的尼普顿海神铜像,底部有一组铜铸的各种神像。每个神像都喷涌水柱,交叉成对称、规则的图案。喷泉底座用大理石和花岗石砌成,四周有细孔围绕,塔柱喷射水柱,整座喷泉光耀夺目,斑谰晶莹,使人赏心悦目。这些喷泉铜像是由当时德国皇帝的雕刻师阿德林·戴弗里斯在布拉格浇铸而成,后远抵丹麦。1659年,丹麦同瑞典发生战争,丹麦战败。瑞典人一度占领了菲特烈堡,将其劫掠一空,喷泉铜像则是1888年重新铸造的。

作为丹麦国王的行宫,菲特烈堡在丹麦众多古堡中占有显赫的地位。每位国王均在这里举行登基加冕和进行重要的宗教仪式活动。丹麦历史上几次重大事件也都发生在堡内。1721年,北欧大战(1700~1721年)结束后,丹瑞两国在此签署了著名的《菲特烈堡和约》,从而结束了几个世纪以来丹麦和瑞典之间的敌对状态。

《菲特烈堡和约》签署之后不久,丹麦国王克里斯钦六世在距菲特烈堡几英里外的地方,建造了一座新的行宫——和平宫。而将菲特烈堡辟为博物馆。1812年,当时的国王菲特烈六世从收藏家那里得到了一大批油画,并把它们存放在宫内的艺术画廊内。以后,油画逐年增加。可惜的是1859年一个严冬之夜,城堡突然失火,大火几乎焚毁了内宫所有建筑,三分之二的油画被付之一炬。如今,馆内重新收藏大量珍贵文物和表现丹麦历史重大事件的油画、著名人物肖像以及丹麦最古老的管风琴等艺术珍品;这架考姆伯钮斯管风琴,制于1610年,1617年被安装在宫堡教堂内。它有一千零一根木质风管,迄今仍可弹奏。大部分展品是在征集文物、重建菲特烈堡运动中收集的。其中相当部分为当今闻名世界的嘉士伯啤酒公司的创始人——JC雅各布森捐献。

菲特烈堡博物馆最初作为王家博物馆,禁卫森严,任何参观者均须得到王室许可方许入内。直至1878年,丹麦国王才正式发布命令,宣布将其改为国家历史博物馆。1882年,菲特烈堡始向公众开放。大量珍贵的展品形象地向人民展示出丹麦王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每年均吸引大批慕名而至的观众和外国游客来参观游览。

阿玛琳堡

(德国)在法王路易十四长期的君主独裁统治的年代里,法国的建筑艺术向来带着庄严肃穆的浓重宫廷色彩。然而到了路易十四王朝的末年,这种色彩便逐渐开始淡化。18世纪中叶,法国建筑一反死气沉沉的巴洛克风格,转而流行纤细轻巧、华丽活泼的洛可可风格,突出了建筑物的色泽、光线、雅致和美感。就室内装饰而言,最负盛名的洛可可式建筑艺术不在气势宏伟的法国大城堡里,而在德国宁芬堡附近的阿玛琳堡中。阿玛琳堡是巴伐利亚选侯的大型避暑行宫,离慕尼黑市中心约5英里。

阿玛琳堡建成于1734~1739年间,以巴伐利亚选侯卡尔·阿尔布鲁希特的夫人阿玛莉娅的名字命名。身为奥地利皇帝的公主,阿玛莉娅是位不折不扣的体育迷,和丈夫一样酷爱狩猎。为了追踪猎物,她常常跪在没膝深的泥潭中,甚至身怀六甲还狩猎不辍。丈夫性情暴烈,而她却甘愿忍气吞声逆来顺受。一次她将一只盒子展示给宫廷女侍看,盒子里放着一束头发,那是在一次激烈争吵中丈夫从她头上活生生地拽下来的。

也许兴建阿玛琳堡是选侯为了安慰妻子而作出的一种姿态,可惜人们不得而知。然而可以肯定,这幢豪华讲究的城堡大大改善了宁芬堡地区的生活环境,它常常作为选侯一家消闲娱乐的行宫,借以避开那单调乏味令人窒息的宫闱生活。

阿玛琳堡是一幢风格简洁明快的单层建筑,高大的窗户、粉红色的墙壁,位于建筑物中部的正门稍稍向前凸出,使室内恰好形成一个圆形大客厅。客厅上方的圆形屋顶周围是一圈铁栏杆,阿玛莉娅常常站在栏杆后面瞄准射击大草坪上的雉鸡,那是为宫中消遣而专门喂养的。大门上方有一个壁龛,里面供着一尊狩猎女神黛安娜的塑像。

阿玛琳堡是44岁的建筑师弗朗索瓦·德维居莱的杰作。由于他匠心独具的巧妙设计,因而一举成为名满中欧最伟大的洛可可风格建筑大师。弗朗索瓦十几岁进入选侯的宫中,成了一名供人玩乐的“侏儒”。选侯卡尔的父亲发现他天资聪颖,于是送他去上学。毕业后先是担任巴伐利亚建筑物监察员办事处的制图员,后来终于成为雅奎·弗朗索瓦·布隆代尔手下的一名建筑师。

阿玛琳堡的外形带着18世纪法式建筑那种严谨质朴的特色,而室内却是一派轻松活泼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格。当你步入这座建筑时,首先映入你眼帘的便是施皮格萨尔大厅那鬼斧神工的精美装饰艺术。大厅直径达40英尺,是阿玛琳堡最大的一个房间。进入大厅,你就立即置身于一个神奇梦幻般的世界,令人感到茫然而不辨东西南北。

显然这种使人不辨方向的效果是由于建筑设计师的刻意安排而产生的。整个圆形大厅的周围,除了两座窗户,两组法式门扉和贯穿轴线的两端各有一座门外,其余部位全部镶上了明亮的镜子。因此,大厅墙壁的稳重感因为永不停息地闪动光线而变得绚丽夺目。

由于大厅呈圆形,所以相邻的每一面弧形镜子都必须按一定的角度放置,才能产生无穷无尽景象的反射。光线从室外的花园照射进来,然后浸射到大厅的每个角落,通过镜子的反射,给室内各种华丽精美的装饰,以及延伸到天花板上的放射状拉毛粉饰图案,全部蒙上了一层银白色。站在厅内,只要你稍微扭一下头,转动一下身子,或者朝任何方向跨一步,眼前的景象就会像万花筒般呈现出光怪陆离的无穷变化。有时大厅内闪烁着一道道明亮的斑纹,仿佛洒满了阳光;有时墙上雕花镶板反射的光线犹如在水下一样摇曳不定,给大厅染上了一层雾一般的淡蓝色,寒气逼人,使原为银白色的室内装饰物显得更加华丽多彩。

德维居莱设计艺术最令人注目的是施皮格萨尔大厅那富于变化的结构和装饰技巧。镜子、门和浅圆顶棚天花板之间的部位没有清楚的界线。墙壁和天花板之间通常是一道水平分界线,而这里却装饰了一圈波浪形的圆顶盘,造成视觉上的优美节奏感。

在向外伸展的圆顶盘檐口上方的天花板上,拉毛粉饰大师约翰、巴普蒂斯、齐默曼运用了一种大胆的装饰艺术,把人们的视线引向了象征丰饶的雕刻画,上面塑满了水果、鲜花、海贝壳,细长柔软的树枝、飘动的树叶、游鱼、孔雀,还有大大小小的飞鸟等。它们有的悠然自得地与四季女神及双翼小天使栖息在一起,有的正展翅飞向远方的天空。

进入阿玛琳堡首先要通过它的中央大厅——施皮格萨尔大厅,你可以仔细观赏它那精美华丽的装饰艺术。在施皮格萨尔大厅的两侧各有一个房间,一间宽15英尺,另一间宽8英尺。右边一间是单人卧室,淡黄色的墙壁上镶着银白色的雕刻品。幔帐低垂处是一个小套间,里面放着一张简单的床榻。套间的后墙上绘着一幅关于宙斯神的春宫装饰画。套间对面墙上两扇窗户之间的落地大镜子中清楚地映现出画中描绘的情景。套间的两侧镶嵌着卡尔·阿尔布雷希特和阿玛莉娅的肖像,两人都身着英武的猎装。

卧室的旁边是一间小客厅,墙壁为蓝色和银白色。与房门相对的另一端是个窗户,站在那里向后观看,你会发现卧室,施皮格萨尔大厅与远处的两个房间之间冷暖两种色调的微妙变化。大厅的左侧是黄色调的狩猎休息室,墙上挂着几幅描绘狩猎情景的绘画。这些画均呈长方形,正好严丝合缝嵌入波浪形的装饰框中;另一间印度式房间里悬挂着依照中国瓷器上的线条图案绘成的风景画。

位于阿玛琳堡正面一侧的厨房集中了整座建筑物的主色调。它的墙上贴着蓝黄相间的彩釉瓷砖,有的饰以花卉,有的是中国山水风景。厨房中的一些必要设施已被遮盖或封闭,然而人们仍认为它是人世间最漂亮的一间厨房,这显然与它拥有宽敞的空间,五彩斑斓的彩釉瓷砖有关。

在阿玛琳堡正面的另一侧,与厨房遥相对称的位置,是一个最为别具情趣的房间,这就是枪支陈列室和猎狗室。从建造阿玛琳堡的目的出发,这个房间当然是不可或缺的。不过它留给人们的印象却是滑稽可笑,甚至是怪异的。怪异的原因并不在于房内布置的枪支陈列柜。虽然这些柜子和其他淡蓝灰色的房间一样,装饰着深蓝色的主花纹和猎获物的图案,但人们很快就会发现,这些图案是绝对真实的,沿墙排列着的藏狗室也是如此。当你想起阿玛莉娅当年要让那一群不听指挥的猎狗像18世纪的理性主义者那样循规蹈矩地躺在狗窝里过夜时,你就会忍俊不禁。

与其他古城堡不同,阿玛琳堡已完全放弃了城堡进行防御的最初目的,而以豪华考究的装饰和娱乐审美作用享誉欧洲,它就像童话那样美得令人难以置信。当你行将离开阿玛琳堡恋恋不舍地最后一次环视施皮格萨尔大厅周围那巧夺天工的艺术饰品,重新回到外面的现实世界时,你不能不想到它当年全盛时期的景象。那别致豪华的陈设,富于音乐和节奏的美感,那威尼斯式玻璃投影吊灯上闪动着的无数烛光灿若群星,还有那在镜子之间不断跳动的变幻无穷的光彩,构成了一幅流光溢彩的神奇美景。今天,尽管当年的选侯人已去,阿玛琳堡的灯已灭,室已空,然而人们仍能充分领略到它昔日的神韵和风采。

科伊拉城堡

(意大利)位于意大利阿迪杰河上游的阿迪杰山谷,气势磅礴,一年四季草木葱郁,繁花似锦。富有传奇色彩的科伊拉城堡就坐落在山谷深处。她宛如一座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时隐时现于风景如画的苍松翠柏之中。极富想象力的意大利人总喜欢把这依山傍水的古堡称为“聚宝盆”。这不只是因为科伊拉城堡本身就是一件光彩夺目的家族艺术瑰宝,而且城堡中自古以来就有一座奇特的家族盔甲馆。盔甲馆中陈列着意大利赫赫有名的马茨和特拉普家族自12世纪初到15世纪末珍藏的各种钢盔铁甲,这些藏品经历数百年完好无损,件件熠熠生辉,光泽映人。

科伊拉城堡曾是意大利北部众多的古城堡之一,始建于13世纪中叶,历经整整7个多世纪的苍桑变迁。其他城堡早已是断壁残垣,毁于战乱之中,但科伊拉城堡却多亏特拉普家族一代又一代人的精心保护,才完好地保存下来,成为该地区乃至整个意大利迄今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私人城堡。

科伊拉城堡原名为库尔堡。13世纪中叶,欧洲正处于封建家族割据时期,封建贵族之间由开始的尔虞我诈,你争我夺,发展成竞相在山野乡村构筑城堡设防。意大利北部的维诺斯达山谷西起阿迪杰河流域,一直向东延伸至瑞士边界。为了确保该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在主教管区临时行使基督教会权力的库尔大主教兴师动众,大兴土木,于1253年开始建一座城堡,用于监视和阻挡强悍好斗的马茨贵族们的骚扰活动。在不长的时间内,一座坚固的堡垒赫然耸立在维诺斯达和梅齐亚山谷的交界山坡上,城堡上高高的瞭望塔俯视着梅齐亚山谷北部敌对贵族部落中的一举一动。竣工后的城堡以库尔主教的名字命名,足以显示出他当时的崇高声望。

然而遗憾的是,设防严密的城堡并没给精明强悍的马茨贵族扩张领地的野心造成多大障碍,诡计多端的马茨贵族们在几十年内未费一枪一弹,成功地将库尔城堡收归自己的麾下,其领地也因此从梅齐亚山谷逐步扩展到维诺斯达山区并接近瑞士边界。后来即使在马茨贵族不得不向咄咄逼人的蒂罗尔贵族拱手称臣之后,手中仍然把持着相当大的权力。

当最后一位马茨贵族的伯爵在1504年寿终正寝却无子嗣位后,城堡的继承权落到伯爵的外孙即女儿芭芭拉的儿子手中,而芭芭拉的丈夫雅各布·特拉普在蒂罗尔贵族宫廷中又是一位地位显赫的高官。特拉普成为城堡的新主人后不久,就不惜重金将城堡中原先的建筑全部重新翻修装饰,规模浩大的翻修工程持续了整整一个16世纪。一座中世纪古堡式的库尔堡也因此变成文艺复兴时期最辉煌的城堡式宫殿。

经过改建后的城堡富丽堂皇,其主人已完全将城堡的御敌功能置之脑后。接着,一座优美雅致的塔楼又从濒临山谷的城墙边上拔地而起,塔身内外遍布着纹章官巧夺天工绘制的金璧辉煌的壁画。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纪念雅各布六世伯爵在1560年到耶稣故乡巴勒斯坦圣地朝觐的场景描绘。庭院中宫宅与亭台楼阁之间修筑了长廊。长廊石柱上盘踞着的一幅幅精美浮雕均出自当地雕刻匠之手,其中有罗马式、哥特式和文艺复兴时期的各种建筑图案,幅幅匠心独具、新颖别致。游廊拱顶上部嵌刻的活龙活现的浮雕图景逼真得使人有身临其境的幻觉。整个游廊实际上是描绘豪华奢侈的马茨家族及特拉普家族枯荣兴衰的谱系图。这些名门望族的族系家谱史料至今还在城堡的图书馆中珍藏着。

在众多图景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位于长廊一角族系图谱的主干部分,有一位与真人一般大小、斜躺着的传奇人物——马茨家族的缔造者,生于公元1171年的劳伦蒂斯。他穿戴着一幅16世纪末流行的盔甲,威风凛凛。紧靠他的头部放着一只14世纪武士佩戴的头盔,头盔实物仍然完好无损地保存在城堡里。在这幅绘于1580年的壁画上放置那只14世纪的头盔并非偶然,它清楚地表明,这只头盔是马茨家族的传世宝。

科伊拉城堡中珍藏的许多艺术精品和建筑图案件件称得上是稀世珍宝,精美绝伦。然而,其中最能体现意大利优秀文化传统和丰富历史遗产的要算是家族盔甲馆。这是整个意大利现存的惟一的盔甲馆。这里珍藏着城堡的主人们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戎马生涯中穿戴的一套套戎装。其中有在战场上挥戈跃马、冲锋陷阵时裹身的战袍,有决斗场上一决雌雄时穿戴的盔甲,也有为在盛大典礼上独领风骚、出尽风头而特制的戎装礼服。

这座世人罕见的私人盔甲馆中一套套奇特的盔甲铠装所以能完整地保存至今,据认为完全是由于几种情况的巧合。一是幸运之神始终展扑着神奇的双翼保护科伊拉城堡免遭敌人的蹂躏和洗劫。其次,特拉普家族对世袭传统的尊重和眷恋以及执著的追求精神激励着城堡主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不惜一切代价来保存和继承这些珍贵的历史遗物。此外,得天独厚的维诺斯达山谷干燥的气候也为保存这些亚铁性盔甲提供了理想的条件。倘若换个气候潮湿的地方,这些珍贵的传世之宝也许早就锈迹斑斑,成为废铁一堆了。

盔甲馆中历史最悠久、形状最奇特的藏品就是那顶14世纪时期的头盔,头盔外部由熟制皮革包裹,形状像一只扭曲的牛角。据推测它可能是一位马茨伯爵在比武场上佩戴的“尤物”。盔甲馆中另一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珍品,是城堡女主人担任传令官时穿戴的女用盔甲,这套戎装是由米兰工匠在14世纪末期锻造而成的。雅各布六世伯爵参与过1529年发起的从土耳其包围中拯救维也纳的讨伐运动,他的盔甲是一套有多种用途的盔甲,在不同的场合装配上不同的零部件和附属品,可以适用不同的需要。这些盔甲与伦敦塔古堡兵器馆和佛罗伦萨的巴格罗博物馆中目前所保存的盔甲相比,质地更坚韧,历史更悠久,表明意大利在盔甲发展史上明显领先于其他国家。

盔甲馆中除了展示马茨贵族和特拉普骑士们的私人盔甲外,还有战场上步兵使用的盔甲,16世纪的石弓石弩,甚至有马裹盔甲,各种盔甲使这座不久前重新布置的私人盔甲馆显得琳琅满目。

据历史记载,在1919年南蒂罗尔正式划归意大利前,科伊拉城堡沿用旧名库尔堡。城堡更改现名后,城堡中的建筑物连同盔甲馆一起被列为意大利珍贵历史文物,并对国内外游人开放。作为封建贵族的马茨家族和特拉普家族早已随着历史的变迁而消亡,但科伊拉城堡所确立的显赫历史地位以及历经苍桑的盔甲馆所展示的优秀文化遗产将永垂人类文明史册。布达佩斯城堡山

(匈牙利)城堡山是布达佩斯最早的旧城,它就像一座巨大的博物馆,展示了布达佩斯城市发展的历史和匈牙利民族的过去。

城堡山的地势险要,它坐落在濒临多瑙河岸的一座海拔167米的山冈上。选择这样的地方修建城堡,显然是当年出于战争防御的需要。这座狭长的古城长1500米,最宽处不超过500米。城四周顺着山坡高墙壁垒,只设有3个城门可以通行。这样的地势易守难攻。

城堡山始建于13世纪,来自乌拉尔山的马扎尔族人经过几百年的游牧迁移,终于在公元896年定居在匈牙利这块土地上。最初的王宫本来建在布达佩斯以北险峻的维舍格拉德的高山顶上。鞑靼人入侵之乱结束以后,国王贝拉四世于1247年决定在城堡山修建城堡,先后用了几十年时间才使它初具规模,这就是最早的布达佩斯。

14~15世纪是城堡山的全盛时期,这个当时被称作“布达”的山城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1541年土耳其人侵入匈牙利,首都布达落入奥斯曼帝国之手,在外族人铁蹄之下达145年。在此期间,城堡山年久失修并屡遭火灾、地震和战乱之患。匈牙利独立后,于18~19世纪重新城堡山,被毁的王宫改为巴洛克式建筑。此时的布达已大大地扩展,除城堡山外,山下多瑙河右岸的许多地方也建起了街区。1873年布达与多瑙河左岸的佩斯两城合并,成为统一的布达佩斯,这时的城堡山仅成为首都一角。

城堡山全城共有4条平行的主要街道,若干横向的胡同和叉道又将各主要街道相互贯通。每隔不远,街角上就有一个或大或小的广场,这是居民当年自由交易的场所。这样的街道布局反映了欧洲中世纪古城的特点。

在西门附近,矗立着一幢石基座的五层大楼,那高耸的尖顶显得格外壮观。它是当年的市政大厅,即布达城最高行政长官的府第。可以想象在几百年的岁月里,这里曾经戒备森严,冠盖云集,好不壮观,只是今天已经事过境迁,楼前广场空空荡荡,往日的一切盛况都成了过眼烟云,只有不远处的军事历史博物馆还在默默地陪伴着它。这个博物馆原来是个大兵营,现在展示匈牙利在历史上拥有过的各种兵器,其中还可看到几门中国清朝的铜炮,想来这该是参加八国联军的奥匈帝国军队掠回的“战利品”。

城堡山最有名的景点是马加什教堂(圣玛丽亚教堂),它已有700年的历史。这座哥特式的建筑物精美绝伦,简直是件艺术珍品。教堂墙壁、墙角的造型多变,看上去十分协调雅致。教堂的拱顶尤为壮观,皆由彩色玻璃镶嵌而成,拼成美丽的图案,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教堂两侧高耸若干尖塔楼,其中最高的一个呈圆柱形。它下半部分的四周布有5层尖拱顶的长窗,往上犹如一段经过雕镂的象牙塔,再往上陡然变细,好像插在那里的一把利剑直指青天。

这座教堂建于1255~1269年,在以后的一个世纪中不断得以完善。1470年,匈牙利太平盛世时代的著名国王马加什下令将自己的王徽悬挂在这个教堂的南门上,马加什教堂便因此而得名。在几个世纪当中,这个教堂内举行过各种隆重的庆典,包括为国王加冕,国王举行婚礼和王室庆贺军队出征凯旋等。土耳其人占领时期,它曾被改为清真寺,布达光复后又被恢复为天主教堂。它现在的外观是在1874~1896年那次修缮后固定下来的。当时全国许多杰出的艺术家参与了这次规模宏大的修缮工程。

马加什教堂紧靠城堡山的另一处名胜——白色的渔人堡。这是本世纪初在原中世纪城墙的根基上建起的100多米长的白石墙。墙内沿阶梯拾级而上,城顶上相当宽敞,两侧筑有半人高的护墙。城上每隔不远,修有一座烽火台似的圆塔楼,塔顶尖尖的,好似一顶顶白色斗笠。站在渔人堡的城上眺望,多瑙河从脚下静静地流过,对岸的国会大厦、沿河各种建筑物,郁郁葱葱的玛尔吉特岛和远处的群山尽收眼底,使人心境豁然开朗。难怪人们公认,渔人堡为城堡的景观增色不少。

城堡山的南端被规模宏大的古王宫全部占据。只要看到至今尚未修复的弹痕累累、摇摇欲坠的旧宫门,就可以想象这座欧洲闻名的宫殿在历史上经历过的磨难。最早在这里建造王宫是在13世纪,实际上那只不过是个很简陋的筑有高墙的堡中之堡,直到十五六世纪才逐渐形成具有三大庭院的哥特式宫廷建筑。后来几经战乱,又经历了土耳其人的占领,古王宫毁坏严重。1715年,临近多瑙河的最南端王宫首先被修复。1749~1770年,在一批奥地利名建筑师的参与下又改建了王宫的其他部分。这项浩大工程竣工后,王宫面貌一新,只是建筑风格已由中世纪的哥特式改变为巴洛克式,建筑布局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19世纪奥匈帝国建立到1905年,它进一步臻于完善,成为欧洲最辉煌的王宫之一。在这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匈牙利的许多王室在这里享受过豪华的生活,著名的希茜公主、匈牙利末代国王和摄政王霍尔蒂都曾在这里居住过,不幸的是二战的炮火又几乎将它变成废墟。

如今经过几十年的修复,这座宫殿已向游人开放,每天吸引着众多的参观者。它的正殿已被辟为“民族画廊”,在上下三层的巨型大厅里展示着匈牙利历代名画家的大量绘画和雕塑精品。配殿部分被辟为“匈牙利工人运动博物馆”和“布达佩斯历史博物馆”。全国最大的藏书地——塞尼亚国家图书馆也设在这里。

王宫的庭院也格外气派。在面对多瑙河的殿前广场上,耸立着欧仁尼大公骑马的青铜塑像,他是1686年匈牙利从土耳其人手中收复布达城的军事首领。塑像的那种横刀立马、威风凛凛的神态栩栩如生。院里还有一组群雕也很吸引人,它描绘了马加什国王与他的宠臣们外出打猎的情景。仅从王宫庭院的众多塑像中就不难看出,匈牙利在中世纪以后受文艺复兴的影响,艺术水平曾达到相当高的程度。

在宫殿的左侧,原有一个很大的御花园,可惜现在只留下了一座铺满碎石的空地。从御花园到王宫大门之间,还留有大片建筑物废墟。

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城堡山作为历史古迹得到很好的修缮。可惜在二战期间,它再度受到严重损坏,王宫和一大片民宅被炸成一片瓦砾堆。1945年开始重建,几十年来从未停顿。目前除规模宏大的王宫尚未完全修复外,城堡山的其他部分基本上再现了100多年前的原貌。以自己浓郁的古风和民族风格,引发着国内外游人的思古之幽情。伊夫堡

(法国)伊夫堡是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大港——马赛的门户,离海岸约有2千米。16世纪20年代为了防御西班牙人侵略,法王弗朗索瓦下令修建了这个堡垒。建成后安置了大炮,最多时曾驻守300名士兵。由于地理位置险要,所以每当发生战争,就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但后来,随着舰艇和大炮的革新,这座城堡逐渐失去了战略价值,改为国家监狱。1953年,法国政府颁布法令,批准伊夫堡为国家历史文物保护单位,拨了经费,对它进行了维修和管理,供人们游览。

站在马赛的海滩,可以看到海中有一个四周岩石像斧劈刀切似的灰濛濛的小岛,岩石上矗立着一座有三个塔楼的城堡,这就是经过多少次战争洗礼,又被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里写得神奇活现的伊夫古堡。

从港口可以乘游艇到岛上。这个长不足200米,宽不足168米的小岛全部由石灰岩组成。通岛上平台的路径是高大厚实的围墙包围下的幽深的“九曲回廊”,每走数级台阶即有高墙和大门阻挡,需转弯右行,路径曲折,犹如行进在深山峡谷中。石阶终了,是面积约二三英亩的平台,这就是森严的伊夫堡。要进入伊夫堡,还需经过一座同中国古代城池吊桥很相似的木制古桥。

城堡由灰沙和石建成,两侧为圆形炮台,中间呈方形。中心是一个不大的天井,四周高墙环绕,只能见到方形天空。四周有石阶连通,石阶两旁的墙上有铁栅栏的洞孔状窗子和铁门,那就是囚禁犯人的牢房。向下走,通过黑暗、狭窄的长廊,在相隔不远的地方是两个有很厚大铁门的地牢,地牢里阴森森的,寒气逼人。仅在一面墙上有一个小窗子,上面竖着有手指粗的铁栅栏,透过小窗仅能见到斗大的一块蓝天。其中的一间在距地面一英尺高的墙上有一个可以钻进一个人的洞。据说当年确有犯人在此凿洞企图逃走,但可惜伊夫堡墙高石厚,堡外又是波浪滔滔的大海,关进来的犯人是的的确确插翅难飞。这两间牢房正是大仲马笔下的囚禁法利亚长老和邓蒂斯的地牢。

《基督山伯爵》一书倾倒了全世界的读者,也使伊夫堡在无意间扬名天下。凡来到古堡,见到地牢的人无不赞叹作者那挖掘素材的精神、非凡的想象力和出色的表达能力。

城堡两侧是22米高的塔楼,塔楼内有一个狭窄的旋转楼梯通向顶端,从顶端的一个小角门走出去,即到了伊夫堡的天台。在天台上可以看到小岛的西南角有一处笔直的岩石,那曾是国家监狱的坟场。在大仲马笔下,邓蒂斯正是在这里冒充法利亚长老的尸体,被扔进大海脱逃,从而获得了新生,成为神秘富有的基督山伯爵。

站在天台上远眺,波光粼粼的地中海,绵亘在山冈上的繁华的马赛城,以及周围的小岛船帆,衬托着瓦蓝的天空,浮动的白云,构成一幅和平安谧的图画。但如果此时想到脚下的伊夫堡曾经经历过无数次炮火硝烟,曾是多么恐怖阴森的人间地狱,那今天沐浴在和平阳光下的古堡则正是法国四百年历史的见证。

同类推荐
  • 影视文化(生命百科)

    影视文化(生命百科)

    卢米埃尔完成电影的发明后,于1896年雇用了二十多个助手,经过训练,分派到世界各地去放映他的电影,并随地摄取新的电影素材,回来制成新的电影节目。这样,就大大地促进了电影事业的发展与推广。同年,电影也传入了中国。
  • 山西民间工艺

    山西民间工艺

    这是一套面向农村,供广大农民朋友阅读的文化丛书。它涉及戏曲、曲艺、民间歌舞、民间工艺、民间故事、民间笑话等多个门类,涵括了编织刺绣、建筑装饰、酿酒制醋、剪纸吹塑、冶铁铸造、陶瓷漆艺等林林总总的艺术形式,是老百姓熟悉的艺术,是我们身边的艺术,和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 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

    我们就是要通过彰显我国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保持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与特征,维护中华文化的本土化和多样化,这是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事情。而对于每一个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来说,可以通过本书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的辉煌文化,学习民族先人的聪明才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加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并能够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新时代的文化创新和艺术创新。
  • 云朵中的宝藏:羌族艺术

    云朵中的宝藏:羌族艺术

    据甲骨文记载,羌族最早的历史可追溯到三四千年前的夏商时代,被誉为“民族活化石”,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民族文化。2008年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给羌族带来了几乎毁灭性的灾难,羌族文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给这个历史上本就灾难深重的民族和勤劳善良的人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抢救羌族文化成为当务之急,保护和传承羌族文化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历史任务。本书集中介绍了羌族的音乐、舞蹈、刺绣与建筑。共分五章:羌族概况,羌族音乐,羌族舞蹈,羌族刺绣与建筑,羌族民歌、歌舞谱例分析
  • 中国戏剧史

    中国戏剧史

    本书原写于二十余年前,是余秋雨先生在戏剧领域的专业之作。从前用的书名是《中国戏剧文化史述》,为的是突出“戏剧文化”这个概念。因为余秋雨先生当时在学术思想上正经受文化人类学的激荡,只想通过戏剧的途径来探索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过程,因此,“戏剧文化”这个概念指向着一种超越戏剧门类的广泛内涵。但这么多年下来,他觉得“文化”的用法越来越不着边际,当初的意图已很难表明,不如干脆舍弃,留剩一个更质朴的书名。
热门推荐
  • 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

    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

    如果读者对余秋雨先生的散文还有质疑,那么就请从《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开始--翻开第一页,从《余味:跟随余秋雨品中国文化》对余秋雨散文作品零星片语的撷取中,用心去鉴赏、去品味、去感悟,去摸索知识以外的文化内涵,细细体悟这份绵延不尽的文化“余味”。
  • 世界最具教育性的寓言故事(2)

    世界最具教育性的寓言故事(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文学百科)

    本套书系共计24册,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文学大师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家、中国现代著名作家、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亚非现代著名作家、美洲现代著名作家、俄苏现代著名作家、中欧现代著名作家、西欧现代著名作家、南北欧现代著名作家等内容;第二部分“文学作品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著名作品、中国现代著名作品、世界古代著名作品、亚非现代著名作品、美洲现代著名作品、俄苏现代著名作品、西欧现代著名作品、中北欧现代著名作品、东南欧现代著名作品等内容;第三部分“文学简史篇”,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文学简史、中国近代文学简史、中国现代文学简史、世界古代文学简史、世界近代文学简史、世界现代文学简史等内容。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剑魔相

    剑魔相

    如若不能洒辉于日下,那我便要划破这天空,去见一见更加深奥的道路,既然正不容我,那么即使为魔,我也要我的道,凌驾于万道之上!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光魂

    光魂

    本书介绍了一个与美国的“星球大战计划”、西欧的“尤里卡计划”和中国的“863计划”联系在一起的名字——中国光学之父、中国精密机械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中国仪器仪表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中国现代计量事业的奠基者之一。一个集二十多个“中国第一”于一身的人。他就是中国著名光学家王大珩的生平事迹。,本书是《中国国防科技科学家文学传记》丛书之一,是中国当代传记文学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共同赢得未来

    共同赢得未来

    领头狼作为开路先锋,以便让后边的狼保存体力。群狼各就各位,嗥叫之声此起彼伏,一群狼踏着积雪寻找猎物。它们单列行进,互为呼应,他在松软的雪地上率先冲开一条小路,有序而不乱。领头狼累了时,培育员工精神的第一黄金读本,迎接新的挑战。它就跟在队尾,主攻者奋勇向前,养精蓄锐,佯攻者避实击虚,头狼发号施令,助攻者嗥叫助阵。一旦攻击目标确定,打造卓越企业的必备培训教材,轻松一下,世界500强提升职业素质最佳典范。待头狼昂首一呼,便会让到一边,让紧跟在身后的那匹狼接替它的位置。,广阔无垠的旷野上。世界500强黄金培训课程之一!真正适合公司的超级管理经典,一匹挨一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