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时,应试者如果不善于打破沉默,只是被动地等待考官问话,就容易使面试出现冷场。即使双方勉强打破沉默,语音语调也可能极其生硬,使场面更显尴尬。实际上,无论是面试前还是面试过程中,面试者的主动致意与交谈,都会给考官留下一个热情和善于与人沟通的良好形象。
难以证明自己的能力
应试者为了表明自己很有能力,常常会在考官面前大谈自己的理想、成就、特长、技能等,然而考官一旦反问:“能否举一两个例子呢?”结果应试者无言以对,这是非常不利于应试的。
实际上,考官都会认为事实胜于雄辩。在面试中,应试者要想以其所谓的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领导能力等取信于人,只有举例证明。
对薪资过于关注
有些应试者在面试即将结束时,会主动向考官询问该职位的薪资福利等问题,结果往往是欲速而不达。实际上,具备人力资源专业素养的面试官是很忌讳这种问题的,因为如果招聘单位对某位应试者感兴趣的话,他们会主动向应试者谈起薪资。
隐藏弱点
面试过程中,考官经常会问:“你自认为性格具有哪些弱点?你以前在事业上遭遇过挫折吗?”有些面试者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没有。”其实,这种回答对自己是很不负责任的。因为没有人没有弱点,也没有人没受过挫折。只有充分认识自己的弱点,敢于正视自己的弱点以及所遭受的挫折,才能造就真正成熟的人格。
不知如何收场
很多应试者在面试结束时,可能因成功的兴奋,或因失败的沮丧,常常会语无伦次,手足无措,让考官大为不满。面试结束时,作为应试者不妨表达一下自己对应聘职位的理解,并充满热情地告诉考官你对此职位的兴趣,然后面带微笑地谢谢考官的接待及对你的考虑,然后从容离开。
演讲——表达自己的利器
感染力:让自己成为语言富翁
有人说,演说不是鼓击铜铃,而是鼓击人们的“心铃”。“心铃”是最精密的乐器。因此,演说就应该用最真挚的情感、最竭诚的态度来击响人们的“心铃”,刺激之,振奋之,慰藉之,鼓励之,对真善美热情讴歌,对假恶丑无情鞭挞。让喜怒哀乐溢于言表,使黑白贬褒泾渭分明,用自己的心去弹拨他人之心,用自己的灵魂去感染他人之灵魂,使听者闻其名,知其声,见其心。
成为语言富翁
如果我们将说话比喻成一部大机器,那么语言、词汇便是组成这部机器的零部件。如同没有好的零部件就没有好的机器一样,苍白贫乏的语言自然也难以感染听众。中国的语言丰富多彩,不论是鲜明生动的民间语言,还是精心雕琢的书面词汇,都是我们广泛开发的不尽资源。曹禺曾说过:“哪一天我们对语言着了魔,那才算是进了大门,以后才有可能登堂入室,成为语言方面的富翁。”巧用各种语言材料,不仅能为说话增色生辉,更能让演讲变得出色。
那么在演讲中该如何驾驭语言才能让演讲变得更具感染力呢?
引用典例
在演讲中巧妙引用典例故事可以达到叙事论理、引人入胜、妙趣横生的戏剧性效果。引用的典故既可是文学名著,也可是古今中外民间流传的故事,当然自己的所见所闻也能作为典故资料。
鲁迅先生就善于通过讲故事激发听众的热情。1927年7月,鲁迅在广州知用中学发表了一篇《读书杂谈》的演讲,当讲到要正确对待文学批评时,他先分析中国批评界的现状,指出:“凡中国的批评文学,我总是越看越糊涂,如果当真,就要无路可走。”接着他引用了印度的一个小故事:
“一个老翁和一个孩子用一匹驴子驮着货物去卖,货卖出去了,孩子骑着驴回来,老翁跟着走。但路人责备孩子,说是不晓事,叫老年人徒步。他们便换了一个地位,而旁人又说老人心狠;老人连忙将孩子抱到鞍上,后来看见的人都说他们残酷;于是都下来走,走了不久,可又有人笑他们了,说他们是呆子,空着驴子却不骑。于是老人对孩子叹息道:‘我们只剩下一个办法了,两人抬着驴子走吧。’”
这则故事生动形象,道理浅显,既有力地说明了“如果当真,就要无路可走”的论断,又为下面做进一步分析提供了很好的基础;既增添了演讲的趣味性,又调节了会场气氛。
利用成语
演讲过程中熟练地运用成语,能使演讲更具感染力。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发生后,毛主席在谈话中对国民党提出严正警告,便大量使用了成语。其中有一段是:
“我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反动派必然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那时我们就爱莫能助了。我们是珍重合作的,但他们必须也珍重合作。老实说,我们的让步是有限度的……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这是他们自己性命交关的大问题,我们不得不尽最后的忠告。如果他们怙恶不悛,继续胡闹,那时全国人民忍无可忍,把他们抛到茅厕里去,那就悔之无及了……”
在这段话里,毛主席用“祸起萧墙”、“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爱莫能助”、“亡羊补牢”、“怙恶不悛”、“忍无可忍”等成语,有一种强大的艺术魅力。同时加重语气,增强了感染力。
运用比喻
当演讲者向听众讲一些大家都不太熟悉的话题时,最好引用一个生动而容易理解的比喻,这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920年初,加里宁参加一次农民代表会议,做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有一个农民代表从下面递上来一张纸条,上面讲着:“什么对苏维埃政权来说更珍贵?是工人还是农民……”加里宁拿着纸条,念给大家听,然后笑呵呵地对大家说:“这个农民兄弟提出的问题很有意思,这好比对一个人来说:什么更珍贵?是右腿还是左腿?”加里宁用这个比喻终于让这名农民认识到了工农联盟的重要性,农民们欢呼起来,掌声雷动。
巧用数字
有些时候,利用数字也能打动人心。
英国政治家赖白斯,曾在伦敦的城市参议会上演讲关于劳工的情况,当他正讲到中途时,突然停顿,取出他的表,站在那里一声不响地看着听众,长达一分十二秒之久。在这中间,其他参议员坐在椅子上感觉很不自在,都用疑惑的眼光看着他,又彼此互望着,这到底怎么回事?是赖白斯突然忘了演讲词吗?
正当大家都在疑虑时,赖白斯不慌不忙地继续说:“诸位适才所感觉局促不安的一分十二秒的时间,就是普通工人叠一块砖所用的时间。”
这个方法有效吗?不容易置疑!因为当时全球的新闻电报都传递登载了这段新闻,登载这篇动人的演说!
下面同一件事的两种说法,你认为那种演讲最有力度?
——梵蒂冈,共有屋宇一万五千间。
——梵蒂冈的房子之多,可以让一个人每天换一间屋子,四十年也住不完。
不用说,肯定是第二句话更能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因为它描述得让你有可感性,更加具有感染力。
适时改变声调
声调,包括声音的高低、轻重、快慢、停顿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于表情达意来说,具有很重要的作用。无论你想表达的情感是高兴、喜悦、难过、悲哀、愁苦、犹豫、轻松、坚定还是豪迈,都能通过声调的变化表现出来。同时,这种变化还能造成声音的多样化,表现出不同的意思。
所以,要想提高你的演讲水平,让你的演讲更具感染力度,把握好声调是大有必要的。
注意语气
演说发音的抑扬顿挫可以加强语气,抓住听众的情绪,打动听众的心弦!但是,运用不好也可能弄巧成拙。在你日常生活中,这种情况可能不下千百次。因为随便一句话里,总有重要字与次要字的分别,你说到重要的字时,声音自然就提高些,不重要的字便要放低些。例如,“今天‘我’做了一件‘好’事。”这句话中,“我”和“好”两字重点说出来语气自然就会提高。
发音不可呆板单调
我们在讲话时,声调都有高低来回的变化,这种现象是很自然的,而且不需学习。但是,当我们站起来面对一群听众时,我们的发音就可能会立刻变成呆板平凡,单调得好像荒凉不毛的沙漠,这是为什么呢?
一旦你发现自己正用极单调的声音讲话时,而且多半声音很高,那么你就该立刻停止几秒钟,并在心中警告自己说:“我讲话简直像一个傻瓜,向他们讲得更自然一点也许更好……”这样的警告可能会对你有所帮助。你应该经常练习补救自己的办法,有时间不妨随便指定一篇演说中的几个单字或短句,在读到这几个字句时,突然将声音提高或放低,结果往往能特别引人注意。比如:
因为我“决心”要成功,所以凡是我做的事,都得到了“成功”,我“胜过”一般人的地方,就是我做事“从不犹豫”!
若你能将引号中的字提高声音来读,结果会怎样?当然,这段话并非一定要用这种语调,也许其他演说家的读法另有一种风格。总之,声音的轻重并没有固定的法则,还要视各人的情况去加强读音的轻重。
另外,声调也可特别放低。读读下面引号中的字句,看看结果如何:
——我只有一种特长,就是我“永不绝望”!(福煦将军语)
——教育的最大目的,不是单单知道而已,“必须要做”!(斯宾塞语)
适当改变说话速度
史蒂芬先生在他的名著《记者眼中的林肯》中说:
“林肯总统,常是一口气很快地讲出许多字句,其中遇到重要的字句,就将声音特别拉长或提高,然后再像闪电一般,一口气讲完了那句话,他常使一两个重要的字所占的时间,比六七个重要的字的时间长得多。”
用这种方法感染听众,效果肯定是很好的。你不妨做一个试验,先用漫不经心的迅速语调读——“三千万元”,然后再用吃惊的口吻慢慢地说:“三——万——元”。仔细玩味一下,是不是三万元的数目好像比三千万元的数目要大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