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网络由各种不同的朋友组成,有过去的知己,有近交的新朋,有男的,有女的,有前辈,有同辈或晚辈,有地位高的,有地位低的,有不同行业的,有不同特长的,也有不同地方的……这样的关系网,才是一张全面的网络,也就是说,在你的关系网中,应该有各式各样的朋友,他们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你提供不同的帮助。广泛与人交往是机遇的源泉。交往越广泛,遇到机遇的概率就越高。有许多机遇就是在与朋友的交往中出现的,有时甚至是在漫不经心的时候,朋友的一句话、朋友的朋友的帮助、朋友的关心等等都可能化作难得的机遇。在很多情况下,就是靠朋友的推荐,朋友提供的信息和其他多方面的帮助,人们才获得了难得的机遇。例如,某单位新来一位主要领导,需要配备秘书,在多人跃跃欲试、趋之若鹜的情况下,小许被选中了。原因就在于这位领导委托自己的一个下级单位为自己物色秘书,而负责物色的这个人和小许是同学还是好朋友,他们都是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的同一届毕业生。这个人又自然清楚,小许肯定胜任秘书职位,于是是就把这个同学推荐出来了。
结果,领导本人满意,组织考察合格,正在为前程茫然奔波的小许更是欣喜若狂,因为他找到了自己适合的位置,在当时情况下当上领导同志的秘书,是他的心愿,也是他成功的一个里程碑。这个里程碑的获得,关键因素是他有一个得到领导信任的同学。也许他想不到这个朋友会对他的成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许他们之间彼此进行交往的时候,没想到这种交往决定了日后一个人的前途,更没想到这种交往就是一个人成功的机遇。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交往广泛,机遇就多。实际上,你的“关系网”远比你意识到的要广大得多。你实际拥有的网络延伸到了你每天都有联系的人之外,更多的联系包括你与之共同工作和曾经一同工作过的人们、以前的同学和校友、朋友、你整个大家庭的成员、你遇到过的孩子的父母、你参加研讨会或其他会议时遇到的人,这些人都会是你的网络成员。你的网络成员还应该包括那些你在网络中认识的人,以及与他们有联系的人。西方有句俗话说得好,每个人距离总统只有六个人的距离。你认识一些人,他们又认识一些人,而他们又认识另外的一些人……这种连锁反应一直延续到总统的椭圆形办公室。
而且,如果你距总统只有六个人的距离,那么你距你想会见的任何人也就只有六个人的距离,不管他是一家公司的总经理,还是你想让其加入你的团队中支持你的名人。将你所有的联系列出来,想想你认识并有业务联系的每个人,设计一个计划,以最有效地利用你的这些资源。虽然如此,要想构建一个良好的有用的关系网也是要大费一番心思的。以下就是构筑关系网的一般步骤:第一步就是筛选。把与自己的生活范围有直接关系和间接关系的人记在一个本子上,把没有什么关系的记在另一个本子上,这就像是打扑克中的“埋底牌”,把有用的留在手上,把无用的埋下去。第二步就是排队。要对自己认识的人进行分析,列出哪些人是最重要的,哪些人是比较重要的,哪些人是次要的,根据自己的需要排队。这就像打扑克中的“理牌”一样,明白自己手里有几张主牌,几张副牌,哪些牌最有力量,可以用来夺分保底,哪些牌可以用来应付场面。由此,你自然就会明白,哪些关系需要重点维系和保护,哪些只需要保持一般联系和关照,从而决定自己的交际策略,合理安排自己的精力和时间。第三步要对关系进行分类。
生活中一时有难,需要求助于人,事情往往涉及到很多方面,你需要很多方面的支援,不可能只从某一方面获得。比如,有的关系可以帮助你办理有关手续,有的则能够帮助你出谋划策,有的则能为你提供某种信息。虽然作用不同,但对你都可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一定要进行分门别类,对各种关系的功能和作用进行分析、鉴别,把它们编织到自己的关系网之中。设计“联络图”也许不难,但是把它的内容落到实处就不那么容易了。一是要识门。也就是说,对于与自己求助的事情有重要关系的部门人员一定要清楚,熟悉他们的工作内容和业务范围。二是要识路,也就是说,要熟悉办事儿的程序,先从哪里开始,中间有哪些环节,最后要由什么部门决定,都应非常清楚,省得跑来跑去重复找人。有了一张好的“联络图”后,聪明的人就会懂得如何保护和维系这张图,使它一直有效。他应该不断和图上的人保持联系,加深彼此的相互了解和合作,保持旧的关系,发展新的关系,使自己的“联络图”越来越丰富。这时,你就可以画一张“求人联络图”了。记得过去样板戏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就是凭一张“联络图”打入匪巢的。
而土匪头子朝思暮想的也就是那张“联络图”,因为有了它,座山雕就可以占山为王了。一个人托人办事儿的实力和资历也往往体现在这张“联络图”上。有能耐的人,他的这张图质量高、价值高。在需要托人办事儿时左右逢源,无所不能。相信这样的人也是每个穷人梦寐以求要做的所谓“神通广大”的人,当你遵循上面的原则去做以后,你会发现,这样的人离你的梦想并不遥远。你是否碰到过如此的情况:有些人平时朋友多如牛毛,好不威风,可到了关键的时刻,到了急需朋友帮忙的时候,却一个也找不着;而有的人平时看似朋友不多,可到有急事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为什会有这种情况呢?其主要原因是前者没有把朋友分等级。要知道,朋友虽多,也要区别对待。聪明的人往往能识人辨人,更善于分辨朋友、区别对待,同时寻找时机增时友谊,这是社交场上处世做人的“心机”,是你合理开发和利用人缘关系的一项有效的策略。据说,有位成功的商人,朋友很多。当有人问及如何对待这么多不同的朋友时,他说:“当然不能同等对待,要分等级的。”他又说,他交往都是诚心的,但别人不见得是这样。
在他的朋友中,品行高洁的不少,但从他身上获得利益的也很多,所以在不得罪朋友的前提下将他们分类。常言道:“相识满天下,知己无一人。”不错,芸芸众生,知己难得寻觅。假如每个朋友都是知己,那也未必能使我们感到十分满意。不是所有的人都对你推心置腹,无话不谈,我们也不能期望每个朋友都愿与我们坦诚相待。友谊的多彩,就在于它不单有知己深交或泛泛之交,而是在此二者之间存在许多种深浅不同的层次。分等级可按简单的方式把朋友分为“可深交”和“不可深交”两类,这是现代社会社交场合的一种机智,是维系人脉资源的有效方法。当然,做人有无“心机”,也在于我们是否懂得分辨和接纳不同层次的朋友。对他们有合适的期望,同时拥有增进与维系各种情谊的方法。1.知己或曰:“知音”、“至交”,这是我们一生中难以寻觅的朋友,他们既可诚恳地接纳我们的优点,也会接纳我们的缺点,他们像面镜子,能给予我们劝勉和鼓励;又像影子,永远对我们信任、支持,可以作为维持我们精神健康的支柱。2.“畏友”畏友,亦曰“诤友”,指那些敢于当面批评我们的人。畏友的价值在于帮助我们改正错误和过失。
“畏友”当然可畏,有时会在大庭广众之下揭你的短,让你下不了台,让你十分尴尬、十分难看。但是你必须明白,道是无情却有情,如果你的身旁多几位这样的朋友,你的事业会减少一些失误,人生旅途中你会少走弯路。人人都有犯错误的时候,“畏友”的直言相劝会使你以清醒的头脑不断前进,这是“畏友”的价值之所在。3.老友老友是指与我们相识多年的老朋友,比如老同学、一起长大的伙伴等。虽然大家见面的机会不是很多,但由于彼此熟悉,每次相逢都能天南地北地亲切交谈,他们不是知己,你有困难时不一定会想到他们;大家的性格也未必接近,不过其友谊肯定是耐久而隽永的,值得我们好好地去珍惜。4.密友在同一生活和工作圈子里,我们可能交到一些与我们接触密切的朋友,如上司、同事、老师、同学等,他们很熟悉我们的生活细节,但却未必是那些互相了解、可倾诉心事的朋友。对于这些朋友,尽管大家每日共事共学,却不能对他们要求太高,因为彼此间没有什么承诺和默契。但最起码的原则是相处时应不忘礼貌,言行一致、心意真诚,工作上给予方便,这都是我们该遵守的,因为他们正是最能看透我们言行、工作能力和态度的人。
不要总是摆出外交式的笑容和虚伪态度,更须小心谨慎,不要因日常利害冲突而产生磨擦。5.普通朋友这类朋友占据了我们朋友之中的大部分。他们可以和我们东拉西扯,聊些无关痛痒的话题。不过交情上可是谁也不欠谁,不会让大家牵肠挂肚。虽说是普通朋友,但也可成为游乐时的好玩伴。有难事,也可向有专门知识的普通朋友请教。这些来自不同背景的朋友能充实我们的知识,令我们感受到“相识遍天下”的温暖感觉。这类朋友,只要我们肯加大生活圈子,自然不会缺少。至于感情发展,不妨顺其自然。别对人要求太苛刻,否则他们往往会被你的严格所吓倒。6.泛泛之交彼此的友谊仅限于认识的阶段,不过是点头之交,连普通话题也未必有机会聊上。这样的朋友若能做到见面时打打招呼,保持礼貌距离,已很不错了。千万别对人过分信任,否则误交朋友,悔之晚矣。最后,需说明一点:给朋友分等级也要选对时机。如果你目前事业平平淡淡或失意不得志,那么,不必太急于将朋友分等级,因为你这时的朋友不会太多,能维持感情的朋友就算不错了。待到事业成功的那天,把朋友分等级势在必然,因为这时的朋友有许多是另有企图的。
作为在群体中生存的个体,你的朋友圈子一定要不停地构筑,才能让你朋友越来越多,路越走越宽。要想拥有自己的圈子,就得开展属于你的“圈地运动”。有米才能成炊,圈子要靠自己一点点编织才能成型。号称“台湾第一报人”的高信缰先生,在创办《人间副刊》之际,没有人愿意为其投稿,只能自己“造米下锅”。但他坚持不懈的是,每天写20封信,不管认识不认识,不管能否接到回音。坚持的结果是,“米多锅少”,于是就一再扩大版面,成就了以副刊带动整个报纸的辉煌。而他自己的圈子也同时成了规模。你也可以推而广之,每天发20封电子邮件,不怕陌生、不怕不熟。联系多了,自然他们就成了你的“圈”中之人了。圈子不能一成不变,像盖好的楼房,要想第二期、第三期的开发。在打造关系网的过程中,已经认识的人很重要。你目前的联络网是编织你未来关系网的原料。他们都有自己的熟人,而他们所熟识的人又有自己的熟人。总是几张老脸相对,哪还来得新鲜?现在,上面提到的高先生虽然说现在已无暇每天写20封信,但他依然规定自己每天至少给新老朋友打5个电话,所以他的圈子还在不断地扩大。你的圈中人不可能只认识你一个,不妨互通有无,带着各自的朋友扩大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