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老师,让你睁开蒙昧的双眼
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
——北宋理学家和教育家 程颐
老师是我们的第二家长,是他让我们睁开了蒙昧的双眼,开启了智慧的心门。小时候的我们最害怕的除了爸爸妈妈就是老师,因为他们似乎代表着一种严厉。可是长大后我们才发现,严厉的老师给了我们知识、教会了我们分辨是非对错,这对于长大后参加工作的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我们每个人的工作实际上都是站在老师的肩膀上来完成的。
有人把老师比做一盏明灯,是他们照亮了我们的人生旅途;有人把老师比做护花的使者,是他们培育出了鲜花万朵,色彩缤纷;有人把老师比做一支蜡烛,是他们燃烧了自己照亮了我们……老师的爱,是神圣的情感,更是育人的艺术。
作家魏巍曾经写过一篇让人难忘的《我的老师》的文章,他这样写道:
最使我难忘的,是我小学时候的女教师蔡公芝先生。
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右嘴角边有榆钱大小的一块黑痣,在我的记忆里,她是一个温柔和美丽的人。
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儿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觉,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孩子们是多么善于观察这一点啊。
在课外的时候,她教我们跳舞,我现在还记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在假日里,她把我们带到她的家里和女朋友的家里。
在她的女朋友的园子里,她还让我们观察蜜蜂;也是在那时候,我认识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她爱诗,并且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圆天盖着大海,黑水托着孤舟,远看不见山,那天边只有云头,也看不见树,那水上只有海鸥……
今天想来,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老师是引导我们走进知识殿堂的领路人,因为他们,我们学会了知识,了解了世界,开阔了眼界。他们把种子洒在教室里,而果子却结在若干年后的职场上,结在社会中。对我们来说,每一份工作的成就其实都凝结着太多人的爱,老师有最大的股份,没有他们也就没有了我们进入工作的机会,所以职场上的你这辈子最不能忘的便是师恩。
我们要感恩老师,是老师给了我们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是老师给了我们照亮人生道路的灯塔,是老师给了我们在人生大海上奋力拼搏的船桨;我们要感恩老师,是老师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人伦道德,什么是新陈代谢,什么是“长江后浪推前浪”,什么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什么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几经风雨,几度寒暑,我们在学习中成长,在工作中进步,可是你会发现,那些曾经站在教室前给你知识和力量的老师们已经白发苍苍。偶尔回忆,你是否还记得求学路上那谆谆教诲的爱?
阅读思考:
1.想想老师给你的知识,你在工作中用了多少?
2.你在心里感激过老师对你的培养吗?
感恩朋友,让你看清自己、鼓励自己
得不到友谊的人将是终身可怜的孤独者。没有友情的社会则只是一片繁华的沙漠。
——英国哲学家、思想家、作家、科学家 弗兰西斯·培根
在成功的道路上,自身的努力拼搏当然是最重要的力量,但是如果旁边没有人为你摇旗呐喊,没有人在你左右为难时给你真诚的建议,没有人在失败时给你安慰,你哪里有心情往前走,哪里有机会看清自己,哪里有勇气跌倒了继续走……
没有朋友的职场是孤单的,是无助的,甚至是黑暗的。孤军奋战的你一定会被痛苦压倒,被孤独打败。所以,人生在世,拥有朋友的日子是幸福的,工作中的三五好友更是自己坚强的后盾。我们应当对朋友给予自己的关怀、信任、宽容、善待心怀感激。
余秋雨在《唯一的依凭》中有一段关于歌德和席勒之间的友情的精彩描述:
我在魏玛的大街上走来走去,满脑子都是歌德和席勒。
就人生境遇而言,两人相差很大,歌德极尽荣华富贵,席勒时时陷于窘迫。
他们并不是一见如故,原因就在于差距,以及这种差距在两颗敏感的心中引起的警惕。这种警惕,对旁人是一种永久的隔阂,而对知音,却是一种慎重的准备。
从种种迹象看,两人的推心置腹是在18世纪90年代中期。席勒命苦,只享受这份友情十年。歌德比席勒年长十岁,在席勒死后又活了二十多年,承受了二十多年刺心的怀念。
在他们交往期间,歌德努力想以自己的地位和名声帮助席勒,让他搬到魏玛来住,先借居在自己家,然后帮他买房,平日也不忘资助接济,甚至细微如送水果、木柴,而更重要的帮助是具体地支持席勒的一系列重要戏剧创作。反过来,席勒也以自己的才能重新激活了歌德已经被政务缠疲了的创作热情,使他完成了《浮士德》第一部。于是,这对友人身居小城,开启了人类文艺史上的一个时代。
他们已经很难分开,但还是分开了。上天让他们同时生病,歌德抱病探望席勒,又在病床上得知挚友亡故,泣不成声。但歌德不知道,席勒死时非常穷困。他的骨骸被安置在教堂地下室,不是家属的选择,而是家属的无奈。病中的歌德不了解下葬的情形,后来也不便对席勒的家属有更多的询问,他把亡友埋葬在自己心里了。
没想到二十年后教堂地下室清理,人们才重新记起席勒遗骸的问题。没有明确标记,一切杂乱无章,哪一具是席勒的呢?这事使年迈的歌德一阵惊恐,二十年对亡友的思念积累成了一种巨大的愧疚,愧疚自己对于亡友后事的疏忽。他当即自告奋勇,负责去辨认席勒的遗骨。
在狼藉一片的白骨堆中辨认二十年前的颅骨,这是连现代最高水准的法学鉴定家也会感到棘手的事,何况歌德一无席勒的医学档案,二无起码的鉴定工具,他唯一的依凭,就是对友情的记忆。这真是对友情的最大考验了,天下能有多少人在朋友遗失了声音、遗失了眼神,甚至连肌肤也遗失了的情况下仍然能一眼认出朋友的骨相呢?我猜想歌德决定前去辨认的时候他也是没有把握的,刚刚进入教堂地下室白骨堆的时候也是惊恐万分的,但他很快就找到了唯一可行的办法:捧起一颗颗颅骨长时间对视。这是二十年前那些深夜长谈的情景的回复,而情景最具有删削功能和修补功能。于是最后只剩下一颗颅骨,昂昂然地裹卷起当初的依稀信息。歌德小心翼翼地捧持着前后左右反复端详,最后点了点头:“回家吧,伟大的朋友,就像那年在我家寄住。”
歌德先把席勒的颅骨捧回家中安放,随后着手设计棺柩。他的心情难以言表,确实是席勒本人回来了,但所有积贮了二十年的倾吐都没有引起回应,每一句都变成自言自语。这种在亡友颅骨前的孤独是那样的强烈,苍老的歌德实在无法长时间承受,他终于在魏玛最尊贵的公侯陵为席勒找了一块比较理想的迁葬之地。
谁知120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席勒的棺柩被保护性转移,战争结束后打开一看,里面又多了一颗颅骨。估计是当初转移时工作人员手忙脚乱造成的差错。
那么,哪一颗是席勒的呢?世上已无歌德,谁能辨认?
席勒,也只有在歌德面前,才觉得有心要脱身而出。在一个没有歌德的世界,他脱身而出也只能领受孤独,因此也许是故意,他自甘埋没。
人世间有太多让人潸然泪下的场面,友情带来的是一种。最令人感动的友谊大抵如此。伟大的诗人歌德依据记忆,在一堆狼藉的骨骸中找到了席勒。若席勒泉下有知,一定也会发出会心的微笑的。
培根说,缺乏真正的朋友乃是最纯粹、最可怕的孤独,没有友谊则斯世不过一片荒野。是的,世界越喧闹,社会越现实,而我们却越需要朋友。唯有友谊能使我们的生活充满无数的快乐,唯有友谊能让我们的工作轻松和自在。
因为朋友的言行是自己的一面镜子,可以暴露我们的缺点,显示我们的才能,纠正我们的言行。同样你也是朋友的一面镜子,这个镜子永远不会失去做人的准则。
“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周华健的《朋友》这首歌曲也许最能代表朋友的心声。感恩朋友,善待朋友,便是给自己架设一座通往未来的桥梁,同时也为自己构筑了一个幸福的楼台。
阅读思考:
1.朋友在你的人生路上给了你哪些支持和帮助?
2.想一想工作中你得到了多少朋友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