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克里雅宾并不仅仅满足于发现,还醉心于尝试。他在创作第五交响曲的过程中尝试引入色彩与音调的共生感觉,于是产生了一个惊世骇俗的构想:使用色光风琴。所谓的色光风琴,是一部能将色彩投射到幕布上的风琴。可惜的是,这个构想因为不切实际而被否决了。否则在按照史克里雅宾的想法,在音乐会上观众不仅能看到一个完整的交响乐团、一个合唱团,还能看到一架神奇的风琴“现场作画”。这个神奇的物件会把音乐中每一个细腻的色彩表情都直观地投放到纯白的银幕上,让观众享受听觉与视觉水乳交融的奇妙感受。
史克里雅宾的想法真的不切实际吗?事实上,他的构想是有科学依据的,色彩学家埃斯比尔克曾经发布过一份与之观念接近的色彩听觉实验报告。
埃斯比尔克在报告中称,人听到钢琴的声音时,对于不同的旋律都会有不同的色彩倾向。埃斯比尔克总结出,钢琴从低音到高音,有“黑—褐—深红—明红—蓝绿—绿蓝—青—灰—银灰色”的色彩变化,宛如一条斑斓的色彩,在人的脑海中闪烁。通过埃斯比尔克的研究我们会能发现,色彩与听觉所表现的色音关系,基本上是高音与明亮的色彩相伴,低音与灰暗的色彩相伴。
很多人都对听觉有直观的色彩经验。当你听到《圣诞颂歌》的旋律时,脑海中是一片皑皑白色,听到贝多芬《田园交响曲》时,眼前浮现的是一片绿色的田园风光。听到赖热·谢赖什哀怨的歌曲《忧郁的星期天》,你立刻会坠入绝望的黑色情境——事实上,这首歌还有另外一个译名,就叫《黑色的星期天》。
在美术家中,也有人对色彩和音乐的关系产生了兴趣。比如美国画家詹姆斯·艾博特·麦克尼尔·惠斯勒就曾经用音乐描述自己的画作,把一幅画命名为《蓝色和银色的夜曲:老巴特西桥》。不过惠斯勒仅仅是关注了这种关系,并没有做深入的探究。真正将色彩与音乐的关系融入到绘画实践中的是“抽象绘画之父”康定斯基。
俄罗斯对音乐与美术的深厚艺术积淀果真名不虚传,康定斯基与史克里雅宾一样,也是一位俄国艺术家。康定斯基是莫斯科人,从小学习钢琴和大提琴,这使他在音乐方面具备了敏锐的知觉,为日后的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康定斯基延展了史克里雅宾的观念,指出一方面我们能通过音乐感知色彩,一方面也能通过色彩感知音乐。在康定斯基的作品中,我们时常能感受到音乐的韵律感,他的作品自身就是音乐与色彩的完美结合。
康定斯基举例说,在蓝色中,人们能看到暗郁低沉的旋律,而在黄色中,能看到高亢激昂的旋律,且黄色的亮度越高,音调越高。他还将色彩的深浅度与不同乐器的发声联系起来解说,譬如同样是蓝色,大提琴发出的声音是深蓝色的,而横笛则会让人感受到轻快的浅蓝。
当我们看到一幅使用了大量明黄的抽象画时,会觉得情绪亢奋到烦躁,仿佛听到一只声音尖锐的小号在耳朵边吹,无论是视觉还是听觉都无法忍受,这就是由色彩的视觉影响衍生到了听觉。此外,看到平和的绿色会让人如同听到小提琴委婉的旋律,看到热烈的朱红色如同听到了激烈的鼓声……几乎在每种色彩中,都能找到与之对应的音乐感觉。
正是因为如此,色彩与音乐在心理治疗中具有同样的重要意义。一个精神压抑者不适合欣赏色调忧郁的美术作品,也不适合待在暗色的房间中,这会使他感觉愈发沮丧郁闷。而烦躁患者不适合欣赏色彩浓烈的画作,这会增添其内心的烦躁,俄罗斯“巡回展览派”的风景画使用宁静、舒缓的色彩,能成为抚慰心灵的清凉剂。这与忧郁的人不能听哀婉的古曲、烦躁的人不适合听摇滚乐异曲同工。
色彩安眠药与色彩兴奋剂的隐性能量
20世纪成功学家戴尔·卡耐基说:“一个在奋斗途径上努力的人,要是不把步骤分清楚,等于你旅行一个地方,不先规定睡眠和行程一般。”工作时工作,休息时休息,这几乎是每个人自幼年时便已经懂得的道理,但在忙碌的现实生活中,真正能做到的人却并不多。
很多人由于白天里繁忙的工作,而使自己的思想一直处于亢奋状态,即便到了睡觉的时间,也无法放松下来,于是要么睡眠质量不好,要么干脆彻夜失眠。到了次日清晨,又会因为睡眠不好而影响白天的工作,巨大的压力使人变得更紧张了,到了晚上又无法很好地睡觉了。于是,工作时无意识地休息,休息时脑袋不停地思考工作的事情,便成了很多人的生活常态。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轮回,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会逐渐变得更糟。
要想做到人们自幼便知的那个道理,就必须在睡觉时令身体和心灵都得到彻底的放松,才能保证高质量的睡眠,在工作时令自己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之中才能保证高效的工作。虽然做到这样并非易事,但从色彩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一些具有“安眠药”功效的颜色可以帮助人更好的睡眠,而一些具有“兴奋剂”作用的颜色则可以帮助人保持清醒。
1.色彩安眠药
一般的冷色调都具有令人心情平和的作用,其中蓝色、绿色两种颜色最受欢迎。
蓝色总体上给人以沉静的感觉,具有消除紧张、降低血压、缓和情绪的作用,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同时他还可以调节生理平衡,对孕妇特别有利,所以那些睡眠质量不高的人,可以在自己的卧室中多增加一些蓝色,以促进睡眠,但需注意的是,蓝色不宜过多,尤其是在冬天,过多的蓝色会让人感觉比较寒冷。如果卧室的装修选用蓝色的话,以淡蓝色为最佳。
绿色也具有镇静的作用,它与蓝色的差别在于,能使人从心理上得到彻底的放松,从而使人无意识地进入一种休息的状态,所以在装修卧室时也可以选择浅绿色。除此之外,米色系也是装修卧室时不错的选择,虽然它本身不具备催眠的作用,但它对人生理和心理的影响都比较小,所以身处于米色系的环境之中人,往往都能保持平和的心态。
2.色彩兴奋剂
一些刺激性的色调一般都具有令人清醒的作用,其中尤其以红色最为明显。纯度较高的红色,可以刺激人的神经系统,加快血液循环,血压升高,使人产生紧张感,虽然它不适合于作为治疗睡眠的颜色,却可以成为提神醒脑的“灵药”,当精神萎靡时,不妨看看艳丽的大红色。
黄色也具有活跃思维的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刺激思维的效果。此外,在经过了一晚的睡眠之后,早上一起来便拉开窗帘,让明亮的太阳光刺激一下自己,也能达到迅速清醒的效果。
用色彩窥见孩子的极端心理
单纯、天真,是孩子的天性。在他们的世界里,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几乎不存在中间地带,所以,在他们的观念里极易产生偏激或极端的心理。这种心理往往能通过他们喜欢的颜色窥见些端倪,尤其是那些极端地热爱某种颜色的小孩儿,他们的个性往往特别突出,优缺点也就表现得尤为明显,极端心理相应地也就比较严重。
平时仔细留心观察,就会发现在孩子们喜欢的颜色背后,所隐藏的一些极端的心理与性格特征。
1.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的倾向,不只存在于成人的世界里,在儿童的世界里同样存在。据调查显示,约6%的男孩和15%的女孩具有较严重的完美主义倾向,而其最典型的色彩感觉就是热爱白色。他们完全不像其他的小孩子那样撒娇、发嗲,反而像是家里的客人一样,时时刻刻都表现得特别矜持;他们对自己的要求也特别高,不允许自己丝毫的松懈或缺陷,否则会显得非常焦虑不安;他们几乎个个都有洁癖,衣服总是穿纯白色,特别高频率地换洗衣物,他们不允许别人上他们的床、用他们的东西;他们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样,渴望交朋友,却很快地又因为无法忍受他人的一些不完美而失去朋友。
2.自大
独生子女由于受到的宠爱特别多,而极易产生自大的心理,尤其是那些喜欢在自己掌控范围内的一切,如图画的颜色、衣服的颜色等,都选择用橙色的小孩儿,他们乐观开朗、活泼热情,往往是群体中最引人注目的那一个,也是一切事情的主宰者。他们的活力四射,总是能帮助他们很快地融入新的环境,交到新的朋友,但他们身上也存在非常严重的极端心理,那就是自大。他们事事以自我为中心,永远不肯屈居于从属的地位,如果做不了主角,他们宁愿选择退出,也正是因为自大,令他们极易与朋友产生矛盾,毕竟谁不愿意永远做配角。
3.情绪化
孩子的世界里,本来应该是充满欢声笑语的,但对于那些喜欢橙色和紫色的孩子来说,他们的世界里还在很多复杂的情绪,而且是随时都可能爆发的。对于喜欢橙色的小孩儿来说,因为本身个性的外向,他们情绪的波动也更容易观察得到,但对于喜欢紫色的小孩来说,性格内向的他们,面对他人的无心之言和无意之举,往往都会在心里产生惊涛骇浪。如此一来,他们便会在暗地里胡思乱想,女孩还可以用眼泪来化解,男孩则只能自己生闷气。
4.过度依赖
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是天性使然,然而这种依赖一旦过度,便需警惕了。据统计,有超过30%的小女孩特别喜欢粉红色,她们愿意将自己身边的一切都布置成粉红色,甚至是漱口杯、橡皮这样的东西也非要粉红色不可。这些对粉红色特别痴迷的小孩,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对父母有极强的依赖性,他们几乎无法处理任何问题,事无巨细皆需要父母帮他们拿主意、做决定,一旦失去了可以依赖的对象,他们要么手足无措,要么会寻找新的可依赖的对象。
幼年时代,对每个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些极端的心理和性格一旦形成,长大之后便很难改变,不妨根据孩子们喜欢的颜色,结合他们平时的一举一动,随时留意他们的心理成长状况,以避免不幸的发生。
巧用色彩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
在对于色彩有了基本的认知与感觉之后,需引导儿童进行色彩的相关学习,以便于通过这种方式来构筑孩子对其他事物,甚至是整个世界的认知。对于他们来说,眼睛所见的每一件事物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在尚未形成正确的辨别与筛选能力之前,他们会不分主次、好坏地全盘接受下来,再加上其超强的学习能力,如果没有适当的引导的话,极有可能会在自己的脑中形成一些存在偏差的思维方式与感观理念。
而在这种逻辑思维形成的过程中,色彩类信息的采集,则是最基本的前提,只有拥有了相应的色彩信息,孩子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转换和思考,从而形成其独特的逻辑思维、性格和心理特征。所以,色彩信息的采集过程至关重要,一旦出现偏差的话,极有可能会影响孩子的逻辑思维形成过程。
譬如,孩子往往喜欢丰富亮丽的颜色,如果任由其对周边的过度丰富的颜色信息进行采集的话,可能会使孩子在信息采集之后的逻辑编织过程中出现过于零碎的现象,从而影响其逻辑思维在长度上的延伸性;可能会在采集一种信息的过程中,被旁边同时存在的其他信息所干扰或打断,而使其在形成逻辑思维的过程中,也相应地出现中断的现象,影响其逻辑思维的连贯性;可能在采集的过程中,由于信息量过大而无法分辨优劣,于是在被迫选择的过程中,接受一些无用的信息而舍弃一些有用的信息,从而使其在逻辑思维形成之前的阶段就已经出现偏差,自然会导致逻辑思维过程的错误;也可能由于面对过多的信息,而不知该如何选择,使其出现信息采集的紧张,甚至是恐惧感,最终导致拒绝和放弃信息的采集,如此一来,失去信息来源,逻辑思维的过程也就无法顺利地进行下去了,对于儿童的发展必定会产生极坏的影响。
为了避免以上这些在信息采集过程中可能导致的不利因素,在孩子的色彩逻辑形成的过程中,应该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和规划,使其可以在最合适、最高效的环境中,筛选有用的色彩信息,形成正确的逻辑思维和良好的心理健康。
对于最基本、最常见的一些颜色信息,可以引导孩子重复记忆,如在诸多色彩中占65%的白色、绿色、蓝色、褐色、棕色等主要色彩,通常会令人们联想到白云、树木、蓝天、土壤等最常见的自然事物。如果经常重复对于这些经典颜色和典型事物色彩信息,儿童自然便会形成相应地色彩感受,也就更容易在此基础上进行色彩的扩散思维;
对于存在多种颜色信息的事物,可以引导孩子发现其中的主色调和其他辅助色调对整个画面的作用,使其对画面的主次形成正确的概念,对画面的和谐产生基本的理解,以避免色彩信息过多时可能引发的采集紧张。
色彩魔棒点亮精妙生活
色彩就是生活的魔棒,它点到哪里,哪里就发生了神奇而又微妙的变化。它能让一个人的心理顿时敞亮了起来,因为色彩可以对自己甚至对他人开口说话,让外面的世界感受到“我很开心“;能让健康的生活充满了趣味,因为色彩可以为一个人的情绪做出良好的治疗;最重要的是能够让平凡的生活事物变得有生命力了起来。
这就是色彩在借用人们的心理所施发的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