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心理魔法书
爱拉家常的面试官
当方晓走进心理诊所的时候,不禁让心理医生感到眼前一亮。在女大学生中,她属于那种让人一眼就能看中的人。
“医生,我没有病,我只是有些事情想要咨询你。”方晓自报家门之后就开门见山,医生自然是点头说好。
方晓是即将毕业的学生,品学兼优,找工作应该不难,但不知道为什么,眼看周围的同学一个个都找到了工作,她还是没有接到通知。面试了无数企业,却没有一家给她回复,她不禁怀疑起自己,是不是哪里出了问题。
医生考虑了一下,说:“假如我是面试官,我问你几个问题,看你问题出在哪里。”
“你为什么想进我们公司?” 医生开始发问。
“因为公司的培训机会很多,我想这样有助于我的成长和学习,我可以好好利用这个机会提升自己。”她的回答让医生不太满意。
医生接着问:“那你认为自己适合做什么呢,如果将来我雇用你的话。”
“什么都可以。”她急急忙忙地回答。
“既然这样,你期望的薪水是多少?” 医生提了最后一个问题,他大概已经知道她的问题出在哪里了。
“五千左右我都可以接受。”她倒是很爽快。
“方晓同学,你的问题就出在你不会面试,所以,你再优秀,面试官也看不到你的闪光点,只看到了你的缺点。” 医生告诉她症结所在。
一直以来,面试这一关是很多大学生的难题,他们社会经验少,对于面试官天南海北的问题总是不知所措,以致落败。
面试官之所以会选择和应聘者拉家常,谈一些看似不着边际的话题,其实就是要分散应聘者的注意力,千万不要以为面试官的那些问题都是随口而出,这些看似不着边际的问题能反映出你的本质。方晓就是因为注意力被这些问题分散了,对于真正具有杀伤力的问题,便无法回答到点子上。
注意的稳定性是一个职场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简单来说,所谓的注意稳定性便是指人的注意长时间地稳定在某种事物或者活动上。本来方晓准备充裕地去面试,但在面试官漫无边际的聊天中,放松了注意力,结果导致面试的失败。所以,在培养自己的注意稳定性的同时,也要提高自己,避免注意力被分散,加强抗干扰能力。
“不要认为面试官的那些问题只是随便问问,其实,他们能从这些问题中看出你的为人处世,还有人品等方面如何。”我分析刚才方晓所犯的错误。
“照你这么说,面试就是一个大陷阱啊。”方晓很郁闷。
“也不能说是陷阱,这只是判断你能力的第一步,面试官的那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正是对你的考验。你不经思索地漫天回答,自然无法让面试官满意,而且话说回来,职场和学校里不一样,如果口无遮拦,对你今后的职业发展也不利。”
医生的话对方晓还是有所启发的,她表示会认真思考我说的话。
面试是找工作的一个平台,也是对人们心理的一个测试,在这场测试中,方晓显然不及格,因为她完全不了解面试官的心理。
面试其实是一场心理博弈,是应聘者与面试官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应聘者和面试官都在揣摩对方的心理,这个时候,谁占据主动,先攻克了对方的心理防线,将其说服,谁便是这次博弈的胜利者。
所以,应聘者不需要害怕和紧张,只要摸准面试官的心理,就可以面试成功。面试官一般来说喜欢踏实、忠诚、勤奋、上进的人,只要你能给面试官留下这样的印象,那么,你的面试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错觉诱因:上班族最怕过礼拜三
错觉会令人们产生许多不真实的感觉,例如你和一位美丽智慧的姑娘聊天时,你会觉得一个小时像一分钟一样快,但如果你一个人枯燥地坐在马路上,你会觉得一分钟像一个小时一样漫长。这是爱因斯坦对相对论做出的生动阐述,同样适用于错觉感受。下面这个故事的主人公罗成就曾有过这样的体会,而且他的经历令他终生难忘。
“我是一名海军,在我即将退役,最后一次出海的时候,突然船队遭遇了风暴,船无法正常运行,我们所有的人奉命静静地躺在自己的床上,保持镇定。”
他回忆的时候依然脸色煞白:“我吓得无法呼吸,觉得时间都停止在那一刻了。后来,风暴过去了,我以为几个世纪过去了,没想到,才几个小时而已。”
“这几个小时,我感觉好像有1500万年那么长……”他补充道。
生死一线之隔的经历不是人人都会经历的,罗成对心理医生讲完这件事情之后,沉默许久。医生告诉他,错觉就是不符合刺激本身特征的错误的知觉经验。它与幻觉或想象不一样,因为它是对应于客观的和可靠的物理刺激的,只是似乎我们的感觉器官在捉弄我们自己,尽管这样的捉弄自有其道理。
“一斤棉花重还是一斤铁重?” 心理医生让罗成立即回答。
“铁重。”
“我胖还是你胖?” 心理医生穿着黑色外套,罗成穿了件白色T恤。
“我。”他没有犹豫。
“看这是什么?” 心理医生将一个软绵绵的长东西迅速地扔到了罗成身上。
“蛇……”他大叫着跳了起来。
心理医生满意地看着他:“恭喜你,罗先生,你都答错了。回去仔细想想这三个问题,或许你就能明白你当时恐惧、度日如年的原因。” 心理医生脱掉外套,露出大腹便便的臃肿身材,罗成若有所思地离去了。
错觉的产生大多是在知觉对象所处的客观环境有了某种变化的情况下发生的。主观上,错觉的产生可能与过去经验、情绪以及各种感觉相互作用等因素有关。心理医生无法这样专业地向我的病人解释,只能亲身示范。其实,眼睛看到的、亲身感受到的,并不一定就是最真实、最准确的。
惊人的恐怖给人造成了巨大的时间错觉,恐怖的感觉给人带来的不只是“度日如年”的感受,还会让人心理承受难以负荷的重量,这也就是罗成为什么退役多年,依然无法走出当时阴影的原因。男人害怕过中年时期,因为这个年龄段,很容易让他们感到自己快要老去了。在男人年轻的时候,他们觉得自己青春年少,在男人老去的时候,他们觉得自己老当益壮。但在中年,男人会怀念逝去的青春,惧怕死亡的到来。
其实,错觉是随着情绪起伏而变化的。以时间错觉为例,它的一个特点就是,在一个周期内,前慢后快是典型的心理表现。一个星期有七天,周一和周二总让上班族觉得这一周还遥遥无期,对待工作散漫不上心,但一过了周三,感觉便到了周末,工作还没有完成多少。
所以,上班族很多人都害怕过礼拜三,这是他们时间周期的一个阀门,紧张的情绪在周三迸发,就好像罗成在风暴来临的那一刻一样。
因为难过、紧张,所以对时间的流逝感觉就很迟钝,时间显得格外的长。老话也说过:“年怕中秋日当午,星期就怕礼拜三。”
现在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人们的时间观念也随之进步。古人言“一寸光阴一寸金”,今人语“时间就是金钱”。时间上的错觉可消极,也可积极,这里温馨提示:“和美丽姑娘共处时,要跟上时间的脚步;独守空房时,要带动时间的步伐。”
周五工作效率下降的心理解读
“老板,今天的会能不能早点开呀?”老家在苏州的尉迟小姐娇滴滴地对老板说道。
“我的老板啊,我要去幼儿园接我的小孩子,早点下班好吗?”老家在上海的苏小姐这时也进入了老板办公室。
老板笑眯眯地看着两位部下,瞟了眼手表,对她俩说道:“急啥子!急啥子嘛!还有半个钟头就下班喽,再等一下,再等一下嘛!”
离开老板的办公室,尉迟小姐和苏小姐钻进格子间,互相诉起“苦”来。
“我一到周五就不愿意工作,看见桌上一大堆文件我恨不得把它们都扔到废纸娄里。一到周五啊,我这个腰啊,腿啊,还有这个,你看、你看,还有这个颈椎,都难受得不得了。这倒好了,周五一点工作效率都没了。哎呀,不是我不想好好工作呀,我也不晓得是怎么回事。”苏小姐说道。
“我也是这样的呀!”尉迟小姐说道,“我一到周五精神就不能集中,浑身难受,特别累,整个人就像散了架一样,有什么事情就希望尽快做完。”
“好像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和我同住的那几个小姐妹比我们还严重呢!你说会不会是我们心理有什么问题?”
像尉迟小姐和苏小姐一样,一到周五就没有激情,没做多少工作就感到疲倦、懒散,一心想着早点结束工作,马上回家的白领一族不在少数,尤其以女性居多。有的人一到周末甚至会出现头晕、胸闷、腹胀、周身酸痛的生理症状,继而产生严重的心理压力。
这种现象又称“星期五工作压迫症”。星期五工作压迫症是指工作人群在休息日的前一天,因渴望放松、渴望休息,而提前调整了自己的心态,但堆在面前的工作还没完成,这些工作在时刻提醒着自己,必须要进入工作状态。这两种心态彼此纠缠,形成矛盾,从而导致既没有心情完成工作,又因为担心工作拖拉、忐忑不安而无法享受期待的假期。
现代女性所要承担的社会角色越来越多,压力在不断增加。为了能得到社会的认可,许多职业女性克服了性别上的弱点,在竞争异常激烈的职场中打拼,正是因为打拼,为了赢得更多的认可,职业女性的心理问题也日益凸显。她们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关键在于她们对一些事物的认识和处理方式上的欠缺。如果能及时采取一些措施,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工作,那么星期五工作压迫症也会相应减轻。
例如尽量减少星期五的工作量,安排有序的工作计划,并且学会张弛有度,这样可以淡化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区别,让星期五带来的心理冲击不会那么强烈。学会自我心理暗示,虽然工作还有很多没有完成,但到了星期五就要暗示自己,剩下的工作下周再完成,而且下周一定可以做好,减轻工作压力带来的焦虑与慌乱,减少外在恐惧感对内心的影响。
心理成瘾的“苦命”工作狂
星期一,今晚老婆大人要去听高级商务英语。
星期二,今晚老婆大人参加客户心理研讨会。
星期三,今晚老婆大人要给部门员工培训。
星期四,老婆大人约了客户,晚回。
星期五,老婆大人去海南。
星期六,今天老婆大人参加新产品发布会。
星期日,老婆大人被公司叫走,紧急开会。
“这家伙命够苦的,这老婆一看就是个工作狂,这个男人的日子肯定不好过。”
中午休息时,老杨在网上看到了这个帖子,觉得有趣,便告诉给了办公室的同事,几个人随即讨论起来。
“女人是工作狂,她的男人受苦;男人是工作狂,他的女人受苦。”33岁的大刘感叹道,“我老婆也是这样,每天忙来忙去,一年下来,没几天正经休息的,我现在只能在晚上睡觉时见她一面。唉,你们说,这年头大家怎么都这么拼命?”
“你这么一说,我也想起我家那个臭男人了。”李大姐说道,“我那个老公三天两头儿不着家,不是通宵赶设计稿,就是到处出差,有时候几个月都在外头忙,更谈不上什么休息日不休息日了,反正除了工作就是工作。幸亏碰上我这样性格好的,换成别人,早就离婚了。”
工作狂不但热衷于工作,而且在工作中才能找到人生的乐趣。对于他们来说,一周工作40小时是平庸甚至是懒惰的人生表现,如果可以,他们甚至希望将吃喝拉撒睡的时间都用来工作。
一般人认为,工作狂不过是过于热爱工作,尤其是男人,为了工作往往不顾家是积极进取、认真负责、有上进心的表现,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工作狂被当做一种正面的人生态度加以肯定和鼓励。
近些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了工作狂对于人的负面作用,尤其是在心理方面。在心理学家看来,工作狂实际上就是一种心理障碍,这种障碍在心理学上被称作“成瘾模型”。
心理学家将成瘾模型分为医学成瘾和心理成瘾。医学成瘾即长时间的工作导致个体产生过量的肾上腺素,过量的肾上腺素导致个体形成对由此产生的躯体快感的依赖,这种依赖又促使个体更长时间地工作以产生更多的肾上腺素以及更多的躯体快感,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持久的成瘾循环。心理成瘾则是工作狂行为的驱动力来自于行为所带来的确定的利益(如地位、尊严、金钱等),个体把自己的特定行为与由此带来的利益联系成一个整体,自己的工作行为就是自己的资源与功能,长此以往,形成心理上对工作的高度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