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开示】
正像穷人可以富贵,富人也可能困窘。真正的富人并不一定是个有钱人,有钱人钱财很多,房屋田产很多,但是没有道德、智慧,也是贫困的人。
19世纪英国道德学家塞缪尔·斯迈尔斯曾说:“财富掌握在意志薄弱、缺乏自制、缺乏理性的人手中,就可能会成为一种诱惑和一个陷阱。”对于那些手持万贯家财,却心灵空虚的人来说,即便能得到一切美好的物质享受,其精神上永远都是匮乏的,他随时随地都处于别人的有色目光之下。人不应当只重视物质上的拥有,同样要不断充实精神财富,才是一个灵肉完美结合的人。
钱财并非万能,金钱与幸福也并不成为永恒的正比。有的人家财万贯,可是精神上非常匮乏,再多的物质享受也不能使他们心情舒畅,甚至还会因此而病痛缠身、精神郁结。
曾经“为了钱而疯狂”的洛克菲勒是一个人人羡慕的富人。但人们对于他的财富来源总是充满猜忌、疑惑、妒恨。他也不断地遭到非议,名声受损。为此他常头痛脑热、身体疲惫,还患上了神经衰弱症。中年以后,洛克菲勒突然想开了,他不再对财富孜孜不倦,而是开始为别人考虑,思考如何用钱来换取幸福。洛克菲勒把他的巨额财富散播出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或是投入慈善事业,或是投资学校,创立学习基金。从此,他不再惧怕别人的嫉妒和攻击,他不再失眠、头痛。最后,他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大慈善家,每一天都过得非常快乐。
从洛克菲勒的身上,我们看到了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辩证关系。一个有钱的富人,可以用金钱买到胭脂、花粉,可是买不到气质;可以用金钱买到山珍海味,可是买不到食欲;可以用金钱买到华美服饰,可是买不到美丽;可以用钱买到舒适床铺,可是买不到睡眠;可以用钱买到书本,可是买不到智慧;可以用钱买到酒肉朋友,可是买不到患难之交;可以用钱买到别墅豪宅,可是买不到幸福家庭。洛克菲勒从不能理解财富的概念,最终变得对财富释然,所以他重新找回了那个快乐的自我。
金钱有时是万能的,因为能够带来物质上的享受,但金钱却也并非总是万能的,它常会在无形中阻隔一个人心灵世界的丰富。
暴雨刚过,道路上一片泥泞。一个老太婆到寺庙进香,一不小心跌进了泥坑,浑身沾满了黄泥,香火钱也掉进了泥里。她不起身,只是在泥里捞个不停。一个慈悲的富人刚好坐轿从此经过,看见了这个情景,想去扶她,又怕弄脏了自己身上的衣服,于是便让仆人去把老太太从泥潭里扶出来,还送了一些香火钱给她。老太太十分感激,连忙道谢。
到了寺庙,一个僧人看到老太太满身污泥,连忙避开,说道:“佛门圣地,岂容玷污?还是把这一身污泥弄干净了再来吧!”
瑞新禅师看到了这一幕,径直走到老太太身边,扶她走进大殿,笑着对那个僧人说:“旷大劫来无处所,若论生灭尽成非。肉身本是无常的飞灰,从无始来,向无始去,生灭都是空幻一场。”
僧人听他这样说便问道:“周遍十方心,不在一切处。难道连成佛的心都不存在吗?”
瑞新禅师指指远处的富人,嘴角浮起一抹苦笑:“不能舍,不能破,还在泥里转!”
那个僧人听了禅师的话,顿时感到无比惭愧。
瑞新禅师回去便训示弟子们:“金银珠宝是驴屎马粪,亲身躬行才是真佛法。身躬都不能舍弃,还谈什么出家?”
心存取舍,则有邪见与妄行。凡成就大事之人,无不是心存善念、身行善事者。像故事中的富人,舍不得一身皮囊,身价百万又如何?
富人的慈悲不应该仅仅是金钱上的施舍,还应该包括心灵的布施,既是对他人的关爱,也是对自己的成全。当我们拥有财富时,与其握着拳头,只能看到掌中的世界,不如摊开手掌,放眼欣赏整个浩瀚的天空,才不至于财富压身,成为贫穷的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