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师开示】
在团体中与人相处,知和而和,能“和”,才能和气、和平、和好、和悦、和顺、和祥、和谐、和衷共济、和气生财。
美丽的鲜花,因为有了绿叶的依偎,才显得清纯和鲜润;蓝蓝的天空,因为有了白云的打扫,才显得静穆和安详;那宽广的大地,因为有了万物的拥吻,才显得和平与馨香。万物和谐犹如一幅画,在和谐中产生美丽、生发力量。
佛家对于“和”的理解,是一切平顺,在不惹天怒人怨的情况下,任何事情都可以忍让,以达到彼此交往和气共融的状态。这种“和”的观念,也是儒家、道家所推崇的。孔子曾曰:“恭敬而不符合礼就会劳倦,谨慎而不符合礼就会畏缩,勇敢而不符合礼就会作乱,直率而不符合礼就会尖刻伤人。”也就是说要人们在遵守礼法的前提下和睦相处。所以,一方面“礼之用,和为贵”,“和”是目的;另一方面,一味地为和而和,不以礼来进行约束,不讲原则,也是不行的。这就是和与礼的辩证法。而道家所言的“太极”,也符合“和”的原理。
但正像孔子所说的那样,“和”必须是有原则的和睦、和谐。而星云大师也说,唯有发生交际的双方“知和而和”,才能和衷共济。倘若只有一方去追求和睦,而另一方却十恶不赦,这种情况下的“和”只能是幻想。
把这种“知和而和”的观念应用于普通人际关系的处理当中,也就是既要团结,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又要坚持原则,不能搞庸俗的一团和气,吹吹拍拍,实则各怀鬼胎。人们只有经常处于“知和而和”的状态,在团体总和谐相处,才能达到星云大师所说的因和而长久的生存状态。
真正的和谐是人生的一味不可或缺的调剂品,是促使生命进步的一种推动力。人总是在矛盾中谋求调和与融通,继而共同进步,而不是对立与分割。现代生活需要的不是对立,而是应该扩大自己的胸襟和容人之量,不要以狭隘的眼光去概括事物,或者一味地唱高调,歌功颂德;或者一味地唱反调,挖疮疤,应该真正地融入生活中,把一切事都用宽大通达的眼光细细打量一番,感受生命的和谐与美。
和谐的另一个内涵即是人与自然的协调。缩小了来讲,也可以说是人与周围环境以及事物的和谐。人们需要学习适应环境,而不是幻想颠覆环境。要知道抱怨环境是没有用的,你所能做的就是积极地适应它,然后把好的一面展现出来。只有当你真正融入一个集体,融入你生活的社会,你才能体会到群体的智慧与力量,你才能更好地贡献你的才智,并且分享到团体带给你的财富、荣誉。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当中,处处都提倡和谐的理念,“和”是几千年来人们一直不断追求的精神境界。例如茶道精神。茶道是以茶为媒介来传达生活理念的一种礼仪,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它的“道”即是我们所赞赏的“和谐”精神。沏茶、赏茶、饮茶的过程中,可以增进朋友间的友谊,同时对美心修德、学习礼法,也是很有益处的。喝茶过程能够起到静心、静神的作用,有助于陶冶情操、消除私心杂念,这与东方哲学思想提倡的“清静”很相似,体现了儒释道的“内省修行”思想。
茶界泰斗庄晚芳先生曾总结出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为“廉、美、和、敬”。他解释说:“廉俭育德、美真廉乐、合诚处世、敬爱为人。”廉——倡导清廉,勤俭有制,以茶会友,以茶代酒。美——名品为主,共尝美味,共叙友情。和——德重茶礼,和诚相处,搞好人际关系,以和为贵。敬——敬人爱人,助人为乐。在“廉、美、和、敬”中“和”是中国茶道精神的核心。茶道中的一个“和”字意味着天和、地和、人和。它意味着宇宙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统一与和谐的,并由此产生并实现了“天人合一”之后的和谐之美。
茶道中的“和谐”是中国人“和”思想的一个层面。但它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笃信“和”观念的本质。星云大师的一句“知和而和”,亦道出了世人爱“和”的本质。只不过繁华俗世让世人的心遭受尘埃蒙蔽,所以常被情绪左右,变得不善和睦,因琐碎小事而斤斤计较。当人们一旦体悟到“和”的美好,生活便在那时那刻发生本质的变化,那便是“和”的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