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68100000113

第113章 监察机构

至于一直参与朝政的肃郡王赵适,他是皇太子的兄长,但却身处嫌疑之地,不好过多插嘴,再加上他素来小心的个性,现在也只是在一边坐着旁观。

过了一会儿,还是没人开这个口,没人愿意当炮灰。

皇太子赵惇不耐烦和他们磨洋工了:“既然没人愿意说话,那本宫就点名!左仆射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留正,你是左相、众卿之首,你先来。”

左仆射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留正心里叫苦,可皇太子已经点了名,不出来说话是不行的了,只能跺着方步走到了朝堂的中间,向着太子先是一礼:“老臣身为左相,对六部所报之数有差额之事,确实负有监管不严之责,请殿下……”

皇太子赵惇不耐烦的直接打断了留正的话:“本宫叫你出来不是让你认罪,是要问你今后该怎么办!本宫早就说过,以此次清查为准,过去只要不是贪赃枉法的,一律不再追究。你身为左相,是要对今后有个计划、有个说法。”

“既然殿下有旨,老臣就不推脱了。”留正咳了一声,正了正嗓子:“今次上报的情况实在是出人意料,我大宋实力确有不足之处,今后当以‘仁‘治天下,以‘理‘明人心’,方可得天理、人和之利。”

赵惇听到这里,差点给气乐了,心说我让你在这里说一下怎么应对现在的局面,你倒好,跟我讲起理学来了。

“治理国家怎么能光凭一个‘理’字,左相的话偏颇了。”一个文臣从左面的行列里走了出来,不是别人,正是左相留正的老冤家参知政事龚茂良。

他出列来先向皇太子赵惇行了个礼,然后开口说道:“理学一派诸多虚妄,不可做为国家的基础。至于六部所报情况,出入虽大,但并不是不可救。”

大家一听,这位似乎还有些见解,全都看向了龚茂良。

留正不服气的“哼”了一声,阴阴的开口“朝廷之事已经到了此种地步,不知龚副相有何可以立挽狂澜的见解?”

为了气人,留正还故意在那个“副”字上咬了重音。

“不过是先清算户部钱粮,然后再调整支出,减少军费开支,以便量力而行。”龚茂良一上来就向军费开炮。他这么做倒不奇怪,自他为相之后,下面的官员一谈到边防、谈论军事,就要被他讥笑、甚至谩骂。因为一味的反对备战,又想夺取军队的控制之权,引起了天子赵昚的反感,如果不是皇后虞水灵的突然离世,他连这个参知政事都做不下去。

听他这样一说,不少臣子的眼睛又都溜到了皇太子的身上,谁都知道这位太子殿下是支持恢复中原的,龚茂良这话只怕会得罪了他。

谁知,皇太子赵惇倒很是平静,只点点头:“继续说,本宫今天就是让你们说话,一次说完。”

“谢太子殿下宽宏。”龚茂良见太子一脸的平静,并没有生气的表示,胆子也大了起来:“殿下如今亲理朝政不久,一定会有些小人借机生事,以千秋功业之说引诱殿下,以使其借机得利。望殿下能考虑到祖宗创业的艰难,太上皇的教导,以保境安民为任,天下百姓幸甚!大宋江山幸甚!”

“此话倒也有理,但过偏了。”看皇太子真的没有管龚茂良说什么,下面的大臣胆子大了起来,一旁又上来一臣。

这一下开了头,整个朝堂之中一片嗡嗡之声,上面是臣子们对吵,下面是小声议论。

坐在上头的皇太子赵惇看着下面诸大臣们你一句我一声的乱吵,心中好笑,真不知道他们这样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累不累。

等下面的众臣吵了快半个时辰,赵惇看火候到了,这才抬手示意旁边的内侍。内侍立刻喝止了众臣的吵嘈:“肃静!”

臣子们都安静下来,抬头看向这位皇太子,看他打算说什么。

“前面的旧帐不必算了,现在主要是下一步该如何打算。”赵惇说了一句,看下面的臣子们又在跃跃欲试,抬手制止了他们开口:“至少,从此次上报的情况来看,虚假的成分太大,这让朝廷举措之时无所适从,这点没有异议吧?”

众臣对这点倒是都没有什么异议,全点头表示赞同。

赵惇继续又说道:“既然这样,我们先把如何改变前面执政不合适的地方放下不谈,这牵涉的面实在太广,一时也谈不出个什么结果来,就解决这上报不实来做人谋划吧。否则,连自己的家底多少都弄不清楚,一旦朝廷有事,根本无法安排。”

下面的众臣又开始叽叽呱呱,各述己见,有的说应该规定下面上报的数字有误、上报之人要担责,有的说要地方官员先把数字搞清楚了再上报……

各种意见满天飞,整个朝堂之上吵的比外面的市场还热闹。赵惇懒洋洋的靠在自己的座位上,顺便瞥了端坐在左侧的兄长肃郡王赵适一眼。

赵适感到弟弟的眼光扫了过来,两人相视苦笑:大宋朝的众位臣子们这个乱吵吵的坏毛病,还真是改不掉了,吵了半天,根本没能吵出个结果来。

此时,赵惇听到下面传来了一个细小的声音:“有什么好争吵的,我还是认为设立一个专门的监察机构,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这个声音是从右侧臣子们的后方传来的,赵惇心中一动,如果不是自己的耳朵非常灵敏,还真听不到。他向声音传来的方向扫视了一下,注意到那边有几个年青的官员正站在一起说着什么,刚才那个声音就是从那些人中传出来的。

看那几个年青官员都穿着谏院下层官员的服饰,看来他们是身份较低的谏官。这谏院在大宋是一绝,可以“风闻上”,也就是说捕风捉影也可以参劾朝廷官员。而被参官员哪怕是诸相,也得上书请罪,暂时回避,等朝廷的查实的结果。所以,谏院官员品级虽低,但这参劾之权却大。

现在,这参劾却大多成为了朝中政争的工具。

赵惇把桌面上放着的几本特意挑出来的奏章翻开,很快就找到了其中的一本,里面的建议就是“设立独立于朝廷现有上下层级关系以外的监察机构,以监控整个国家事务,以免有人欺上瞒下”,上奏之人是谏院的一个小小参事,名刘兵。

赵惇轻轻的咳了一声,一边的内侍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再次制止了群臣的争吵。

赵惇拿起手上的奏章,淡淡的问道:“谁是谏院参事刘兵?”

从刚才他注意的那个小圈子里走出来了一个青年官员,身上穿着六品官袍,上前向他行礼:“小臣谏院参事刘兵,参见皇太子殿下。”

“刘兵,你的建议本宫已经看过,现在,你给众人说一下你的想法”

刘兵一愣,他在看了朝廷下发的清单之后一时激动,上书建议设立监察机构。但在此后,几位相好的同僚都说他的建议太过鲁莽,在这样敏感的时刻,搞不好他就会成为众矢之地,劝他还是不要当这个出头鸟的好。虽然他没有去撤回自己的奏章,但也想不到皇太子居然直接点了自己的名字,要他当众说明,心中很有些忐忑不安。

赵惇把奏章拿了起来,注视着下面站在那里发呆的刘兵:“刘卿,如果你只是一时冲动,那就把奏章拿回去;如果你的确是经过了深思熟虑,那又有什么好怕的?“

刘兵明白,如果自己这个时候再把奏章收回,今后自己的仕途也就从此完蛋。而且,自己的确是因为有感而发,才会上这么一个奏章,现在要自己再说什么违心之语,自己也做不到,把心一横开口说道:“太子殿下,微臣的建议是设立一个独立的监察机构,专门负责监督各级、各部官员的执政,而且有抽查、询问之权。”

“设立独立的监察机构监视群臣?!那不是和秦桧在的时候,设耳报以监视吏民的翻板?万万不可。”吏部尚书晏敦复立刻出班阻拦,他向太子一躬:“上报确有差错,但事出有因。如因此设立监察,岂不是把天下官吏都当成了贪官污吏?实在太伤人心。”

“晏卿,朝廷律法因何而设?”

“为治理天下而设。”晏敦复不明白太子这样问的意思,愣愣的回答。

“着啊,既然律法为治理天下而设,那按晏卿的说法,岂不是把天下人都先当成坏蛋,设下防范之法。监察之法如同我朝律法、御史台一样,是防患于未然,而不是想当然的就把各级官吏都看成脏官。”赵惇看着呆住的晏敦复,摇了摇手中的奏章:“本宫已经决定另设监察台,职责为监察公卿百官政务,有参劾、查察之权,但无自行处置之权,查出的问题要上报朝廷定夺。”

“这监察之权太大,容易导致政争,殿下不可不虑。”旁边的左相留正急了,他可是人老成精,怎么会不明白,就算监察台没有直接的处置之权,但它一成立,就等于是在抓众臣的小辫子,谁能保证自己没有任何过错?!

太子也就可以借监察台之权,将政权牢牢地控制在自己的手中,那他们这一帮子老臣可就只能俯首贴耳了,又拿什么来控制皇太子。

“如果不设立监察台,那诸位大人能保证以后送交上的没有虚假?”此时大臣洪皓出班,对左相留正言道:“左相刚才之言过头了,殿下已经说明,监察台只有监察之责,并无处置之权。既然众位大人都是一心为国,又何必怕区区一个监察台?”

洪皓就是因护送越国王兀术回国而被金朝扣留的大宋使节,他被困在大金数十年而不屈服,被人称为“宋之苏武”。直到此次皇后虞水灵故世,宋使到金朝告哀,他才终得放归,回国后被任命为“徽猷阁直学士、提举权直学士”。

由于洪皓在金朝时间极长,又交游广阔,可是说是关于金朝的活资料库。回宋之后,他虽然没有负责正式的职务,但在朝野有着很高的威望,他的三个儿子也在朝廷任职,父子们被合称为“洪氏四杰”。

洪皓一直支持变革求强、恢复中原,对于守旧臣子们的行为极为反感,这才会主动出来支持皇太子的打算。

“洪大人,话不是这么说的。”参知政事龚茂良又接了上来,他虽然和留正有争斗,但那是同类相残,现在这位皇太子可是打算把他们一锅端:“本来朝廷就是冗官过多,再设一个监察台,又要增加无数官员,这财政上负担不起。”

“龚卿原来是担心这个,倒也好办。这监察台的人员就从现在的官员中选调,不再另行增加。”赵惇才不会给他们任何反对的理由,直接把龚茂良堵了回去,他当然也明白臣子们一定会拚命阻拦,但这是他第一次真正的使用监国太子的权力,如果退缩,以后就只能由着这些守旧的臣子们玩了,当然也不会有半点的退让。

“可这调剂官员也是费力之事,一时之间难以完聚,殿下是否暂停设立,等大比之年再行选择?正好官员考核已过,也可有个选择的标准。”又一位臣子上前行礼,小心翼翼的说道。此人是王之望,也是秦桧余党,现任吏部侍郎之职。

同类推荐
  • 曙光初现(1940-1949)

    曙光初现(1940-1949)

    本书详细介绍了从抗日战争到新中国建立之前这一段时期的历史。从国共共同抗日为起始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蒋介石父子最后逃离大陆。
  • 大宋帝国三百年5:文功武治宋太宗(下)

    大宋帝国三百年5:文功武治宋太宗(下)

    《大宋帝国三百年》共计8卷17册,突破了以纯研究为本,或以戏说为表的写作格局,将历史陈述与思想探索融为一体,既是一部大历史,也是一部剖析中国社会由衰及盛的思想专著。全书既忠实于历史,考证渲染相得益彰,又评判缜密,不乏真知灼见,叙事宏大广阔,生动有趣,余味无穷,为解读历史提供了一个新范本。
  • 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国历史研究法

    《中国历史研究法》是继梁氏《新史学》后又一杰作,系以传统史学所积累的方法为基础,结合当时西方史学最新进展,运用新的学术眼光编纂而成。作者以其宏阔的学术视野,对史料鉴别、史事考订、史迹论次、史书编纂诸层面都有详细阐述,建构起独具一格的史学理论体系。《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散落各处的经验之谈,对于史学初学者颇为亲切有味,堪称培植史学研究趣味的极佳读本。
  • 战火纷飞的武乡

    战火纷飞的武乡

    抗日战争中,八路军与武乡民众一道,在武乡这片土地上,团结合作、共同抗敌,先后与敌人进行了大小战斗6368次,歼敌28830人,取得了辉煌的战绩,可以说武乡的山山岭岭上都有过激烈的战斗,沟沟洼洼里都有着烈士的忠骨。该书主要收集整理了发生在我县境内一些重大战役战斗,以展示武乡人民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与八路军并肩作战,用小米加步枪打出红色江山的光荣历史。
  • 中华五千年历史之谜

    中华五千年历史之谜

    “创造历史的人是在时光沙滩上留下脚印”。从钻木取火、结绳记事的远古时期到今天的飞船造访月球,从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到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可以说,人类发展史是一部探索史与奋斗史。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自身发展史的分析与观察也更为细微、更为拓展,从而又让人们挖掘、发现了历史更多、更玄奥的谜团和疑问……
热门推荐
  • 蜜婚,娇妻难宠

    蜜婚,娇妻难宠

    “谁给我买这件婚纱,我就嫁给他!”和同事玩大冒险,庄笙晓不小心中招,很丢脸的在婚纱店穿着婚纱向不知名人士求婚。只是,人有的时候倒霉,真的是喝杯水都会塞牙缝,这不…“小姐,你的这件婚纱,那边的那位先生已经帮你买下这婚纱了。”一句话,让庄笙晓风中凌乱了,而她从此的生活,也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于是:“先生,我昨天是开玩笑的。”“没关系,我是认真的!”“可是我不想结婚!”“没关系,我想就好!”“但是我对你没感觉!”“没关系,我对你有感觉就好!”“闪婚是不对的,我们都不了解对方!”“婚后我们可以慢慢了解。”…有口难言,庄笙晓真的没有想到,就因为那么一句玩笑话,她就由未婚大好青年到了已婚妇女行列,真的没有谁,比她更坑爹了!简介无能中,亲们请看正文,此文关于婚后相处,关于爱与遗忘,希望亲们喜欢。
  • 熏酱卤味自己做

    熏酱卤味自己做

    《美食天下(第1辑):熏酱卤味自己做》教你熏酱卤菜的制作技巧,卤味熟食香而不腻、香飘四溢,在烹调方法上讲究品种丰富、料多味美,更讲究烹饪精湛、制作工艺精细、操作要求严格,浓郁喷香让人垂涎欲滴,省钱省力收获美味健康,让你选择美味,收获健康。
  • 人生别留遗憾

    人生别留遗憾

    我们常常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做了错误的事情。我们也常常用错误的方法,伤害了不该伤害的人。只是错过一点点,就会错过很多,只是做错一点点,也许一辈子都无法弥补……如果你的人生留下了遗憾,你应该来看看这本书,如果你不想让自己的人生留下遗憾,更应该来看看这本书。
  • 全面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全面进攻(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1944年初,在苏德战场北翼,苏军在粉碎德军重新恢复对列宁格勒包围封锁的企图之后,开始准备对当面之敌发起进攻,以彻底解除德军对列宁格勒的封锁,解放列宁格勒州,为下一步解放波罗的海沿岸国家创造条件。苏军最高统帅部的战略企图是:列宁格勒方面军和沃尔霍夫方面军同时实施突击,首先粉碎德军第18集团军;波罗的海沿岸第2方面军以积极行动牵制德军第16集团军的基本兵力和北方集团军群的战役预备队;尔后,3个方面军分别向纳尔瓦、普斯科夫和伊德里察方向发展进攻,击溃德军第16集团军,完全解放列宁格勒州,为把法西斯德军从波罗的海沿岸驱逐出去创造条件。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中国古代戏曲故事经典

    中国古代戏曲故事经典

    我国古代的戏曲故事,从元杂剧中的《窦娥冤》《西厢记》《汉宫秋》到四大南戏中的“荆、刘、拜、杀”,再到明清传奇中的《牡丹亭》《桃花扇》,从充满神话色彩的《柳毅传书》到富有生活气息的《救风尘》,从瞒天过海的《连环计》到引人入胜的《梦黄粱》,从伸张正义的《灰阑记》到大义凛然的《赵氏孤儿》。足以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本《中国古代戏曲故事经典》适合大众阅读。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冥门之秀

    冥门之秀

    俞景然的脸青了,愤怒像一把镰刀,一刀一刀地在他的身体上游走直至满泄。他听到一个冷嗖嗖的声音在他的耳边碎念:动手吧,动手吧……这时,他的手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多了一把刀。他的身子很重,正缓缓地游向最后一个紫色团花纹锦缎的大木盒……
  • 深宫冷女

    深宫冷女

    我有些焦急,难过的喊道:“可是,凌哥哥,我已经死了,再也回不去了。你,你怎么会在这里?你是不是也死了?还有,我为什么会被关起来?关着我的人又是谁?他为什么恨我?我都不知道,我什么都不知道啊……凌哥哥……”“乖,殇儿乖……你没有死,我也没有死,很快,很快凌哥哥就会找到你,带你回家,不会让任何人伤了你,不会……”温暖的身影像是要消失了,渐渐变淡,我顿时慌了,想要上前阻止,却如何都动弹不……
  • 庶女夺宫:妃裳难逃

    庶女夺宫:妃裳难逃

    怎么那么没天理,一醒过来,就躺在一个看起来很干净但是冷清到爆的地方,别说人影,连个老鼠影都没有。失忆?这种事情也会出现在自己身上?谁能告诉她,她是谁?啊?废妃?谁稀罕那个破妃位,就是要逃出这皇宫去。谁要阻拦,遇神杀神,遇佛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