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名推销员开始为高露洁推销香皂时,订单接得很少,他担心自己会失业。他没有把原因归结到产品和价格上,因为他知道,产品或价格都没有问题,所以问题一定是出在自己身上。每当他推销失败,他都会在街上走一走,想想什么地方做得不对,是表达得不够有说服力,还是热忱不足?有时他会折回去问那位商家:“我不是回来卖给你香皂的,我希望能得到你的意见与指正。请你告诉我,我刚才什么地方做错了?你的经验比我丰富,事业又成功。请给我一点指正,直言无妨,请不必保留。”
他这个态度为他赢得了许多友谊以及珍贵的忠告。他就是高露洁的总裁立特先生。我们都需要学习这种勇于寻找自己缺点进行弥补的精神,时时揽镜自问:我哪方面还存在不足?
唐太宗李世民说过这样一段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很多时候,人都是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地完善自己,改善自己的工作状况,使自己得到更快、更广阔的发展。因此我们需要时常自省。
骄傲会让一个人还没有看清状况就鲁莽行事,谦虚的态度则能让人非常顺利地实现工作目标,所以绝不可以得意忘形。反省自己才能认识缺点、改正不足。所以我们在遇到问题时应当主动进行自我检讨,而不是一遇到麻烦事就找借口推卸责任。
一般来说,经常自省的人都非常了解自己的优劣,因为他们时时都在仔细检视自己。这种检视也叫做“自我观照”,其实就是跳出自我,以他人的眼光重新观看审察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为最佳的选择。审视自己时必须坦率无私,这样做才可以真切地了解自己。
能够时时审视自己的人,一般都很少犯错,因为他们会时时考虑:我到底有多少力量?我能干多少事?我该干什么?我的缺点在哪里?为什么失败了或成功了?这样做就能逐渐地找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为以后的行动打下基础。
人非圣人,孰能无错。人生允许出现错误,但不能允许同样的错误犯第二次。犯错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错在哪里。
成功源自于自我分析失败是成功之母检讨是成功之父。这都是在说明一件事,自我反省、自我分析与成功有莫大的关系。一个最好的自我分析方法是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人生中有许多重大的决定,有些决定甚至左右着人生的方向、事业的成败。做好决定、做对决定,往往美国卡托尔公司的新员工录取通知单上都印有这样一句话:最优秀的员工是像恺撒一样拒绝任何借口的英雄!只有摒弃一切借口,你才会沉下心来审视自己能力、责任心和努力程度,以此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而校正自己、提升自己。需要一些忠告。内心深处的声音,正是最好的忠告。
世界上没有绝对不可能的事
西点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没有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只要你勇敢地尝试了,你就有达成目标的可能。你要想办法创造可能性,这样事情才可能得到解决。
西方有句名言:“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勇于向“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挑战,是事业成功的基础。不敢向高难度的工作挑战,将使自己无限的潜能化为有限的成就,终其一生,也只能从事一些低层的平庸工作。
曾经有一本非常畅销的励志书《方法总比问题多》,在雅虎里能够搜索到多达1100万条的读后感,更是在1年多的时间里再版19次之多。这本书为什么能够如此受欢迎?
在众多的读者评论中,可以发现是因为书中有些理念引起了读者的共鸣,成为成功道路的指向标:“这世界上没有什么不可能,只是暂时还没有想到方法!”“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改变你的发问方式,‘绝不可能’就变为‘绝对可能’!”其实,把这些掷地有声的口号归结起来,就是:没有不可能,积极进取,把“不可能”变成“不,可能”!只要敢于蔑视困难,把问题踩在脚下,你会发现,所有的“不可能”,最终都会变为“可能”!
曾经,航空业对个人来说,是遥不可及的,想要进入这一领域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有一个人,打破了这个规律,他就是中国民航史上第一个民间包飞机的人——王均瑶。
1991年,王均瑶还只是一个在湖南做生意的小本商人。春节前,他和一帮温州朋友从湖南包“大巴”回家过年,但长沙距温州路途非常遥远,且十分崎岖,令他和他的朋友都苦不堪言。面对漫长的路程,王均瑶失落地说了句:“唉!这汽车实在是太慢了。慢腾腾的,得走好几天才能到家,真累啊!”
另一位老乡听了之后,嘲笑挖苦道:“飞机快,你坐飞机回去好了。”
“对啊,我为什么不能包飞机呢?”
说干就干,王均瑶就这样踏进了湖南省民航局的大门。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后,王均瑶终于包机成功了。
1991年7月28日,25岁的王均瑶首开了中国民航史上私人包机的先河,承包了长沙至温州的航线,这一天是相当有纪念意义的。十年之后,他又进行了一项石破天惊的举措,成为民营资本进入航空业的第一人,他的均瑶集团投资18%的股份,成为中国东方航空武汉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这是国内首家民营企业参股国有航空运输业。
王均瑶真可谓“胆大包天”,在他的头脑中,没有“不可能”一词。别人的一句玩笑话,反而成了他进取的一个目标,从而实现了“不可能”到“可能”的巨大转变,也创造出一片“奇迹”的天空。
W·克勒蒙特·史东在自己办的杂志《成功》中谈到:“不必理睬向你说‘不可能’这些悲观字眼的人。”提出好的方法来证明“那种事不可能”乃是谎言。“有数百万人在他们的人生中拥有能力却不能实现更高的目标,这是为什么呢?
“听到别人对他说‘那种事是不可能的’,自己也就相信了,并且未曾学习和应用‘积极思考法’来振奋自己。如果他们能有意识地树立积极的态度,周围纵然满是荆棘,也能在不侵犯他人权益的情况下,达到所有目标。”
1895年10月的一天,一个年轻人到美国全国现金出纳机公司办事,遇到了该公司设在布法罗市营业处的约翰·兰奇先生,他向约翰·兰奇先生表示:“我……我希望能当一名推销员。”
“可以试一试。”约翰·兰奇先生没有太多时间跟他说话。
两个星期过去了,年轻人走街串巷,一台出纳机也没有卖出去。他来到约翰·兰奇的办公室,希望这个前辈能够给予指教。
“哼,我早就看出你不是干推销的那块料。瞧你一副呆头呆脑的样子,还不赶快给我从办公室里滚出去!你呀,老老实实地回家种地去吧。”约翰·兰奇竟然劈头大骂。
这个年轻人身材高大,此时却无地自容。不过,他没有因为被数落而不满,只是默默地站在那里……最后,约翰·兰奇没有再发脾气,而是和蔼地说:“年轻人,不要太着急了,让我们来好好地分析一下,为什么没有人买出纳机呢?”
约翰·兰奇像换了一个人,他请年轻人坐下,接着说:“记住,推销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如果零售商都愿意要出纳机,他们就会主动购买,用不着让推销员去费劲了。推销是一门学问,而且学问很深。这样吧,改日,我和你走一趟。如果我们俩一台出纳机都不能卖出去,你和我都回家吧。”
约翰·兰奇没有失言,过了几天,他带着年轻人上路了。年轻人非常珍惜这个宝贵的机会,他认真地观察这个老推销员的一举一动。在一位顾客那里,约翰·兰奇平静地说:“买一台出纳机可以防止现金丢失,还能帮助老板有条理地保管记录,这不是很好吗?再有,这出纳机每收一笔款子,就会发出非常好听的铃声,让人心情愉快……”年轻人睁大眼睛看着一笔生意就这样谈成了。后来,约翰·兰奇又带着这个年轻人出外推销,都成功了。
年轻人后来知道,约翰·兰奇那天对他的粗暴,是对推销员的一种训练方式——先是将人的脸面彻底撕碎,然后告诉你应该怎样去做,以此来突破人心中的障碍,激发人的热忱和决心,调动人的全部潜能和智慧。
1913年,这个年轻人被人诬陷,被公司老板冷落了好几个月,最后被开除。那一年他已经39岁了。他决定东山再起,没用多长时间,他负责经营一家只有13个人组成的计算制表记录公司。但经营并不顺利,几年后,公司几乎要破产,是靠着大量借贷才熬过了1921年的经济衰退期。1924年,已经不再年轻的他将公司更名,他希望公司提高眼界,更上一层楼,成为真正具有全球地位的大公司。这似乎有点滑稽,听听他的儿子是怎么描述他的:
“父亲下班回来,拥抱母亲,骄傲地宣布:从此之后,计算制表记录公司改称为名字比较响亮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我站在客厅的走廊上想道:就凭那家小公司也配称国际?父亲心里想的一定是未来的国际商用机器公司。他实际经营的公司仍然到处是叼着雪茄的家伙,卖的是咖啡研磨机和屠夫用的磅秤。”
他把人们认为的“不可能”变成了“可能”,他最终还是取得了成功,他就是IBM的创始人——托马斯·约翰·沃森。
伏尔泰说:“不经历巨大的痛苦,不会有伟大的事业。” 我们做每一件事,都有两道墙会出现在前方,一道是外显的墙,那是关于整个外部大环境的围墙;另一道是内隐的墙,这是我们心中的障碍,而决胜的关键往往在于我们是否能翻越心中的那一道墙。
一位西点人说:“只要你想,那你就一定能。”西点不需要那些“不可能”或是“我办不到”之类的话,他们要求把这些不可能的借口永远丢掉,世界上没有绝对不可能的事情。
很多时候,“不可能”其实是我们自己给自己设的一个假想敌,一个不可穿越的死亡沙漠。正如彭端淑所说的那样:“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可能”与“不可能”的分界线往往就是做与不做的区别。工作中从来就不曾有推不倒的大山,啃不动的骨头,关键就在于你是否去推了,是否去啃了,是否用对了方法。
如果你在心中为自己设置了障碍,你的借口就会随之而来;如果你认为世上没有不可能的事情,那么你就会不找借口而找方法。记住,杜绝借口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心灵的坚强,不为问题找借口,只为工作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