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9900000007

第7章 大庆经典故事(4)

第二天,刘文明回萨尔图组建了行政处,并在牛棚的一角设立了仓库和办公室。行政处的人员兵分两路。一路到哈尔滨、齐齐哈尔及周围各县进行采购;一路在萨尔图接待来会战的人员,安排大家的生活。会战人员上得很猛,前五天,就上了五千多人。刚开始,一个锅做饭,从早到晚连续做,还是有人吃不上饭,于是只好到火车站以南买干粮充饥。后来,架了三处锅灶,还是供不上这么多人吃。因为当时有刚下火车报到的,有来指挥部办事回不去的,每天到底有多少人吃饭,谁也说不清楚。没过几天,余秋里部长、康世恩副部长、吴星峰主任、唐克司长,以及玉门、新疆、四川等单位的主要领导都到萨尔图了。行政处既要找房子,又要找桌椅,忙得不得了,但还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后来,他们用三四栋木板房搭成一个院,共搭了两个木板房院,叫“二号院”和“三号院”,形成会战总指挥部。

泥球工程师

大庆石油会战初期,干群关系相当密切,人们常说:“工人身上有多少泥,干部身上就有多少泥。”这句话与当时的钻井工程师王炳诚有密切关系,因为人们称他为“泥球工程师”。王炳诚,1951年从天津国立北洋大学采矿系毕业后,到新疆独山子中苏联合油矿工作,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大学生钻井工。由于他刻苦钻研,一年后就当上了我国第一个大学生司钻,并能用俄语和苏方技术人员谈话。后来,他当了技师,带领的钻井队就被命名为“王炳诚青年钻井队”。他带领这个钻井队一年打井五口,成为独山子矿全年唯一没有事故的钻井队。他还指导钻井队用四十多天打完一口定向井,创造了当时中深井日进尺最高记录。中方处长和苏方处长亲自为他们送来了一面锦旗。

1959年,28岁的王炳诚被提升为独山子钻井处工程师,这是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钻井工程师。1960年春节刚过,王炳诚按照上级的要求,从新疆赶赴哈尔滨,参加大庆会战筹备会议。会后,就留在大庆参加会战,负责萨尔图和喇嘛甸探区的钻探技术工作。当时,正值严冬二月,滴水成冰,固定钻井架棚绳上浇灌的水泥不等凝固就冻住了,安装工作严重受阻。王炳诚和井队的干部、工人反复研究,又向当地的牧民请教,了解到大庆地区冻土层足有三米厚,而且五月初才开始解冻。据此,他们在地表挖开槽子,嵌进六至八根方木,泼上泥水,让它冻住,使井架直接固定在方木上,这个简易的办法,出奇地解决了一个恼人的难题。

就这样,他领导打的第一口井很快就安装完毕,提前开钻,先后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喷出了高产原油。后来,挥师北上,集中力量拿下长垣北部,都采用了这种固定井架的办法,保证了高速度拿下大油田。万人誓师大会后,王炳诚被任命为三探区副指挥,负责指挥钻井技术的全面工作。他向指挥部提出了一套生产管理设想:组织好会战领导小组统一管理的机修、运输、供应、水电队伍和三探区统一管理的安装、钻井、固井、测井队伍等八股力量。这八股力量即八条龙,钻井是龙头。只要龙头一摆,其他七条龙就要紧紧跟上,环环相扣,不能脱节。领导方法是:抓大龙带小龙,抓小龙促大龙。每条龙都指定一名中层干部全权负责,每天通一次气,确保解决问题不过夜。这条意见得到了总指挥康世恩的充分肯定,就这样,“八龙一组”闹会战的管理模式出台了。

在“八龙一组”闹会战中,王炳诚忙得不可开交。他每天晚上都要参加领导碰头会议,解决当天的问题并制定第二天的措施,经常是深夜一、两点钟散会。第二天一大早,他要最先起床,听取各条龙的汇报,协调各方面的工作。他每天深入到各井队检查落实情况,解决临时出现的问题。午饭和晚饭也没个定时定点,碰到哪就在哪吃。因为他是钻井司钻出身,无论什么机器出什么毛病都能亲自修理,所以每天弄得满身泥浆、满身油污,加上他个子小、身子胖,走起路来像个泥球滚动,所以人们就叫他“泥球工程师”。后来,在总结1960年会战工作时,领导一致认为,王炳诚在领导干部中最辛苦、成绩最大,准备命名他为“泥球工程师”,又觉得这个词不太文明,就总结王炳诚是“工人身上有多少泥,干部身上也有多少泥”。

叶得泉寻“虫”

会战初期,负责介形虫研究的叶得泉,在一次鉴定化石时,不慎将一粒比芝麻还小的化石掉在地上。当时实验室条件很差,满地是泥土,要找到这粒化石真像大海捞针一样难。但他知道,少一粒化石就少一份判断地层的依据。为了对油田负责,叶得泉拿起放大镜,在十几平方米的泥地上一寸一寸地寻找。眼睛累疼了,他揉一揉;腿蹲麻了,他活动一下,硬是找了两个多小时,终于把这古世纪的小“虫”捉到了。

古生物对地质环境反应灵敏,有些化石是某种特定环境的产物,素有“指向化石”之称。叶得泉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花在油田古生物研究上,带领几名青年不分白天黑夜地干。他们每打一口取心井,都要取样鉴定;每采一个样,都要仔细寻找介形虫化石。会战第一年,就分析了3000多块样品,超过一般工作量的一倍多。由于严谨认真、高度负责,他们很快掌握了介形虫化石在盆地内的分布层位及规律,为大庆长垣地层分层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八一”水线展雄风

1960年4月中旬,为了保证第一列车原油外运,保证油田生产和生活用水,会战领导小组提出要抢修一条大型输水管线。这条管线从喇嘛甸到东油库列车电站,长172公里,管沟深2米,动用土方8万立方米,并且要求10天内完成土方任务,30天内完成焊接任务。当时,松辽大地天气微寒,地层刚化冻,但还没有全部化开,又到了雨季,施工难度非常大。关键时刻,攻克输水管线土方的艰巨任务交给了人民解放军“八一”部队来完成。任务一下达,部队全体官兵满怀信心,争先恐后要求承担新任务。当年入伍的新战士小李,文化水平低,拿张纸不会写,急得团团转。班长得知后就替他代写。小李激动地说:“你给我写上,我保证做到干字当头,难字靠边。”当任务分配给红星、红旗两个中队后,他们就立即组织传达动员,当天就全部进入现场。

在施工中,这支曾经参加过著名的淮海战役的英雄部队,提出“当年淮海惊敌胆,今朝会战展雄风”的豪迈口号,在与积水烂泥的顽强搏斗中表现出坚忍不拔的“硬骨头”精神。管线走直线,要穿越各种复杂地形,困难重重。在一处积水两尺多深的沼泽地里,干部战士毫不犹豫地脱下鞋袜,跳进没膝深的水中。当时天气还冷,又下着雨,双脚站在冰凉的泥水中,一会儿双腿就麻木得不听使唤。但每个战士都把管线会战与开发大油田联系起来,战士们说:“今天我们多流汗,明天就能多产油。”他们垒土筑堤埂,用脸盆、水桶、铁锹等简易工具清除了积水和稀泥。当他们遇到坚硬的冻土层时,红旗中队一连十班长响亮地向全班提出:“同志们,勇敢地冲上去,向冻土开战!”九班长接着说:“地再冻,土再硬,硬不过人民战士的坚强决心。”在他们的鼓励下,战士们热血沸腾起来,只见铁镐飞舞,大地翻腾,片片冻土被刨下来了。尽管战士们的手磨破了,衣服湿透了,但仍手抡大镐,一刻不停。经过一整天的苦战,管沟终于在晚10点胜利地穿过了沼泽地。施工中,二连还专门组织了“黏土突击队”,每人每天平均挖黏土20多立方米。

“八一”部队忘我劳动的精神和克服困难的顽强作风,极大地鼓舞了会战职工。经过军民团结奋战,管线提前完工。人民解放军红旗、红星两个中队仅用5天时间就提前完成土方任务,基本建设指挥部三大队仅用25天就完成了焊接任务。

为了表彰人民解放军“八一”部队在参加石油会战中的模范作用和历史功绩,1960年6月6日,会战领导小组正式做出决定,把会战以来修建的第一条大型输水管线命名为“八一输水管线”,并且号召油田广大职工向解放军学习,把职工队伍锻炼成为一支能经得起困难考验的坚强队伍。

井喷取气样

1960年5月,二探区的一口井发生井喷事故。井口喷出的油气水柱足有10米多高,咆哮着冲天而射,像脱缰的野马,叫人不敢接近。井场油气弥漫,让人感到透不过气来。高大的井架陷入地下,井场周围已被泥浆、油水浸没。为了搞清出气的层位,制服井喷,必须首先取得气样进行化验分析。可是井口周围没膝的泥浆和松软的泥沙,井口咆哮而出的油气水柱时刻威胁着人的生命安全。派谁上呢?

这时一个书生模样的小伙子勇敢地站了出来,他要求担当这一艰巨而又危险的任务。

这个小伙子叫田光道。田光道是1955年北京地质学校毕业的年轻技术人员,就在发生井喷前不久,他抱着为油而战的雄心,由川中赶到大庆来参加石油会战。到了战区放下行李,连手续都没有办,就跑到井上投入了夜以继日的紧张战斗。这次井喷他正好在井场,就要求担负上井口取气样的任务。只见他卷起裤腿,趟过泥水,一步一步地靠近井口。此时的井口吼声如雷,油水似雨。连取了两瓶气样后,田光道已经感到头晕耳鸣,身子一晃,险些摔倒。外面的同志看到后,忙催他回来。可他朝大家摆摆手,坚持着,奋不顾身地又取了第三瓶气样,这才摇摇晃晃地离开井口,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汽车穿“铁鞋”

会战一打响,就面临着重重困难。天公偏偏又不作美,6月就下起连阴雨。十几天,大雨不断,草原到处是积水,条条土路都是泥泞不堪。汽车一上路,轮胎在泥水里打滑,尽管车轮飞转,可就是不往前走。大量的物资、器材、生活用品运不上去,前方急得团团转。

为了攻克这个难关,三探区运输处发动全体职工献计献策,大搞革新。全处两天就设计出40多个方案,画出59张图纸。一中队二分队司机郑学书,敢与“天公”比高低,开动脑筋想办法,千方百计找窍门,终于设计出了“汽车轮胎防滑铁鞋”。他在领导支持下,连夜画出图纸,又经过钳工、电工连夜苦战,制成了第一套防滑“铁鞋”,经过试用效果比较好。运输处又召开会议,进行研究、改进,使之更加理想。这种“铁鞋”用钢板制成,用螺丝固定。雨天“穿”上,晴天可以卸下,不磨损轮胎和钢圈,制造简单,防滑效能很高。有了它,汽车可以畅通无阻地行驶在翻浆路和雨天泥巴路上。

领导和同志们都称赞郑学书不仅方向盘把得牢,还会动脑筋把窍门找。大家都高兴地说:“不怕‘天公’降大雨,英雄妙法胜‘天公’。”

砖刻数据

盛夏的一天,采油工艺研究所的几名科技人员到井场搞水层注水的“加大注水量”试验。大家正聚精会神地工作,突然天气发生变化,下起大雨来。

雨下得很大。在露天地里搞试验,没有伞,也没有雨衣,资料可怎么记?负责记录的钟明友更急。他想,同油层做斗争,完全靠掌握齐全准确的第一性资料,如果今天资料记不全,就会给下一步研究工作造成损失。正在他们急得团团转时,钟明友抬头看见井场边上有几块红砖,心头一亮:红砖可以刻画刻字,当然也可以刻数字,何不把数据记到红砖上。他跑过去把那几块砖搬来,用一根铁钉把实验数据一个一个刻在红砖上。他为自己的“新发现”而高兴,快速而又认真地刻着,字迹清晰而又工整。

雨哗哗地下着,试验一点儿也没受影响,一直顺利地进行到结束。钟明友整整刻了4块红砖。收工时,他把红砖用一块塑料布包好,小心地装在工具袋里,背回试验室。晚上,钟明友把红砖上的数据一个一个依次抄在记录纸上。

洗油澡

1960年冬天,设计院领导派青年技术员王长令到油库去实习,一方面接受锻炼,学习实际本领;一方面协助工作,从中了解油库设计上存在的问题,以便在设计第二座油库时加以改进。王长令二话没说,扛起行李就下到油库装油班。到了油库,在工人师傅的帮助下,王长令很快掌握了装油技术,能够顶班上岗,成了一名装油工。在劳动实践中,王长令常听工人们念叨:“这个鹤管安得最不合理,害得我们经常‘洗油澡’。”原来由于油库设备简陋,油管常常被冻住,打开鹤管闸门,不是半天不出油,就是油来得很猛,溅得装油工满脸满身。装油工人们为了防冻,经常半夜起来去保温。油管漏了油,许多老师傅用自己的帽子、围巾、手套去堵。油不漏了,可他们得光着头顶着寒风干活,赤着手去拧那冰冷的闸门。看到这情景,小王从思想上受到了教育,深感设计人员的责任重大。

同类推荐
  • 谁来买单:走进经济学聊天室

    谁来买单:走进经济学聊天室

    本书没有刻意追求经济学严谨的逻辑性,我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与过去相比简直是飞跃一般的进步,而是通过寻常百姓的饮食起居、开销用度、求职谋生、投资办店等活生生的生活故事和真实案例,放下筷子骂娘”;政府机构年年精简,将以往“高深”的经济学的原理变为浅显的生活常识。但是却不断地变得更加臃肿;很多个人的小公司渐渐地发展成了巨人,而有些巨人般的大企业却在不知不觉间轰然倒地……这都是为什么呢?用轻松幽默的笔调,但是人们却“端起碗来吃肉,为你解答了本书生活工作中这些令人困惑的问题
  • 新常态改变中国

    新常态改变中国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长速度换挡、结构调整阵痛、前期刺激政策消化的“三期叠加”现象明显,经济趋势从未如今天这般扑朔迷离。针对这一情况,国内最权威的学者,根据自己多年的思考、调研,为我们在下一个时期顺势而为,获取经济红利,用智慧跑赢经济下行压力,给出了极具针对性的分析、建议。
  • 拿来就用的经济学

    拿来就用的经济学

    经济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当你学到越来越深入,就会恍然大悟:原来自己已经在转行学数学了!确实,现在的经济学研究越来越借助数学这个工具,甚至有人莫名其妙地认为,如果你的研究中没有一些复杂的数学公式,肯定就算不上高深、前沿,称不了“专家”,拿着这样的“研究成果”你都不好意思跟人打招呼。但是,本书完全没有数学公式,规避数学公式深奥难懂的缺点,用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向读者讲述一个个关于经济学的故事。并从这些有趣的故事中教会读者什么是经济学,经济的逻辑是什么,以及怎样运用经济学理论来撬开经济之锁,还原会融真相。
  • 世界如此危机

    世界如此危机

    德国为何国富民强?北欧为什么幸福合谐,美国是如何建成“伟大社会”的,世界为何又陷入长期性危机?中国应对的方法在哪里?大危机就需要大变革。只有放弃旧思维,才能找到新出路!澄清谎言:批判了目前流行的对经济危机种种错误陈旧、似是而非、利近害远的归因,总结了与福利有关的七大谎言。分析时局:分析了德国“社会国”模式、北欧“合作主义”模式、美国“伟大社会”模式、吉登斯“第三条道路”等之优劣利弊。内容翔实,理论扎实。指出道路:中国的未来在于“新福利社会”,是继自由主义和福利主义之后的第三种模式,高连奎将之称为世界模式3.0,是一种市场化的福利社会。
  • 动物界经济学

    动物界经济学

    从动物身上可以找到自己的本源,从经济学上找到指导我们的哲理。将五彩缤纷的动物世界与富含生活智慧的经济学原理相结合,并对人类的社会现状做系统分析,会让我们对自己正在面临的或即将面临的难题找到有效的解决方式。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野犬女皇

    野犬女皇

    沈石溪通过自己的作品,不仅把奇丽美妙的大自然和动物世界中鲜为人知的奥秘,艺术地展现给读者,而且还能深刻地剖析动物形象内心活动的心理历程,生动地表现了动物世界别具一格的生命规律、生存竞争、有序的动物习性,以及艺术形象鲜明独特的个性。
  • 逃妃:皇上,我要休了你(大结局)
  • 魔女公主的花之追爱记

    魔女公主的花之追爱记

    那个,那个,占星学太复杂,纯奈再这里暂且不谈……太阳星座,正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十二星座。因为是以地球为不动的对照点,太阳在一年中以宇宙中黄道面为平面,围绕着十二个星座运动为周期。
  • 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

    中国新工人:迷失与崛起

    本书从新工人群体微观的故事引导我们走向社会结构层次的总体把握。中国经济的崛起造就了一个新的群体,这就是新工人群体,我们通常称之为打工群体。两亿多的打工者从农村来到城市,本书通过一百多个访谈故事来反映他/她们在城市待不下、却也回不去农村的迷失状态。本书强调,迷失是崛起的前奏,中国新工人的主体意识正在觉醒。中国新工人的未来决定着中国的未来。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情迷小妖精

    情迷小妖精

    她本来是个逍遥自在的小妖精,在某天却莫名成了一个小太监;皇帝帅哥总是用怪怪的眼神看着她,恨不得吃了她似的;好不容易活下来,却发现这条命被别人捏在手里;小小妖精,颠倒众生……
  • 狂野少女:我是乖乖女

    狂野少女:我是乖乖女

    舒辰靖活了17年,一向中规中矩,谁会料想到他有一天会被一个染了一头黄毛儿的小丫头扭送公安局?可是不幸的是事情总是朝着不幸的方向发展,他只是在路边看看文件而已,结果莫名其妙被一袋垃圾砸中,又莫名其妙被一个衣着怪异的小丫头揪住不放破口大骂一顿,最后更是让她一个擒拿手,扭送公安局。什么?这么彪悍的女孩子竟然叫“言浅秋”?有没有搞错?她还真对得起给她取这么“琼瑶”名字的人呐!
  • 一品驭兽妃:误惹地狱邪王

    一品驭兽妃:误惹地狱邪王

    她,北堂府的嫡系长女,却是天下皆知的废物。当泠敛的眸子再度睁开,那个天真的丑女,早已更换。殊不知,被人称为废物、草包、无盐女的那层伪装之下,是如何的风华绝代,势力冲天。人前,她天真可爱装无辜,阴谋阳谋一并用;她看似纯真、无害,实则内心口蜜腹剑,腹黑的本领让人膛目结舌。天才炼丹师,驭兽师,炼器师……当这在那一层层光环剥开之际,那尊贵的血统任谁敢小觊。他,是令世人闻风丧胆的邪君,身份扑朔迷离,腹黑妖孽的黑暗势力统治者:你的命是本尊的,本尊让你生,你便生,本尊让你死,你便死。北堂泠眨眨眸子,笑的漫不经心:我若死之前,必然拉你一起下地狱。从此,天上地下,生死相随,唯尔独尊。
  • 亲密关系

    亲密关系

    所谓前任,就是一勾手指,二抛媚眼,三迷心智,四等上钩,五任散养,六傲娇状,七女王攻,八推倒之,九扒光之,十嫌弃之,最后挥挥衣袖走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