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459900000005

第5章 大庆经典故事(2)

“干打垒”快升帐

大庆会战刚刚打响,会战领导小组就开始考虑几万人怎样在草原上住下来的问题,并把这一任务交给了石油部副部长孙敬文同志。1960年5月间,萨尔图前线的钻井会战搞得热火朝天,谁也顾不上去考虑住房的问题。可孙部长却带着一个调查组和几名设计人员,在大同一带进行建房调查。为了解决资金紧缺的困难,孙部长和设计人员深入到附近的城镇、村落,观察当地老百姓的住房。他发现绝大部分居民的住房都是砖框土坯房或纯用干土打起的房子,当地叫“干打垒”。这种房子看起来土气,但厚墙厚顶,冬暖夏凉,而且就地取材,施工简单,造价低廉。

孙部长先组织二探区进行实验,并请当地农民做技术指导,购买了少量木材做房梁和门窗,发动职工自己打草铺盖房顶,先盖起了三千平方米的“干打垒”房子。当职工从老百姓家里搬到自己动手盖好的房子时,有的同志连行李也没打开,就一下子躺在土地上,高声喊道:“这下我可有自己的房子住了!”到了6月份,会战指挥部因势利导,动员全战区组织“干打垒”专业队伍,并号召钻井、采油、油建等职工业余参加劳动,开展了建筑“干打垒”会战。油建指挥部组织职工进行“干打垒会战”,一下子摆开65栋房子。其中有职工宿舍、食堂、办公室、会议室、卫生所、澡堂、小卖店,还修了一条马路,起名为群英村。这是会战职工自己动手盖成的第一个村落式的生活基地。

8月15日,会战指挥部在油建召开了“干打垒”现场会议,会议决定成立“干打垒促进检查团”,由孙敬文副部长任团长,对各单位突击建“干打垒”情况进行检查。孙部长在会上大声疾呼:“干打垒要赶快升帐,没有干打垒就无法过冬,我们的大油田就没法建设了。”这次会议后,全油田掀起了“干打垒”会战的热潮。钻井、采油、井下作业等专业队伍的工人都分配了任务,他们上班夺油搞会战,下班“干打垒”再会战,大会战套小会战,每天都劳动十五六个小时。余秋里部长也挥动着独臂,像在延安开荒种地时一样,抡起木夯建“干打垒”。干部的汗水和工人的汗流一起,变成了一栋栋整齐的“干打垒”房屋。草原的秋天是美丽的,“干打垒”是草原上最动人的画面。每到晚上处处灯火通明,整个油田就是个大工地。正如一位工人写诗称赞:“抗日延安挖窑洞,今朝处处干打垒,革命精神辈辈传,艰苦奋斗最光荣。”就这样,从6月全面铺开,到10月为止,全油田完成“干打垒”房屋六十多万平方米。会战村、铁人村、标杆村、文化村、打虎村等繁星般地出现在亘古荒原上,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人间奇迹。

五把铁锹闹革命

大庆石油会战初期,正值我国国民经济处于严重困难时期,各方面条件都很差,主、副食品供应不足,4万多名职工的生活相当艰苦。特别是从1961年开始,职工的家属一批一批地来到油田,吃粮吃菜更加困难,为了渡过难关,大庆会战工委号召家属组织起来,发扬南泥湾精神,像革命战争时期那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这一号召得到了职工家属们的拥护。1962年4月16日,钻井指挥部机关的职工家属王秀敏、杨学春、丛桂兰、吕玉莲,在45岁的家属薛桂芳带领下,扛着铁锹,背上行李,抱着孩子,到远离住地15公里外的地方去开荒种地。她们靠自己的双手,用铁锹翻地,3天开了5亩地。在她们的带动下,陆续又来了一些家属。为了提高劳动效率,她们又学着用人拉犁,终于赶在春播前开出32亩地,种上了黄豆,当年收获1800多公斤。30年来,职工家属已开荒种地近30万亩,累计生产粮食62亿多公斤,产菜15亿多公斤。同时大搞副业生产,产肉5800多万公斤,蛋1690多万公斤,鱼420多万公斤,奶320多万公斤,水果660多万公斤。

家属自己动手,大搞农副业生产,既给国家减轻了负担,又增加了职工的家庭收入,还解决了职工、家属两地分居等问题,对稳定职工队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家属生活在集体之中、组织之中、制度之中,参加劳动和学习,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

干,才是马列主义;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

大庆石油会战打响不久,有一个实习生来到王进喜所在的井队。他看什么都不顺眼,冷了不干,饿了不干,没有房子住不于,天黑了也不干。大家批评他,他还辩解。王进喜说:“你简直没有半点马列主义水平!”他问:“你说马列主义怎样衡量?”王进喜说:“我看,第一得有革命干劲。你看看我们钻工,在零下几十度,把钻台上的吊钳打得叮当直响,这种干劲就有马列主义!”隔了几天,他又和王进喜说:“那天你说有干劲的人,像钻工光着膀子干,就有马列主义,这种说法不全面吧?”王进喜说:“说的要跟干的结合起来,怎么不全面?干,我就承认你有马列主义;不干,我永远不承认你有马列主义。”实习生理屈词穷,认输了。后来,王进喜在许多场合反复重申了这一观点,并作了进一步解释。“干,才是马列主义;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我们心里想的、眼里看的,嘴上说的和手上干的,要结合起来。念了一火车书,光说不干,就不是马列主义。”王进喜的话在油田上广为流传,广大职工以此激励自己为油实干,并常常用来批评那些光说不干的人。

莫看毛头小伙子,敢笑天下第一流

石油会战初期,外国专家断言:中国技术落后,靠自己的力量开发不了这么复杂的油田,甚至挖苦说:凝固点、含蜡量这么高的油田,除非搬到赤道上去开采。当时中苏关系紧张,前苏联专家从大庆撤走。在这种情况下,身为科技人员的王启民和他的伙伴们经过反复琢磨,写了一副对联贴在“干打垒”门上,上联是:莫看毛头小伙子;下联是:敢笑天下第一流;横批是:闯将在此。

王启民说:“我们就是要靠自己的力量,闯出中国自己的油田开发之路!”

他对当时油田开发的主要理论——温和注水产生了质疑。他提出“因势利导,逐步强化,转移接替”的注采方法,受到油田领导的赞扬,并让他带小组进行大胆试验。

试验小组在王启民的带领下,选择了一口含水已达60%的油井进行试验。奇迹出现了:该井日产量由原来的30多吨猛增到60多吨,而含水则下降了。油田推广他们的经验,培养出300多口日产百吨以上的高产井,从而打破了国外“温和注水、均衡开采”的传统观念,创出了大庆油田中低含水阶段保持油田稳产的路子,大长了中国人的志气。

五毫米看作风

1964年2月28日,油建指挥部的领导,各大队、中队的干部以及机关干部、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代表共604人,在总机厂的建筑工地上召开了一次现场会。

会场中央放着10根10米长的钢筋混凝土大梁。这些大梁表面平整光滑,根根粗细一样,即使最能挑剔的人也难以找出什么毛病来。然而,油建指挥部指挥却代表领导首先在会上检讨,说由于他们脑子里缺乏高标准,工作不深入,检验不严格,这些大梁的少数地方比规定的质量标准宽了5毫米。

党委书记说,好作风必须从小处培养起。只有抓住“微不足道”的小问题,才能防微杜渐,避免发生大问题。领导带头检查,大家坐不住了。负责施工的二大队六中队的职工接着检查了他们的作风不严不细,没有做到人人出手过得硬,道道工序质量全优。工程技术人员检查了他们没有严肃认真地执行验收标准,质量关把得不严。

检查之后,指挥部领导抄起榔头、扁铲等工具,冒着寒冷,光着手,把大梁上宽出的5毫米铲掉、磨光。大家都说:“这铲掉的哪里是5毫米混凝土,铲除的是马马虎虎的低标准思想和凑凑合合的坏作风。”

一颗螺丝钉的故事

1964年3月上旬的一天,在采油一部五矿召开的指导员会议上,矿党委副书记接到一封刚收到的挂号信。他打开信看完,从里边拿出5角钱和一颗闪闪发亮的小螺丝钉,激动地对大家说:“咱们工人的责任心就是强,人家××厂的风格也真高!”

那是春节过后的一天,三队采油工王炳章量刮蜡片时,把游标卡尺上的螺丝丢了。本井组的工人胡水启知道后非常着急,就拿起磁铁帮他找。队长、指导员知道了也来帮着找。他们找遍了井场,找遍了值班房的角角落落,也没找到。找不到螺丝就找教训,井组为此开了好几次会,王炳章也作了好几回检讨。问题归问题,可卡尺上不能没螺丝啊。王炳章和胡水启跑遍了五金商店,也没买到。这下小王更着急了,他想,报废了一根卡尺浪费钱不算,还要影响井组的工作,心里很难过。正在这当儿,胡水启看见卡尺上刻着的生产厂厂名,心里一亮,对小王说:“有了,咱写封信,请他们给配一个吧!”小王说:“这个厂和咱们隔山隔水,没亲没故,又没来往,能有闲功夫管咱们这‘螺丝钉’的小事吗?”小胡说:“不相识也没关系,咱们不都是工人阶级吗?他们不会不理的!”他们决定写封信试试。

晚上回到宿舍,胡水启提起笔准备写信。怎么写呢?小胡觉得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买螺丝的问题,是咱们的工作没做好,浪费了兄弟厂工人的劳动,应当先向人家作检讨。谁来检讨呢?小胡又想,王炳章平时就有粗心的毛病,自己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没有及时地好好帮助他,这次螺丝是他丢的,责任却在自己身上。他毫不犹豫地在信里写下了自己的检讨:“……我没有尽到责任。工作做得不严细,使国家财产受了损失。我对不起领导,也对不起你们……”信写好了,胡水启又附上5角钱,给××厂寄去了。

从寄走的第一天,胡水启就盼着回信,心里不时地出现问号:“能寄来吗?”随即由自己作答:“能,因为咱们都是工人阶级。”果不然,3月上旬的一天,工厂给矿党委回了信,寄来了螺丝钉,还退回了那5角钱。这封用工厂厂部办公室名义写于1964年2月26日的信里这样说:“采油五矿负责同志:按你矿采油三队工人胡水启同志的来信,获悉他将卡尺上的固定螺丝丢失。他为了不使国家财产受损失,使生产不受影响,寄夹5角钱,要求我厂给解决一个螺丝钉。这样高度的革命责任心,爱护国家财产比爱护自己眼睛还重的生动事实,使我们很受感动。我们准备以这个材料在全厂职工中宣传和学习。经我厂研究,现寄去两个螺丝钉给你们,将胡水启同志寄来的5角钱寄回,请你们还给本人。祝你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大胜利!”

信和螺丝钉传到三队,胡水启非常激动,大家也都非常高兴。王炳章把那颗来自远方的螺丝钉小心地上到卡尺上,感动地说:“我一辈子也忘不了这件事!”

三查钻杆

1965年初的一天夜里,32139钻井队采集员古存义接了零点班,副队长张建芝问他:“要下井的60根钻杆有没有问题?”他说:“白班查过了,没问题。”

张副队长问完就上钻台去了。古存义犯开了寻思,自己没有检查,万一要有什么问题就会影响钻井质量。不行,自己还得查一查。于是,他找了个手电筒开始检查钻杆。天很冷,钻杆上结了一层霜,用手套一抹就变成了一层薄冰。钻杆上的尺寸、编号都看不清楚。古存义一根根仔细检查着,不一会儿全身就冻透了。检查了4根钻杆都没问题,他想,看样子没啥问题,可以下井了,于是就直起腰回到了值班室。他一边暖和着身子一边想着刚才检查钻杆的事:只检查了4根,其余那56根呢,敢保没问题吗?不行!还得逐根检查。他拿起手电筒,再次来到了钻杆旁进行检查。他一根根地查呀,记呀,过了好长时间,终于把剩下的56根钻杆都查完。确信没啥问题,才又回到值班室取暖。

古存义坐在值班室内,想着刚才的事,心里却越来越不踏实了:自己开始就存在马虎思想和侥幸心理,先查了4根,第二次又查了剩下的,会不会有几根查串了呢?这能算“三老四严”吗?越想越坐不住,他第三次走出门外,从头查起钻杆来,严冬的午夜,寒风刺骨,不一会儿脚麻了,手指冻得连手电筒都拿不住,身上厚厚的棉工衣好像窗户纸似的,寒气直透进骨头里去。然而,古存义毫不动摇。他觉得,一个共产党员,一个石油工人,在任何困难面前都不能畏缩,在任何时候都应该严格要求自己,把工作任务完成好。他一根一根地查,一字一字地对,60根钻杆查到头,上百个数据对到尾,查出了4根错了序号的钻杆,及时把它们调整过来。

他第三次回到值班房时,虽然冻得几乎走不成路了,但心里好像打了一次胜仗那么高兴。

同类推荐
  • 税苑花香

    税苑花香

    在全市上下深入开展“爱我临汾、树我形象、建我家乡”活动的热潮中,在全市人民广泛学习“敢为人先、坚韧不拔、开放包容、勤劳智慧”的“临汾精神”热潮中,山西人民出版社编辑出版的《税苑花香》一书,就要与广大读者见面了。
  • 农产品经纪人读本

    农产品经纪人读本

    《金阳光新农村丛书》围绕农民朋友十分关心的具体话题,分“新农民技术能手“新农业产业拓展“新农村和谐社会三个系列,分批出版。“新农民技术能手系列除了传授实用的农业技术,还介绍了如何闯市场、如何经营;“新农业产业拓展系列介绍了现代农业的新趋势、新模式;“新农村和谐社会系列包括农村政策宣讲、常见病防治、乡村文化室建立,还对农民进城务工的一些知识作了介绍。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
  • 听厉以宁讲经济学

    听厉以宁讲经济学

    本书选取了厉以宁今年来所发表的文章。
  • 服务细节全书

    服务细节全书

    一位餐饮业巨擘这样总结他的成功之道:在其连锁店中提供给顾客的,永远是17厘米厚的汉堡与4℃的可乐。这两个数据是经过反复的研究、调查、试验得来的。是的,连锁店当然也可以提供20厘米厚的汉堡和7℃的可乐,但那一定不是最佳口感——这就是专业精神的服务与普通服务的区别。本书倡导完美的服务精神,即要实现从要服务、会服务到服务好的蜕变;强调服务精神的建立、服务精神的落实和服务精神的完善与升级。只要从生活和工作中的点滴人手,使领导者和员工都更为明确服务精神的实质,并将服务精神灌输到思想中,落实到实处。你将会发现——服务就是力量!
  • 低碳经济报告

    低碳经济报告

    自2009年丹麦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以来,低碳经济和低碳社会与概念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传播,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运行的“低碳化”成为了新世纪全人类共同关注的话题。本书在概述人类对气候变化认知变迁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低碳经济产生的现实背景以及国际社会的行动态势,对碳金融、碳交易、碳壁垒以及低碳技术、低碳城市、低碳社会等议题进行了专门论述。最后结合中国国情,提出中国经济社会实现低碳转型的主要对策。可供政府工作人员、高校师生及企事业单位人员参考。
热门推荐
  • 金玉良缘:妃你不可

    金玉良缘:妃你不可

    从此一路追随一路赖,请勿模仿,亲亲小嘴。还时不时提议去房里把米饭做熟,她是异界一缕灵魂,逍遥自在,某王爷笑的一脸无害,第一次见面就调戏她,让她看免费的限制级画面,“我都说了,动不动就牵牵小手,搂搂小腰,这辈子非你不可!”--情节虚构,却不想遇到了一个无赖的王爷,第二次闯入她闺房翻出了她的红肚兜
  • 腹黑老公,碗里来

    腹黑老公,碗里来

    迷糊女暴发户和腹黑男的爱情故事,宠文,小白。
  • 谋略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谋略家成长故事(激励学生成长的名人故事)

    中国的智谋学是一个既深邃又广袤的天地。《谋略家成长故事》自历史黄籍之中精选了一百二十篇权谋故事,我们以现代的观点,将西人的智慧重新诠释、赋予新意,并采颉古今中外名人的金句名言加以呼应,从这些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古人如何振兴国家、统军作战?如何克敌制胜、赢得生存?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婚姻版潜伏

    婚姻版潜伏

    李嘉要打一场婚姻保卫战——老公罗可出轨了,小三儿竟是闺蜜小雅,为了拯救婚姻,李嘉没有揭穿他们,而是暗中不断制造麻烦希望他们知难而退,但又总被乐不思蜀的罗可巧妙化解……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恶魔首席的甜蜜爱情

    恶魔首席的甜蜜爱情

    高贵出身的她,在命运的捉弄下遇到了他,是真是假,是爱是恨,在命运捉弄了千百遍之后,美丽的婚纱穿上,她的泪流下,是那么的幸福。
  • 毒妇难为

    毒妇难为

    她是相府嫡女,本该众星拱月如霓虹初升,却因顾婉容的出现失去所有,直到临死她才明白,当年的接连失利不过是有心人的蓄意为之。重生一回,她必将前世之债一件件地全数讨回!害我母者,反噬其母;害我兄者,断其手足!害我声名狼藉者,你便好好活着,看我一次次将你踩入泥底!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