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最经济的
在我们的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5%的人并不是在工作,而是在制造问题,无事生非,他们是在破坏性地做。
——10%的人正在等待着什么,他们永远在等待、拖延,什么都不想做。
——20%的人正在为增加库存而工作,他们是在没有目标地工作。
——10%的人没有为公司作出贡献,他们是“盲做”、“蛮做”,虽然也在工作,却是在进行负效劳动。
——40%的人正在按照低效的标准或方法工作,他们虽然努力,却没有掌握正确有效的工作方法。
——只有15%的人属于正常范围,但绩效仍然不高,仍需要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做到位,做不到位是最令人难受的,同时也是一种浪费。在我们工作的过程中,“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一个应该引起足够重视的理念。如果一件事情是有意义的,现在又具备了把它做对的条件,为什么不现在就把它做对呢?
一位著名企业家说过:“给企业造成严重浪费的行为,就是员工不能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
的确,第一次不能把事情做对浪费了企业太多的资源。
在美国西海岸的一条商业街上,有一家著名的毛皮公司。这家公司的工作人员中有三个亲兄弟。有一天,他们的父亲来到公司要求见总经理,原因是他不明白为何同样聪明伶俐的三兄弟,薪水却不同。大儿子汤姆的周薪是300美元,小儿子杰克的周薪是200美元,而二儿子杰瑞的周薪仅为150美元。
总经理静静地听完这位父亲的话,没有解释什么,只是对他说:“你想知道原因是吧,老人家?现在我叫他们三人做相同的事情,看完他们的表现,你会得到你想要的答案。”说完,总经理把二儿子杰瑞叫来,吩咐说:
“现在请你去调查一下停泊在港边的F船上的毛皮的数量、价格、品质,你一定要详细地记录下来,并且尽快给我答复。”
杰瑞将工作内容记录下来后转身离开了。10分钟后,他就来到总经理办公室汇报工作。他的父亲十分纳闷他的速度竟如此之快。原来,因为总经理说要尽快给答复,他离开办公室之后就利用电话查询了一下。当然,杰瑞仅用一通电话就完成了他的任务。
总经理把小儿子杰克叫来,吩咐他做同一件事。
1个小时之后,杰克回到总经理办公室。满头大汗的他气喘吁吁地解释说,他是坐公共汽车往返的,并且将F船上的货物数量、品质、价格等详细地报告出来。一旁的父亲满意地点点头,总经理却没有什么表情。
最后,总经理把大儿子汤姆叫了进来,依然让他办同一件事。汤姆说可能要花点时间,就转身离开了。
3个小时后,汤姆回到了总经理办公室。
汤姆首先向总经理重复了杰克的报告内容,然后说,他已将船上最有价值的货品详细记录下来,为了方便总经理和货主订契约,他已请货主于明天上午10点到公司一趟。回来的路上,他又到其他两三家毛皮商公司询问了一下货物的品质、价格,并请可以做成买卖的公司负责人明天上午11点到公司。这时三兄弟的父亲看到总经理满意地点点头。
看完了三兄弟的工作表现后,不等总经理说话,这位父亲就开口说:“我想我找到了我想要的答案,再没有什么比他们的行动给我的答案更明确的了。”
杰瑞和杰克虽然都基本完成了老板交代的任务,可他们并没有给公司带来利益,而且由于他们调查得不彻底,也许还要第二次、第三次甚至更多次地跑到市场上去调查,这无形中就给公司带来了资源的浪费。通过这样的对比,汤姆得到高薪更是理所应当的了。
所以说,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是一名优秀员工必须做到的,同时也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节约方法。
企业中每一名员工的目标都应是“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至于如何才能做到在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著名的质量管理大师克劳士比给了我们正确的答案: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对”,如何做才能达到“对”这个标准。
克劳士比先生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次工程施工中,师傅们正在紧张地工作着。这时一位师傅手头需要一把扳手,他对身边的小徒弟说:“去,拿一把扳手。”小徒弟飞奔而去。但师傅等啊等,过了许久,小徒弟才气喘吁吁地跑回来,拿着一把巨大的扳手说:“扳手拿来了,真是不好找!”
可师傅发现这并不是他需要的扳手,他生气地说:“谁让你拿这么大的扳手呀?”小徒弟没有说话,但是显得很委屈。这时师傅才想到,自己叫徒弟拿扳手的时候,并没有告诉徒弟自己需要多大的扳手,也没有告诉徒弟到哪里去找这样的扳手。自己以为徒弟应该知道这些,可实际上徒弟并不知道。师傅明白了:问题的根源在自己,因为他并没有明确告诉徒弟做这件事情的具体要求和途径。
第二次,师傅明确地告诉徒弟,到某间库房的某个位置,拿一个多大尺码的扳手。这回,没过多久,小徒弟就拿着师傅想要的扳手回来了。
克劳士比讲这个故事的目的在于告诉人们,要想一次就把事情做对,首先必须知道什么是对的,故事中如果徒弟第一次就把拿什么样的工具以及在什么地方都问清楚,那他也就不需要再浪费第二次的时间了。
因此,每一名员工都应将“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对”作为自己的工作方式和办事准则。
“爱企如家”,尽职、尽责、尽力地完成工作
尽职尽责地对待工作,才能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优秀员工所做的工作,和那些不负责任的员工所完成的工作相比,无论从时间、质量、资源等方面来说,都是对企业的最大节约。
作为一名员工,如果不能主动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凡事寻找借口,推卸责任,那么长此以往,他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浪费和损失。
有一家生产日化用品的公司,由于厂房地势较低,每年都要经历一至两次的“抗洪抢险”。有一年夏天,总经理出差到深圳去了。出差之前,他叮嘱几位主要负责人:“时刻注意天气变化。”
有一天晚上,远在深圳的总经理看到天气预报说有雨,他担心厂房被淹,便给几位负责人打电话。当时,厂房所在地已经下雨了,可能由于天气关系,总经理一连打了几个电话,都打不通,最后打到财务经理的家里,让他立即到公司查看一下。
“嗯,我马上处理,请放心!”接完电话,财务经理并没有到公司去,他心想:“这事是安全部的事情,不该我这个财务经理去处理,何况我的家离公司还有好长一段路,去一趟也费事。”于是,他给安全部经理打了一个电话,提醒他去公司看一下。
安全部经理接到电话时有些不愉快,心里想:“我安全部的事情,不需要你来管。”他也没有去公司,当时他正在打麻将,连电话也没打一个,他心里想:“反正有安全科长在,不用管它了。”
安全科长没有接到电话,他也知道下雨了,并且清楚下雨意味着什么,但他心里想有好几个保安在厂里,用不着他操心。当时,他正在陪朋友喝酒,甚至把手机也关了。
那几个保安的确在厂里,但是,用于防洪抽水的几台抽水机没有柴油了,他们打电话给安全科长,科长的电话关机,他们也就没有再打,也没有采取其他措施,早早睡觉去了。值班的那一位住在值班室里,睡得最沉,他以为雨不会下得很大。
到凌晨2点左右,雨突然下大了,值班保安被雷声吵醒时,水已经漫到床边!他立即给消防队打电话。
消防队虽然来得及时,但由于通知太晚,7个车间还是被淹了5个,数十吨成品、半成品和原材料泡在水中,直接经济损失达300多万元!
由于人人都把责任推来推去,结果给公司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现代企业中,分工日益明确,只有每个员工都做好自己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企业才能有序地运营。要把工作做好,员工必须将责任植根于自己的意识当中。
一个企业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任何一个零件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带来毁灭性的灾难和不可挽回的损失。如果员工不能尽职尽责地做好自己的工作,任何一点小小的失职都可能引发企业危机。
所以,只有尽职尽责地对待自己的工作,才能使企业避免重大的损失与浪费,也就是说尽职尽责就等于节约,尽职尽责的员工为企业节约了时间、节约了资源,进而节约了成本,同时也使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消除工作中的跑、冒、滴、漏
一项工作往往有各项环节,如果没有认真负责的精神,就很容易出现工作中的“跑、冒、滴、漏”。何为“跑”?一项工作在执行中如果没有按照计划要求做,不按规范的操作程序执行,就“跑”出了控制的范围。同样,控制不到位,频频“冒”出新麻烦,怎么办?再者,部门与部门之间,倘若没有做好信息传递、沟通,或执行时出现扯皮、推诿、责任不清等问题,就可能造成执行关节上的“滴”的现象。最后,责任缺位造成工作无人操作、实施,出了事情无人管,或者没有被发现或觉察,产生重大问题,这就是“漏”。
在很多企业和单位中,“跑、冒、滴、漏”的现象十分普遍,其后果是比较严重的,不仅没有达到预想的工作目标,反而造成了物力、财力、人力等各方面的浪费。因此,在工作中,一定要秉承认真负责的精神,坚决杜绝“跑、冒、滴、漏”的现象,把握执行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使企业在运作中减少人力、财力等不必要的损失,稳步前进。
20多年来,被称为“金牌矿工”的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河南平顶山煤业(集团)有限公司一矿采煤一队副队长吴如义务为矿上回收浮煤,累计价值达六七百万元,他每次升井都要“捎”上些废旧物资,应得奖金20多万元,却一分没要;他下井7500次,不但自己没有出过工伤事故,所带的班组每次也都安全升井;他只上过3年小学,却写出两本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书;他家住破旧的平房,却每年都要资助困难的工友和贫困学生。
1984年,吴如入矿的第三年,他就给自己立下一个规矩:升井不空手,每次回收物资要在15公斤以上。2008年6月7日中午12时,吴如从井下上来,肩膀上又多了两件“宝贝”——两根废旧钢管。扛着五六十斤重的钢管,56岁的吴如仍健步如飞。
1998年以后,老吴攒下来一大包物资回收单据。除个别单据上有“提奖单价”和“奖励金额”外,其他都没有这两栏。这是因为1987年矿上出台规定:回收废旧物资按比例给奖励。但吴如从没提取过奖励,时间长了,回收站的同志给他开的单据上便没了这两项内容。20多年来,吴如义务回收物资折价110万余元,应得奖励20多万元,可他一分也没要。“煤矿就是咱的家,回收点东西还能再要报酬?”吴如说。
吴如在井下还经常清浮煤。他说:“黑煤,在我眼里就是细白面粉,把煤攉到溜子上,就等于粮食进了仓。”
在工作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管理者难免会对这些小问题疏忽,而作为我们工作在一线的员工,却不能对工作中的跑冒滴漏视而不见,不能任由企业的资源在我们责任心的冷漠下白白流失。作为一名有责任心的员工,我们不能放过工作中任何一个小细节,并要主动去抠细节背后可能潜在的问题,这样才会让自己比过去做得更好,比别人做得更好。
工作中任何一个细节都不能疏忽,有时候疏忽了一个小小的环节,也有可能会给公司带来不小的损失。
当宝洁公司刚开始推出汰渍洗衣粉时,市场占有率和销售额以惊人的速度飙升,可是没过多久,这种强劲的增长势头就逐渐放缓了。宝洁公司的销售人员非常纳闷,虽然进行过大量的市场调查,但一直都找不到销量停滞不前的原因。
于是,宝洁公司召集了很多消费者开了一次产品座谈会。会上,有一位消费者说出了汰渍洗衣粉销量下滑的关键,他抱怨说:“汰渍洗衣粉的用量太大。”
宝洁的领导们忙追问其中的缘由,这位消费者说:“你看看你们的广告,倒洗衣粉要倒那么长时间,衣服是洗得干净,但要用那么多洗衣粉,反而不划算了。”
听到这番话,销售经理赶快把广告找来,算了一下展示产品部分中倒洗衣粉的时间,一共3秒钟,而其他品牌的洗衣粉,广告中倒洗衣粉的时间仅为15秒。
就是广告上的这点疏忽,对汰渍洗衣粉的销售和品牌形象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在对工作的执行过程中这样的细节还有很多,由于每个企业的性质不同,工作中值得关注的细节也不同,但是只要能在执行的过程中,把这些细节好好地把握住,让它们发挥最有价值的一面,就可以为企业节约成本并创造出可观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