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一粟当知来之不易”——节俭是每一个人的事
很多公司在创立之初,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受累,大有“粉骨碎身浑不怕”、“万水千山只等闲”之气势。可一旦事业有成,往往就松懈了下来,开始追求排场与奢华,花起钱来大手大脚,一掷千金,一点都不心疼。他们错误地以为,这样才能与公司的名气和规模相匹配,才能吸引高端的客户与人才。结果,不少管理人员贪图安逸,追求享受,公司内部竞相攀比,大大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许多经济成果就这样被白白糟蹋了。
著名的德隆集团为了融资,在某省会城市租了五层楼,以四星级宾馆的标准进行了豪华装修,每年房租就高达1000万元,而里面的工作人员只有80多人。他们开出的融资回报率是年息18%,据此估算,德隆在此地融资的成本在20%~30%年息左右,所以其年收益必须要达到50%以上。结果,德隆很快就为这份奢侈付出了代价,不久就烟消云散了。
奢侈就像一杯含有剧毒的“美酒”。有些企业效益好一点,企业领导就头昏脑涨,大肆挥霍,摆谱、显阔气,不是大吃大喝,就是购买豪华小汽车,建造豪华办公楼。企业的奢侈不仅浪费了大量的资金、资源,同时还形成了一种奢侈、浪费的风气,结果导致许多企业走上了破灭的不归路。
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曾提出了著名的“破窗理论”,即如果有人打破了建筑物一扇窗户的玻璃,打破玻璃者未受到惩罚,而这扇窗户又未得到及时修理的话,一些人就可能受到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破更多的窗户玻璃,最终将造成千疮百孔、积重难返的局面。
彩虹集团是我国第一只彩管的诞生地,是国内建厂最早、规模最大、目前效益最好的彩管制造企业,也是世界彩管业中配套最全的企业。据统计,在中国拥有彩电的家庭中,每四户就有一户使用的是“彩虹”牌彩管。
2001年,面对彩电彩管市场的严峻形势,彩虹集团发动全体员工开展了“抓质量,降成本,反浪费,求节约”的活动,以挖掘内部潜力,提高管理水平。
彩虹集团下属各单位积极响应公司号召,全面实施成本控制工程,要求人人养成精打细算的习惯,把成本控制工作贯穿于各个环节之中,不断增加利润。
2001年,彩虹集团节约13亿元,占全年实现利润近50%。2002年,通过开展全员参与的成本管理活动,采购成本同比降低88%,计114亿元;生产成本同比降低1758%,计178亿元。
此外,彩虹集团还举办挖潜增效成果展,79项成果参展,6400人参观,大力宣传了各单位、各方面的好经验、好方法,启发了员工,鼓舞了员工士气。在连续两年开展的“智慧献彩虹”合理化建议活动中,共提出建议4万多条,已采纳3万条,为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提高管理水平发挥了巨大作用。“始终做到成本最低”,成为彩虹员工工作中谈论最多的话题。
节能工作是一项需要持之以恒的系统工程,涉及人、物、管理等诸多方面。为搞好节能工作,很多企业都制定了有目标、有管理、有考核的较为完善的节能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在企业能源节约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长流水”、“长明灯”现象在一些企业里依然存在。
为什么总有人有意无意地成为第一个“打破玻璃者”?“破窗理论”提醒我们抓节能工作必须未雨绸缪、防微杜渐,既要及时修理“第一块被打破的窗户玻璃”,又要给第一个“打破玻璃者”以警示,采取措施防范再有人打破玻璃。如果缺乏节约能源的责任心,或者碍于情面不给浪费能源者任何警告惩罚,容忍“第一块玻璃”被打破,那么就会给周围的人一种打破“一块玻璃”无关大局的暗示,从而纵容更多的人加入“破窗者”行列。这样,再好的节能管理制度也会形同虚设,起不到警戒约束作用。每一名员工都应该以节约为荣,杜绝一切浪费,并将节约转化为自觉行动,这样,企业与员工才能共同得到发展。
节约创造价值,节省就是赢利——扭转淡薄的节约意识
节约,是一种生产力。有了节约,少了浪费,自然就可省出相当一部分的资源、能源,这实际上也就是在创造价值。反之,如果只注重生产、发展,而忽视了节俭,尽管产出很高,但开支、浪费也大,那社会财富又怎么能积累起来呢?在当今竞争如此激烈的商业社会里,就算是从很小的地方去节省,积少成多,最后节省出来的东西也是可观的,甚至可能成为赢利和亏本的区别。
法国作家大仲马曾精辟地说:“节约是穷人的财富,富人的智慧。节约是世上大小所有财富的真正起始点。”
犹太人有世界公认的经商天赋,但是如果说他们的财富完全来自于天赋,是不确切的。除天赋外,犹太人的财富可以说是来自俭朴和勤奋。犹太民族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早在几千年前,就有摩西率领犹太人走出埃及的记载;在“二战”中,犹太人又惨遭屠戮。苦难的生活使犹太人养成了节约的好习惯。在犹太教的教义里,有这样一句话:“俭朴使人接近上帝,奢侈让人招致惩罚。”这可谓是犹太人生活的准则。
犹太人凭着节俭,以及过人的经商天赋,虽然经受了许多苦难,但是在“二战”以后,他们很快就在落脚地“发家致富”,拥有了巨额财富。卡特总统的财政部长布鲁门切尔就是用十几年时间白手在实业界打出一片天地的,40岁时已成为著名的本迪克斯公司的老总。
在对犹太民族怀有偏见的人看来,犹太人无法摆脱掉“吝啬”的指责。实际上犹太人是对奢侈的东西吝啬,他们应当被称为“节俭家”。我们看一下犹太人商店陈列的廉价品就知道了。一般的犹太人消费的就是那些廉价品,比如说没有香料的肥皂和没有牌子的化妆品、餐具。无论是在芝加哥、纽约,还是在洛杉矶,只要犹太人逛街,他们总会买价廉物美的货品。
犹太人把“俭朴使人接近上帝,奢侈让人招致惩罚”的理念深深地刻进了自己的骨髓里。
在悉尼奥运会期间举行的一个由世界各地传媒大亨参加的新闻发布会上,人们突然发现,坐在第一排的美国传媒巨头NBC副总裁麦卡锡突然蹲下身子,钻到桌子底下去了。大家目瞪口呆,满脸疑惑,不知这位大亨为何在大庭广众之下会有如此不雅之举。过了一会儿,麦卡锡从桌子底下钻了出来,看着众人满脸的惊疑,扬了扬手中的雪茄说:“对不起,我的雪茄掉到桌下了。我的母亲曾告诉我,要珍惜自己的每一分钱。”
美国连锁商店大富豪克里奇,他的商店遍及美国50个州的众多城市,他的资产数以亿计,但他仍非常节俭。有一次,他想要去看一场歌剧,在购票处看到一块牌子上写道:“下午5时以后入场半价收费。”克里奇一看表是下午4时40分,于是他在入口处等了20分钟,到了下午5时才买票进场。
从麦卡锡和克里奇身上,我们看到了犹太人节俭的思想。愈是富有,愈要有节俭思想,愈要有良好的教养,愈要有本民族的传统美德。
犹太人在商业上获得的巨大成功,得益于他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养成了节约的习惯。
19世纪末20世纪初,犹太人踏上北美大陆时,大多穷困潦倒,一贫如洗。当时上岸的移民平均身带15美元,而其中犹太人只带10美元。
贫穷的犹太人的唯一办法是投资10美元,成为流动的街头小商小贩。他们用5美元办执照,1美元买篮子,剩下4美元办货。赫赫有名的大家族,如戈德曼、莱曼、洛布、萨斯和库恩家族等,都是从沿街叫卖的小本经营发迹的。这种发家致富的途径和方式,对犹太人而言,其实是轻车熟路。
经过几代之后,犹太人的形象大变。作为一个群体,犹太人已争取到了更高的生活水准和收入,在发达国家中,犹太人是富中之富。从职业公布上看,在美国,犹太人除商业、金融业外,也大多从事“白领”职业,如律师、医生。
曾经有人为犹太人画了两幅绝妙的肖像:“现在让我们来观察一下现实的、世俗的犹太人的世俗基础是什么呢?实际需要。犹太人的世俗偶像是什么呢?做生意。他们的世俗上帝是什么呢?金钱。”
犹太民族是个幽默而机智的民族,他们满嘴是精明而风趣的笑话,但是从不调侃金钱。
有一次,劳布找格小婷借钱。“格小婷,我眼下手头拮据,能借我1万先令吗?”“亲爱的劳布,可以借。”“那你要百分之几的利息?”“9!”“9?”劳布叫了起来,“你发疯了,你怎么向一个教友要9%的利息呢?上帝从天上看下来时,他对你会有什么想法?”
“上帝从天上看下来时,9像个6。”
劳布无言以对。
犹太人几乎用很随意的口气,像谈论邻人一样谈论上帝。但他们对金钱永远是极其认真的。
因为金钱对犹太人而言,是比天国的精神上帝更为实在的世俗上帝。对注重现实生活的犹太人而言,对必须靠钱生活的犹太人而言,是世俗上帝——金钱——得以使他们的肉体生存,也只有在世俗上帝保证肉体生存之后,他们才能膜拜精神上帝,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
因此,对犹太人而言,钱居于生死之间;在他们的生活中,钱处于中心地位。他们隐藏着内心的苦楚和悲凉,精心侍奉他们的世俗上帝。
犹太人将节约作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他们曾因为这种方式渡过难关,他们也因为这种方式而成为百万富翁,这就是他们拥有经商天赋的奥秘。
节约是一种美德,更是员工爱企业如家的重要表现,是企业对每个员工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的客观需要。每一个员工都要向犹太人学习,让节约成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使公司和自己变得更加富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