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要喜爱胸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
——歌德
别向老板咆哮
在哈伯德看来,在一个张扬个性和私人权利的时代,不要服从、谋求自我实现是天经地义的。但是,遗憾的是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个性解放、自我实现与主动性、敬业、忠诚绝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哈伯德认为,许多人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对待工作,对公司报以嘲讽,频繁跳槽,久而久之,可能堕落为老板稍加疏忽就、懈怠的人。哈伯德在他关于“员工如何处理与公司、老板关系,调整心态主动出击去夺取成功”的主题文章中,曾讲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我遇到一个耶鲁大学的学生。他要回家度假。我肯定,他不能代表真正的耶鲁精神,因为他对学校的规章制度牢骚满腹。哈德里校长也成为他批评的对象,他向我摆了一大堆理由、事实,还附带着时间和地点,说得有鼻子有眼的。
很快,我就看到出现麻烦了,不是耶鲁有了麻烦,而是那个学生。他对一些微不足道的事耿耿于怀,他终于做得太离谱了,失去了在耶鲁大学学习的资格。我想,耶鲁并不是完美无缺的,而哈德里校长和其他的耶鲁人都愿意承认这一点,但是,耶鲁有着某些优势,而且它也依赖这些学生,不管他们是否利用了这些优势。哈伯德说,如果你是一所大学的学生,那就抓住那些现有的好处。你对它的制度给予同情和忠诚,你就会得到报偿。为它而骄傲吧!站在老师们一边,他们就会尽力而为。如果一个地方不好,那么你平时就尽力而为,给别人树立榜样,让它变得好起来,做自己分内之事。
如果问题出在公司一方,老板性情乖戾,那么你最好就找他,诚恳地、平静地、温和地告诉他:他是一个性情乖戾的人;向他说明,他的政策是荒谬的。然后,让他知道改进的方式,你还可以把这些问题揽过来,悄悄地清除它们。
或者去做,或者不做,二者必居其一;要么全身而退,要么全力以赴。你只能做出一种选择。
如果你为一个人工作,那就以上帝的名义去为他工作。
如果他的报酬足以让你有饭吃,那就尽心为他工作,为他着想,支持他,支持他所代表的机构。
“如果我为一个人工作,我就为他工作。我不能对他三心二意,不能阳奉阴违。我不是全心全意,就是干脆不干。”哈伯德如是说。
他说到,如果你非要辱骂、诅咒和没完没了地贬损不可,那么你为什么不辞职呢?当你身处局外时,你可以尽情发泄。但是,你身在其中时,不要诅咒它。当你贬损它时,你也是在贬损自己。
你到处都可以看到那些失业的人。跟他们聊一聊,你就会发现,他们牢骚满腹,怨天尤人他们性格上的缺陷给他们造成麻烦。他们自毁前程,自食其果。所有的雇主都在寻找能够助他一臂之力的人,他却在冷眼旁观。对于那些无所作为的人、碍手碍脚的人,让其趁早离开,这是商业上的规矩,基于自然的法则,奖赏只能属于那些出力的人。为了能得到提携,你必须具有同情之心。
如果你说三道四,指桑骂槐,阳奉阴违,说老板是一个性情乖戾的人,他的事业就要完蛋了,那么你对他毫无帮助。你没必要以不满来威胁他,没必要将嫉恨升级为冲突。
如果你告诉别人你的老板是一个性情乖戾的人,那么你就暴露了你就是这样一个人;如果告诉别人机构的政策“不可救药”,那么显然你也是这样。
哈伯德的观点是:高明的人控制着自己的情感,恰到好处;员工们做着自己的分内之事,以忠诚、信任和义无反顾的献身精神,做着常人不可能做的事情。
谁妖魔化了老板
有的员工将老板们视为神秘英武的化身,高不可攀,总在气派的办公室中主宰下属的命运,正如史前人类对雷电有着莫名的畏惧,一旦科学证明雷电是由于云层中电荷相碰撞而产生的,人们就不再惧怕“雷神”的威力。同理,在你明白“老板们也和凡夫俗子一样”这个道理之后,就请以平常心看待他们,不难发现其神秘之处,也不再觉得他们遥不可及。
其实,普通人对老板的敬畏也只是隔着一层纱,薄纱一旦被揭开,要发掘其内心深处,探究其情感也将成为容易之事。
有一位青年,不畏艰险地爬上山顶,仆跪在地,大声而虔诚地祈祷:“万能的主啊!是您赐予我身体和勇气,我将永远顶礼膜拜您。”上帝不语,只有冷风飕飕,阴霾漫天。
三年后,他来到海边,跪在浩瀚壮阔的大海边,虔诚地祈祷:“万能的、至高无上的主啊!我将永生臣服在您的脚下,为您祈祷,我宁愿一生做您的奴隶,侍奉您。”上帝依然无语,惟有海风阵阵,波涛呜咽。
三年后,青年再次登上高山,来到海边,向上天呼喊:“主啊!原来您永远与我同在,我就是您,您就是我,我就是自己的主啊!”
上帝微笑了,天上飘过几朵白云,清风拂过青年欣喜的脸。
这位青年由对主的顶礼膜拜,到认识自己才是主宰的故事告诉我们:惟有自己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老板不是你的上帝,替老板工作并不是卖身给他当奴仆。
实际上,老板真心喜欢的员工并不是唯唯诺诺类型的。一个员工身上如果真正体现着主人翁的精神,主动地承担责任,就能获得老板的赞赏。假如员工表现得出色,他会不吝啬夸奖;假如员工犯了些微错误,他也会毫不客气地批评指正,但你不必太在意这些“责难”,因为不消一会儿,他便忘得一干二净。
《时代周刊》1997年度封面风云人物——电脑巨子、英特尔公司的总裁安德鲁·史蒂文·格罗夫,曾在1984年被《财富》杂志评为“美国最严厉的老板”之一。格罗夫在一次对部属大声咆哮之后承认:“当我冷静下来的时候,我深感内疚。但这毕竟为时已晚了,因为一个忠实、有经验的管理人员在受到如此大的伤害之后,往往不会原谅我。”看来,老板之所以对员工咆哮往往是脾气使然,并不表示他真对你存有芥蒂,大可不必看得过于严重。由此看来,将老板妖魔化,并将其置于自己的对立面,于己于人都没有好处,也容易导致错误。
看来,正是隔阂这面哈哈镜妖魔化了老板。
追随老板行动
杰克是一家IT公司的业务代表,对自己的销售记录引以为自豪。曾有几次,他向他的老板雷森解释说,他如何如何卖力工作,劝说一位电脑制造商向公司订货。可是,雷森只是点点头,略表赞同。
终于,杰克鼓起勇气,“我们的业务是销售硬件,不是吗?”他问道,“难道您不喜欢我的客户?”
雷森和他的态度一样,直视着他,答道:“杰克,你把精力放在一个小小的制造商身上,可他耗费了我们太大的精力。请把注意力盯在大客户身上!”
杰克明白之后,他把手中较小的客户交给一位中介商。虽然他只收到少量的佣金,但更重要的是:他正在努力实现他的目标——找到大客户。
人们在追求自己的目标时,很容易忘却最初的原因:老板认为你能为他的成功尽心尽力,做出贡献。不少职场人员验证了这一法则的价值所在。
一位负责手机连锁店的主管,他和他的老板都认为:如果扩大连锁店的经营规模,生意便可扩大好几倍。但老板毕竟还有些犹豫,因为老板还难以确定经营管理的前景,即规模扩大能否带来适当的回报。在一次销售会上,这位主管兴奋地说:“工作开展得不错,连锁店生意兴旺。许多人也许常常抱怨不能把所有商品和用户塞进如此狭小的空间,而我们,半个月后几乎把手机直接从送货的业务员手上卖掉。如果有更大的地方,我们的销售额一定会增长,我们是在现有的条件下全力以赴进行工作的。”可以预想,老板对他的杰出业绩给予了高度赞扬。
懂得保全上司的面子
懂得保全上司的面子,无疑是智慧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给老板挣足面子的同时,自己也会有所收益。
即使是很英明、宽容、随和的上司,也希望下属维护他的尊严,而对顶撞他的人会看不顺眼。鉴于此,你应该从以下这几点找到保全上司的面子的宝贵经验。
1上司至上的“规矩”怕受到侵犯
在公开或正式场合,一般的上司都喜欢下属恭维自己,讨厌下属抢镜头、抢次序。尤其是一些上司平时与下属距离过近,随随便便,甚至称兄道弟,下属心目中的“上司意识”淡薄了,一遇正规场合就可能伤害上司的尊严。
2上司出现失误时,不要立即批评纠正
有些人快人快语,肚子里放不住几句话,发现上司的错误就沉不住气。一公司召开年终总结大会,经理讲话时出了个错,他说:“今年我公司利润持续上升,到现在已经创利250万元……”,话音未落,一个下属站起来,冲着台上正讲得眉飞色舞的经理高声纠正道:“讲错了!讲错了!那是年中的数字,现在已达到480万元……”结果全场哗然,经理羞得面红耳赤,情绪顿时低落下来,他的面子也因此受损。
3戏弄上司
有些上司是靠经验爬了上去,能力不强,最怕下属看不起自己。而有一些人有意制造机会,显示出上司的能力不足来让上司出丑,以此捉弄上司。
得罪上司,轻者会被上司批评或者大骂一番;遇上素质不高、心胸狭窄的人可能会遭打击报复,他会暗地里压制你,甚至会一辈子压制一个人的发展。从与上司相处的角度讲,不慎言笃行,一旦伤害了上司的面子,就可能导致不幸,影响你的发展。
4背后表示不满
有些人对上司不满,不当面找上司理论,却在背后乱嘀咕,并有意诋毁上司的名誉,揭上司的伤疤,殊不知,没有不透风的墙,终有一天会传到上司的耳朵里,被上司知道后,后果可想而知。
5给理亏的上司留个台阶下
上司并不总是正确的,但上司又都希望自己总是正确的。所以没有必要凡事都与上司争个孰是孰非,得让人处且让人,给上司台阶下,维护上司的面子,也就给你自己留有余地。
6保面子不如争面子
会办事的下属并不是只知道给上司保面子,而是在一些关键时刻给上司争面子,给上司脸上添光彩,取得上司的赏识。
以老板的心态要求自己
打工和做老板,本质上都是在做事,而具有什么样的心态做事却是最重要的。一个在事业上获得成功的总裁说:“除了那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翁第二代,绝大多数老板都是从打工做起的,而一个人打工时的心态是决定这个人日后是否会成为老板的一个关键。”
有人曾经说过,一个人应该永远同时从事两件工作:一件是目前所从事的工作,另一件则是真正想做的工作。如果你能将该做的工作做得和想做的工作一样认真,那么你一定会成功,因为你正在为未来做准备,正在学习一些足以超越目前职位甚至成为老板、老板的老板的技巧。
当你有为自己工作的心态,并能以老板的心态来要求自己时,你就会很快具备做老板的素质。
曾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东西两座山,中间隔着一条河,每座山上各住着一个和尚,他们都要到这条河里挑水吃,日复一日,渐渐两人成了朋友。
在他们相识三年之后,东山的和尚发现西山的和尚连续七日没有来挑水。又过了半个月,西山的和尚还是没有来。他以为朋友出事了,决定去看看他。
东山的和尚爬上西山,发现他的朋友正在悠闲地打着太极拳。他感到很奇怪,西山的和尚带着他来到后院,让他看一口水井。原来,西山的和尚在每天挑水回来之后,都会在后院挖几锹土,如此坚持了三年,终于挖出了一口水井,所以他就再也不用辛苦地下山挑水了。
这个故事说明,一个有准备的打工者,肯定会在平时以老板的心态要求自己,将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事情当作经验与知识积累下来。久而久之,他就具备了当老板的条件。
以老板的心态要求自己,跟企业的发展并没有实质上的冲突,恰恰相反,如果每一个员工都带着老板的大局观去工作,可以想见公司该是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
有位叫王昆的员工,老板派他到意大利的一家分公司收拾残局。那家分公司连年亏损,老板想把那里的员工全部裁掉,并把公司的货物运回来。虽然老板叫他去的使命是把公司关掉,但他决定改变老板的安排,让这家分公司东山再起。
他是这样想的,尽管自己只是一个员工,但应该时时以一个老板的心态来自我要求,如果自己能让一家即将倒闭的公司起死回生,这不更能证明自己的价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