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5500000020

第20章 北大毕业生谈北大

诸君离学校而去了。在社会上立身的困难,恐怕比在学校里求学还要加甚。若非立志奋斗,则以前所受的教育,反足以增加人生的苦恼,或转为堕落的工具。这是诸君所当特别注意的。事业的成功,须经过长时间的辛苦艰难——成功的代价,走过了许多荆棘的路,方才能寻获康庄大道。立志是砍荆棘斧斤,奋斗是劳力。万不可希望以最少的劳力,获最大的成功。

——蒋梦麟《临别赠言》

离开北大的日子

S君从北大毕业已经快一年了,现在在一个别人看起来还不错的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但是他却觉得对现在的工作很失望。他的工资税前是将近5000元人民币,每年发十三个月,如果出差的话,每天还有一百多块钱的补助,应该说在北京工作的本科生当中,S君的薪酬水平是很不错的了。但是他为什么还是不满意呢?

笔者问他是不是因为工作太辛苦,他笑着摇了摇头,说:“工作辛苦是一定的,有的时候加班到凌晨四五点,第二天早晨又按时上班了;或者出去出差,一个月能有二十多天在全国各地奔波,马不停蹄,连休息的机会都没有。虽然到处都走遍了,但是什么名胜都没有游览过,往往是到了一个地方就住进宾馆里,然后工作。工作完成了以后也没有机会出去玩,几乎就立刻赶到下一个地方去工作了。工作的压力也是出奇的大,一个不小心就可能面临老板的训斥,而且都是被教训得体无完肤、一无是处,工作要拼命地做,不能被同事落下,否则就没有加薪的机会,甚至还要被辞退。所以说实话,也就这几年年轻又能耐住折腾的时候,到处跑跑,过几年真要成家了,如果不能升职,那就肯定要换个行业做了。所以,我们的工作的确十分辛苦,但是并不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觉得不满意。"

他并没有卖什么关子,接着又说:“关键是没有任何成就感。首先,最开始找到这个工作我就没有什么成就感,虽然待遇已经不错了,但是我辛苦地考上北大,现在只能这样而已。同样的别的一般的学校,也有很多学生是我的同事,想到这里我就很不平衡,大家念书的时候付出不一样,为什么到了找工作的时候回报反而都一样了?我自己的能力是一个方面,难道北大这个招牌就不值钱了吗?其次,来了这个行业,觉得工作也很无聊。我做审计,来之前就听别人说,那是中专生就能做的活儿。现在真做起来才发现确实是没有什么意思。我觉得我个人能力并不差,当时进这个会计师事务所的时候就经过了非常激烈的竞争,可是为什么我现在就只能做这样的工作呢?上学的时候觉得自己将来肯定可以为国家、为社会做出些贡献,现在真是很失望。"

笔者问他:“那么你别的同学怎么样呢?现在的境况和你相比又如何呢?"S君说:“联络并不多。毕业以后大家都要奋斗,所以联络很少,我也就和最好的几个朋友能偶尔打个电话什么的,能休息的时候真是什么也不想做,只想在床上躺着。反正他们也不比我强多少,有几个在这样的年纪,就已经开始每天喝茶看报纸来打发上班的时间了,和他们相比,我觉得自己虽然是瞎忙,但是也还是要强不少。人嘛,就怕整天闲着。不过大家聊天的时候,都觉得社会和当初在北大里想的差别很大,不少人都挺失落的,都很怀疑自己将来能做些什么。"

北大人,在离开北大的日子里,你们究竟怎么评价北大,又究竟如何看待自己在北大的青春岁月?

在北大,你学到了什么?

其实,毕业生们的想法在在校生中已经可以找到渊源。如果你留心的话,就会发现其实身边有很多人都会讨论一个很重要的话题,那就是,你在北大的四年究竟学到了什么?毫无疑问,这是个重量级的话题,因为如果真像某些人质疑的那样,很多人真是在北大一无所获,那么北大作为一个教育主体就是失败的,绝对的失败。所以,这个话题讨论起来格外沉重。而且,毕业生们回想起北大生活,也一定是要问一下自己的,你在北大到底学会了什么?

前一阵子,BBS上有一场讨论,观点自然成了两派,一是在北大学到的专业知识是很有用处的,而另外的一方就恰恰相反,他们认为,在北大学到的专业知识一点用处都没有。当然,BBS上的讨论者都是业余选手,讨论讨论就跑题,最后热闹的讨论常常是不了了之,也得不到什么结果。但是一个同学的观点却引起了我的兴趣。

他先是列举了经济学院本科生四年里要学习的专业课:经济学基础、会计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经济学原理、外国经济史、统计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国际贸易、货币银行学、财政学、国际金融、发展经济学、经济学说史、中外管理思想比较、计量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国际经济学、投资银行学,等等。他随后列举了本科毕业生的几个出路:去外企,那么几乎是和专业没有什么关系了;去国家机关,同样是抛开了专业;如果去会计事务所,那么学一门会计就够了;去银行,学一门货币银行学就绰绰有余了。那么,最后的结论就是,对于他们,考虑到所有的就业可能,那么也只要学有限的三四门课就足够了,何必开这么多的课程呢?就是那些研究生们,又有几个是做学问的?最后还是和本科生们一样走上工作的道路,还是什么都用不到。那么,学经济学的本科生们,在北大四年你们究竟学到了什么?就是学到了的东西又会有什么用处?

当然,用实用主义的观点来评价是否有收获也许不是很恰当,但是毕竟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准,如果什么有用的知识都没有学到,只是在这里度过四年的大学时光,然后走上工作岗位,那么大学的教育只怕不能说是很成功了。当然,谁都会成长,在这四年里变得成熟起来,尤其在北大,独特的校园气氛更是使大家获益匪浅。但是性情的成长和情操的陶冶绝对不是我们期望从大学得到的惟一,我们同样希望可以学到真正有用处的知识。

大学一年级的时候,许多同学问过老师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学的这些课程有什么用处啊?当时,老师感到难以回答,最后告诉大家,用处就是打一个基础,让你将来在工作的时候比别人更快地掌握专业知识。那么,事实上,大多数毕业生是远远地离开了专业知识的,他们还有必要学习这些基础吗?至少,没有多少人愿意去做学问,现在的北大人比任何时候都更加现实。

学经济的是这个样,别的文科系又强了多少呢?学中文的整天学文学史,学文学理论,但是最后考了公务员,或者去当了编辑,或者去了外资的企业。他们发现,需要的充其量也就是最基本的常识,大约高中毕业就已经可以胜任了。那么本科四年的学习,到底有什么作用?

文科是这样,理科又怎么样呢?结论其实还是一样的,除了极少数的一些有学术理想的同学外,大家还是一样要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铺垫,来精心地准备。当然,理科和文科不一样的是,没有专业技能的话你什么也不是,所以本科生找工作是很难如意的。98届的W君就放弃了保送读研究生的机会,而选择自己去考,原因就是保送的方向是自然地理学,而他想学的是经济地理学。多了一个“经济",就意味着将来就业的时候多了很多选择。不过比较起来,理科应该是更加有内涵的。但是也很有些理科生,毕业了以后就放弃了专业,这种现象并不少见,因为文理科的分别并不是区分工作类别的根据。

总而言之,学文科的只要不搞研究,如今本科的学习几乎是没有意义的,或者可以说是增加了一个人的内涵,但是用去了四年的时间,代价未免有些昂贵。或者真正有意义的是理科的学习,因为专业的背景浓厚,所以大多不能轻易离开。不过有一位同学在BBS上说,他在一个咨询公司工作,有一个同事就是理科系的,工作起来比他还要厉害,刚开始来的时候什么经济方面的都不知道,可是现在那位大哥说出来的名词他都不一定能听懂,真不知道经济学专业的背景又有什么用处。大约这就说出了一个情况,工作以后,文科生当然做不来理科的工作,但是理科的学生却可以来文科的行业做事情,有的时候还可以做得比文科学生更好。说白了,不就是表明,文科的教育很“空"么?这样的状况,再加上有些老师都很浮躁,四年的教育带来的成效就很不显著了。K君说,他进了公司以后,首先是接受培训,而且接受的培训和本科的学习没有什么关系。在这个方面,他觉得挺遗憾,因为如果在大学里可以深入地学一下真正有用的会计,那么现在他在竞争中就可以获得比别人更加有利的位置了。

我只带走了一张文凭和一些回忆

北大已经没有了以前在全国大学中高不可攀的地位了,现在各所大学都试图在各种数据上超过北大。X君认为,北大地位的下降是显而易见的,学术权威地位的下降冲击的不仅仅是老师,也一样使学生遭受到了损失。X君举例说,十年前,北大学生根本不存在就业的压力,都可以轻松地找到最好的工作,所以也就没有学生愿意为了文凭去读研究生,愿意去念研究生的多数是有学术理想的同学。而现在的情况就远远不一样了,首先是迫于就业的压力,很多同学不得不想尽办法推送到外校读研究生,或者参加研究生考试,以期获得更高的学历,好在将来就业的竞赛中获得优势。另一方面,本科毕业就参加工作的同学比以前更加感受到就业的压力。

北大未名BBS有个版面叫“找工作啦",每年进入十月底的时候,随着就业高峰的到来,这个版也就日益活跃起来:某个公司来招聘了,某个银行来招聘了,笔试了,面试了,拿到offer了,签协议了,公务员考试了,或者是申请被拒绝了……和就业有任何关系的新闻都会一石激起千层浪,一个新闻都可以把大家搞得人心惶惶。X君说起他们找工作时的状况,还是忍不住感慨万千:“说到底,就业的压力太大了。北大人以前没有遭遇过这样的情况,应该说,毕业以后光明的前途是北大人在校学习时发挥个性的潜在保障,一旦没有保证了,大家就没有个性了,大家都会去忙着学习,忙着上研究生,忙着出国了。"至于当时的情景,他还是记忆犹新,“整天注意哪里有招聘会了,任何的招聘信息都不会错过。

然后就整天投递简历,等着笔试面试的消息。我印象最深的是,大约是十二月的一天,下着很大的雪,我因为要面试所以只能穿着西装去,在雪里坐车换地铁折腾了一个多小时才到公司,人已经狼狈不堪了,最后当然是被拒了。人家说,找工作的人就是过着狗一样的生活,没体验过你还真的是不能体会这里面的辛酸。至于为什么就业压力大,我觉得问题的本身还是在于北大自己,因为虽然整体上大学生数量是增加了,但是北大的学生还是就这么几个,如果北大还有着绝对的学术权威,我们不会为了一份理想的工作而如此辛苦。当然和别的学校比,北大应该还是不错的了。不过如果真有一天,北大的学生开始不仅仅是为了一份理想的工作而奔波,而甚至是为能不能找到工作而烦恼的话,那么北大就已经不是北大了。"

如今在1月份,北大的BBS上又是弥漫着工作的信息。从就业看北大,倒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角度。今年在寒假前,经济学院的硕士毕业生们都已经拿到了offer,可以有很不错的工作了。但是本科生们的就业情况就相对比较糟糕了,很多人还在忙碌着。这些研究生里有很多在本科的时候并不是北大的学生,但是他们就比本科生受欢迎,而且他们去的公司或者企业并不需要硕士的多少专业知识,那只能说明,这个社会,已经把硕士的学历看得比北大的名字要重要很多了。

至于别的,X君没有时间多说,因为他还是很忙碌的。但是他说,通过访谈可以回忆起大学时代的美好,虽然只过去了一年,但是他似乎已经感觉很遥远了。他说,从北大他感觉什么也没有得到,除了作为北大人的自豪和一个文凭,而工作用到的技能都是在公司里学到的,能带走的还有一些回忆。他非常珍惜这样的一段经历。不过,他也很遗憾北大的每况愈下,希望北大可以尽早回到相关领域的学术权威地位上来,“那样,我们这些毕业了的北大人也可以把胸膛挺起来!"



同类推荐
  • 悦读MOOK(第十一卷)

    悦读MOOK(第十一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陪孩子一起成长:与家长谈中小学教育

    陪孩子一起成长:与家长谈中小学教育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教育”一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报纸、刊物、书籍、文件上,出现在一般老百姓的话语中。如今,恐怕很难找到不知道“教育”或不懂得教育是什么的人了。然而若要给教育下个定义却并不那么简单。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每个人也很熟悉家庭的含义,然而,当我们给家庭这个词下定义时,却感到并不像想象中那样简单。社会学、教育学和家庭教育学的专家学者是这样解读家庭的。家庭也是个人与社会联系的桥梁。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小学生健康地全面发展,我们精心编著了此书,意在为家长提供中小学教育的全面指导。
  • 中国“超级”大学

    中国“超级”大学

    本书作者在十余年大学生与大学教师的生涯中,对当今中国大学的一应信息、数据和知识进行了横向对比、纵向解剖的综合分析和思考。在资料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上,充分体现了全面性、真实性、实用性、时新性,加上作者的简要精彩注评,相信能给高三即将高考的学生、大四即将考研的学生、研三即将考博的学生以及学生家长很好的参考。
  • 道法自然:老子对人生的8种帮助

    道法自然:老子对人生的8种帮助

    本书将告诉我们不断进取诚然是我们人生意义的所在,但顺应自然规律、道法自然、清静无为也未必不是一种最好的选择。与其为名利外物所困扰,还不如以平常之心来对待生活、对待生命。书中的老子将给我们一种人生境界。他告诉我们那些只注重眼前利益和为物欲所左右的人不过是行尸走肉而已,而追求内心的恬淡和宁静、追求思想的自由与致远、追求与自然界万物和谐一体的美妙体验,这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 父母的觉醒

    父母的觉醒

    《父母的觉醒》是一本从心理与情感层面讲述教养之道的书。“觉醒”意味着对我们经历的一切事情保持清醒,按照现实的本来面目去接受和应对它,而不去妄图控制或改变它。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养孩子的时候,要依从他们的本性,接纳他们的本真。父母的觉醒与改变是教育的真正开始。父母只有安顿好自己的身心,才能帮助孩子成长为一个健全的人。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擦肩而过

    擦肩而过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绝色星辰

    绝色星辰

    叶星辰甩了甩海藻般浓密的棕色卷发,琥珀色的瞳孔闪过一丝狡猾的眸光。那张邪气的脸,在灯光的映照下,明明灭灭的闪烁着倾城妖孽般的帅气……“蓝馨月,从今天开始,你就是我的女人!”一个妖孽般倾城绝色的校草,为何会爱上一个普通的笨丫头?并且死缠烂打,誓不罢休?这里面究竟有怎样的秘密?
  • 礼仪常识(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礼仪常识(最新21世纪生活百科手册)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讲述礼仪常识:社交、日常生活、办公事务、服务业、商务等。
  • 家常肉小炒

    家常肉小炒

    《美食天下(第1辑):家常肉小炒》由中国烹饪协会美食营养专业委员会推荐,《美食天下(第1辑):家常肉小炒》名厨不传的地道好吃肉秘诀,招招好学易做,道道色昧俱佳,让您轻轻松松在家做美味!从“家常”“基础”人手,从原料和原料加工说起,最家常的菜式、最基础的做法一一详解。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小小萌妃

    小小萌妃

    被当选为五百年难得一见的YY奇才,我荣幸的获得了全世界仅存的一份穿越协议,得到了穿越的机会。可是…可是…为什么要我穿越到一个不满五岁的奶娃娃身上。而且这身体还能忽大忽小的变来变去,丫的作者你到底有没有常识啊?!!而且而且…那位长得似魔似幻,人妖样的BT还要每晚抱着她和小白一起暖床。5555555555我不要啊!这个世界为什么就不能公平一点啊?同样是宠物为什么小白有肉吃,挖却只能喝难喝的草药!老子要吃肉哇,老子不吃素!还有那位大叔,不要以为拿着这么厚一本书就能显示出你的学识渊博,你以为我不知道,你的书根本就拿反了哇!不要在我面前装,我最恨装腔作势的人了。啊?你是因为看我看的走神所以才把书拿反的?不要吧!我只是一个小孩子而已…你难道对我有什么企图(抱胸自卫状)什么?你说我的甜甜的鲜血可以提升功力还能恢复体力?哇~不要啊…你吸血也要有点技术含量嘛,不要拿嘴直接咬好不好,我会很痛痛的哇…还有你!你看够了没有?我只是眼睛大了点,其他地方都是普通的小孩的特征哇!不要拿你的飞刀戳我脑袋好不好?会出血的,我的血很宝贵哇!啊啊啊!!!原来你会说话啊?可为什么说的第一句话就这么有震撼力:“做我老婆吧?”你脑袋秀逗了吧!你是哪只眼睛看出我有老婆的特征了?然后他又震撼的爆出了第二句话:“杀完人,你可以替我疗伤!”本文巨雷!!!请自带避雷针!!雷死雷伤不算工伤~~概不负责!55555555555我终究还是摆脱不了医药箱的命运!……==========================================本文纯属自娱自乐,但也希望能给你的生活带去点点乐趣,祝看文开心,~~~(>_<)~~~~===========================================【推荐好友的文文】楠可可——《管家酷夫》——面临成熟—《总裁的娃娃情妇》鱼罐头——《妖孽总裁》——雪域晶霊——《傲颜》——伊人伊梦——《百变闺秀》——豆姐——《莫名其妙》——颜妍——《侍妾【霸】君心》—小影—《红颜笑之桃花遍天下恋爱成冰—《王,宝宝老婆带走了!》淘气鬼——《衰王硬上弓》——稍纵即逝——《日夜贪欢》————————————————————————————————五岁娃娃系列:
  • 黑眼睛

    黑眼睛

    1艾晚八岁,是家里最受忽视的孩子,姐姐艾早活泼伶俐,哥哥艾好聪慧异常,使得相貌和资质甚至性格都平平的艾晚在家中似乎成了可有可无的“多余”孩子。妈妈把家庭未来的希望都寄托到“全能”艾早和“天才”艾好的身上。只有爸爸一视同仁地疼爱艾晚,还特意从遥远的南方带回水仙球给她……
  • 阿来:空山3

    阿来:空山3

    藏族青年拉加泽里为改变贫弱状况,放弃学业和爱情,走上伐树倒卖木材的道路。聪明的藏族青年游走在致富的玄机里,金钱使机村人陷入疯狂,在价值观混乱的年代,对与错困惑着新一代机村人。繁华小镇云雾般消散,信念,恩仇,斗争,疑惑,一如斯人远去,苍山已老,人何以堪。
  • 达尔文传(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六辑)

    达尔文传(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六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