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举办类似的专题企划活动,往往还不太需要甚至根本就不需要什么投资的本钱,以致不少人以“空手道”来形容之。当然,被这样形容的人,心情也是复杂的。或者是创业艰难的悲壮、或者是游刃有余的潇洒、或者也有始终不得要领的尴尬。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讲,“专题活动”这个公共关系职业术语的流行,在让企业人士认识到一种塑造和传播企业形象的技术手段的同时,也使一大批人将自己的“活动”从纯社会事务的范畴中拉扯出来,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挂上了钩。这是一个从业余向专业化水准过渡的过程。因为它使许多深知“名不正则言不顺”的人为自己的企划行为找到了一种堂皇的借口。这也是一个必然的过程,是企业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对各种实用的思想与技术选择的必然,也是公关企划随着经济的推进,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的必然产物。 企业对活动的要求,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从形态到效果的要求越来越苛刻。 企业对“活动”的需求,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从形态到效果的要求越来越苛刻。但是,企业对“活动”需求的脉络与层面正变得日益清晰,往往更加偏重于广告与促销。这一方面在发达国家正变得越来越成熟。
检验活动型外脑的绩效常常可以用一种朴素直接的思维方式来评价:如果说让企业投入,去发起的活动如同海边的潮水,那么对企业家来说,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看大潮过后,留在企业“沙滩”上的是什么。
3专业化外脑
在企业实际运作的事务中,那些灵感爆发式来去无踪的“创意”,缺乏主体意识与效果预期可控性的“活动”,正日益受到挑剔的“审视”,而代之以对外脑专业化水准的倚重,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发达国家的企业走过的道路早已证实了这一点。而专业化外脑对于某些行业和领域的系统化研究,也往往能够给企业带来相对严谨的思维体系,这是专业化外脑的主要价值所在。
欧美的“外脑”服务大多是以公司名义出现的企业行为,客户所注重的也是智囊团整体的智慧和经验。一些发展中国家则与之相反,比较看重策划者个人的名气和经验,在很大的程度上导致了“外脑”行业的包装之风大盛。一些让人觉得可以说可以听但实在不敢去细想的神话般的所谓“案例”,也煞有介事地粉墨登场,反倒给这种行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阻碍。这一点,一些企业人士也是应该负有责任的。
再比如,发达国家的“外脑”公司,针对客户的咨询所指,拥有和使用的营销、管理、广告、公关、培训等各方面的专家,甚至以各专业为特长的公司,在专业技术的分工协作上是十分成熟的;而一些不成熟的企划机构则希望对各种类型的企划业务一手包揽,俨然“有求必应、保证万能”,其实并不具备专业的权威。从发达国家的“外脑”的人员构成来看,多是资深的企业老总、政府官员、研究人员,他们的共同特征都是既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对于一个经济不太发达的国家来说,以“外脑”为业的职业人士才刚刚出现,整个行业还处于一种极不成熟的状态,甚至一些水平不太专业的人,竟然不顾专业的局限而急于求成。发达国家“外脑”行业已成惯例的科学运作,对专业化程度的要求极高。不像发展初期的企划人员用大量随意性的策划运作,在急于从客户的腰包里掏出钱来的同时,也正极大地伤害着“外脑”行业自身的发展环境。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家和“外脑”行业的探索者中的有识之士、有志之士也在自身的实践中脚踏实地地探索着专业化“外脑”行业的形成与发展,在反复的实践摸索中逐步使自身在思想和技术上日渐趋于专业化。
从“外脑”行业的发展历程来看,专业化趋向的来临也是在对客户要求从内容到形式的变化中逐渐感知的一个渐变过程。产品开发、公关、广告、促销、质保、工业设计等各个方位几乎不约而同地发现,单纯固守自己的所谓专长已经难以应付企业运作的实际需求。或者反过来说,企业对“外脑”的需求也在从最初的简单策划而逐渐转变为对专业性和综合性方面的高要求。
三、新时期对“外脑”的要求 全球性的经营方式导致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也使得经营中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加。 随着国际化大市场的形成,全球性的经营方式导致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也使得经营中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加。例如,在全球化的产品经营中,如果遇到本土化方面的阻碍,就必须求助于“外脑”公司,有些甚至是异国的专业咨询公司。因此,对“外脑”的要求有日渐严格的标准化和专业化要求。它们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所有企划人都在追求“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最高境界,“运筹帷幄”代表着对外界所有相关趋势的掌握,立身于现实却可以推演未来的变化;而“决胜千里”又意味着企划的视野不只是立足现实,更是跨越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企划永远是为了未来”,企划要考虑各种变化的因素。企划的道路上没有“英明天才”,所有的成功者都是从“臭皮匠”开始,经过不断的尝试、学习、累积才能逐渐成为智者。这一过程是艰辛而漫长的,但是相对地,每个人经过类似的努力都可以达成愿望。
培养卓越的企划才能,决非一朝一夕可成,甚至也不是一年半载可以见效的,我们希望能够提供一些可以提高企划能力的努力方向,使有志于此者能在学习的时候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企划能力的培养,除了最重要的经验累积之外,还必须具备一丝不苟的态度。
“勤奋敬业,务求完美”是每一位企划人的基本要求,除了能充分满足现实工作的要求外,还必须不断地鞭策自己持续地求新、求精。即使今天所做的企划案只是为了购置几张办公桌,也应该本着认真的态度去完成。大型企划所需要的才能也是通过这种细微的运作所积累的。
2察人所未察
作为企划人,要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迅速而粗略的察觉可供策划的重要资料,这就需要极佳的观察力。正如书中所提到的,企划人得分辨出问题的真正症结所在,而不是忙于处理一些琐事。善于从旁人所忽略的事物中发掘思维的灵感往往是企划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这样的方法很多,其中,“历史回顾分析”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可以从旧报纸中去提高观察力。首先,选定一个感兴趣的社会事件,比如“大气污染”事件,依照日期先后逐一阅读,在新闻中发现连贯的线索,排除其他的干扰项目,最后即可由事后的结果观察出结果所在,借此使自己的观察力变得更敏锐。
3宽广的胸襟
一位企划人如果光靠一丝不苟的精神,而缺乏容纳不同意见、现象的心胸,很容易钻牛角尖,使企划的内容陷入狭隘的格局,缺乏集思广益的团队精神。
宽容并不意味着不负责任,而是要求掌握真正的重点。在企划案的进行中,可能会遭到不同的批评、意见,有许多琐事来干扰,再加上对未来准备无论多么周全,都可能有一定的误差存在,假使不能包容这一切,就很可能把自己孤立起来。
4广博的学识
信息在个人头脑中内化与储存后变成知识。正如我们强调信息对企划的重要作用一样,广博的学识将促使企划者头脑中灵感组合的频率更高,也更容易产生精美的创意。
目前,对人才的知识要求一般强调专博结合的“T”型知识结构,其中“—”表示横向的广博知识,“|”表示纵向的专业知识。而对企划者来说,横向的广博知识更为重要。因为跨越多学科的横向知识,更能在差异较大的信息组合中,产生富有价值的灵感火花。美国《商业月刊》于1985年调查了美国237家大企业总经理的个人情况后发现,现在美国企业界对总经理的知识构成有一个基本的看法:认为与其有个管理学、经济学、工程学的硕士学位,还不如有更广泛的文化知识修养。因为,有丰富的知识修养的人,能敏捷地接受多方面的信息,能够通过厚积薄发,促成理想的创意方案。
5灵活的思维
企划者总是将各种各样经验中或信息中的办法与目标相结合,以促使灵感迸发并最终形成创意。创意是一种思维活动。而要产生创造性的思维结果,往往要运用一些科学的思维方法,如归纳思维法、演绎思维法、类比思维法、发散思维法、聚敛思维法、逆向思维法、辩证思维法……然而,在具体企划中,企划者往往是就要解决的问题、要实现的目标,找到最佳的对策。目标只能与特定的甚至是惟一的信息组合,才能产生最富有价值的企划灵感。显然,在这种信息的组合中就需要企划者富有思维的灵活性。否则,总是让目标与习惯的思路信息组合,也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由于人们对一些平凡事物的关注逐渐变得没有耐心,企划大师们于是不断亮出奇招、绝招,以求生存与发展,其背后,最光彩夺目的核心依然是企划者们那种思维的灵活性。例如,美国著名企业家哈默的经营项目从化学药品到饮料果酒,再到石油,几次主业方向的改变都表现了他灵活的思维。而香港超级富豪李嘉诚从塑料玩具推销员起家,先是自办塑料厂并成为海内外闻名的“塑胶花大王”,继而看准香港房地产业,大胆投资,又成为著名的“地产大王”;此后他以购股方式,成为多家英资企业的大股东……显然,在李嘉诚的成功策划中,表现出了超出常人的敏捷。
假如一个人同时具备管理者与决策人的双重身份,那么他就还需要有组织能力、决断魄力、协调能力、社交能力等。而这里,我们对外脑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他(或他们)的智力结构上。
一、“外脑”的职责
具有“外脑”性质的专业公司,在为企业提供企划服务时,应该十分注意在企划建议书中明确企业的受益点。同时通过讲解、培训、讨论等形式,让企业透彻了解企划服务的性质,以及企业以什么方式获得怎样的好处。这样,双方都能做到心中有数,既有利于双方沟通,也有利于达成共同的合作意向。作为企划主体之一的“外脑”,主要是从如下四个方面向对方提供服务的。
1信息、知识的供给 专家们所提供的知识必须是有效信息和知识经验,这一切都需要一种有针对性的精确定位。 专家们所提供的知识必须是有效信息和知识经验,这一切都是通过长期行业实践和具体市场调研后形成并总结出来的,它需要一种有针对性的精确定位。比如说,如果外脑介入的是一家经营洗涤剂的企业,那么,在专家所提供的信息中应该包括国内、国外同行业厂家在产品、经营方面的特色,以及同一层次的竞争对手的具体情形。其中又包括品种、价格、包装,还有经过调研之后的消费者对该合作企业的具体印象,等等。这些信息有一些是企业本身已知的,另一些则可能是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市场的详细情形,不为企业所知。
这里需要着重强调的是,这些信息必须有针对性,一定是通过专门的收集得到的,甚至有一些是向信息公司购买的商业情报。类似这样的服务,是深入企业和市场之后,针对具体问题而调研的结果。作为一个专业化的“外脑”(可以是一个团体,也可以是一个信息咨询公司),向企业输出高质量的信息和知识,是一项义不容辞的责任。
2理念的认同
负有盛名的顾问公司是“外脑”的典型代表,他们往往非常强调一次运作能给对方带来多少理念上的新思路,而这些思路给企业的好处是长期的。
任何重要的概念,都是通过实践和对大量事实的观察分析、总结提炼出来的。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代表着真理。在企划作业中,无论是诊断、设计、论证,还是培训,正确的概念所产生的作用无处不在。
类似的分析方法使人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比如,在一些企业中,工资奖金越发越多,士气却越来越低落。大家都知道这里面有问题,却不知究竟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但人力资源专家会告知企业管理者:比工资绝对数重要的是个体间的工资差异,比差异更重要的是构成这种差异的理由,比理由更重要的是要以恰当的方式使当事者知道改变的原因。
类似的设计方案,不仅可使企业少走弯路,还有利于企业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比如,时下流行的导入CI。CI设计的理念源自于工业设计,真正有价值的是其方法论。对企业来说,在导入过程中学习CI的设计思想,应该比设计文本更受到重视。
另外,概念、观念的输入是一回事,这些概念、观念为企业认同是另一回事,而要想取得好效果,没有企业的认同是不可思议的。所以,在企划作业中,“外脑”应以各种方式加强与企业上上下下的沟通,最终达成共识。
3提供经验
应该肯定,专业化的“外脑”的水平将决定服务的质量。因此应该从五个方面去考核他的资格:一是职业道德;二是理论功底;三是专业技巧;四是创意精神;五是经验积累。
“外脑”所提供的经验,对于企业来说是十分珍贵的,它是被以前的无数实践所证实了的,具有极强的操作性。企业当然也应该对这些资料倍加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