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3700000005

第5章 如何在喧嚣中安顿身心 (1)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宋·无门慧开

人世浮华,放得下,才看得开宠辱得失;放得下,才能于转念间遇见幸福。愚者总以为幸福在遥远的彼岸,智者却懂得将周遭的事物培育成幸福。今日不执著,明日才不会后悔。放下心中的负累,以平常心对待一切,随缘任运,不执著、不强求、不贪恋,便能从容获得身心的大自在。

世事无常,不必挂怀

【佛心智语】

能够明白自己心中的欲望皆是妄念,自己所执著的一切都不是永恒的存在,想到这些而放下执著,才能得到解脱。

在300多年前的日本,有一位老禅师在圆寂之前应弟子所求留下遗偈,他倾尽全力只写了一个“梦”字,而后便含笑去世,他就是高僧泽庵宗彭。

高僧圆寂之时,一般都会根据自己一生的修行或者大悟之后的禅理为后人留下遗偈,一般以五言、四方为主,像泽庵禅师这样只留下一字为偈的实属罕见。他在入灭之际为后人揭示了人生如梦的真谛,他一生写了上百首有关“梦”的诗和歌,其中一首写道:

人世沧桑虽有情,来去匆匆皆为梦。红枫染尽群山麓,残阳西下闻秋岁。

生命就像是大梦一场,梦醒之后,即使头脑中还残留着梦中的些许痕迹,但是双手已经握不住一物。古人语“一指弹风花落去,浮生若梦了无痕”,人生本来如此,在不可掌控的时空变迁中忙碌奔波,直至死去。佛家认为世人所经历的生死过程犹如一场梦,“众人在人、天、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六道中,或上升或下降或转生,出生入死,死了又生,此生到彼生,一生又一生”,这是一场生死梦。

永嘉大师在《证道歌》里也谈到过梦:“梦中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觉后为空,而未觉之时,则是一种世事无常,被莫测的命运捉弄的感觉。一切事物生灭变化,迁留不住,没有永恒不变的东西,就像《佛说无常经》中所言:“大地及日月,时至皆归尽;未曾有一事,不被无常吞。”

佛陀在竹林精舍时,有一天接受居士的祈请,偕同弟子至城中开示说法。结束后,在出城返回精舍的途中,遇见一人赶着牛群回城。牛个个肥壮,一路上跳跃奔逐,彼此还不时以牛角互相抵触。佛陀见到此景,有感而发,说了一首偈子:

譬人操杖,行牧食牛,老死犹然,亦养命去,千百非一,族性男女,贮聚财产,无不衰丧,生者日夜,命自攻削,寿之消尽,如荧穿水。

回到竹林精舍,待佛陀洗足毕,就座后,阿难即稽首请示:“世尊,您在回途中所说的偈语,弟子未能完全了解其中的义理,祈请世尊慈悲开示!”佛陀告诉阿难:“回来的路上,你是否见到那位牧牛人赶着牛回城?”阿难回答:“是的。”佛陀接着说:“这群牛的主人是屠户之家,原本养了上千头牛,为了让牛健壮肥美,屠户雇人天天放这群牛到牧草丰美的地方吃草,逐日挑选最肥壮的牛,宰杀赚钱。就这样一天过一天,这群牛已经被宰杀超过了半数,然而,这群糊涂的牛儿却浑然不知,依旧每天开心得吃草玩乐,或与同伴争斗。我因为感伤它们如此无知,所以才会说此偈语。”

接着,佛陀又对大众开示:“不仅这群牛如此,世人也是一样,不知晓无常的道理,执著地认为有一个不变的‘我’存在,每天只知贪图五欲之乐,更为了永不满足的欲求彼此伤害。当无常来临之际,又无能力超越,徒然掉入轮回的深渊,生生世世无法出离。所以,世人又与这群牛有何差别呢!”

不仅这群牛不知道无常的道理,连人也常常在浑浑噩噩中遭遇到不可抗拒的命运磨难。很多人从生到死都像是在梦中一样,虽然在其中忙忙碌碌、吵吵闹闹,煞有介事。有的是身在闹,有的是心在闹,有的是身心皆闹,但是整个世界,以及世间的一切,每时每刻都不断变化着,没有永恒的东西,例如人有生老病死,这些都是无常。

无常是苦。佛法说,人生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苦的事实,而在这个苦里就有无常。无常生白发,无常催别离,无常导致求不得,无常将朋友变为冤家。捉摸不定,随时变化,这是无常,也是空。

无常就是没有永恒,然而无常又是永恒,表面看来是一个悖论,事实上并不矛盾。佛法讲“无常”,指的是没有一样东西是永远不变的,只有“经常在变”这个原则永远不变,所以无常就是永恒。

诗仙李白曰:“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天地是万事万物的旅舍,光阴是古往今来的过客,人生浮泛,如梦一般,能有几多欢乐?又何必过于痴迷?

苏轼也在《前赤壁赋》中感叹“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在浩瀚的宇宙面前,生命不过是须臾一瞬,注定要受无常红尘的颠簸。从梦中醒来,心中便会开阔明澈再无挂碍,对生死、自我也将不再执著。

假如有一天世人能够认识并接受世事无常的事实,就能够明白自己心中的欲望皆是妄念,自己所执著的一切都不是永恒的存在,想到这些而放下执著,才能得到解脱。

不自扰,烦恼都在身外

【佛心智语】

人只要活着,便会有无尽的烦恼,是纠结其中,还是超脱其外,全在于自己。

生命短暂,快乐有尽而苦难无穷。在佛教的四圣谛中,苦谛是最关键的一谛,也是佛教人生观的理论基础。佛教认为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蕴盛。一个人从出生后发出第一声啼哭,到去世时留下最后一抹微笑,几十年都无法逃避人生的重重劫难。因此,人们寄希望于修行,希望在修行中得到解脱,而佛教的解脱之道就是灭苦之道。

解脱分为身体的解脱和心的解脱,也就是肉体的自由与心灵的自在,其中心的解脱比身体的解脱更为重要。现实生活中,常常有人抱怨学业不顺利、生活节奏太快、工作太累……这些人身在牢笼之外,却将自己的心困在牢笼之内;而有的人即使身陷囹圄,也能够保持一颗从容淡定的心,欣赏明媚春光,聆听虫鸣鸟语,享受柔和微风。

古人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确,大多数烦恼其实都是人们自找的。

道信第一次见到僧璨禅师时,施礼问道:“大师慈悲,请您指点我解脱的方法。”

僧璨禅师并未直接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反问:“谁把你绑起来了呢?”

道信不明僧璨禅师为何会发此问,于是恭恭敬敬地回答:“没有谁捆绑弟子。”

僧璨禅师微微一笑,对道信说:“既然没有人把你绑起来,你又为何求我帮你解脱呢?不是多此一举吗?”

道信顿时开悟,后继承僧璨禅师的衣钵,成为禅宗的第四祖。

开悟之前的道信并未领悟到是自己的心束缚了自己,心不自在,即使肉体进退自如,依旧会挣扎于痛苦与困惑之中。

《金刚经》中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就是无所挂碍、不执著,让心自在,不让心停在任何事物上,事过心过,事来心生。做了好事马上要丢掉,同样,对于痛苦的事情,也要丢掉。如果不丢掉,就是心有所住,也就是心被困住了。

希迁禅师住在湖南,有一次他问一位新来参学的学僧:“你从什么地方来?”

学僧恭敬地回答:“从江西来。”

希迁禅师问:“那你见过马祖禅师吗?”

学僧回答:“见过。”

希迁禅师随意用手指着一堆木柴问道:“马祖禅师像一堆木柴吗?”

学僧无言以对。

在希迁禅师处无法契入(体会佛法真意),这位学僧在回到江西后见马祖禅师,讲述了他与希迁禅师的对话。马祖道一禅师听完后,安详一笑,问学僧道:“你看那一堆木柴大约有多少重?”

“我没仔细量过。”学僧回答。

马祖哈哈大笑:“你的力量实在太大了。”

学僧很惊讶,问:“为什么呢?”

马祖说:“你从湖南那么远的地方,背了一堆柴来,还不够有力气?”

马祖禅师用诙谐的语言点出了学僧的心态:放不下他人对自己的毁誉,一点小小的烦恼便时时放在心上,不肯释怀。只要自己放得下,一切烦恼便都在身外,不会对自己产生丝毫影响。

“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古人的诗句可谓一语道出了人生苦恼的境地。其实世间本没有烦恼,是人心有了欲望,有了攀比心,才生出了“得不到”的烦扰和“比不上”的苦闷。一个人若能从容淡定,便会远离烦恼,体验另一种生命,另一番境界。

人只要活着,便会有无尽的烦恼,是纠结其中,还是超脱其外,全在于自己。不做庸人不自扰,不将烦恼放心头,风过耳处,才能享受天高云淡。

当提起时提起,当放下时放下

【佛心智语】

表面的不执著并非真正的放下,只有在内心深处真正做到提放自如,才能达到放下荣辱、自在解脱的大境界。

世上人,无论学佛还是不学佛都深知“放下”的重要性,可是真正能做到的人却不多。“放下”二字,诸多禅味,人生在世,想要做到提放自如,并非一件简单的事情。提起需要承担责任的勇气,放下也需要斩断妄念的魄力。提得起的人,是慈悲的人,是负责的人,是奉献的人;而能够放下的人,是有智慧的人,是自在的人,是解脱的人。

大多数人,总是提不起意志和毅力,却放不下成败;提不起信心和善心,却放不下贪心和嗔心。

一对学禅的师兄弟走在一条泥泞的道路上。走到一处浅滩时,他们看见一位美丽的少女在那里踟蹰不前。

“来吧!小姑娘,我背你过去。”大和尚说罢,把少女背了起来。

过了浅滩,他把小姑娘放下,然后和小和尚继续前进。

小和尚跟在大和尚后面,一路上心里不悦,默不做声。

晚上,回到寺院后,他忍不住了,对大和尚说:“我们出家人要守戒律,不能亲近女色,你今天为什么要背那个女人过河呢?”

“呀!你说的是那个女人呀!我早就把她放下了,怎么你到现在还挂在心上?”大和尚笑着答道。

大和尚背女子过河的举动是提起,是负责和奉献;背完之后立刻抛到脑后,是放下。当提起时提起,当放下时放下,这是大境界。小和尚则当提起时提不起,当放下时又迟迟不放,在提放之间走入歧途。

佛法中言:悬崖撒手,自肯承担。“悬崖撒手”就是一种放的姿态,有所舍,才能有所得。唯有放下,才能真提起。放下,不仅要放下自己,还要放下周遭所有的一切。表面的不执著并非真正的放下,正如故事中的小和尚一样,看见别人有难,却为了佛门戒律而袖手旁观,便以为是谨守了佛门戒律,却不知自己的挂心才是真正的放不开。

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做到提放自如,才能达到放下荣辱,自在解脱的大境界。令人遗憾的是,很多人连自己拥有什么、缺少什么都分辨不清,又何谈提起与放下?

赵州禅师的禅风非常锐利,学者凡有所问,他的回答经常不从正面说明,要人从另一方面去体会。

有一次,一个信徒前来拜访他,因为没有准备供养他的礼品,就歉意地说道:“我空手而来!”

赵州禅师望着信徒说道:“既是空手而来,那就请放下来吧!”

信徒不解他的意思,反问道:“禅师!我没有带礼品来,你要我放下什么呢?”

赵州禅师立即回答道:“那么,你就带着回去好了。”

信徒更是不解,说道:“我什么都没有,带什么回去呢?”

赵州禅师道:“你就带那个什么都没有的东西回去好了。”

信徒不解赵州禅师的禅机,满腹狐疑,不禁自语道:“没有的东西怎么好带呢?”

赵州禅师这才指示道:“你不缺少的东西,那就是你没有的东西;你没有的东西,那就是你不缺少的东西!”

信徒仍然不解,无可奈何地问道:“禅师!就请您明白告诉我吧!”

赵州禅师也无奈地说道:“和你饶舌多言,可惜你没有佛性,但你并不缺佛性。你既不肯放下,也不肯提起,是没有佛性呢,还是不缺少佛性呢?”

同类推荐
  • 催人泪下的一幕

    催人泪下的一幕

    古往今来,一切闪光的人生,有价值的人生,都是在顽强拼搏和不懈进取中获得的。
  • 能力提升篇(大学生成功求职系列)

    能力提升篇(大学生成功求职系列)

    从校园到职场就是这样成功飞越的!练好“内功”是大学四年的“必修课”,8堂课助你一臂之力,为你揭示成功求职者的练“功”心经!如果不想让自己“毕业即失业”,不想“成才不成反成宅”,不想在职场中被欺压凌辱,不想大学里的女朋友因为你没“钱途”而甩了你,不想让老爹老妈伤心,不想……你不想的事情太多了,是以,赶紧给自己下几副猛药吧!《能力提升篇》是“大学生成功求职系列”之一,经由大量调查,揭示出过来人在工作上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并对症下药,逐一分析阐发,总结大学生在毕业前必须掌握的能力。本书通过大量调查,揭示出前辈们在工作上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并对症下药,逐一分析阐发,总结大学生在毕业前必须掌握的能力。
  • 魔鬼躲在细节里

    魔鬼躲在细节里

    本书提供的四十二个细节,创新地提取了成功者身上的闪光点,加入了许多有突破性的观点,告诉你怎样从生活中旁人料想不到的环节出发,突破现有的工作困境、发挥自己最大的潜能,获得成功。如果你想要在职业生涯中不断的追求成长和卓越,希望你能够在阅读本书的建议后获得启示,并且运用到工作中,提升自我,最后破茧而出,立于成功之颠。
  • 舍得大全集

    舍得大全集

    舍得一词,举重若轻,似四两拨千斤般解释了人生旅途上大大小小的事物。就如水与火、天与地、阴与阳一样,是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概念,相生相克,相辅相成,存在于天地,存在于人世,存在于我们的心间,存在于微妙的细节,囊括了万物运行的所有机理。万事万物均在舍得之中,才能达至和谐,达到统一。
  • 如何沟通领导才放心 怎么做事领导才信任(大全集)

    如何沟通领导才放心 怎么做事领导才信任(大全集)

    大多数职场中人既不了解领导的心理活动,又缺乏与领导交的技巧,因此和领导之间产生了隔阂。这常常使我们的判断、工作方式和态度产生偏差,不但不能创造一个身心愉悦的工作环境,反而阻碍了成长和发展。只有与领导保持有效沟通,充分展示自我的能力和品格,消除与领导之间的误解和隔膜,才能获得领导的信赖和器重,才能有更好的上升空间。
热门推荐
  • 火凤凰之庶女遮天

    火凤凰之庶女遮天

    为了他,她离开了族门!放弃了身份!无怨的付出!不顾性命!大难临头!毅然守护在他身边!生死与共!无怨无悔!尘埃落定,他登上宝座,却灭她族人!赐她红花一碗!毒酒一杯!鬼谷圣女苏永娇含恨重生,就是要那人血债血偿!备受痛苦!今生她是国公府不得宠的小庶女!灵魂交错,她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忍气吞声的四小姐!皇帝怎么了?就可以高枕无忧?诡计!阴谋!陷害!环环相扣!报仇路上风雨险阻!她不愿拜倒在那黑暗阴险的诡计之下!机敏、心狠、冷血、狠毒的一一还击!重生一世,恶女寻仇,她再也不会对那人心软!欠下的血债,定要他加倍的偿还!她就是那地狱里的嗜血恶女!拉他下那十八层地狱!永世不得超生!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庶大招风!所向无敌!奈何此女太倾城,吸引的都是人间极品——某男动情,表示做我的王妃吧!某某男吃醋,表示跟我回家吧!有没有搞错?想娶我?得看看你们有没有本事!然后,某男倒霉了,某男心痛了,某某男——呃,大家还是看文吧~坑品有保证,请大家放心的跳坑吧~
  • 家常食材饮食宜忌

    家常食材饮食宜忌

    本书分为五谷杂粮类、蔬菌类、肉类、水产类、水果干果类、调味品类、饮品类七个章节,讲述各种家常食材的饮食宜忌。本书基本涵盖了常见的食材,每种家常食材的基本信息全面,全面解读选购宜忌、烹调宜忌、食用宜忌等各种饮食宜忌,还列出对应的相宜食物和相克食物,让广大读者全面了解各种家常食材的各类饮食宜忌。
  • 怒放

    怒放

    十年离合,陌路尽头,殊途同归。留在青春的记忆里,终究只是一片迷离的伤。十年之后,少年曾经清澈的眼已经染上了沧桑,你是否还如当年一样,微微翘起嘴角,不诉离殇?
  • 人与超人、圣女贞德(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人与超人、圣女贞德(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全新的译文,真实的获奖内幕,细致生动的作家及作品介绍,既展现了作家的创作轨迹、作品的风格特色,也揭示了文学的内在规律。题材广泛、手法各异,令人在尽情享受艺术魅力的同时,更令人在各种不同的思想境界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启迪,从而领会人生的真谛。
  • 碧海青龙传系列四

    碧海青龙传系列四

    十万年前的洪荒之战,无数强者陨落天际,踏入轮回;十万年后,他们的转世逐一出现,当年的暗中布局,都渐渐地浮出水面;看似平静的人间界,终于再起波澜,大唐的烟尘,掩不住历史的脚印,唐朝的官场、江湖逐一出场,无数英杰也逐一隆重登场;但所有人,都只是一个人的陪衬……
  • 复君仇•宫媚(全)

    复君仇•宫媚(全)

    (蓝楹花语:绝望中等待爱情)侯家有女,绝色娇容;花不可比,水过波流;众想揽怀,却之门外。十岁,未婚夫溺水而亡;十二岁,未婚夫半遇盗贼,中剑身亡;从此她被冠上克夫恶名,她相信这一切都是命!十六岁,被视为“妖女”,会带来瘟疫,为了心爱的那个她,她甘愿架上火架。她以为自己死了,可醒来才发现一切都变了,到底是她变了,还是他?一个从小将不幸视为命的人突然发现自己的命只是另一个人为自己导演的一场好戏的时候,她又该如何?当爱情遇到阴谋,会击出火花,还是会飞蛾扑火,引火自焚?当她发现自己投入的一切都只是一个玩笑的时候,她又该如何面对?而当他发现原来这只是她的一个阴谋的时候,他又该如何面对?她说:“如果有选择,那么下辈子请不要再遇到我,因为我给不了什么!”他说:“如果有选择,那么下辈子请你不要遇到我,因为我能给你只有伤害!”一个残情冷欲的王爷,一个被胁迫的青楼花魁,他们到底会演绎出怎样的爱情?是爱,还是恨?如果有得选择,宁愿他们在时光交错的时候,缓缓地错过,才不至于想爱而不敢爱,而爱也成了奢侈,更是牺牲!本书又名《舞姬残香——恨怀幽》——————————————————————————亲们可以从【阴谋篇】第一章愁亦仇1开始看起,当然前面也是值得一看的哦!~~~~呵呵~~~~此文有点小悲,有点小乱,亲们小心看着哈~~~漫落好姐妹文推荐:宝贝要幸福——《穿越之美男要嫁我》爆笑到你也想要个这样的美男http://m.pgsk.com/a/83795/
  • 绾青丝

    绾青丝

    绾青丝,挽情思,任风雨飘摇,人生不惧。浮生一梦醉眼看,海如波,心如皓月,雪似天赐。你自妖娆,我自伴。永不相弃!——借书友“东方如梦”赠词以代文案。叶落江秋孤舟蔚,海烟长空一色蓝。花落人去空落雪,楚楚凄凄弄停云。殇酒无味画声峥,且看离人绾青丝。——《绾青丝》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目的性修炼:人生要做的第1件事

    目的性修炼:人生要做的第1件事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笔直的。一个目的性强的人能够看出其中的直中之曲和典中之直,并不失时机地把握事物迂回发展的规律,迂回应变,从而达成既定目的。如果你曾对生活中的种种纷扰不知所措,看不清未来的方向;或者做事不知从何下手,办事效率迟迟提不上去,不妨阅读本书,它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
  • 驿站长(普希金中短篇小说选)

    驿站长(普希金中短篇小说选)

    普希金的作品具有崇高的思想性和完美的艺术性.表现了对自由、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必能战胜黑暗的坚定信仰,他“用语言把人们的心灵燃亮”。其诗篇《黑桃皇后》、《茨冈》等,被改编为重要歌剧脚本;他的抒情诗则被谱成了歌曲,更加脍炙人口;另外有的还成了舞台上不朽的芭蕾舞。本书收录了由其创作的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