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3700000034

第34章 心存善念,身体力行 (3)

爱是一种循环

【佛心智语】

我们用左手给予别人爱,而这份爱会不断延续下去,直到最终被传递回我们的右手。

《增一阿含经》中有这么一句话:“随时念惠施,受福如响应;永已无短乏,所生常富贵。施为众行具,得至无上位;亿施不起想,欢喜遂增益。”意思是说,做人要时时保持施与的善心,这样最终就能得到福报。

古人一向强调“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就是说,面对他人的付出,我们必须懂得感恩和报恩。相反,我们自己付出了,自然也能得到他人的回报,正所谓“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有些人办事之所以做得顺利,能得到很多人的帮助,是因为他们以前做过很多好事,也帮助过别人。因此,若想得到好的果报,你就要先付出好的因缘。

世上有两种人,一种乐于索取,一种乐于付出。吝于付出的人,他们的生活也将死气沉沉,被幸福疏远。人活在世上,应该让别人因为自己而得到益处。只有学会分享、给予和付出,才会感受到舍己为人,不求任何回报的快乐和满足。

在生活中,只要我们超越狭隘之心,主动帮助他人,为世界撒播美丽,善意地看待所有人和事,快乐、幸福和丰收就会时时与我们相伴。不吝于付出,既是一种道德与精神力量的感召,又是一种处世智慧和快乐之道。

灵魂中最美的音乐是善良与付出。在用一颗虔诚而炽热的心去包容世间一切,并付出自己一切的时候,心灵就能得到超脱。

在《那先比丘经》中记载着佛教大师那先比丘与弥兰陀之间的一次说经论道。

弥兰陀问那先比丘:“世间有比皇后更美的人吗?”

那先比丘说:“有,有慈悲心的人有内在美,这是最美的人。”

弥兰陀接着问:“谁是世上最富有的人?”

那先比丘说:“懂得布施,肯向别人伸出援手的人最富有。”

弥兰陀又问:“那谁是最贫穷的人呢?”

“最吝啬的人。”那先比丘说,“他们一文不舍,就算有家财万贯他们也显得最贫穷。”

世事就是这样,从左手付出爱时,我们便能从右手收获爱。就像我们在旅途所经之处播撒下各种鲜花的种子一样,即使我们不会再从同样的路上经过,但是,这种美的传播会让道路两侧鲜花缤纷、生机盎然,会让我们的心灵无比富足。

我们做人应当像火炬一样,不是为了照亮自己,而是为了照亮别人。当我们将付出的意识贯注到自身并向周围洋溢时,身边的人就能够感受到我们带来的浓浓暖意和旺盛的生命力。人的天性是感恩的,他们得到了爱,必定会有所回馈,也许只是一句感谢,一句赞美,却足以将爱的温暖延长。当彼此的爱汇聚到一起时,这股爱的力量便足以令所有人感动。

一个人在其漫长的一生中所走的每一步,都已为他的明天埋下了伏笔。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就如同我们撒下的每一颗种子,在阳光的滋润下,它们会慢慢生根、发芽、抽枝、开花,最后结出果实。左手付出,右手收获,整个世界就像一个所有人手牵手的乐园,我们用左手给予别人爱,而这份爱会不断延续下去,直到最终被传递回我们的右手。爱是一种循环,主动去爱世人,那么我们得到的将远远超过我们付出的。

宽心地给予,放心地接受

【佛心智语】

我们不仅要满怀诚意地给予,而且在接受他人帮助时也要放宽心。这样,爱才能在不同人群间不断传递。

布施是行善的方式,而行善则是一种美德。善行既可以帮助身处困境的人,又可以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安慰,修行得到提升。然而,布施并非总能顺利进行。它之所以受到阻碍,有时候是因为自己不肯施,有时候则是因为他人不肯受。自己不肯施,往往是因为放不下私心;他人不肯受,一方面是因为自尊不允许,另一方面是因为施与的方式出了问题。

作家林清玄曾经在《吝啬的人》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非常吝啬,吝啬到珍惜自己的每一根头发,真可谓“一毛不拔”。他从来都不肯把自己的东西送给需要的人,也从没有动过布施的心思,甚至连布施这两个字都说不出口,仿佛话一出口,自己的财物就会有所损失。

佛祖为了教化此人,便开示他道:“一个人这辈子之所以富有,之所以比别人长得高、长得帅,之所以会遇到一切美事,都跟他上辈子的布施有关。”

在佛祖的开示下,这个人深受触动,但是仍然无法像别人一样去顺利布施。他找到佛祖,对佛祖说:“世尊,我很想帮助别人,想用自己的财富去救济穷人,帮助需要的人,但是,每一次要把东西送出去时,我就会感到割肉一般的疼痛。对我而言,布施实在太困难了。”

佛祖静静地听他说完,然后从地上抓起一把草,对他说:“请你把这把草从你的左手交到你的右手中。”

这个人一听,毫不迟疑地照做了。

佛祖又说:“现在,把你的右手想象成自己,左手想象成他人,然后把这把草再从右手交到左手里。”

吝啬的人一听要把草给别人,就犹豫了,他想得满头大汗也舍不得这把草。

佛祖轻轻地在他耳边说:“难道左手不是你自己的手吗?”

如此一想,他赶紧把草放到了左手里。

佛祖要求他反复做几次,终于,他能够克服自己心中的障碍,将草交到身边人的手中了。

经过不断的练习,这个吝啬鬼成了众人眼中的慈善家,他不仅将自己的财富布施给了别人,甚至临终前把自己的身体也捐献了出去,最终,他自然得到了无上菩提。

这个故事令林清玄十分感动,他说:“再吝啬、再坏的人,只要发心想追求菩提,只要让自己朝着美好、光明、良善的地方走,那么他就可以通过训练开启菩提心,成为慈悲的人。”

布施是困难的,因为布施意味着失去,意味着将自己辛苦积攒的财富,艰难获得的真理,甚至几十年积累的经验,不存私心地送他人,甚至可能是陌生人,所以心中难免会有不舍。但是,这种仁慈之心、善良之心,这种分享与互助的感召力,可以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温馨。

有时候,行善不仅要克服内心的不舍,而且要用一种智慧的方法,以使受施者能够坦然接受,而不会被伤及自尊。要用一颗宽心去给予,不要心存不舍,更不能半吊子地帮助他人。缺乏诚意的善行对接受的一方来说不亚于一场灾难。

行善时应该怀着一颗单纯的心,以最纯粹的爱心去面对接受帮助的人,要时时刻刻顾及他人的感受,而不能带有丝毫高高在上的傲慢心理。我们不仅要满怀诚意地给予,而且在接受他人帮助时,也要放宽心。面对他人的善心,不要竖起高高的壁垒,隔绝掉别人的好意和关怀。这样,爱才能在不同人群间不断传递。

心存善念,身体力行

【佛心智语】

人与人之间只要有分毫的善念存在,就会像山谷的回音一样,在山间荡漾,经久不绝。

佛家提倡普度众生,具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献身精神。相传,地藏菩萨曾为长者子。当时,一佛者路过。长者子见他佛相庄严,便心生敬慕,问他如何获得如此宝相。佛答:“欲得此相,为当久远济度一切苦恼众生。”于是,长者子发下大愿:“我从今日至未来劫,悉令一切苦恼众生脱离苦海,然后我方成就佛果。”意思便是,直到普度众生,实现众生脱离苦海,自己才能成佛。地藏的这番大慈大悲,是真正的慈悲。他不是置身事外说说而已,而是真正躬身实行,舍弃一切来爱众生、度众生,半点杂质不掺,也没有任何附加条件。而这便是佛的无私无我之慈悲。

一个官吏问赵州禅师:“和尚会进地狱吗?”

赵州禅师回答:“老僧第一个进!”

官吏不解地问:“你是得道高僧,修行这么好,怎么会进地狱呢?”

赵州禅师回答道:“我不下地狱,谁来教化你?”

“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赵州禅师这种不计一己幸福的慈悲便是菩萨的慈悲,佛的慈悲。只看赵州禅师,便可知禅宗的情怀,不在于洁身自好,而在于毫无保留、不带任何附加条件地帮助别人。

真正发菩提心的人,无论是菩萨低眉,还是金刚怒目,都是为了使众生从悲苦中脱离。所以赵州禅师甘舍肉身,入地狱度被人世间贪嗔痴恨捆绑的灵魂。

佛经上有一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句话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却不容易。我们都知道做人要向善,然而,要真正行善,并不是口头上说说就可以做到。

唐代智舜禅师一直在外行脚参禅。有一天,他走累了,在山上的树林里打坐歇息。突然,一只野鸡仓皇地向他飞来,浑身血迹斑斑,翅膀上还带着一支箭。随即,一个猎人气喘吁吁地追赶过来。野鸡逃到禅师座前,禅师用衣袖掩护着这只虎口逃生的小生命。猎人向禅师索要野鸡:“大师,请将我射中的野鸡还给我!”

禅师带着耐性,无限慈悲地开导着猎人:“它也是一条生命,你放过它吧!”

猎人不同意,反驳道:“我又不是和尚,才不讲什么生不生的。你要知道,我们一家老小好久没有吃肉了,而那只野鸡正好可以当我们的一盘美味!”

猎人坚持要得到那只野鸡,禅师最后没有办法,拿起行脚时防身的戒刀,把自己的两只耳朵割了下来,送给固执的猎人,说道:“这两只耳朵,够不够抵你的野鸡? 分量虽然少了点,味道应该不错。你就拿回去尝一尝吧!”

猎人惊呆了,他的心被禅师的慈爱行为感化了。于是,他放下了屠刀,走到禅师面前,表示愿意追随禅师,接受教诲。

禅师为了救一只野鸡,甘愿舍弃自己的双耳,这是何等的慈悲。

佛的心是慈悲的,而人的心也有善的一面。只要心存善念,并且身体力行,那么即使从来没有学过佛,一个人也一样可以被称为菩萨。

古语云:“人生一善念,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意思是说,一个人只要心存爱心,那么即使他还没有去付诸实践,吉祥之神也已在陪伴着他了。为使他人免除灾难,而不惜自己忍受痛苦的人,怎么会得不到上天的眷顾呢?

人与人之间只要有分毫的善念存在,就会像山谷的回音一样,在山间荡漾,经久不绝。用不求回报的真心去爱护和赞美别人,得到的通常是善意的回报。倘若恶语相向,那么得到的将会是被辱骂、报复的恶果。善行者善住,福往者福来,这是一个无上的真理。

【大师点拨人生】

学佛,应该只要求自己去爱人,而不求别人来回馈。事实上,你多付出一份爱心,别人最终也会懂得回馈一份爱。有时甚至是“舍一得万”——付出一份爱,得到万人的爱。所以,不要有太多杂念。和顺真纯即是美,凡事但求尽本分。

——证严法师

爱是山谷的回音,爱是循环,是人与人之间最美的风景。有爱的心力,比等待他人的爱更幸福。

做一个善人,“诚于中,形于外”,要从根本的心里出发,举心动念都是可昭日月的。所谓不欺暗室,所谓见义勇为,都是善良的心意。一个善良的人,一定会从事一些善良的事业,做很多善良的事,这样才能使他成为善良的人。修桥铺路是善良的行为,为人点亮暗夜的明灯也是善良的行为。急难救助、对鳏寡孤独的扶持、设立慈善机构、从事各种建设、推动教育的普及等,凡是有益于国计民生的,凡是能够造福人群的,就是善良的事业。

——星云大师

善人需有善心、善言、善行、善念、善业。由内而外,一切言行举止,都是善。

我们一生的所作所为,有善有恶,将来的报应也不出下列:桃李种长成桃李——作善报善;荆棘种长成荆棘——作恶报恶。要想避凶得吉,消灾得福,我们必须厚植善因,努力改过向善,这样,将来才能够获得吉祥福德之好果。如果常作恶因,那么要想免除凶祸灾难是不可能的。所以,大众要深信因果,了知善恶报应。

——弘一法师

幸福藏在付出的怀抱里;痛苦躲在恶念背后。种善因,收善果;播恶因,得恶报。

同类推荐
  • 没有平凡的岗位,只有平庸的员工

    没有平凡的岗位,只有平庸的员工

    岗位是一个人脱离平庸,走向卓越的支点。没有平凡的岗位,只有平庸的员工。轻视工作岗位只会让你的人生“贬值”。认真做好每一件平凡的工作。你就会更快地迈入卓越者的行列。
  • 从心爱自己

    从心爱自己

    女人要爱自己多一点。怎么爱呢?花大把的金钱美容、塑身吗?花大把的精力逛街购物吗?找个男人谈情说爱吗?NO!这些都不是对自己真正的爱!一个懂得爱自己的女人先要宠爱心灵!心灵是每个女人的主宰,它能决定女人外面的状态。当心灵充满了坚定,你就有能力战胜困难;当心灵充满了感性,你就能获得真正的爱情;当心灵充满了力量,你就有能力改变生活;当心灵充满了温馨,你的世界从此焕然一新。女人要宠爱自己,不仅仅是关爱自己的身体,更多的应该是关爱自己的心灵,不要让它被欲望束缚。请跟随本书一起,开始一场宠爱心灵之旅……
  • 中华处世经

    中华处世经

    人生本来就是一个自我完善和提高的过程,不同的人会用不同的方式演绎自己的人生,但是如果缺少了处世的智慧,生命便会黯然失色。处世是一种哲学,也是一门艺术。处世无方者,经常到处碰壁、举步维艰;处世得法者,常能左右逢源、进退自如。在充满激烈竞争的人类社会中,掌握为人处世的技巧,会使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和了解人性,从而赢得更多成功的机会。所以,如何获得处世的技巧便成了永恒的话题。正所谓“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本书就是通过解读古代圣贤的处世哲学,揭示为人处世的智慧及人生哲理。
  • 做人不能太死板

    做人不能太死板

    所以,好的推销员必须善于借鉴他人的经验,助你在成功的路上越走越快,只要掌握一些推销的诀窍和技巧,就能成为一个所向披靡的推销高手,展翅高飞。甚至是生活的点滴,成功的推销很简单,他们都能从中得到启示。本书认真编选了100个非常具有可读性和启发性的故事,并努力把它运用到实际的推销中去,供广大推销员们阅读参考。,日常的许多成功案例。帮你更加深刻认识自己和自己的工作,哪怕是刚入行的新手
  • 老狐狸经(全集)

    老狐狸经(全集)

    老狐狸不是在教你诈,而是在指导你如何更好地适应社会,适应生存,不断提升自己的说话能力,以寻找到发挥的舞台。
热门推荐
  • 侯门毒妃

    侯门毒妃

    夫妻五年,她为他付出所有,他却在她难产之时,和她的嫡姐洞房花烛!一尸两命,含恨而终,真相浮现,原来她竟在谎言中生活了八年!她发誓,若有来生,她定让这些负她害她的人血债血偿!“安宁愿终身不嫁,也不愿嫁璃王为妃!”金銮殿上,她当众拒婚,震惊四座,所有人都傻了眼!重生回到六年前,同样的事情,她已不是原来的她!侯门深宅,后母狠毒,姐妹伪善。刁难,暗杀,陷害接踵而至,她一一化解!明枪,暗箭,毒计扑面而来,她毫无畏惧!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属于她的东西,她要全部夺回来!这一世,她愿做恶女,亲手将他们一个个送上绝路!
  • 听阳光穿窗而过

    听阳光穿窗而过

    吴文君,女,浙江海宁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学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作品发表在《北京文学》、《大家》、《收获》、《上海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山花》等多家文学期刊。
  • 美味穿越:皇上,本宫要辞职

    美味穿越:皇上,本宫要辞职

    身患重病的芯儿,在母亲的悲痛中离开了这个年代,殊不知在另外的一个朝代中另外的一格芯儿也是为在旦夕,但秦观的是一个的去离可以换来一个的重生,将于王府之中,选秀是被皇上看中选进宫中,尔虞我诈的后宫哪里是他的生存之地,又是如何一步步地走向皇后之位?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桑那镇的春天

    桑那镇的春天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改变千万人生的八堂课

    改变千万人生的八堂课

    改变千千万万普通人命运的宝典。你能做好人生的选择吗?你能成为人生的驾驭者吗?你的生命是否真正变成自己的生命,而不是千篇一律的重复!本书引用大量生动感人的故事,通过八堂课的形式,深入讲述人生的玄妙哲理,帮助人们获得成功人生的资本。
  • 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大全集(超值金版)

    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大全集(超值金版)

    他们一官一商,在清朝的历史舞台上 演绎了一幕大剧。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财富。现代人流行一种说法。,一个人若只知道曾国藩、胡雪岩做了什么,那只是皮毛之见,只有读懂 了曾国藩、胡雪岩为什么“这么做”,继而知道自己该“怎么做”,那才算 读活了他们,也读活了自己。曾国藩与胡雪岩是同一时代的人
  • 元之武

    元之武

    是一片广阔无边的超级陆地,基本元素分别是:金木水火土风雷,从整个元素大陆的发展史来看,大陆上的人们都离不开一种东西——元素,而能够操纵这些元素的人便称之为——控元师……,陆地上物质及其丰富。而元素又分为基本元素和特异元素,杜斐所在的这片大陆名叫——元素大陆
  • 和尚皇帝:朱元璋

    和尚皇帝:朱元璋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和尚皇帝:朱元璋》为丛书之一,介绍了早年生活、投军从戎、建立明朝、身葬孝陵、历史评价。《和尚皇帝:朱元璋》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5)

    世界最具品味性的小品随笔(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圣君的女神捕

    圣君的女神捕

    本文言情+悬疑+推理【本书已入半价书库,只需两元多就可读全文】一夜之间她从一个幸福天真的小女孩儿,变成了无父无母的孤儿,双腿被毒针打残,身负血海深仇。十年的磨练让她变成了他,日月国天捕司麾下风、雨、雷、电四大神捕之首——楚风。为人冷傲孤决,冷静果断,心细如尘,屡破奇案。第一卷深宫迷案<p>因皇帝在兰香苑差一点被毒死,所以天捕司命四大神捕入住皇宫,保护皇帝的安全并查明此事。从此揭开了一桩惊天的大阴谋。<p>他,日月国皇帝独孤天,八岁登基,十五岁便铲除异己开始亲政。现在虽只有二十五岁却已经开疆阔土,把日月国的版图发展至最大。人称圣君,但也因此引得周边小国及被处罪臣同党的仇恨。<p>暗杀,毒杀,刺杀不断,所以找了四大神捕做保镖,但却发现自己仿佛对他生了断袖之癖,难道自己真的爱上了那个坐着轮椅的男人?<p>亦正亦邪的八王爷,却对一个自己设计好的棋子产生了不该有的感情,她的智慧、机智、冷静、才华无不是他所需要的,却也是他所着迷的。他也在两难中挣扎着。<p>闪电,四大神捕之四,虽排行老四却剑术最高,人如其名剑法如闪电一般快,性格却与武功背道而驰,诙谐爱开玩笑。但却对自己的大师兄有了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愫……谁才是宫中的黑手?————————————————————————————————————第二卷谍海沉浮前方战火转瞬间就会被点燃,然而作战计划和战略布署却一再被窃,无耐不得不让楚风换个身份进入皇宫。这次是去做皇后,她要如何面对那些昔日的战友,尤其是每天要对着皇上的冷脸色,查案之余还要管管后宫嫔妃之间的关系。他心中的皇后不二人选不是她,这个欺骗他的假男人,而为情势所逼又不得不委曲求全,所以别怪他心狠,谁让她占了他爱人的位置。他要想办法把她踢下后位,他才不信只有她才能挽救江山。让自己心爱的女人做了自己的皇嫂,想着她在宫中所承受的一切,他的心不比她好过,而且在他命悬一线之时还是她千里飞奔来救援,此情此义,让他如何舍弃?<p>在阴谋与算计,明争与暗斗之中,聪明如她是否还能运筹帷幄,掌控全局?而最终的谍影又是谁?请关注即将推出的第二卷谍海沉浮——————————————————————————————————第三卷巫惑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