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212100000008

第8章 繁简之间(1)

上大学前和父母住在一起时,家中一日三餐是雷打不动的,虽是粗茶淡饭,但总是正经八百地有饭有菜。近些年来,回去探家时发现,格局已大变。父亲在外奔波,母亲中午一人在家,往往是一碗面条,或一碗水饺,甚或是一碗稀饭就打发过去。晚上若是父亲和弟弟一家回来,就认真地做一顿饭,都不回来的话,则简单依然。

我多次劝母亲不要如此将就,长此以往,身体怕是吃不消。母亲则说,面食稀饭一样养人,营养亏不了。再说,一人起火太费事,菜量也不好控制,浪费了可惜。我劝不动她,心里却觉得没有必要那样节俭,如今条件好了,身体健康第一,浪费一点怕什么?

我对三餐一直是非常认真对待的,特别是女儿正在成长发育中,需加强营养,所以我每顿饭都做得非常用心。今年秋天,女儿上了初一,住校,平时不回家,周末回来。妻每天要上班,中午不回来。我赋闲在家,想一个人吃午饭必也清静。

起初,我像往常一样清晨买菜,十点多钟做饭。坚持了几天,就发现了问题。果如母亲所言,一人开伙太麻烦,买、洗、淘、炒一道程序不减,但量很难把握,做少了划不来,做多了吃不掉,上顿吃不掉下顿热热再吃又为营养学所不倡,真是犯难了。

一个人无声无息地扒拉着碗中的饭粒时,终于发现,独自开伙的问题还不在于浪费、麻烦与否,而在于无趣,在于寡味。往昔一家三口围坐一桌,谈谈一天见闻,品评饭菜质量,东拉西扯,有说有笑,那顿饭才吃得有滋有味。虽然孔子提倡食不语,寝不言,但千百年来中国人就是习惯于全家团圆着,说笑着吃饭的。一个人闷头吃饭,才知道什么叫“兴味萧然似野僧”,才知道这一家子人缺了谁都不成其为真正的家。

这才惊觉,母亲对午饭的简单对付,哪里是光要省几个钱?她也是无心去经营繁复的饭菜啊!从一个完整的四口之家,到我和弟弟上大学后的两口之家,老俩口的午餐甚至晚餐,多半是将就过去的吧?现在,中午只剩母亲一个人在家,冷清如斯,她又哪里会有心情去烹炸煎炒?只有当丈夫和儿子都回来,她才有心去建构丰盛的一餐啊!

我的午饭现在也变成面条一碗了,多数的时候,我和妻的晚餐也变得非常简单。我发现女儿不在家,她吃得也不是那么饶有兴味了。去学校看女儿时,听到家长对孩子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多吃点,吃好点。而他们自己呢?无意中听到好几个家长说家里基本不开伙了,都是在外面随便吃点什么,孩子回来时再好好做两天饭。这和我们家现在的情形是一模一样。这才了然,天下的父母心都是一样的。

有时中午和母亲通电话,互问吃什么,答案往往一致:吃面条。于是,又互相劝吃好点。其实,彼此都心知这是白劝。都说,只有自己当了父母才知道父母的不易。而我更要说,其实,我们永远无法知晓父母所有的不易。往往是,经一件事便了解了父母在这件事上的不易,随着岁月的推移,在为儿女操心的过程中,我们还要经历多少未知的事呢?到那时,父母的千百般不易,又会怎样一层层地揭晓呢?

而纵使明白了父母在每件事上的不易,我们也永远只能得其表皮,父母婉转缠绵、九曲回肠的心理,我们又怎样知晓呢?他们牵挂孩子、坐卧不安的情状,我们又怎能设想其万一?是简单对付一顿,还是复杂营构一餐,从在家中盘算开始,到进菜场择菜,到下厨房烹调,他们又有怎样的情感活动呢?也许,思虑再三,总是割舍了自己的喜好,而买儿女喜欢的菜却从不犹豫?也许,买菜时想着儿女在外吃不好而眼眶潮湿?也许,在回家的路上想起一样孩子爱吃的菜又折回?也许,想在自己的面条中砸一个鸡蛋,思量过后,觉得不必,又放回冰箱?也许,孩子回家前几天就忙着备菜,在把菜塞满冰箱的同时也涌起满心的挂牵?也许,切菜时念着儿女而走神,不知切到过多少回手指?也许,不知已倚门望了多少回,为你祈祷了多少遍才等回晚归的你?一粥一饭的简繁之间,有多少令人低回、幽隐曲折的父母情愫,都留在漫漫岁月的深处而无法一一破译了。

我们的爹娘啊!

火上波澜

某种生活经验的调动常常不是自发的,而是触发的。比如,此刻,当我正读着林语堂《秋天的况味》,没有被他对秋日的描绘所打动,击中我的,却是那句描写俗世生活的句子:一只熏黑的陶锅在烘炉上用慢火炖猪肉时所发出的锅中徐吟的声调。这种俗得不能再俗的厨事,在林语堂的笔下竟有了诗一般的意境。“熏黑的陶锅”象征着一种稳定持久的家庭关系,“慢火”让人想到家居生活的从容笃定、不慌不忙,而“徐吟”既使锅内的高汤有了形而上的格调,又会令我们想象主人的雍容典雅,有条不紊。这是千家万户都会有的寻常景象,但却有几人心中起过微澜?

那只熏黑的陶锅从林语堂的文中走出来,走到了我童年时家里那与人合用的狭小厨房里。准确地说,我们家用的是一只陶缸,褐色的,年复一年的使用,使它局部有些发黑了,但正是这悠久的黑所寓示的绵长和执著,让人心头油然升起脉脉温情。每天早晨母亲上班时,把米饭盛在缸里,一碗菜放在饭上,然后把缸放在一只加了些许水的铝锅里,煤球炉炉门开一小条缝隙,饭菜便这样在炉上温着,等我和弟弟中午放学回来吃。微弱的热量绵恒地向铝锅传递,锅中的水就发出非常微弱的响应声。陶缸在水中左右晃动着,但铝锅的口径限制了它,有限的自由度使它不致倾得太厉害,更不会侧翻,就那样轻轻与锅相碰,发出细微的撞击声。与水声和锅碰声相伴的,便是从锅盖边沿袅袅上浮的热气。如今忆去,那水声、锅声兀自发大,格外清晰,撞击着我的记忆之闸。

回忆的浪花翻卷里,这只熏黑的陶锅又变成了我同事那只同样熏黑的砂锅。刚参加工作时,一个冬天的中午去同事家送材料。他住在集体宿舍,简易的煤气灶就架在走廊里。我去时,他正在灶边忙着,走廊的上空全是蒸腾的热气。他很兴奋地揭开砂锅盖给我看,里面正炖着一只蹄骨旁——那时候也不是天天都能吃到蹄骨旁的!水的四周几乎毫无动静,只有中间快乐地开着一朵小小的浪花,不时有正变得越来越饱胀温软的黄豆从水下浮出,或是在水中游来戏去。我同事几乎是流着口水对我说:蹄骨旁就是要这样用小火煮,这样才烂。小火煨蹄骨旁!这差不多成了我这个单身汉那个冬天全部的生活理想。

以后自己进了厨房,并厨艺日高,才知道那个同事的土哟!什么小火?烹调书上那叫文火。一字之差,意境大不一样。“文”有柔和、舒缓之意,“小”则不免小气和直白。“文火”炖出来的东西,仿佛也更有雅致的形状、色泽和香味。文火之好处,在于所煮之物可以酥烂,但它需要人的耐心去等候,一只老母鸡往往要煨三四个小时,就是排骨也要煨一个多小时,没有耐心的人常常会用高压锅。知道高压锅煮的东西为何味道远不如砂锅炖出来的吗?锅的质地不同是一个原因,钢的冷硬永远烹制不出陶的笃实温和。时间不够也是一个原因,不少食品特别是肉里的营养只有文火能使它全部释放,汤味才能极其鲜美。更重要的是,高压锅的速成里,缺的恰恰是掌勺人对家人一份如文火般持久耐心的爱。

厨龄渐长,对汤汤水水就愈加熟悉,才知晓锅中东西不同,火力不同,水中波澜是何等各具其形,各异其景。烧肉制品时,一般先要用旺火断生。水沸时,将肉放入,再沸时,翻滚的水从四周向锅心步步紧逼,又从锅心向四周扩张,犹如滔天的白浪,这时将浮沫撇尽,加入葱姜酒等各种佐料便可转文火烹调了。火力一俟转微,温柔均匀传热间,锅中翻滚的巨浪便渐渐转成平静的细流,将热气从砂锅盖的小孔中绵绵不绝地传送出来,仿佛告诉我们,文火中,它仍有对等的温情。而有时,锅内细微波浪积聚出的热量会将锅盖微微顶开,那“扑扑”的声音仿佛在对火的恒久热情鼓掌致谢。

假如是煮米饭,水滚沸后即转中火收干,米粒渐渐饱满圆润地凝结,水即将转成另一种形态融进饭粒时,它们仍争先恐后从米的间隙中挣扎而出,锅里便满是晶莹的水泡,仿佛“大珠小珠落玉盘”,吟唱着对火的依恋。假如是煮稀饭,水沸时,无数的米粒旋转翻腾,仿佛在欢快高蹈;转入文火,锅盖露一角盖于锅上,锅内微微泛着涟漪,渐次胀开的米粒上下翻舞,那时发出的声音真是林语堂所谓“徐吟”了;再用大火收汤时,米粒已黏稠得无法再独舞,而是成群从中央向四周翻落,宛如一朵接一朵绽放的洁白花朵。假如是煮元宵或水饺,水便成浑雄的波浪,煮江鱼则成雪白的乳汁,煮面条则成银练般的波纹,煮银耳则成稠密的浪花……锅中承受着炉火热力的水,就是这样展现出自己所有曼妙的形态和色泽,来回应火的情谊。

火与锅的亲密接触,让世人享尽多少美味佳肴;火与水的情感呼应,也让我们遐想不尽。只要火给水热量,它决不吝啬自己的付出,假如是旺火,水则以汹涌的波涛来高歌;假如是文火,水则以细柔的微澜来低吟。旺火的激情让水感动,文火的坚守让水沉醉。而那一辈子在拧开旺火的父母,那漫长岁月里守候文火的爱人,何曾让你感动?当他们的剪影日复一日地映在厨房的窗格上,你的心可曾如花绽放?你的情可曾如浪翻卷?锅中的肉酥烂时,锅中的饭松软时,锅中的粥浓稠时,你可闻见爱的香醇馥郁?给我旺火,我一定让心沸腾;给我文火,我一定让心酥醉——这是熏黑的陶锅里欢歌徐吟的水对火的酬唱,也应当是我们对亲人和爱人爱的诗行啊!

学子归心

正是一月下旬,一年中最冷的季节,我去火车站买回家的票。原以为会一派萧条,谁知车站已是人潮涌动,川流不息。久离校园的我方悟到,此时正是学生们放寒假、踏上归程的时候。车站内外,到处是身形已挺拔、神情尚稚嫩的莘莘学子,让人瞬间恍如置身大学校园。他们或只雁孤旅,或双雁齐飞,或群雁成行。他们急切地等候在卖票的窗口,他们仔细盘算着回家的时间,他们沿着通往候车室的旋梯徐徐而上,手里大大小小的旅行包装满了游子的万斛情思。他们交织着喜悦和期待的表情,预告着春的消息,他们旋转的脚步搅醒了玄武湖的滚滚春潮。这幅学子归图,让人心头骤暖,眼前的,身后的,四周的,充盈天气间的所有寒冷的空气都化作了缭绕升腾的氤氲热气。

蒸腾的热雾中,时空交错的恍惚中,在这幅图卷里,我看到了自己的身影。多少年前,我,还有我的同学们,不也是一个归心如焚的学子么?那时候的票何其难买,学校多少天前就开始提前预订,回家的春意早早地就洋溢在校园。到后来,便会有稍有经济头脑、也有点门路的同学贴出告示,帮助购票;也会有学生寻求同路,团购毕竟便宜,青春作伴,路上也不致寂寞。岁末,除了考试,回家便是学子热议不休的话题,便是他们反复吟唱的心曲。

一票难求,一座更难求。那时候,车都是慢车,票都是站票。从南京到我的家乡无锡,行程近4个小时,站着尚可支撑,路途远的同学,就要经受十多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站立和拥挤,其辛苦可以想见。听从北京回无锡的同学说,车厢里挤得水泄不通,洗手间里、行李架上、座位底下,到处都是人,近二十个小时的旅途,他们就是这样足无立锥之地、手无伸展之隙地忍受过来的。今天回头去想,当时那么不发达的铁路交通,是如何能够承载这么多学子的拳拳归心?是如何用超至极限的负荷,将他们一一平安送到日思夜念的家乡?这或许就是乡情创造的人间奇迹?在学子们,不管路途多么遥远艰难,不管是站是坐是趴,不会更改的坚定意愿,就是一定要在春节前,回到父母的身边,去复原一个团团圆圆的家。冷硬的铁轨,老旧的车厢,也被这份殷殷之心感动了吧?

对学子们来说,回家,是对在外漂泊的补偿,也是对父母思念的偿还。孔子说,父母在,不远游。这是几千年前那个封闭时代的规则。而现代社会,远游,是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但远游也必然对父母无法晨昏侍奉,是代价中的代价。所以,这一年一度的归家,这飞雁的归巢,便是对父母的莫大安慰。人到中年的我,现在则更深地感到,这归家,蕴含着儿女对父母与生俱来、永不更改的依恋,而涉世不深的我们当年尚不能有这样的体味。“2004年下半年,我一位同学的爱情与事业都遇到了挫折,他极度地抑郁与灰心。那一段时间,他总是想他父母。终于有一天,他没打任何招呼,他独自一个人开夜车从广州赶到岳阳乡下的父母家。一千多里的距离,敲开门时已是凌晨。父母看着这个风尘仆仆的孩子,没有多问一句话,第二天收拾好东西就随他来到了广州,陪了他一个月,陪着他走出了那段抑郁。”这是我从报上读到的一篇文章,它的标题温情地点明了父母在游子心中的位置——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当一个个学子完成学业,当我们工作、成家、生子,忙碌于事业、奔波于生计的我们,回到父母身边的次数也许会少了。但每当疲惫的时候,内心最柔软的地方想起的,一定是父母慈祥的面容和亲切的叮咛。而当我们的儿女长大成人,每当我们翘首盼望他们的归来,每当他们向我们倾诉思家之情,父母的伫望,我们的盼望;儿女的脚步,我们的步履,便重重叠叠,闪回幻化,分不清今昔,辨不清彼此。而那时,也许在周峰咏唱的家乡梨花树下,已是空空荡荡,再也听不到母亲纺车的声音,我们已经迈出的脚步,是回也回不去了。故乡,只有和父母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才是可触可摸的倦鸟归飞的地方啊!

那么,趁着年少,趁着行囊轻轻,趁着高堂犹健,趁着天堑已变通途,何不归去,何不归去?想远在千里的地方,离家时,母亲的针线是密密缝补;看近在咫尺的站台,归去时,学子的脚步也是密密急行。此时,没有任何地方,像车站这样悠久回荡着萨克斯《回家》的旋律,父母的音容比任何时候都在心屏凸显。游子归心似箭,列车箭在弦上。今天,列车将御风疾行;明天,我也将乘风归去,只为看我倚门而望的爹娘。

父亲的“艺术人生”

中央电视台的“艺术人生”节目收视率颇高,或为艺人谈艺术生涯,或为名人谈生活艺术。其实,普通人也未必没有自己的“艺术人生”,只要他真诚地生活着。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浇灌着生活之花,用自己的智慧给他人带来欢乐,他就是诗意地生活着,就有着普通百姓的“艺术人生”。

父亲是有自己的“艺术人生”的。

同类推荐
  • 推窗看云

    推窗看云

    收入本书中的上百篇短小精粹之什,带着诗人特有的观察生活的敏锐视角与状物言情的优美笔触,说古道今,佳作迭出,遣兴抒怀、率性为之,心随意到;融知识性于文史杂谭,寓幽默感于世事评说。引人注目。随作者“推窗看云”——看云舒云卷,近几年驰骋于散文、随笔领域,云走云停,由方寸之地可见大千世界,诗人徐康,于尺幅之内可窥人间万象。它带给您的将是文化的蕴藉与知识的濡染,生活的色彩与深长的思索……
  • 民国第一侠王亚樵真传

    民国第一侠王亚樵真传

    本书是一部纪实文学,描写了中国现代史上的奇人、民国第一侠王亚樵的传奇人生,以翔实的史料和对历史现场的探访,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王亚樵刀光剑影、宁折不弯的一生,作者深入挖掘王亚樵的内心世界,生动形象、可叹可信地再现了王亚樵的侠义风采。
  • 人性寓言全集

    人性寓言全集

    触摸真实的人生,解读成功的密码,改变千万人命运的人性读本,成就大事者必备的成功指南,在轻松的阅读中,洞悉人性弱点,领悟生存方略,在丰富的哲理中,提升人生境界,赢取成功智慧。本书在独特阐释人性的同时,将可读性、趣味性、思想性、哲理性等融为一炉,让我们在融会贯通之后获得成功的心法!
  • 难得的心思

    难得的心思

    桌子上放着一沓书稿,是同仁徐志良即将付梓的新闻评论集《难得的心思》。翻看书稿,不禁为志良感到高兴。为他的收获,更为他的耕耘。
  • 最美不过诗经2

    最美不过诗经2

    最唯美的诗经读本,最动人的爱情史诗。国学大师汤一介倾情推荐。翻开一卷古老的《诗经》,两千年前的爱情在田园牧歌里生根发芽。沐浴温暖的午后阳光,轻轻吟诵那些唇齿留香的诗句,体会其中不加修饰的旋律,无一粉饰的爱恨,原来,爱情只不过是生活,它只需要我们尽情哭笑,安然相守,最后淡然相忘。
热门推荐
  • 婚姻七日谈

    婚姻七日谈

    站在高屋建瓴的视角,把每个人的婚姻分为七天,每一天都相当于婚姻的一个阶段。在每个阶段,婚姻中的人们都将面临各种各样的考验,这些考验都围绕着拥有幸福的婚姻而生。书中以生动翔实的故事为依据,对如何经营好每一个阶段的婚姻、收获幸福进行了抽丝剥茧般的分析论证,并为融洽夫妻关系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 重生女修仙传

    重生女修仙传

    一个在现代被各种信息轰炸,拥有着现代思维的女子,胎穿到了异界。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世界,她从一开始的小心谨慎,到后来逐渐放开,绽放出耀眼的光华,在这个世界留下一段独属于她自己的华丽篇章。这里没有逆天的宝物,没有如花的美男,只有一步一个成长的脚印和我们心中点点生活的印迹。------感谢小川同学帮我画的封面,这是根据赤水的形象画的哦,陶醉ING------求推荐,求收藏,求各位大大的评!你们的每一张票票,每一个收藏,都是对眷念最大的鼓励!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乐园边境

    乐园边境

    尽管只是一出恶作剧罢了,但塞?约翰逊说:作家们最害怕的莫过于被别人忽视。与忽视相比,非难、仇恨和反对都成了幸福的代名词。边境出品,必是珍品;珍爱生命,远离乐园。
  • 沉思录

    沉思录

    本书由古罗马唯一一位哲学家皇帝马可·奥勒留·安东尼所著,是一本写给自己的书,内容大部分是他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它来自作者对身羁宫廷的自己和自己所处混乱世界的感受,追求一种冷静而达观的生活。这本书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
  • 老婆,欢迎偷看

    老婆,欢迎偷看

    “啊,救命啊!”某男一声惊呼。砰,某女一脚踹开浴室的门,手枪就对准了里面的唯一生物某男。“有,有蟑螂,啊,你偷窥我。”水雾氤氲的浴室,某男一双手半遮着重要部位双眼含泪控诉着某女。某女咬牙握紧了枪,她真想一枪崩了他,有男人怕蟑螂的吗?视线瞄过某男发达的胸肌某女冷哼一声,看着是个型男,原来是个绣花枕头。夜黑风高夜,某女一把揭起某男的被子钻了进去,结果小手一不小心摸到了某男正在做美梦的宝贝嘎达。某男暗哑着声音哭诉:“你,你猥琐我?”某女一枪托打在那雄赳赳的某物上,咬牙要挟:“你在噪舌,我就爆了它。”某男立即闭上嘴巴,做小媳妇状。她是地字号组织第一成员,他是天字号组织里最神秘莫测的老大。她因为任务强吻了他,他为了报复那一吻化身小白兔,只是最后,谁是狼谁是兔?片段一:“老,老大,有人洗劫了我们的实验室,抢走了刚刚试验成功的X—R6元素。”“谁?给我轰了他。”“是,是嫂子。”“呃。”某男脸上的怒气立即转为了艳阳天,洒脱的挥挥手:“肥水不流外人田,去,把我们之前试验成功的X—R5元素也给她送去,要不然她摸不清楚6元素的稳定性。”“啊?”某小弟石化,那是组织十年心血啊!片段二:“老大,嫂子刚刚又抢劫了。”“这次抢的是什么?原子弹还是金库,你快去看看你嫂子下一处想去哪里,提前多放点好东西给她惊喜。”|“她,她刚刚抢劫了世界先生回别墅,说是要造个一样漂亮的小男人出来。”“去…什么?”某男怒吼,风一般的出了办公室。“老大,你去哪里?”“回家,跟老婆造个小男人出来,老子的种才是世界第一。”“呃?”某小弟瞬间雷到,老大你还能在自恋点吗?这还让我们这些长的不难看的男人活么?
  • 微量的慰藉+黎明杀机

    微量的慰藉+黎明杀机

    詹姆斯?邦德离开伦敦来到巴哈马的首都拿骚已经一个多星期了。他这次的任务已经圆满完成。第二天将要去到迈阿密执行一项例行的调查任务。这是他在拿骚的最后一个晚上。总督特意为他举行了告别晚宴,一位总督的副官和巴哈马富翁哈维?米勒及其夫人作陪。晚宴上,邦德感到与他们几乎没有什么共同的语言,气氛也不是特别的热烈。人们一直在乐津津地谈论空中旅行,邦德更是觉得非常的无趣。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让我来温暖你的忧伤

    让我来温暖你的忧伤

    十七岁的天才少年林伟诺,因为父亲的交友不慎,原本富足的家顷刻间变得荡然无存。他转去二等中学,搬到了破落的平民居。搬到平民居的那个暑假,林伟诺阴差阳错地认识了那个在黑暗里逆光生长的坚强少女阮凌瑶。暑假的相处时光让他们惺惺相惜,飞进对方窗户的纸飞机里,写满了少年心事。他们约定一起看一次海,却一同失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