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令如山,服从领导听指挥
执行是实现目标的第一步,一个优秀的员工首先必须有服从意识。如果不能无条件地服从上级的命令,那么在达到共同目标的过程中,则可能会产生障碍;反之,则能发挥超强的执行能力。罗文就是具有超强执行力的人,当接到信后他没有问任何问题,因为他很清楚问和不问都一样,这里没有答案。他也没有提出任何的要求或将此事推托,而是立即执行,正如他所说的“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最后,他出色地完成了送信的任务。
“别犹豫不决,立即采取行动”:接到任务,立即执行
情景再现:
“下午就去准备一下,然后马上出发,”瓦格纳上校紧接着补充说,“军需官哈姆菲里斯将送你到金斯敦上岸。之后,如果美国对西班牙宣战,许多战略计划都将根据你发来的情报制订,不然我们将无所适从。这项任务全权交给你一个人去完成,你责无旁贷,必须把信交给加西亚。火车午夜离开,祝你好运!”
于是,罗文和总统握手道别。
在第二天中午12点1分,罗文便已经开始了他一生中最为难忘的一段历程。
罗文中尉一接到麦金莱总统的任务——给加西亚将军送一封决定战争命运的信,他没有任何推诿,而是以其绝对的忠诚、责任感和创造奇迹的主动性完成了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种“接到任务,立即执行”的态度,马上执行的激情,在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仍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当今社会,时时都会发生“把信送给加西亚”的情形。有一位公司的老板曾讲过一个在工作中常常遇到的情形:当上级发现一份报表有问题时,上级要下属去更改。他会说,好的。然后站着不动,你问他为什么还不去做,他立即提出一堆问题:这份文件的电子版在哪儿?错在哪个地方?怎么改?改后以后打印多少份?送给谁?如果上级有时间一一回答这些问题的话,上级自己改都改完了。这是造成工作效率低下的原因之一。
在这里,就需要一种执行能力。什么叫执行能力?“把信送给加西亚”就是最好的执行能力。
美国与西班牙战争爆发后,美国必须立即与西班牙起义军首领加西亚取得联系,而加西亚在古巴丛林的山里——没有人知道他所在的确切地点。送信的任务就交给了罗文。大多数人在接到这个任务时通常会问:加西亚住在哪里?怎么去找他?他不在怎么办?危不危险?多少报酬?罗文却什么也没问,而是立即采取行动,全心全意去完成任务。这就是执行力。
有一句格言:好的想法是成功的一半。事实上,成功的另一半却是执行。它往往不像动动嘴皮子那么容易,通常人们习惯于提出问题,而将解决问题的“烫手山芋”扔给他人,只有那些在实践中真正摸爬滚打过的人才真正知道,竞争对手之间的差别往往不在于所谓高层战略,而在于执行。
因此,仅有想法是无济于事的,必须找到有效的执行方法。
有这样一则古老的寓言:
某地的一群老鼠,深为一只凶狠无比、善于捕鼠的猫所苦。于是,老鼠们群聚一堂,讨论如何解决这个心腹大患。老鼠们颇有自知之明,并没有猎杀猫儿的雄心壮志,只不过想探知猫的行踪,早进行防范。有只老鼠的提议立刻引来满场的叫好声,它建议在猫的身上挂个铃铛。
在一片叫好声中,有只不识时务的老鼠突然问道:“谁来挂铃铛?”
这个寓言故事就是在讽刺“坐而言”而没有“起而行”的老鼠的。讨论得再热闹,如果没有哪只老鼠去实施这个计划,最终还是一场空。
回到现实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东北一家国有企业破产,被日本财团收购。厂里的人都翘首盼望着日方能想出让人耳目一新的管理办法。出人意料的是,日本人来了,却什么都没有变。制度没变,人没变,机器设备没变。日方就一个要求:把先前制定的制度坚定不移地执行下去。结果怎么样?不到一年,企业就扭亏为盈。
日本人的绝招是什么?执行,无条件地执行。
在一次众多企业老总举办的管理沙龙上,主持人做了这么一个测验,要求参与人员在20分钟内,将一份紧急材料送给羊城晚报社社长,并请他在回条上签字。主持人特别申明:不得拆看信中材料。
在这次测验中,有一名会员大胆地打开了资料袋,发现是个空信封,然后就提出了若干批评意见。主持人问各位受邀嘉宾:“作为一名执行者,你认为他这样做,对吗?”在场的老总的回答内容虽然五花八门,但几乎所有的人都说:“打开信封是不对的,绝对不能看。”
在企业里,一名执行人员可以在执行任务之前尽量了解事情的背景,但接受任务后就必须坚决地执行。领导层的命令,有的可以与执行者沟通,讲清理由;有的不行,有一定的机密性,有时就需要做而不需要知道。
如果员工一接到任务就想着怎样去完成它,而不去考虑这项任务的可行性,这种员工就是我们要找的员工。如果员工接到任务后首先是充满怀疑,犹豫不决,这样一来目标是无法实现的。
有个农夫新购置了一块农田,可他发现在农田的中央有一块大石头。
“为什么不铲除它呢?”农夫问。
“哦,它太大了。”卖主为难地回答说。
农夫二话没说,立即找来一根长铁棍,撬开石头的一端,意外地发现这块石头的厚度还不及一尺。农夫只花了一点点时间,就将石头搬离了农田。
也许,在一开始的时候,你会觉得拥有“马上行动”这种态度很不容易,但最终你会发现,这种态度会成为你个人价值的一部分。而当你体验到他人的肯定给你的工作和生活所带来的帮助时,你就会一如既往地运用这种态度。
忙碌的人不肯拖延,他们觉得生活就像骑在一辆自行车上,不是保持平衡向前进,就是翻倒在地。效率高的人往往有限时完成工作的观念,他们会确定做每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并且强迫自己在预定时间内完满复命。即使你的工作并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也应该经常训练自己。当你发现自己能在短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时,一定会惊讶不已。
要想获得成功,就要先一点一滴地奠定基础。先给自己设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确实达到之后,再确定更高的目标,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现在就动手,马上行动吧!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完美执行,从细节开始
情景再现:
当一天的行程结束的时候,罗文注意到了一些穿着奇异的人。
“他们是谁?”罗文问格瓦西奥。
“西班牙军队的逃兵,”格瓦西奥回答,“从曼查尼罗逃出来的,他们说他们不但缺少食物,还不堪忍受军官的虐待,这才逃跑的。”
罗文想:谁知道他们当中有没有人会跑出去向西班牙军队告密?所以他对格瓦西奥说:“必须仔细审问这些人,决不能让他们擅自离开。”
“是,先生!”他回答道。
为了确保任务万无一失,他下达了这个命令。事实证明他的这一想法是对的。
细节决定成败。注重每一个细小的地方,善于从细微处发现线索,也是罗文成功把信送到的重要因素。20世纪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密斯·凡·德罗说过“魔鬼在细节”,细节的准确、生动可以成就一件伟大的作品,细节的疏忽会毁坏一个宏伟的规划。在工作中看不到细节,或者执行过程中不把细节当回事的人,只能永远做别人分配给他们做的工作,甚至即便这样也不能把事情做好。而考虑到细节、注重细节的人,不仅认真对待工作,将小事做细,而且注重在做事的细节中找到机会,从而使自己走上成功之路。
罗文对细节的重视使他预见了危机,从而巧妙地避开了灾难,使得送信之旅得以继续。
多年的军人生涯让罗文养成了谨慎细心的习惯,而这个习惯使他躲过了一场劫难。为了战胜敌人,为了顺利把信送到,他必须排除一切障碍,提高警惕。如果他没有想到细节问题,而轻易将逃兵放走,可能生命不保,送信的任务也将功亏一篑。
在现实生活中,那些成功人士往往都是注意细节的典范。
比如,在约翰·肯尼迪总统眼里,似乎任何细枝末节都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在其就职典礼的检阅仪式中,肯尼迪注意到海岸警卫队士官生中没有一个黑人,便当场派人进行调查;他在就任总统后的第一个春天发现白宫的草坪长出了蟋蟀草,便亲自告诉园丁把它除掉;他发现美国陆军特种部队取消了绿色贝雷帽,便下令予以恢复;尤其使人感到意外的是,肯尼迪在就任总统后不久举行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竟然胸有成竹地回答了关于美国从古巴进口1200万美元糖的问题,而这件事只是在此前有关部门一份报告的末尾部分才第一次提到过。身为总统,肯尼迪巨细都抓的风格非但没有被美国人指责,反倒更加丰满了自己的形象。
俗语说:“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芒。”许多“大事”都是由微不足道的“小事”组成的。工作也是如此。士兵每天做的工作就是队列训练、战术操练、巡逻排查、擦拭枪械等小事;饭店的服务员每天的工作就是对顾客微笑、回答顾客的提问、整理清扫房间、细心服务等小事;公司中每天所做的事可能就是接听电话、整理文件、绘制图表之类的小事……看似烦琐,不足挂齿的事情比比皆是。如果你对工作中的这些细节轻视怠慢,敷衍了事,到最后就会因“一着不慎”而满盘皆输。
20世纪70年代,日本人就是从我国的一些小小的相片或新闻报道中挖掘出了巨大的商机。
1964年,《中国画报》的封面刊出一张照片:大庆油田的“铁人”王进喜头戴大皮帽,身穿厚棉袄,顶着鹅毛大雪,手握钻机把手眺望远方,他背后是高大的井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