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9400000004

第4章 陪太子读书的于志宁

于志宁从小接受儒家传统教育,他一生都沿着儒家的标准线路走,正心、修身、齐家,忠于王事,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一生没犯过什么错误。在风云变幻的贞观十七年,魏王李泰和太子李承乾之争导致了满朝文武人人自危,而身为太子的师傅、处在波谷浪心的于志宁却安然无恙,不能不说是一大奇迹。

于志宁的性格和命运早已由他的出身决定了。他是雍州高陵县人,是关中的白菜心地带,又是天子脚下的地方,富足和安定是有保障的;于志宁的曾祖父曾作过北周的太师,他的父亲于宣道是隋朝的内史舍人,官阶也不低,社会地位比较优越;于志宁生于开皇八年前后,正是隋初升平之年。在诸多的有利条件下,于志宁的早年生活应是十分优裕的,每日里无忧无虑地读圣贤书、交接宾朋,顺便也学一学官场上用得着的知识和人情世故。隋炀帝大业末年,于志宁出任冠氏县县长,有机会实习一下在家里学的那些统治之术,包括文书、律令之类的。很可惜这个实习期并不长。农民起义爆发了。怎样治顺民,先辈圣贤有语录,放之四海而皆准,大可以照方抓药;怎样治叛民,圣贤没教过,于志宁不知道该怎么办,无奈之下,扔了乌纱,卷起铺盖回老家。

李渊在太原起兵,挥师进入关中,于志宁率领众人在长春宫搞了一个小小的欢迎仪式,让李渊喜出望外,“甚加礼遇,授银青光禄大夫。”实际上这光禄大夫那光禄大夫的,都是虚衔,没多大用处。当时李渊见人就封官,口里问着,手里写道,笔不停挥,一天就封了1000多人,所以虚衔也泛滥,荣誉称号也贬值。倒是李世民给了于志宁一个实官,让他作了渭北道行军记室,参赞军谋。从此,于志宁跟着李世民打江山,每有征伐都跟随着,还兼任了文学馆学士。

在李唐王朝的统治制度创建之初,于志宁是作为一名律令专家在发挥作用。由于隋末农民起义时间较长,隋朝的统治制度破坏殆尽,要恢复起来很不容易。于志宁“前后预撰格式律令、五经义疏及修礼、修史等功,赏赐不可胜计”。看来,于志宁早年学的统治之术和公文规范、法律条例派上了用场。贞观三年,于志宁任中书侍郎,是中书省的二把手。这时候,一件极小的事情改变了他的命运。有一天,唐太宗一高兴,请三品以上的大臣到皇宫吃饭。饮酒饮得正欢,忽然想起于志宁咋没来,就问旁边人。有人报告说:“您请的是三品以上,于志宁还不到三品,所以就没来。”唐太宗便派人叫于志宁来赴宴,给他加了一个官散骑常侍,又让他作太子左庶子。这一任命把于志宁的大半辈子套牢在陪太子读书的位子上,出力而不讨好,实在是有苦说不出,有泪往肚里流。

唐太宗对于志宁说:“古者太子既生,士负之,即置辅弼。昔成王幼小,周、召为师傅,日闻正道,习以成性。今皇太子既幼少,卿当辅之以正道,无使邪僻开其心。于志宁教导太子勉之无怠,当称所委,官赏可不次而得也。”

唐太宗为了让李唐王朝长治久安,对继承人的教育十分重视,他选用于志宁这样模范遵儒家道德规范的人来辅导太子,作太子的表率,可以说是深谋远虑。甚而至于在委以重任之时,还对于志宁许诺官赏,真正是用心良苦。

于是,于志宁的中心工作就是教太子读书,教太子理政,教太子做人。其他的事情也参与着,对太宗也时有劝谏。不过,他的劝谏多是一些细枝末节,仪式、礼数之类,裨补不大。只有一件事情还可以说一说,那就是功臣袭封刺史之事。智者千虑,必有一失,英明神武的唐太宗有一个天真幼稚的想法:想让宗亲和功臣的子孙们世袭刺史之位,让功臣的子孙们永远辅佐自己的子孙,“共保富贵。”他的这道命令刚下达,于志宁就看到问题的严重性,认为这不是久安之道,上疏谏争。大臣马周也上疏说:“尧舜之父,犹有朱、均之子。傥有孩童嗣职,万一骄愚,兆庶被其殃而国家受其败”。再加上长孙无忌等人不愿离开京城到封地去,唐太宗最后只好下令停止世封刺史。

于志宁是最理想的老师,可是太子李承乾却不是个省事的学生。承乾是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子,太宗即位时就立承乾为太子,早早确定了接班人地位,当时承乾才8岁。承乾小的时候就很聪明,唐太宗很喜欢,有时让太子听断政事,颇识大体。太宗有时外出,就让太子承乾留守京城。又给太子配备了于志宁、孔颖达、张玄素这样正直又博学的老师,希望把承乾培养成一个合格的接班人,好放心地把江山交给他。

随着年龄的增长,太子承乾开始染上一些坏毛病。他喜欢声色犬马,游戏毫无节制,只是害怕唐太宗知道,所以不敢太明显。每次上朝办事,都要讲一番忠孝之道,下朝后却和一帮小人玩得邪乎。有时发现某一位宫臣要进谏,赶快正襟危坐,作一番很严肃的自我批评。谁还能再说什么呢?史书上说:“枢机辩给,智足饰非,群臣拜答不暇,故在位者初以为明而莫之察也。”

李承乾的两面派手法玩得高明,瞒过了群臣,却瞒不过太子左庶子于志宁。于志宁看到李承乾“数亏礼度,志在匡救,撰《谏苑》二十卷讽之,太宗大悦,赐黄金十斤、绢三百匹”。

于志宁辛辛苦苦地写书劝谏,虽然得到了唐太宗的嘉奖,在太子承乾那儿却没起什么作用。贞观十四年,于志宁兼太子詹事。次年因母亲去世解职丁忧。还没容他丁忧期满,唐太宗又起用他为太子詹事。于志宁上表请求唐太宗再给一段时间,让他守孝期满,唐太宗让大臣岑文本到他家传话:“忠孝不并,我儿须人辅弼,卿宜抑割,不可循以私情。”皇上把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了,于志宁只好赶快就职。

太子李承乾在农忙之时大兴土木,营造曲室,奢侈过度;又耽迷于靡靡之音中不能自拔,于志宁多次上书进谏,“承乾不纳。”承乾又招揽了许多宦官,于志宁再一次进谏:“伏望狎近君子,屏黜小人,上副圣心,下允众望。”承乾不但不采纳,而且“览书甚不悦”,怒形于色。

这时候的李承乾自我意识过度膨胀,任性而狂妄,对一切的正确意见都听不进去。太子右庶子张玄素因为承乾游猎废学,两次进谏。第一次上谏书,承乾不纳;第二次再谏,“承乾览书愈怒,谓玄素曰:‘庶子患疯狂耶?’”又有一次,承乾在宫内敲鼓,声闻于外,张玄素叩门请见,极力劝谏,承乾气哼哼地拿出宫内的鼓,摔坏在张玄素面前。他又派手下人在张玄素早朝时,用马棒袭击张玄素,差一点打出人命来。

与张玄素同为难兄难弟的于志宁,虽然没有挨马棒,但有一次比挨马棒还危险。有一次李承乾私引突厥人入宫,于志宁又一次上书进谏,承乾大怒,派刺客张师政、纥干承基刺杀于志宁。两人深夜潜入于志宁家,见于志宁还住在苫庐中为母守孝,受到了感动,不忍心杀了这位孝子,于志宁因此免于杀身之祸。

太子承乾似乎是走火入魔了,处处和别人打别扭,让做的事偏偏不做,不让做的事执意要试一试。他让人做了一个八尺铜炉,六隔大鼎,招募亡奴偷盗民间的牛马,亲自烹煮,和亲近的小厮们一块儿吃。喜欢学突厥话,穿着突厥衣服,让左右的人也扮成突厥人,模仿突厥生活。有一次还心血来潮学起突厥的葬仪,躺在地上装死。还说:“一朝有天下,当帅数万骑猎于金城西,然后解发为突厥,委身思摩,若当一设,不居人后矣。”

太子承乾私幸乐童称心,唐太宗闻知大怒,杀了称心等人,严厉谴责承乾。但承乾不思悔改,痛惜称心,在宫中专门盖了一座房子,挂起称心的画像,让宫人早晚奠祭。又在宫内埋葬了称心,立了墓碑,常常数月称病不朝。

太子承乾之所以有这么严重的异常表现,部分原因是过度放纵自己,更重要的原因是魏王李泰对嗣位的威胁。李泰是李世民的第四子,好学、多才多艺,为李世民所宠爱。“太宗以泰好士爱文学,特令就府别置文学馆,任自引召学士。又以泰腰腹洪大,趋拜稍难,复令乘小舆至于朝所”。

唐太宗对李泰的特殊政策。李泰当然要用足用活。特别是开文学馆,和李世民为秦王时开文学馆何其相似乃尔!父亲的榜样在前头,李泰照葫芦画瓢没什么难的。所以,李泰“潜怀夺嫡之计”,笼络朝臣,邀取时誉,准备取代承乾。贞观十二年,魏王府司马苏“以自古名王多引宾客,以著述为美,劝泰奏请撰《括地志》”。李泰立即采纳,奏请多位名臣共撰此书。贞观十五年书成,唐太宗大加赏赐,每月供给魏王李泰的财物远远超过了太子承乾。谏议大夫褚遂良上疏反对,唐太宗虽然采纳,但对李泰的过度宠爱并没有改变。他又让李泰搬到武德殿去住。魏徵认为唐太宗不应让李泰处在嫌疑之地,上书苦谏,此事才作罢了。

李泰因为得到唐太宗的偏袒,更加无所顾忌,加快了结党夺嫡的步伐。他网罗朝臣韦挺、杜楚客等人,又联合20多名驸马和功臣子弟,结为朋党,一支可以和太子承乾相抗衡的力量已经形成。而承乾渐受冷落,内心郁闷,干脆破罐子破摔,更加放纵胡闹。

唐太宗在太子与魏王之争中一直迟疑不定,首鼠两端。一方面,他怕废承乾立李泰会破坏长子继承制的秩序,为后世子孙夺嗣开个不好的先例,加上玄武门兄弟相残的事件在他内心仍在隐隐作痛,他不愿同样的悲剧在儿子们身上重演;但另一方面,他又对承乾很不满而属意于李泰。承乾腿脚有些毛病,唐太宗再三给人说:我儿子脚病倒不要紧……实际上内心很在乎,要不然也不会再三再四地说。更重要的是,承乾后来的表现太差,唐太宗把江山交给他不放心。

由于顾虑重重,加上大臣魏徵、褚遂良等的反对,唐太宗没有执行废立计划。贞观十七年初,唐太宗对群臣说:“闻外间士民以太子有足疾,魏王颖悟,多从游幸,遽生异议,侥幸之徒,已有附会者。太子虽病足,不废步履。且《礼》,嫡子死,立嫡孙。太子男已五岁,朕终不以孽代宗,启窥窬之源也!”

这算是一个表态,但这个表态很勉强。唐太宗还派德高望重的魏徵去辅佐太子承乾,意在安定人心。但他对李泰却没有做相应的安排,李泰的势力依然在膨胀,对承乾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太子承乾依然焦躁不已,任性胡闹。他和汉王李元昌关系亲密,“朝夕同游戏,分左右为二队,太子与元昌各统其一,被毡甲,操竹,布阵大呼交战,击刺流血,以为娱乐。有不用命者,披树挝之,至有死者。且曰:‘使我今日为天子,明日于苑中置万人营,与汉王分将,观其战斗,岂不乐哉!’又曰:我为天子,极情纵欲,有谏者辄杀之,不过杀数百人,众自定矣。”汉王元昌还看上了唐太宗身边的一个侍女,他请求太子即位后把这个侍女赐给他,承乾也不加思索地答应了。

太子承乾一方面纵情游乐,另一方面也在阴谋着扳倒李泰。他先是派人告李泰的黑状,被唐太宗识破,没能得逞;后来又派刺客纥干承基等人刺杀李泰,也没有成功。最后,他把注意力转移到军事实力上。开国功臣侯君集对唐太宗心怀不满,承乾便和他通谋,又网罗了一些人,准备杀入宫中,直夺帝位。

就在这个时候,唐太宗的另一个儿子李起兵造反,很快被李挫败,在齐王李起兵之后,承乾还洋洋得意地对纥干承基说:“我宫西墙,去大内正可二十步耳,与卿为大事,岂比齐王乎!”没想到,齐王兵败,还牵连到纥干承基,纥干承基在狱中坦白了太子承乾谋反的事,于是唐太宗废承乾为庶人,杀侯君集等。

承乾被废,魏王李泰以为时机已到,准备登上储位。但长孙无忌、褚遂良等大臣倾向于立晋王李治。魏王李泰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他有一次扑到唐太宗怀里说:“臣今日始得为陛下子,乃更生之日也。臣有一子,臣死之日,当为陛下杀之,传位晋王。”唐太宗信以为真,告诉了众臣。褚遂良立即指出这一席话的虚伪性,李泰过火的表演反而弄巧成拙。李泰又去威胁李治,又被唐太宗知道了,对李泰的影响也不小。还有李承乾的一句大实话也对唐太宗的决定大有影响。他说:“臣为太子,复何所求!但为泰所图,时与朝臣谋自安之术,不逞之人遂教臣为不轨耳。今若立泰为太子,所谓落其度内。”唐太宗绝对不想让后人得到储位可以争取的印象,所以对李泰和承乾都不用,立晋王李治为太子。

在承乾李泰之争中,贞观群臣多受牵连,开国元勋房玄龄被疏远,魏徵虽死,但因为生前推荐过杜正伦和侯君集,唐太宗怀疑魏徵结党,推翻了魏徵的墓碑,连公主嫁给魏徵儿子的婚约也取消了。倒是身在是非窝中的于志宁没什么事,主要原因恐怕是他不知道这么多事,知道了也不管,只是就事论事地劝善。

承乾事败后,唐太宗对于志宁说:“知公数有规谏,事无所隐。”所以还让他当太子左庶子,以辅佐新太子李治。

教软弱无能的李治用不着于志宁费什么劲,话说回来,于志宁再费劲也把李治变不成个有出息的男子汉。就这么凑合吧。李治即位以后,于志宁升官为侍中,为门下省的长官,是宰相一级的人物。虽然位高,但朝政大权基本掌握在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手中,于志宁没多大作为,也不想揽那么多事。他进谏的事依然是鸡毛蒜皮类的小事。有人告长孙无忌,高宗李治让立斩告状之人,于志宁劝谏说得等到规定的时间再杀;衡山公主要出嫁,于志宁以为要按古礼守完三年服才能出嫁等等。

永徽二年,于志宁任尚书左仆射。第二年又兼任太子少师,又转回了老本行。

永徽五年冬,高宗雇用雍州四万余人修筑长安外城,有人上书说这不吉利,于志宁认为上书的人说话不吉利,应该杀头。高宗说:“若因上封事得罪,恐绝言路”于是不予追究。可怜的于志宁,想犯个错误居然未遂。

于志宁谦让的好品德依然在发扬光大,高宗赐给他田地,他奏请高宗分给别人;年龄大了,请求退休,高宗便免了他的尚书左仆射的职务,拜太子太师。

在唐高宗李治执政的最初几年中,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共掌朝政。后来,武则天逐渐得势,用各种阴谋和手段离间李治和王皇后、长孙无忌等人的关系,引勾结许敬宗、李等朝臣共同陷害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于志宁由于不管大事,没有成为首要目标。永徽六年,武昭仪羽翼既成,谋图废王皇后。昏庸无能的李治召长孙无忌、褚遂良、李、于志宁四人商议。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拼命反对,老滑头李称病不入;于志宁慑于武昭仪的淫威不敢说话。

又一日,李单独见到李治,李治又问废王皇后立武昭仪的事。狡猾世故的李回答说:“此陛下家事,何须更问外人!”高宗李治从此拿定了主意,废王皇后,立武昭仪为后,贬斥褚遂良。

于志宁闭口不言,自以为可以全身远祸,却没料到许敬宗等人绝不允许任何一位直臣再居高位。武则天作了皇后,开始对当初反对立她的人士进行报复,指使许敬宗诬陷长孙无忌谋反,又把褚遂良、韩瑗等大臣牵扯在内,连中立的于志宁也没放过,说他“党附无忌”,免去职务。随后,于志宁又作过荣州刺史、华州刺史,年龄大了,请求退休,得到批准后就回了家。麟德二年,于志宁在家中去世,终年七十八岁。

于志宁死后,得了好几个官号、什么幽州都督、左光禄大夫、太子太师之类的,没什么用处,只表示皇上还记得这位老师罢了。

同类推荐
  • 告诉你一个韩信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韩信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韩信的故事》由王志艳编著,《告诉你一个韩信的故事》从韩信的幼年生活开始写起,一直追溯到他在中国军事史上所创造的伟大奇迹,再现了这位中国古代杰出军事家极富传奇而又悲剧色彩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朋友了解这位常胜将军所具备的杰出军事才能和用兵艺术,并从中汲取他那种执著、勇敢、忠义的精神,同时也对他的是非功过进行辨证的评价。
  • 前生今世,何处适之:胡适传

    前生今世,何处适之:胡适传

    有人曾这样评价说:胡适是水,鲁迅是酒。酒虽好,有时却容易醉人;水虽淡,却又必不可少。纵观整部现代史,无论是文学变革还是北大复兴,胡适都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说,正是有了胡适这汪源远流长的水域的灌溉与滋润,北大方才成为今日的北大。《前生今世,何处适之:胡适传》作者一路寻访胡适曾走过的足迹,在时光的荒野里捡起了他留下的点点滴滴,重新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胡适。
  • 艾森豪威尔传

    艾森豪威尔传

    本书共分十章,包括:德国人的后裔、壮志难酬、战争中的新星、向意大利进军、诺曼底登陆、解放巴黎、向德国本士进军等。艾森豪威尔毕业于将星云集的西点军校。作为战功卓著的军人,他创立了美国陆军第一所战车训练营,指挥过北非登陆战、西西里登陆战、代号“霸王”行动的诺曼底登陆战,以及解放巴黎、攻占德国等战争;作为政治家,他签署了《朝鲜停战协定》;提出“艾森豪威尔主义”,即在中东实行“军事援助和合作计划”,达到一面以武力威胁为手段,一面以经济援助为诱饵,用反共作幌子,排挤英、法等国势力,以实现独占中东的图谋。但随着国务卿杜勒斯的逝世,艾森豪威尔主义最终失效。
  • 郭沫若的青少年时代

    郭沫若的青少年时代

    郭沫若的少年时期,生活在“从封建社会向资本制度转换的时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阵痛,塑造着一个叛逆的性格;时代大潮的激荡,则玉成了一个弄潮儿的辉煌。郭沫若在文学、历史学、古文字学、书法艺术等领域都成就斐然。他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卓越超群的文化伟人。
  • 巴顿(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巴顿(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人类五千年的战争史上,曾涌现出许多叱咤风云、功垂青史和富有传奇色彩的优秀军事将领。在他们中间,有一位被誉为“热血与豪胆”的将军,他以其鲜明的个性、敏锐的感觉、娴熟的战法和高超的指挥艺术导演出一幕幕战争活剧,引起人们无尽的遐思和争论。他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杰出将领、陆军四星上将巴顿。
热门推荐
  • 满苑百花只为君

    满苑百花只为君

    好不容易拐个金主,给姐长眠不起了!巴巴交个姐妹,偏偏到姐就是一只狐狸!人家穿越不是神宠就法器,给姐背后捅刀子了!偏偏到姐就是法力全无!你说这是命?姐姐我就偏偏不信命!涅磐重生,惩贱女,别人穿越不是公主就小姐,诛邪魔,看姐如何玩转三界六道!
  • 教你学艺术体操

    教你学艺术体操

    学生田径与体操学习手册—教你学艺术体操学生田径与体操学习手册—教你学艺术体操
  • 娘子不乖:王爷耍无赖

    娘子不乖:王爷耍无赖

    他,披着一身阳光而来,给我心里留下无限美好。他,从来不顾自己,为了我的安危竭尽全力。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为我师,解我忧。他,黑夜里来去无踪,却在关键时刻救我于生死之间。我从没有想过一步踏进宫廷,会引来如此纠葛的谜团。最深的爱,最深的痛,他们都对我宠爱有加,究竟谁会最后给我披上嫁衣?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七小姐异界纵横:凤霸苍穹

    七小姐异界纵横:凤霸苍穹

    七号冰冷残酷,生人勿近,但凡敌人,莫不胆寒;凤主温柔似水,妖娆多情,但凡男子,趋之若鹫!当二者合一,大陆动荡在所难免!是锋利的剑锋倾了天下英雄的热血,还是那如花的娇颜醉了多情的红尘?《亲们,看书请登录好吗?若是喜欢,请收藏,谢谢!》
  • 重生之错爱千金

    重生之错爱千金

    【重生古代的励志文!慢热型,非女强,女主慢慢成长型,男主忠贞不二型,结局是1对1,欢迎各位读者跳坑!】10岁的桑榆,小小县丞的嫡长女,却是个懦弱木讷的受气包,没曾想娘亲更是朵软弱不受宠的白莲花,连带着亲生女儿也饱受妾氏庶女的欺辱。26岁的安茜是资深宅女一枚,喜欢“宅”在家里,最大的爱好就是对着兵哥哥的疙瘩肉流哈喇子,一次好心的见义勇为却不料丢了小命,结果倒霉的穿越重生在更加苦逼的县丞嫡女身上。前世的她好歹看了不少穿越小说,重生后的桑榆还YY了一把各种宫斗宅斗,她这个重新嫡女灰常高能,还有各色美男左拥右抱。可谁知,她却穿越成了个不受宠的小娃,既然日子依旧苦逼,反正闲着也是闲着,那就捞个男人来爱吧。谪仙般的清冷少年不搭理她?那就死缠烂打。洒脱的少年将军是个不摆谱的人?那正好沾点光,谋点福利。可惜死缠烂打,却换来了不情不愿,无心插柳的勾搭,倒是促成她桃花朵朵开。当迷糊执着的女主,杠上冷情OR爽朗的楠竹,能擦出怎样的火花,我们拭目以待!---------♂---------♂---------♂---------♂----------♂---------♂---------片段【一】:“我不喜欢欠别人人情,所以你需要我帮你什么,你只有一次机会。”安成珏冷淡至极的眼神里,看不出任何情绪,可他唇角鄙夷的笑容,显露出他的不屑。她在安成珏最落魄的时候帮了他,换来他的报恩,她想抓住机会,可她没听出他话里的百转千回,傻乎乎的告白了。“你能试着跟我相处,留在灵州吗?”她的语气是那样小心翼翼,可是她成功了。当她被别人告白时,那反应就有点差水准了。看着她为情所伤,薛少宗沉着脸,毫不犹豫的告白道:“我想追你,让你做我的女人。”他对她的爱,蓄谋已久。桑榆呆愣了几秒,不可置信道:“你——你在胡说什么?”他们只是朋友啊!片段【二】:“来,让我看看有没有受伤?”他趁机拉着她的手,肆无忌惮的揩油。桑榆嘴角抽了抽,猛地抽回手,一本正经的:“你别动手动脚。”可某人依然堂而皇之的为自己谋福利,“生那么大气干嘛,容易老啊,我现在都是你的人了,让我拉下手有什么好害羞的。”于是她开始装可怜,让他放过自己,“可我们并不是那种关系,你这样我很不习惯。”某人眨巴着眼睛,更加委屈滴说:“我们这是培养感情,怎么能是动手动脚?我这是在追你,你感觉不到吗?看来我还不够努力。”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后宫情妃

    后宫情妃

    一场皇宫先帝遗留的阴谋,一个早已悬设的局,一场权与利的争夺!皇宫,永无休止的欲望野心!淡漠的心,无所求,不过是想借重生延续对妈妈的思念,可是,命运半点不由人,把我推进那一波波的爱恨情仇。认命的结果,就是被他人摆布约束,然后被命运吞蚀沉论!一个温却义胆云博的将军,一个雅却心机深沉的王爷,一个俊却残酷阴冷的帝王,一个邪却深情义重的杀手。错与对,对与错,也许只存在一瞬间,但情与欲,欲与情,却影响了生生世世!雨夜的污辱,我一把火烧去所有的一切!闲亭的一笑,如清风拂去乌云,给了永生的光明!闺阁的一吻,定下生生世世的牵缚!草原的一夜,许下今生不变的约定。我精彩的一生,回过头来,却只有轻笑溢过唇,浮花一梦终要醒,情归何处才是真?推荐好友痕儿的新文,望亲们多来踩踩,《邪魅首席的禁锢妻》
  • 1966—1976的地下文学

    1966—1976的地下文学

    文学——社会思潮的风向标。“文革”十年,文艺界一片萧杀。但是在地表的高压和萧杀下,却生发和涌动着激情澎湃的思想岩浆。包括红卫兵文艺、新诗歌运动、知情歌曲、知青文学、手抄本、民间口头文学等,在城市的街道上,在农村的谷场上,甚至是干校和监狱里,到处都有地下文学的声音。本书对“文革”十年的地下文学进行全面的梳理,原汁原味地呈现大动乱年月的民间文学思潮。
  • 木子悦己寓言

    木子悦己寓言

    是一本能让人观花看世界,睹木见浮生的好书!为什么这么说?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寓言,正好比这花这木,看似志趣横生,枝繁交错,实则却有着深深的道理,这些道理既是对当代社会现状的犀利剖析,撕开一条条带血的皮肉,看人性的贪与痴,世间的冷与暖,一幕幕真实太过沉重,变成一个故事说与人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