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89400000010

第10章 一代名儒孔颖达

在中国语言学的史册上,孔颖达是一个熠熠闪光的名字。他和颜师古都是训诂方面泰山北斗式的人物,两人又同时代,同为一殿之臣,也可以算是一件人文盛事。

孔颖达是冀州衡水人,出身于小官吏家庭。“颖达八岁就学,日诵千余言。”他对《左传》、《尚书》、《周易》、《诗经》、《礼记》等都有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使他成为一个学养十分深厚的儒者。孔颖达还善于写文章,对算历也很精通。同郡的学者刘焯名重海内,孔颖达前去拜访,刘焯开始没把这个年轻人放在眼里,接待上难免不热情。孔颖达向他请教一些疑难问题,大大出乎刘焯的意外,刘焯立即“改容敬之。”后来,孔颖达谢绝了刘焯的挽留,回到家乡以教书为业。

隋代在科举方面废除了九品中正制,采用明经、秀才两种科目考试选士,隋炀帝时又增添了进士科。孔颖达在大业初年举明经高第,任河内郡博士。隋炀帝有一次征召各郡的儒官,让他们集中到东都洛阳,让国子监的学者们和他们互相辩论。在这次辩论中,孔颖达脱颖而出,才冠全场。当时数他年龄最小,那些老资格的前辈学者辩不过他,深以为耻,暗地里收买刺客想杀了他,多亏了礼部尚书杨玄感把他接到家中住,才使他幸免于难。

真没想到孔夫子的门徒们还有这么一手。我们现代人常感叹“人心不古”,据此事来看,古人之心更加“不古”,我们还是别学他们。

孔颖达后来补太学助教。隋末天下大乱,孔颖达“避地于武牢”。中原大地是争夺天下的主战场,武牢又是兵家必争的天险,真难为孔先生找了这么个多难的地方来避难。实际上这是史官讳笔,孔颖达当时正为王世充服务呢。

幸好吉人自有天相,战火没有烧着他。李世民平定王世充后,“引为秦府文学馆学士。”武德九年,孔颖达升任国子博士,贞观初又转任给事中。

唐太宗即位后,立即实行偃武修文,要用文治守成帝业,达到太平盛世。他尊重儒经:“朕所好者,唯尧、舜、周、孔之道,以为如鸟有翼,如鱼有水,失之则死,不可暂无耳。”尊儒重经也是唐太宗为政的一个重要特点。他经常在听朝之余,和才学之士一起谈论典籍,议说今古。一方面是从儒经中学习治理天下的思想和方法,另一方面是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目的只有一个:力保大唐王朝长治久安。在众多的才学之士中,孔颖达是很受器重的一位,唐太宗常和他一起学习讨论“圣贤书”。太宗曾经问他:“《论语》云:‘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孔颖达回答说:“圣人设教,欲人谦光。己虽有能,不自矜大,仍就不能之人求访能事。己之才艺虽多,犹以为少,仍就寡少之人更求所益。己之虽有,其状若无。己之虽实,其容若虚。非唯匹庶,帝王之德,亦当如此。夫帝王内蕴神明,外须玄默,使深不可测,孔颖达修礼作乐度不可知。《易》称‘以蒙养正,以明夷莅众’,若其位居尊极,炫耀聪明,以才凌人,饰非拒谏,则上下情隔,君臣道乖,自古灭亡,莫不由此也。”唐太宗对孔颖达的这番话深以为然,大加赞赏。

贞观六年,孔颖达任国子司业。一年多以后升任太子右庶子,同时还兼着国子司业一职。他曾和其他儒士学者一起讨论历法,也参加了隋史的编修工作,成绩显著,被加封为散骑常侍。

唐太宗偃武修文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修订礼乐。封建礼仪历来被统治者所看重,好像有礼仪者才是正宗的统治者,没有礼仪的则是假冒伪劣产品。西汉末年王莽之乱后,各路诸侯遍起,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有的打错旗帜,有的穿乱衣装,只有刘秀的队伍过来仪仗严整,礼节不乱,父老都说:“不意今日复睹汉官威仪!”所以,功成而作乐,治定而制礼,是统治者惯使的老套路。隋朝建立后,隋文帝令牛弘集南北仪注,定《五礼》一百三十篇,旨在显示汉族的正宗统治已经恢复,南北朝少数民族统治时代已经完结。之后,隋炀帝在江都加以修订,编为《江都集礼》,是南北礼学的集成。隋末一乱,礼乐又湮没了,唐朝初立,沿袭隋礼。贞观二年,房玄龄兼任礼部尚书,太宗让他召集礼官学士修改旧礼,魏徵也参与其事。贞观七年修成《贞观新礼》的初稿。随后唐太宗又令房玄龄、魏徵、王和颜师古、孔颖达、令狐德、李百药等学者再次修订。孔颖达在其中释疑、补缺,起了很好的作用。贞观十一年,《贞观新礼》修成,共计138篇。唐太宗诏令颁布天下,并作了一番自我宣传:“广命贤才,旁求遗逸,探六经之奥旨,并随违而矫正。”唐太宗对《贞观新礼》很满意,曾得意地问群臣:“昔周公相成王,制礼作乐,久之乃成。逮朕即位,数年之间,成此二乐五礼,又复刊定,未知堪为后代法否?”以犯颜直谏著称的魏徵这一次也赞颂连声:“拨乱反正,功高百王,自开辟以来,未有如陛下者。更创新乐,兼修大礼,自我作古,万代取法,岂止子孙而已。”看来《贞观新礼》是成功的。

孔颖达参与修礼成功后进爵为子,并获得了物质奖励。在辅导太子方面也作出了相当大的努力,收到了回报却没收到效果。太子李承乾让孔颖达写《孝经义疏》,孔颖达因文见意,大加发挥,对太子多有规谏,获得了学者的好评。唐太宗知道孔颖达和于志宁多次匡谏太子,各赐黄金一斤,绢百匹。贞观十二年,孔颖达又任国子祭酒,同时还兼着给太子讲书的差事。

贞观十四年,唐太宗亲临国子监观释奠,并让孔颖达讲《孝经》。当时国子监学舍数千间,学生达3000多人,四方学者云集,高丽、百济、新罗、高昌、吐蕃也派来了学生,听课者多达8000多人。唐太宗这次听课十分排场,给孔颖达之下的学者和学生们都有赏赐。孔颖达感于盛况,写了一篇《释奠颂》,唐太宗手诏褒奖。

孔颖达能教好各种各样的学生,但就是教不好李承乾。承乾不遵法度,孔颖达就犯颜直谏,也不给他留面子。太子的乳母对他说:“太子成长,何宜屡致面折?”孔颖达回答说:“蒙国厚恩,死无所恨。”更加努力地劝谏。很可惜的是,李承乾不能纳其善言,以致于自取失败。

孔颖达一生中最重要的工作是训诂五经。唐太宗尊儒重经,自然也重视对儒经的研究。首先是考订经文,这项工作是由颜师古完成的,后来经过房玄龄和众多学生的集体审议,被太宗批准为《五经定本》,颁布全国。后来,又因为“师说多门,章句繁杂”,不利于学习,唐太宗令孔颖达、颜师古,司马才章等人定《五经》义训,书名《五经正义》,颁布全国,一扫东汉以来经学的混乱局面。唐太宗对他们的成绩是肯定的,下诏道:“卿等博综古今,义理该渝,考前儒之异说,符圣人之幽旨,实为不朽。”并赐物三百段以示嘉奖。

《五经正义》颁行后,便成了唐代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应考者必须按照《五经正义》的解释答题,不能自立主张。但是,《五经正义》自身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是官修之书,杂出众人之手,不一致的地方较多。往往是曲徇注文,彼此互异,疏文也不切实。当时的太学博士马嘉运等学者对《五经正义》提出批评,唐太宗于贞观十六年诏令再加以详定。次年,孔颖达年老退休,《五经正义》的修订工作在贞观年间未能完成。唐高宗永徽二年,诏令儒臣继续修订,至永徽四年修成,仍以孔颖达署名,正式颁行天下,成为钦定的全国性的统一教材。唐宋两代明经科举考试,试题与经义都以此为标准。

《旧唐书》载:“(贞观)十八年,图形于凌烟阁,赞曰:‘道光列第,风传阙里。精义霞开,辞飚起。’”这表明,唐太宗在贞观十七年让人画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图以后,后来还陆续将一些大臣的图象画在凌烟阁上。这对孔颖达来说也是无尚的荣光。

贞观二十二年,孔颖达病逝,陪葬昭陵。

同类推荐
  • 李嘉诚经商50年

    李嘉诚经商50年

    李嘉诚连续6年荣膺世界华人首富,连续8年雄居港商首席,他是当代最成功、最杰出的商人之一,成为无数渴望成功的商人心目中的偶像。
  • 铁马秋风:陆游

    铁马秋风:陆游

    陆游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也是留下诗作最多的诗人。他生活于充满内忧外患的南宋时期,一生经历了科举落榜、爱情失意、怀才不遇、政敌打压等种种磨难,但始终保持着“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高昂斗志和“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可贵操守,并有近万首诗作和百余首词作传诵至今,脍炙人口,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铁马秋风:陆游》记述了这位充满传奇色彩的诗人历经坎坷却又百折不回的一生,催人奋进,更发人深思。阅读本书会对陆游重要诗词作品的创作背景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
  • 捉弄和珅

    捉弄和珅

    本书从古代典籍中精选晏子、东方朔、侯白、苏东坡、解缙、唐伯虎、刘墉、纪晓岚等二十五位中国古代机智人物的一百多篇趣闻逸事。作品隽永幽默,诙谐风趣,能够给读者带来艺术欣赏的乐趣。
  •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2)

    世界最具领导性的政坛伟人(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告诉你一个弗洛伊德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弗洛伊德的故事

    精选了弗洛伊德人生中富有代表性的事件和故事,以点带面,从而折射出他充满传奇的人生经历和各具特点的鲜明个性。通过阅读《告诉你一个弗洛伊德的故事》。我们不仅要了解他的生活经历,更要了解他的奋斗历程,以及学习他在面对困难、失败和挫折时所表现出来的杰出品质。
热门推荐
  • 吴越争锋

    吴越争锋

    公元前497年,越国老王允常驾薨,勾践登基。次年阖闾南征伐越,范蠡用“敢死队”以少胜多,打败吴军。阖闾在败退路上死于脚伤,遂其长孙夫差登基。夫差为报国仇,于三年后重燃战火。伍子胥和孙武用五行八卦阵法杀死越国大将,将越王君臣逼上会稽山。然而在不知情的情形下,伍子胥的次子伍辛被自己的胞兄杀死……
  • 赌神王妃

    赌神王妃

    新文《邪夫掠妻》穿越前,她是21世纪叱咤风云的珠宝大盗。穿越后,她变为令天下人耻笑的弃妇。再次睁开双眼,高傲的目光里渐渐闪现出一抹叫做无所谓的情绪。她无力改变她的命运,所以她沉默的接受。她委曲求全,可得到的却不是她想要的答案。玩转江湖,偷遍南北。回眸一笑,惹人怜惜。*他是赫赫有名,富可敌国的倾城少爷。俊逸潇洒,香艳无边。只因她的回眸一笑,便不自觉的放弃身边的莺莺燕燕,回到她的身边。他是行事狠辣,冷酷绝情的沧溟国王爷。风姿飘逸,权倾朝野。却惟独在她面前,不惜抛去一身的傲骨,想尽办法想要得到她的垂怜。他是邪魅傲然,万物皆不放在眼中的逍遥公子。风华绝代,孤傲张狂。可却在失去她之后,痛不欲生,夜夜不能入眠。当一个又一个人出现在她的生命里,当金戈铁马,狼烟四起之时,究竟是谁,偷了谁的心,盗了谁的魂。又究竟是谁,能够获得美人心,抱得美人归。(((((((((((((((((((((七岁被家人抛弃、进入孤儿院,十二岁因缘巧合被千王认作干女儿。昏暗的童年让她不知什么是亲情,残酷的经历让她不能相信身边所有的人。朋友?只不过是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利用上的人而已。爱人?她蓝小沫一辈子都不会需要这种东西…他是人人眼中的风流王爷,却有着不为人知野心与阴谋。荒唐的一纸诏书让他不得不接受这个让他厌恶到极点的女人,可所有的一切,却在他终于控制不住心中的怒火、想要杀掉她之时,发生了改变。一纸契约,她做他的哑巴王妃,他当她的金钱后盾。本以为能够快活的过着自己想要的日子,可心却为何在得知她要离去时疼痛不已…经典对白~chapter①她不想爱人,但烂桃花却频频不断。“沫儿,我爱你,真的爱你。”“哦?”上下打量着眼前一脸认真的凌潇寒,蓝小沫不屑的一笑,“男人,你是爱我的姿色,还是爱我的…身体?”chapter②她不想认真,但身边的人却总是赋予真心。“小沫,我绝不会让你受到一点点的伤害。留在我的身边,无论你想要什么,我都可以给你!”头不抬眼不睁,一拳打在跟在她屁股后面的司徒轩脸上,“我什么都不要,只要你以后离我远一点!”chapter③她不想和他在一起,但命运似乎早已注定如此。“蓝小沫,你觉得你这次还能逃出我的手心吗?!”紧紧的抓住她的手腕,望着这个让他足足找了一年的女人,龙宸轩恨不得将她揉进自己的身体,不让她再离开自己一步。
  • 替嫁觅良缘

    替嫁觅良缘

    九宫秋秋只因为到了及竿之龄还未见葵水便被下人传为“石女”,又因从小偷练蛤蟆功还未到第十重所致脸形身形皆浮肿,貌似站着走蛤蟆,故有“蛤蟆夜叉”之名。家中的四个姐姐四个妹妹,早就嫁的嫁,订亲的订亲,只有她无人问津。本想着如此刚好,家中无兄弟,不用嫁人了守在家中孝顺父母,却未料到早就在腹中时,父母为她定下了亲事。若是平常百姓家也就好办,上门杀它几回保证亲事就黄了,可对方却是京城里有赛“潘玉”美名的凤王爷。老天,这下,是个难解决的大麻烦……
  • 经济知识全知道

    经济知识全知道

    在快节奏的社会里,人们追求快、新、奇的生活方式。多数人都不愿意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学习一些晦涩的经济理论、经济术语,但是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早已渗透到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经济现象也随处可见,经济学的力量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产生了无法想象的影响力。《经济知识全知道》把那些实用的经济学常识用一种简洁、有趣的方式表达出来,让你在娱乐中尽情领略经济学的魅力。
  • 三日长过百年

    三日长过百年

    生活在黄土地上的“草根”百姓,因为一场骤然降临的巨大灾难,生命中迸发出令人惊叹的血性,义无反顾地投入抢救生命的战场。“小人物”的人生轨迹、性格命运,灾难中的生存与死亡、希望与绝望、亲情与责任,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较之于外来大军轰轰烈烈的救灾行动,他们显得默默无闻,鲜为人知。
  • 重生为后:名门将女无双

    重生为后:名门将女无双

    她爱了一生护了一生的男人却亲手将她推上了断头台,再睁开眼时,她不再是那个被猪油蒙蔽心眼的蠢女人!重回八年前那个选夫婿的前夕,这次她一定要睁大了眼看清楚,绝对不能再上那个歹毒男人的当!歹毒男,既然你与我只是做戏,那我便让你唱独角戏!痴心汉,前世负了你的情,这一世我一定好好补偿,上天入地,唯爱你一人!万里江山,只配做她囊中之物!傲睨天下,谁敢与她争锋!?
  • 许我一世纵容

    许我一世纵容

    两个应该敌对的笨蛋相爱了,却是次次错过。我喜欢你,你不能爱我。你爱我,我无可奈何只能利用你。你带着你的野心高飞,折了翅膀的我遥望,一如既往地对你自卑。我是固执的白痴,你是傲娇的黑马。混蛋!我逆了时间的洪流来到你身边,你就不能纵容我的小脾气吗?!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拱手河山讨你欢:错为帝妻

    拱手河山讨你欢:错为帝妻

    “深宫寂寞,臣妾今日就让皇后娘娘懂得什么叫做真正的快乐,可好?”控制不住的直接冲出冷宫,直到自己吃饱喝足以后,身侧却早已无人。落难凤凰不如鸡,曾经三千宠爱也不过过眼云烟。不过她也不稀罕,神马宠爱都是浮云,一人吃饱全家暖就好。
  • 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是南亚前沿问题研究丛书之一,共分五部分十五章,内容包括: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形成的背景,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的实施,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的成效,印度发展高科技的经验、教训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