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000000030

第30章 体验空无的状态(2)

自我一旦彻底融入宇宙意识,便能经验无碍的空寂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立的自我,这个独立出来的自我一旦彻底融入宇宙意识,那时明镜般的意识就会经验到完全无碍的空寂。

——《解脱之道》

宇宙意识就是我们内心那份能够觉知的、很原始的作用力本身。当我们处在如明镜一般的宇宙意识里时,意识的基本作用就是没有任何曲解地反映真相。

这其中还有一个最大的真相就是,在一切事物还没有诞生之前,空无就已经存在了。在你还没发展出自我感之前,就曾经有过那种无疆界的合一感。而在这种合一感出现之前,还存在着一种更大、更深的无合一状态,也就是既没有界限又没有合一性的空无状态。

阿玛斯曾说:“原初意识或无分别的全知,乃是处于任何一种层次的心,体认到它最扩张状态的必要条件,即心扩张到宇宙意识的要素。”举个例子来解释这句话,一个人可能会经验到澄明心,但如果他不能体认到无分别的宇宙意识,那么他的心仍然会被局限在清晰的头脑里。如果我们的心曾经体验过宇宙意识,那么它就会不断扩张,而这种纯粹的意识又会跟澄明心相互融合,然后,我们会体悟到那种纯然明透、清晰无碍而且毫无中心点的境界。这种无碍的澄明心有时也会被视为空无本身,或是一种能够觉知到空无的意识。它是彻底体认到空无的必要条件。

人们曾经用各种方式描述和体验过空无:真空、蓝色意识、澄明心都是人们对空无的称呼。我们这里所说的澄明心指的是能够如实地觉知事物的透明之心,而不是那种关于宇宙意识的无分别状态。但是如果我们头脑里的活动又开始工作了,澄明心就会消失,不过我们内在的空无性并没有被污染,即使我们仍然有无妄的念头、感觉或界分感,那份空无性也不会消失。要知道,一切事物都是空无的一部分,都可以被看做是色相。任何一种有别于其他事物的存在都是一种色相,但色相只是空无的一个面向。这份空无性就是所谓的觉醒之心,禅宗称它为“没有中心点的真空”或“心的本质”,在它之中并没有一个独立出来的个体在觉知这份空无,因为空无是被宇宙性的澄明心所觉知的。

因此,如果你真的想要了悟心和宇宙之间的关系,首先就要了解什么是心的本质,也就是在这里我们所讨论的什么是真空。真空不可能被彻底知晓,除非我们头脑里的分别意识完全消除了。而觉醒的澄明心时时刻刻都在保持着知觉,它在白天保持觉醒,入睡时则是祥和的。它完全保有心的本质,就像一片深黑的寂静,所以它能够觉知到空寂的宇宙意识。心的本质常被人形容成蓝空、澄明或意识的黑色面向,它们可以被看做心的本质的状态。因为心真正的本质是彻底的空寂。彻底的空寂就是指一种无分别的意识,也是一种清明透彻如夜空一般的境界,在它之中永远存在着一种能够觉知到空无的意识。这种意识会被我们的个人意识所制约,以至于我们无法如实地见到它,感受到它,否则它是可以进行无限扩张的。只有当我们的自我彻底融进宇宙意识里时,我们才有可能经验到这种彻底的、无碍的空寂。

放下对身体的执著,死亡空无就会出现

死亡是一种深黑的空无,当我们放下对身体的执著,就会发现真正的死亡是什么,我们会认清我们根本不是我们的身体,死亡只是一个转化过程。

——《解脱之道》

一般人活在世界上,都是被自己的欲望和身体所奴役,一辈子忙忙碌碌,害怕衰老,害怕失去好的物质生活,也害怕失去生命,因为生死对于人们来说就是最根本的大问题,所以很多人带着“今朝有酒今朝醉”、“享受今天,不管明天”这样的想法一味追求肉体的享乐和刺激。生死常常就在一线之间,这一线捆绑住了无数人的心,让他们无法摆脱对死亡的恐惧和对生存的留恋。人们总是习惯性地把死亡想象成失去、虚无、黑暗、痛苦,所以,死亡往往成了绝望的代名词。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来源于自己的想象,自己被自己所想的欺骗,因而生出了害怕的心理,又让这种心理占据了内心,影响了活着的心情。

一个仆人惊慌失措地跑到主人面前禀告,他在市场上见到了死神。死神面容冷酷,表情狰狞,一直盯着他,并恐吓他。他请求主人准他的假,以便尽快赶到撒玛拉去,因为只有在那里,死神才找不到他。主人答应了仆人的请求,自己却跑到市场上去见死神。主人找到死神后,便责问他为什么恐吓、威胁自己的仆人。死神回答说:“我并没有恐吓、威胁他,我只是感到十分惊奇,没想到居然会在市场上见到他,因为我们原本约定的是今天晚上在撒玛拉见面的。”

我们是不是也像故事中的仆人一样对死亡心存恐惧,其实,人们对死亡恐惧,来自于对死亡的无知。其实,死亡只是一个转化过程,就像佛家认为的:“死了还会再生。”生死是人生的轮回。死亡也是一种感觉,是一种对新一层空无的觉知,能给我们带来新的空间感,我们将这种觉知称为“死亡空无”。到了这个阶段,我们一定会经历死亡,会跟肉身脱离联结,很像是肉体的死亡。

死亡就是一种深黑的空无,我们可以在活着的时候就体认到死亡是空无的,不需要等到肉体死亡。如果想要体验到死亡的空无,只需要我们放下对身体的执著。这时,我们会发现真正的死亡是什么,也会认清我们根本不是自己的身体,然后原先对身体的执著就消失了,我们也会明白跟肉身不再有联系的滋味是什么了。

当我们了悟到这个层次,就算真的面临死亡,也会清楚地知道我们并不是自己的身体,肉身不见了,我们的潜意识仍然存在,然后就会明白死亡也只是一个转化过程。当我们不再执著于肉体上的身份,明白我们的身份并不是身体,就能体验不同层次的空寂感。这时我们对身体执著的恐惧和欲望也跟着消失了。一旦看透对身体的执著,我们就会立刻体认到死亡的空无。所以,要想所有的执著开始消解,只有放下我们对身体的执著。

真正的如如不动,是洞穿到底的觉知

真正的如如不动指的是一种能够洞穿到底的觉知,如果能彻底接纳当下的真相,我们就不再有期待或欲求,那时我们的心就是如如不动、彻底静止的。

——《自我的真相》

《金刚经》上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意思是说,那些修行成功的佛在面对世间的一切事物、境遇时,心里不会产生执著或惦念,完全以一种随缘和平静的态度来应对。但是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生活中,很少有人能够在外人的辱骂指责中泰然自处,很少有人能够在名利诱惑之下不为所动。正是因为我们都做不到,才会将心浸在苦水中不能解脱。

有一对夫妇,在白隐禅师家附近开了一个小店,他们有一个漂亮的女儿。不经意间,夫妇俩发现女儿的肚子无缘无故大了起来,不禁颇为震怒,追问缘由。女儿起初不肯说出那人是谁,但是在父母的苦苦逼问之下,终于说出“白隐”两个字。

这对夫妇怒不可遏地去找白隐禅师理论,禅师只说了一句话:“就是这样吗?”

孩子生下来之后,就被这对夫妇送给了白隐。此时,白隐虽已名誉扫地,但是他并不介意,只是非常细心地照顾这个孩子,他向邻舍乞求婴儿所需的奶水和其他一切用品。

时隔一年之后,这位未婚先孕的妈妈终于忍不住了,向父母吐露了实情:孩子的亲生父亲是一个在鱼市工作的青年。

她的父母立刻把她带到白隐禅师那里,向他道歉,请他原谅他们当年的错误,并请求他允许他们将孩子带走。

白隐禅师依旧无话,他只是在交回孩子的时候轻声说:“就是这样吗?”

白隐禅师的修为正是“如如不动”最好的体现。他没有将被人误解、诽谤看做是坏事,而当误会得到澄清时,他也没有过多地表现出欢喜,一直默默地承受,心平气和地对待整件事情。很多时候,只有像白隐禅师这样的人才能获得自己内心的快乐与清净。

我们的内在人格每时每刻都在造作,根本无法静止下来,也使得我们在不断地对很多东西如痛苦、快乐、冲突、困境说“不”,也不断地期盼着美好的事情发生。观察一下我们自身,你会发现这种造作的行为和反应是不断循环的,心中先出现了某种活动,然后对那个活动说“不”,接着就会开始期待另一个东西产生。这就是对当下的抗拒以及对未来的期待和渴求,而这一连串的活动会导致一种追求成就的欲望。只有当我们能够彻底接纳当下的真相,才不会再有抗拒和期待,那时你的心就是如如不动的。阿玛斯认为:“真正的如如不动,指的是一种能够洞穿到底的觉知。”

但如如不动并不是说让你不能有任何身体或心智上的活动,只是让你如实地觉知各种感觉、反应、经验,并彻底地接纳真相和那个不动的东西,也就是你的本体或觉知本身。

没有一个“人”在经验无垠空间,是空无在经验空无

正常意识一旦消失,我们就会经验到彻底空无的无心状态,心中所有的事物都空掉了,就连事物空掉的感觉也空了。

——《解脱之道》

我们的正常意识是非常有限,而且会受到很大制约的,它最爱做的事情就是制约、局限、分化、分类,还有把事物概念化。由此可知,我们的正常意识在经历事物时永远会把自己和所得到的经验分开,而这就制约了我们,让我们无法在不改变、不限制、不认知的情况下去经验到空无。

阿玛斯将那种空无的经验称为止息、寂灭或彻底的死亡。其实死亡确实就像阿玛斯说的那样,你根本不需要等到肉体坏死的时候才能感觉到它,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当你的肉体死亡时,你就会亲身体验到死亡这种意识活动的彻底幻灭。阿玛斯曾经说:“人格所拥有的意识活动必须完全消失,另外一种意识才会出现,然后才能经验到完整、无碍、无限的空无。”这就是在提醒大家,如果你还处在自己之前的意识活动里,是不可能经验到那个无碍无边的境界的。如果你真的经验到那种无碍而又彻底的空无,你的意识本身就不会再受到任何的局限了,但也意味着你失去了个人性,也不能再跟经验对立。这种无限的意识被我们称为宇宙意识或初心。

现在,我们要在这里提出一个新的概念——心的另一个定义就是所谓的纯粹意识。在纯粹意识之中仍然有知觉的作用,但这份知觉除了它本身的作用力之外并没有一个可以让它产生作用的对象。了解这个概念之后,我们要探讨的就不仅仅是空无,还有心本身即知觉或意识这个问题。我们发现,每一个人、每一个有生命的东西都具有这种纯粹意识,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里,我们会意识到很多其他的东西,如眼前的茶杯、自己的手掌或头脑里突然闪过的一个念头,却从来没有觉察到纯粹意识本身的存在。这都是因为我们有限的知觉的运作方式使我们一直以来都把意识当成了意识的内涵,从而与真相失之交臂。

一旦我们能够体验到心的本质即是纯粹意识,并看清纯粹意识的原貌,便体认到了所谓的宇宙意识和“知”的本质。通常,我们的个人性意识必须经历自我的大死,才能重生为宇宙意识,也就是说个人性意识可以通过摆脱自我而扩张成宇宙意识。这个重生或扩张的过程就像是空无在经验空无,而不是有一个人在那里感受无限的空间感。在那种状态里,根本不存在任何的念头和想法,所以,要想详细地给别人描述宇宙意识或说明心就是纯粹意识是很困难的事。但是,只要我们内在有什么念头生起,这个念头的内涵就会把你和纯粹意识完全界分开来,这样你就会知道,纯粹意识里容不下任何思想。

在这个无垠的空间里,你会感觉自己的脑袋一直在扩张,意识一直在无限延伸,它既没有边界,也没有中心,也没有任何人在那里与你一同经验这个空间。每一样东西都变成了无碍无边的宇宙意识,心中所有的事物都空掉了,连这种空掉的感觉也不存在了,这就是空无在经验空无。

同类推荐
  •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3:一个人的生活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3:一个人的生活

    《有些事现在不做,一辈子都不会做了3——一个人的生活》这本书继续提倡“只需去做,生活就会改变”,提供给大家的是一个人生活的建议,提供一些一个人平时想不到,或者想到了却一直没有去做的事情。告诉一个人生活,怎么去做这些事,或者去哪里可以做到。这本书讲到的也不是多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有的只是生活中触手可及的一个人的小事。但是,生活并不是由大事组成的。这些事,并不枯燥,认真看,每一个都非常有意思,如果这一件又一件的小事都去做了,生活的质量就变了。一个人的生活,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概念,还是一种环保概念。这种意识会让你更有责任感,进而影响你整个生活方式、态度和处事哲学。一个人的生活,我们也有很多憧憬和未来。
  • 最让你情绪放松的心灵鸡汤(智慧背囊)

    最让你情绪放松的心灵鸡汤(智慧背囊)

    《智慧背囊》系列丛书包含有亲情故事、友情故事、情感故事、心灵鸡汤、哲理故事、成长故事等,囊括青少年成长阶段所必然经历的各个历程,从生活到学习,从内心到情感。这本《最让你情绪放松的心灵鸡汤(5A畅销版)》是该系列中的一册,作者是李继勇。《最让你情绪放松的心灵鸡汤(5A畅销版)》收录了《轮椅上的小提琴家》、《坐以待毙的地主》等故事。
  • 哈佛家训ⅰ:改变一生的智慧

    哈佛家训ⅰ:改变一生的智慧

    智慧是对一个人各种能力的综合评价,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智慧是知识的最完美的形式。智慧虽然在各个领域有其特定的含义,如对于艺术家来说,智慧指的是创造的能力,而对于政治家来说,则是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外交家的智慧则更侧重于反应和语言的能力等等……
  • 哈佛家训ⅴ:积极心态的力量

    哈佛家训ⅴ:积极心态的力量

    《哈佛家训5:积极心态的力量》摒弃了空泛的大道理和长篇的说教,以直击核心的方式为你讲述积极心态的力量,通过许多名篇佳作告诉你如何为人做事,那些达到人生巅峰的幸运儿,无一不拥有积极的心态!
  • 成功的核心机密

    成功的核心机密

    失败的原因也许各种各样,但成功的原因却是大同小异。本书试图通过归纳总结,得出成功者之所以成功的共性原因。本书竭尽全力为你提供一串开启你人生成功潜能的钥匙。只要你愿意遵从它里面的原则,只要你愿意努力具备里面所提到的7个成功要素,你就会终身受益无穷,并获得丰硕的成果。
热门推荐
  • 前妻不认帐(全本)

    前妻不认帐(全本)

    她只不过气他对她的欺骗,在婚礼当天骂他无恶不作,顺便开个小小的玩笑说他是同性恋,然后带着他的孩子逃之夭夭而已。都过去了那么多年,他怎么还对此事心怀芥蒂?使出狠招逼她现身,冷嘲热讽之后又对她纠缠不清,这个男人,他到底想干什么?家里有二个嚣张的宝宝,一个腹黑;一个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为了骗吃喝,把人家长得温润如玉的帅哥叫做“爸爸”,碰到正牌爸爸,骂人家“大混蛋”。望着这二个机灵古怪拽到令人发指的小P孩,他咬牙切齿质问:“他们到底是谁家的孩子?”DNA化验出来,他带走了他的孩子,剩下的一个,惊天动地的身世秘密也渐渐浮出水面……一个冷酷无情,一个温良纯厚,一个神秘诡异,OMG,老娘受够了,不陪你们玩了……
  • 素质的打造(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素质的打造(优秀人才成长方案)

    有些人将旅行视为生活,有些人的生活就是旅行。生活在京都的三百六十五天,每天都是旅行,每天都在发现。曾几何时,我们都被庸庸碌碌的生活磨损了敏锐的感性,忘记了这世界的许多美好。偶尔沉淀下来,想写下一点什么,才发现很多值得留恋的东西。将每天见到的事物记下,或摄影、或涂鸦,一把茶壶、一扇窗,点滴记下,都是生活。生活的味道就此氤氲地发散。
  • 凰尊贰

    凰尊贰

    【凰尊第二部】这是一个无比霸气,傲气冲天的女人的传奇故事!她,犹如陨星般坠落,降临在这一个充满魔法斗气的世界。她,醒来之时,却失去了最珍贵的东西,仅留下一个属于自己的名字。为了找回失去的一切,她必定逆转乾坤,破灭天地,找到那埋葬在深渊中的真相。【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必诛之!】【玄幻女强,热血霸气】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晋冀鲁豫根据地史研究

    晋冀鲁豫根据地史研究

    本书的出版发行,开创了晋冀鲁豫根据地史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打开了晋冀鲁豫根据地史研究的新页面,填补了晋冀鲁豫根据地史研究的空白,有着创新性的意义。更为突出的是在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重温历史,重温太行之路,对我们进行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教育将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暗皇宠妃

    暗皇宠妃

    她一生下来就注定是个悲哀,只因为她是女子,所以便注定了得不到家温暖,得不到爱。而当她终于得到父亲那突然的关爱,以为上帝终于眷恋了自己的时候,却突然莫名其妙的被带到了一个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遥远小国。
  • 大癫狂: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

    大癫狂:非同寻常的大众幻想与群众性癫狂

    ,本书不仅是一本金融投资领域的典籍。同时也是一部关于人类愚行的总记录:荷兰人为了郁金香球茎而神魂颠倒;法国人为了一个虚假的“密西西比计划”而陷入投机狂潮;以理智著称的英国人陶醉在“南海泡沫”中无力自拔;女巫、炼金术士、圣物崇拜纷纷登场……人类群体中永不缺乏癫狂情绪或莫名其妙的群体不理智行为,而这一切都源于人性中无法抑制的贪婪欲望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