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000000011

第11章 探求世界的真相(1)

我们所有的抗拒、残渣、想法以及过去所累积的一切,都阻碍着我们探求真相。只有将这一切抛开,我们才能看到眼前完整的真相,而不需要依赖经验或过往所学到的一切。若是能不受任何影响地认清眼前的真相,我们就能彻底跟自己的真相共处,真的知道自己是谁,将去往何方,并能得到最终的满足。

真相是我们的本质,更是一个完整的画面

真相不仅是事实,也不只是我们所相信的某件事,它是更大更完整的画面。“真实”这个词更宽广的内涵就是把每件事都纳入考量。

——《内在的探索》

当看到初生的婴儿时,我们会想:这个小生命从何而来?当我们的亲人朋友告别人世,我们又会发出疑问:他将去向何方?而面对都市里熙熙攘攘的人群,我们会想知道到底是什么构成了他们生命的流动。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人类就一直在不断思索和探究生命中的真相。

真相究竟是什么呢?真相就是指事物的本来面目和真实情况,在佛教中称为实相,即实实在在的心境、实实在在的相貌。真相对于我们每个人都至关重要,因为真相就是我们的本质。一旦把真相释放,我们就解放了自己。但真相并不是我们用来解放自己的某个东西,它就是我们的本体。

凡是通过寻常方式而得到的东西都是我们已经知道的一些老旧的事物,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的新鲜感。只有真相会不断让我们感到新奇和惊讶。因为真实的人生本是一种永无止境的揭露过程,它会带给我们接二连三的惊奇,让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事情会怎么发展,所以我们必须毫无预警地去保护自己。当我们知道真相是什么以后,即使处在痛苦里,我们还是会有满足感,因为知道真相的我们和本体更贴近,也就更能做自己。

苏菲派的逸事里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为了真理而爱真理,你就会得到解脱。”因为我们自己就是真理,认识自己就是认识真相,而我们生命最终的真相就是我们的本体。

佛教徒日常所做的修行、参禅所参的就是关于宇宙万法的实相。我们这里进行的内在工作也是一样,就是要探求真相,也就是探求我们的本体。但是在认识真相前,我们要先了解诚实与真实的关系。

我们将所有发生的事情毫无保留地告诉一个人,没有一点谎言,这就是诚实。但是我们对一个人诚实就说明我们在真实地活着吗?这样的诚实能使我们得到解脱吗?虽然认清事实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真相,但是,这种告知事实的诚实都会有局限,它并没有考虑到所有的真相。因为事实中含有真相,真相之中也含有许多事实。由此可知,诚实并非真实,它只是真实的一小部分而已。

总之,我们必须认清真相是一种比事实更大、更完整的东西,它将所有的事实都纳入了它的范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地探索拥有的事实。当我们探索得越深,其中的真相就越自然地贴近我们的真实身份,我们也就越能看到真相。就这样不断地探索下去,一直到我们抵达某个点为止,我们所能看到的已经没有任何事实而只有真相了。

内在工作的目标就是探求真相

我们所进行的内在工作就是要探求真相,在我们所谓的三个面向达成平衡,这样我们就会看到更多的真相。

——《无可摧毁的纯真》

我们在看电视或电影的时候总会听到类似的对白,一个人问另一个人:“你为什么不告诉我真相?”另一个人回答说:“我告诉你的这些事就是真相。”这时,我们也许会感到疑惑,真相由别人告诉我们就能得到吗?其实他们口中所说的“真相”指的是事实,而不是能够让我们得到解脱的真相。我们能够看到的或是能够感知的客观存在都是事实,而事实并不是我们进行内在工作的目标——探求真相。事实只能指出真相的某个面向,而真相比事实更加完整。但是,我们一开始只能看到事实,所以我们必须通过这些事实才能找到真相。事情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我们必须如实地看待它们,而不能只看心中的期待。

我们每个人不可能都像苏格拉底那样,心中有不断告诉我们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声音。为了能真正探清真相,得到解脱,我们只有进行内在工作。

内在工作就是对我们自己的内心下工夫。进行内在工作就是要我们认真观察当下所发生的事实以及我们对这些事实产生的反应,还要求我们能够看清我们对自己、别人和当下抱有什么态度。这也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我们内心的活动和反应保持警觉,并且要在事情发生的当下就觉察到这些。

通过内在工作,我们就能理解内心的恐惧、愤怒和痛苦,然后可以从这些恐惧、愤怒和痛苦中解脱出来,而由人格产生的那些虚假反应也会因为这份理解而失去它们的力道和韧性,于是,我们的自由度和心量就会越来越大,我们就能更深刻地感觉自己,我们的行动也会变得更自由,和别人的互动也会更自在。这就是我们进行内在工作的益处。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让我们能觉察自己的感受、态度和思想。

当然,如果无法认识真相,内在工作就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了。所以我们要保证毫不费力地进行内在工作,因为事情是怎么样就是怎么样,我们只是在不断对它进行探究,不需要费力地去探究真相。只有在我们抗拒真相的时候才需要费力,看待真相是不费力的。真相不需要倚赖任何声音来转化或浮现,我们就能转化所有事实的真相。缺少了我们,事实就变得没有用处了。当我们无法通过计划或期待来发现真相时,我们必须确切地知道当下发生了什么事。一旦我们确切知道当下所发生的事,就会自然而然地看见更深的真相。

对真相感兴趣,就会有一种巨大的解脱感

我们可能不依据欲望、冲突、希望、渴求、过去、未来或努力而行事,只是无动机地对真相感兴趣。这种无动机的对真相的兴趣,就是一份巨大的解脱感。

——《解脱之道》

只有真相才能使我们得到自由。除了真相,其他的觉知和事实都不能给我们带来解脱感。如果我们一直为欲望、冲突、希望、渴求、过去、未来而忙碌奔波,是不可能体会到任何解脱的感觉,反而会被这些东西束缚,进而失去与真相相遇的机会。

有一位大寺庙的方丈,因年事已高,就将他的两个得意弟子法讳和法名叫到面前,对他们说:“你们谁能从寺院后面的悬崖爬上崖顶,谁就是我的接班人。”

那个悬崖极其陡峭,令人望而生畏。法讳先开始攀爬,但不一会儿他就摔了下来。他没有放弃,站起来重新爬,却屡爬屡摔,最后气力耗尽,重重地摔到在一块大石头上,昏了过去。

接着,法名向崖顶攀爬,最初也是屡爬屡摔。后来,法名突然放下了绳索,向山下走去。旁观的众僧十分不解,开始议论纷纷,只见法名到了山下,沿着一条小溪逆水而上,穿过树林,越过山谷,最后,没费什么力气就到达了崖顶。

当法名重新站到高僧面前时,高僧将衣钵锡杖传给了法名,并对大家说:“攀爬悬崖,意在考验我们的心境,能不入名利牢笼,心中无碍,顺天而行者,便是我中意之人。”

读完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法讳具有强烈的动机,这种动机使他蒙蔽了心智,忽视了客观条件的艰难,从而做出了向崖顶攀爬、屡爬屡摔的错误决定;而法名不同,他选择了一种无动机的对真相的兴趣,这对心灵来说是一份巨大的解放感,让心进入了自由之境,最终做出了正确的决定。想象我们的心没有任何活动,不希望什么,也不想达成什么;想象我们独自一人坐在那里,心里既不想达到任何目标,也不想得到开悟,更不想排解什么烦闷忧愁,那不就是一种毫不在乎、完全放松的解脱状态吗?

其实,我们在婴幼儿时期就是处在这种状态中,我们从不认为在我们的身体还有一个必须摆脱掉的人格,也不知道有所谓的开悟或本体这种事,我们只是做自己想做的事罢了,那便是一种自然的状态,一种天真无邪的状态。在这种状态里,我们就会有那种巨大的解放感。所以在我们生活或内在工作时,我们都要保有这种无动机的对真相的兴趣,并从这种全然无动机中感受那份解脱感。

觉察真相是一种最深的信任

当我们知道一个人是客观的、致力于发现真相的,我们就会对他产生信任。觉察真相是最深的一种信任,因为真相能超越受伤或不受伤,感觉好或不好。

——《内在的探索》

人们通常所说的信任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信任是指我们所信任的那个人不会伤害我们;第二个层次的信任是指即使我们信任的那个人伤害了我们,我们也相信他,因为我们知道他是为我们好;第三个层次的信任是指一种客观的信任,即我们知道那个人不论对人对事都是十分真诚而客观的,而且那个人也是致力于去发现真相的,所以我们就会对那个人产生信任,这是一种最高层次的信任。出于这份信任,我们也愿意向那个人开放自己。即使我们一时无法看清那个人的所作所为和当下所发生的事是否对我们有益,即使他的所作所为带给了我们一定的伤痛,我们还是不会对其有所隐藏和逃避。

由此可见,最终能够让我们信赖的只有真相,这不但包括我们自己内在的真相,还有别人内在的真相和某种情况的真相。真相可以产生信任,觉察真相就是一种最深的信任,因为真相自身能超越任何创伤和痛苦。一旦我们能看见真相又没有失去信任的能力,我们的信任就会非常坚定。

我们自身的局限常常使我们只能感受到某种品质而忽略其他的品质。那些被我们忽略的品质就会隐藏,只有当本体逐渐被揭露,真相逐渐显现时,它们才会出现,这时创伤也就会显露出来。伴随着创伤的议题,我们会升起对自己和他人的仁慈之心,但这里所说的仁慈并不是指那种能使人减轻痛苦的同情,而是说我们心轮的能量打开了也就是说我们的内心不再麻木冷漠,而是充满了信任和爱。当我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并且愿意去体验自己内心的创伤时,我们就会看到真相,我们就能对人、对事都拥有最深的信任。

如果我们想要看到真相,就必须让自己去深刻体验内心的创伤,这并不是故意要我们想起不好的回忆,或是让自己再次受到伤害,而是让我们的内心产生一种信任。因为,通常我们对痛苦所产生的怜悯和同情都是一种最肤浅的认知,只有当我们拥有了第三个层次的信任,我们才有能力承受痛苦,并且和痛苦合一,最后到达真相。也只有这份信任可以帮助我们体验内心的创伤,使我们看到真相。这也是我们内在工作所要努力的目标——带领我们信任或产生慈悲之心。但这些努力并不是为了减轻我们的痛苦,而是要让我们发现真相。

透过概念往外看,是看不到真相的

当我们透过概念来看事物,同时还会根据过往的历史产生一些联想和反应,这样除了自己的概念,我们再也看不见世界的真相了。

——《无可摧毁的纯真》

我们对于生活的体验往往是第二轮的,特别是生活在都市中的人,总是先看见大海的图画,然后看见海。在还没有认识这个世界和认识自我之前,我们就已经学会了一些东西,我们从父母、社会、书籍、电视等媒介那里获得各种认知和概念,不论我们走到哪里,我们所经历的都是一些已知的内涵。

我们的世界、我们的人生以及我们自己都早已被设定好了。当我们看着外面的世界,只能看到各种概念,还有因过往的历史和父母的教导而产生的一些联想和反应。而我们产生的感觉都早已有了名称,我们不但知道它的名称,而且也早已知道该对它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就像我们在懂得爱之前,早已经通过爱情小说了解了关于爱的各种表现形式,如送玫瑰花、吃烛光晚餐、写情书或情诗等,这些关于爱的形式泛滥以后,我们就会想当然地以为爱就是这样的,从而让自己僵化在爱的形式里。

我们所谓的增长知识不过是记得一些已有的概念,我们的感觉、行动以及对自己的看法也形成了概念和知识。随着知识的不断增长和经验的不断积累,我们的世界、自己以及人生会变得越来越狭窄、老旧、僵化,不再有发展和成长,也不再扩张和深化。最后,除了自己的概念之外,我们再也看不到世界的真相了。

同类推荐
  • 20几岁耐住寂寞,30几岁打破沉默

    20几岁耐住寂寞,30几岁打破沉默

    20几岁的年轻人要学会在寂寞中生存、学习和发展。只有具备极强的专注力和承受力,才能保证自己比同龄人奠定更雄厚的人生基石,才能得到更多的赏识和机会。而30几岁正是人走向事业巅峰的加速阶段,在这个时候要打破沉默,学会主动争取更多的机遇,学会利用关系,变人脉为财富。
  • 18岁前应该克服的18种弱点

    18岁前应该克服的18种弱点

    弱点虽然不是错误,但却是错误的根源。错误是一种既成的结果,而弱点却是让我们不断产生错误结果的源头。但是,弱点并不是什么打不开的心结、转不过的弯,也不是什么看不见的障碍、越不过的坎,当然也更不是什么消解不掉的愁绪。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弱点,勇于正视弱点,所有的弱点都可以克服。当我们阅读中外名人传记、听取成功人士故事的时候,就会发现那些功成名就的人也跟我们一样平凡和普通,身上也有各种各样的弱点。他们之所以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就是因为他们能够坚持把自身的弱点都一点点、一个个地加以克服,最终到达了人生成功的顶点。
  • 决定女人一生的50个好心态

    决定女人一生的50个好心态

    本书从熟女的魅力容颜、熟女的健康保养、熟女的心灵鸡汤、熟女的气质修养、熟女的完美婚姻、熟女的职场舞台、熟女的从容社交七大主题细细讲述在平日的生活中如何打造属于自己年龄的魅力。从外而内,从内而外地讲述一个女人成熟过程中需要做的功课。翻开这本书细细品读,你能感受到女人成熟的过程,不是美人迟暮的惋唱,而是从鲜花到果实,从浓烈的易逝到淡定的细水长流的优美篇章,将会学会怎样完美地完成从天真浪漫的女生到成熟优雅的女人的转型。
  • 读者文摘精粹版7:善待自己每一天

    读者文摘精粹版7:善待自己每一天

    人可以对不起你,但你不可以对不起自己。对自己好,珍惜自己,是最基本的要求。尽量让自己快乐,尽量让自己简单、相互在复杂的氛围中。世上没有比生活在自己的阴影里更可怕的事了。我们不能要求社会对每一个人都公正,因为那就是上苍的考验。
  • 为人处世小忠告

    为人处世小忠告

    觉时自悟,迷时听人。俗话说,听得别人一时劝,换来一生都平安。生活需要不断的感悟,人生需要接受他人的忠告,特别是在一个人困惑或者迷茫的时候。悟则进,不悟则退。但是,悟需要一定的知识、经历、时间和领悟。不是说悟就能够悟的,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不能悟透人生。那么在一个人不能悟透人生的时候,尤其是一个人的感情陷入痛苦的泥潭而不能自拔时,更应该倾听一些智慧人士的忠告。
热门推荐
  • 盗墓贼的钥匙

    盗墓贼的钥匙

    一对扑朔迷离的血饕餮,两座相隔千里却又分属同一个人的诡异地宫,三个大相径庭的盗墓贼,以及始终贯穿其中的陈年往事。一位赋闲在家的盗墓贼,无意间在奔丧途中发现了一座深埋荒山的陵墓,但是当他伙同自己同族的表兄弟进入地宫之后,才发现这里竟然没有棺材!寒潭怪鱼、余卦甬道、人头煞、五龙壁、尊经阁……当他们终于历尽艰险到达地宫的终点时,竟然在一具诡异的干尸手里发现了刚刚经手过的血饕餮,然而血饕餮的主人却骤然死去,所有的一切顿时变得扑朔迷离:意外出现的访客是敌是友?其中牵扯出的鲁荒王长生修仙的秘密又究竟指向何方?
  • 要改变命运先完善性格

    要改变命运先完善性格

    性格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何等重要!要想改变命运,一定要先完善性格。本书以此为基点,用对比的方式阐述了完善宽容、谦逊、机敏、果断、沉稳、谨慎、坚韧、自信、大胆等性格对改变个人命运的益处。本书会教你如何完善宽容性格,如何完善谦逊性格,如何完善机敏性格,如何完善果断性格,如何完善沉稳性格,如何完善谨慎性格等等,帮助您全面改善您的性格!
  • 为孩子讲点中华句典

    为孩子讲点中华句典

    本书精选了我国文化经典里的诸多名言警句和趣味典故。所选警句都是人们耳熟能详的经典名言,是必须传承的文化精髓,让孩子熟读经典,与古圣先贤直接对话,能使国学中优秀的传统文化深入到孩子的灵魂深处,丰富他们的知识,启迪他们的智慧,非常具有现实的教育和指导意义。
  • 你是第八个(希区柯克最悬疑的故事集)

    你是第八个(希区柯克最悬疑的故事集)

    本书辑录了希区柯克经典推理小说近三十篇。这一个个小故事,似乎都是发生在人们身边的事情,但是通过希区柯克的演绎,它们变得意味深长,引人入胜。希区柯克通过镜头缓缓道来,在不知不觉中你就落入了他用时间和空间布下的迷宫,那一个个慢镜头透射出一处处角落暗藏着的人性的阴暗。在阅读希区柯克的推理小说过程中,你能够体会到他作品所表达出的复杂性及其蕴涵的多义性,从而在阅读过程中获得一种快乐和艺术享受。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狼爹狐子猎豹娘

    狼爹狐子猎豹娘

    眼前一片黑暗,四周一片寂静,伸手不见五指,毫无人烟,就好像整个世界只剩下她一个似的,让苏彤彤心里不由的心慌了起来。她死了吗?这里是阴曹地府吗?那也是的,出了这么大的车祸,她仿佛都能感觉到那些火苗将她的身子烧的‘吱吱’响,在那样的情况下,她的生还率简直就是负数。人总有一死,但是,她才刚刚成立了这么大的一个火凤帮,消耗了她五年的青春,这么死了,还真有点愿望不甘心啊………
  • 古龙文集:猎鹰·赌局

    古龙文集:猎鹰·赌局

    每一次紫烟燃起都会有一个名人被杀,但这些人却互不相识。一连串的凶杀案牵出一系列疑点,看似毫无联系的案件背后竟有着某种隐秘的联系;一场看似胜负已定的赌局竟分不清谁才是真正的大赢家,成了一环套着一环的局中之局。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虐情后宫:皇上,放过我

    虐情后宫:皇上,放过我

    十多年前她遇见皇上,为了他甘受劈尾之苦,而三年前因缘巧合终于进得宫来,却毕竟只是一头小兽,就算拥有人形也阻止不了皇上对闻氏的宠爱,多年来浸淫在宫斗之中,她早已麻木,现在却不得不为了隐瞒自己的身份而向当年赐予自己双腿的劈尾师凌霄恩将仇报。
  • 吕不韦十讲

    吕不韦十讲

    王朝的建立需要血与泪的浇注,是谁无怨无悔地奉献了自己的一腔热血,又是谁默默无闻地流尽了最后一滴泪,历史的车轮不会因为他们的牺牲而驻足。君臣博弈,胜的骄傲,败的灭亡!父子博弈,胜的真能骄傲,败的真能灭亡?吕不韦的悲剧是对君臣共荣、互利的否定,更是对君臣斗争、暗算、倾轧的写照。血腥的斗争莫不以两种结尾收场一不是君亡便是臣灭。吕不韦献身于这场斗争中,失败的却是既为臣又为父的自己。甚悲哉!“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是几千年中国历史文化的经典性总结。尖锐与现实的评判折射的是吕不韦之类的名臣们悲惨的结局。慨叹吕氏悲惨的人生之余,我们似乎应该回过头,看看他传奇般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