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5000000011

第11章 探求世界的真相(1)

我们所有的抗拒、残渣、想法以及过去所累积的一切,都阻碍着我们探求真相。只有将这一切抛开,我们才能看到眼前完整的真相,而不需要依赖经验或过往所学到的一切。若是能不受任何影响地认清眼前的真相,我们就能彻底跟自己的真相共处,真的知道自己是谁,将去往何方,并能得到最终的满足。

真相是我们的本质,更是一个完整的画面

真相不仅是事实,也不只是我们所相信的某件事,它是更大更完整的画面。“真实”这个词更宽广的内涵就是把每件事都纳入考量。

——《内在的探索》

当看到初生的婴儿时,我们会想:这个小生命从何而来?当我们的亲人朋友告别人世,我们又会发出疑问:他将去向何方?而面对都市里熙熙攘攘的人群,我们会想知道到底是什么构成了他们生命的流动。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人类就一直在不断思索和探究生命中的真相。

真相究竟是什么呢?真相就是指事物的本来面目和真实情况,在佛教中称为实相,即实实在在的心境、实实在在的相貌。真相对于我们每个人都至关重要,因为真相就是我们的本质。一旦把真相释放,我们就解放了自己。但真相并不是我们用来解放自己的某个东西,它就是我们的本体。

凡是通过寻常方式而得到的东西都是我们已经知道的一些老旧的事物,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的新鲜感。只有真相会不断让我们感到新奇和惊讶。因为真实的人生本是一种永无止境的揭露过程,它会带给我们接二连三的惊奇,让我们永远不会知道事情会怎么发展,所以我们必须毫无预警地去保护自己。当我们知道真相是什么以后,即使处在痛苦里,我们还是会有满足感,因为知道真相的我们和本体更贴近,也就更能做自己。

苏菲派的逸事里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为了真理而爱真理,你就会得到解脱。”因为我们自己就是真理,认识自己就是认识真相,而我们生命最终的真相就是我们的本体。

佛教徒日常所做的修行、参禅所参的就是关于宇宙万法的实相。我们这里进行的内在工作也是一样,就是要探求真相,也就是探求我们的本体。但是在认识真相前,我们要先了解诚实与真实的关系。

我们将所有发生的事情毫无保留地告诉一个人,没有一点谎言,这就是诚实。但是我们对一个人诚实就说明我们在真实地活着吗?这样的诚实能使我们得到解脱吗?虽然认清事实可以帮助我们发现真相,但是,这种告知事实的诚实都会有局限,它并没有考虑到所有的真相。因为事实中含有真相,真相之中也含有许多事实。由此可知,诚实并非真实,它只是真实的一小部分而已。

总之,我们必须认清真相是一种比事实更大、更完整的东西,它将所有的事实都纳入了它的范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地探索拥有的事实。当我们探索得越深,其中的真相就越自然地贴近我们的真实身份,我们也就越能看到真相。就这样不断地探索下去,一直到我们抵达某个点为止,我们所能看到的已经没有任何事实而只有真相了。

内在工作的目标就是探求真相

我们所进行的内在工作就是要探求真相,在我们所谓的三个面向达成平衡,这样我们就会看到更多的真相。

——《无可摧毁的纯真》

我们在看电视或电影的时候总会听到类似的对白,一个人问另一个人:“你为什么不告诉我真相?”另一个人回答说:“我告诉你的这些事就是真相。”这时,我们也许会感到疑惑,真相由别人告诉我们就能得到吗?其实他们口中所说的“真相”指的是事实,而不是能够让我们得到解脱的真相。我们能够看到的或是能够感知的客观存在都是事实,而事实并不是我们进行内在工作的目标——探求真相。事实只能指出真相的某个面向,而真相比事实更加完整。但是,我们一开始只能看到事实,所以我们必须通过这些事实才能找到真相。事情是什么样,就是什么样。我们必须如实地看待它们,而不能只看心中的期待。

我们每个人不可能都像苏格拉底那样,心中有不断告诉我们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声音。为了能真正探清真相,得到解脱,我们只有进行内在工作。

内在工作就是对我们自己的内心下工夫。进行内在工作就是要我们认真观察当下所发生的事实以及我们对这些事实产生的反应,还要求我们能够看清我们对自己、别人和当下抱有什么态度。这也就要求我们必须对我们内心的活动和反应保持警觉,并且要在事情发生的当下就觉察到这些。

通过内在工作,我们就能理解内心的恐惧、愤怒和痛苦,然后可以从这些恐惧、愤怒和痛苦中解脱出来,而由人格产生的那些虚假反应也会因为这份理解而失去它们的力道和韧性,于是,我们的自由度和心量就会越来越大,我们就能更深刻地感觉自己,我们的行动也会变得更自由,和别人的互动也会更自在。这就是我们进行内在工作的益处。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让我们能觉察自己的感受、态度和思想。

当然,如果无法认识真相,内在工作就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了。所以我们要保证毫不费力地进行内在工作,因为事情是怎么样就是怎么样,我们只是在不断对它进行探究,不需要费力地去探究真相。只有在我们抗拒真相的时候才需要费力,看待真相是不费力的。真相不需要倚赖任何声音来转化或浮现,我们就能转化所有事实的真相。缺少了我们,事实就变得没有用处了。当我们无法通过计划或期待来发现真相时,我们必须确切地知道当下发生了什么事。一旦我们确切知道当下所发生的事,就会自然而然地看见更深的真相。

对真相感兴趣,就会有一种巨大的解脱感

我们可能不依据欲望、冲突、希望、渴求、过去、未来或努力而行事,只是无动机地对真相感兴趣。这种无动机的对真相的兴趣,就是一份巨大的解脱感。

——《解脱之道》

只有真相才能使我们得到自由。除了真相,其他的觉知和事实都不能给我们带来解脱感。如果我们一直为欲望、冲突、希望、渴求、过去、未来而忙碌奔波,是不可能体会到任何解脱的感觉,反而会被这些东西束缚,进而失去与真相相遇的机会。

有一位大寺庙的方丈,因年事已高,就将他的两个得意弟子法讳和法名叫到面前,对他们说:“你们谁能从寺院后面的悬崖爬上崖顶,谁就是我的接班人。”

那个悬崖极其陡峭,令人望而生畏。法讳先开始攀爬,但不一会儿他就摔了下来。他没有放弃,站起来重新爬,却屡爬屡摔,最后气力耗尽,重重地摔到在一块大石头上,昏了过去。

接着,法名向崖顶攀爬,最初也是屡爬屡摔。后来,法名突然放下了绳索,向山下走去。旁观的众僧十分不解,开始议论纷纷,只见法名到了山下,沿着一条小溪逆水而上,穿过树林,越过山谷,最后,没费什么力气就到达了崖顶。

当法名重新站到高僧面前时,高僧将衣钵锡杖传给了法名,并对大家说:“攀爬悬崖,意在考验我们的心境,能不入名利牢笼,心中无碍,顺天而行者,便是我中意之人。”

读完这个故事,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法讳具有强烈的动机,这种动机使他蒙蔽了心智,忽视了客观条件的艰难,从而做出了向崖顶攀爬、屡爬屡摔的错误决定;而法名不同,他选择了一种无动机的对真相的兴趣,这对心灵来说是一份巨大的解放感,让心进入了自由之境,最终做出了正确的决定。想象我们的心没有任何活动,不希望什么,也不想达成什么;想象我们独自一人坐在那里,心里既不想达到任何目标,也不想得到开悟,更不想排解什么烦闷忧愁,那不就是一种毫不在乎、完全放松的解脱状态吗?

其实,我们在婴幼儿时期就是处在这种状态中,我们从不认为在我们的身体还有一个必须摆脱掉的人格,也不知道有所谓的开悟或本体这种事,我们只是做自己想做的事罢了,那便是一种自然的状态,一种天真无邪的状态。在这种状态里,我们就会有那种巨大的解放感。所以在我们生活或内在工作时,我们都要保有这种无动机的对真相的兴趣,并从这种全然无动机中感受那份解脱感。

觉察真相是一种最深的信任

当我们知道一个人是客观的、致力于发现真相的,我们就会对他产生信任。觉察真相是最深的一种信任,因为真相能超越受伤或不受伤,感觉好或不好。

——《内在的探索》

人们通常所说的信任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信任是指我们所信任的那个人不会伤害我们;第二个层次的信任是指即使我们信任的那个人伤害了我们,我们也相信他,因为我们知道他是为我们好;第三个层次的信任是指一种客观的信任,即我们知道那个人不论对人对事都是十分真诚而客观的,而且那个人也是致力于去发现真相的,所以我们就会对那个人产生信任,这是一种最高层次的信任。出于这份信任,我们也愿意向那个人开放自己。即使我们一时无法看清那个人的所作所为和当下所发生的事是否对我们有益,即使他的所作所为带给了我们一定的伤痛,我们还是不会对其有所隐藏和逃避。

由此可见,最终能够让我们信赖的只有真相,这不但包括我们自己内在的真相,还有别人内在的真相和某种情况的真相。真相可以产生信任,觉察真相就是一种最深的信任,因为真相自身能超越任何创伤和痛苦。一旦我们能看见真相又没有失去信任的能力,我们的信任就会非常坚定。

我们自身的局限常常使我们只能感受到某种品质而忽略其他的品质。那些被我们忽略的品质就会隐藏,只有当本体逐渐被揭露,真相逐渐显现时,它们才会出现,这时创伤也就会显露出来。伴随着创伤的议题,我们会升起对自己和他人的仁慈之心,但这里所说的仁慈并不是指那种能使人减轻痛苦的同情,而是说我们心轮的能量打开了也就是说我们的内心不再麻木冷漠,而是充满了信任和爱。当我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并且愿意去体验自己内心的创伤时,我们就会看到真相,我们就能对人、对事都拥有最深的信任。

如果我们想要看到真相,就必须让自己去深刻体验内心的创伤,这并不是故意要我们想起不好的回忆,或是让自己再次受到伤害,而是让我们的内心产生一种信任。因为,通常我们对痛苦所产生的怜悯和同情都是一种最肤浅的认知,只有当我们拥有了第三个层次的信任,我们才有能力承受痛苦,并且和痛苦合一,最后到达真相。也只有这份信任可以帮助我们体验内心的创伤,使我们看到真相。这也是我们内在工作所要努力的目标——带领我们信任或产生慈悲之心。但这些努力并不是为了减轻我们的痛苦,而是要让我们发现真相。

透过概念往外看,是看不到真相的

当我们透过概念来看事物,同时还会根据过往的历史产生一些联想和反应,这样除了自己的概念,我们再也看不见世界的真相了。

——《无可摧毁的纯真》

我们对于生活的体验往往是第二轮的,特别是生活在都市中的人,总是先看见大海的图画,然后看见海。在还没有认识这个世界和认识自我之前,我们就已经学会了一些东西,我们从父母、社会、书籍、电视等媒介那里获得各种认知和概念,不论我们走到哪里,我们所经历的都是一些已知的内涵。

我们的世界、我们的人生以及我们自己都早已被设定好了。当我们看着外面的世界,只能看到各种概念,还有因过往的历史和父母的教导而产生的一些联想和反应。而我们产生的感觉都早已有了名称,我们不但知道它的名称,而且也早已知道该对它产生什么样的反应。就像我们在懂得爱之前,早已经通过爱情小说了解了关于爱的各种表现形式,如送玫瑰花、吃烛光晚餐、写情书或情诗等,这些关于爱的形式泛滥以后,我们就会想当然地以为爱就是这样的,从而让自己僵化在爱的形式里。

我们所谓的增长知识不过是记得一些已有的概念,我们的感觉、行动以及对自己的看法也形成了概念和知识。随着知识的不断增长和经验的不断积累,我们的世界、自己以及人生会变得越来越狭窄、老旧、僵化,不再有发展和成长,也不再扩张和深化。最后,除了自己的概念之外,我们再也看不到世界的真相了。

同类推荐
  • 别为小事生气

    别为小事生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敬人者,人恒敬之”,尊重别人,自然会获得别人的好感和尊重。宽容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一种“宰相胸襟”,一种大将风度。一点宽容会让别人感动一生,一点爱意会让别人温暖一生,一句祝福与鼓励的话语会让别人幸福一生。关照别人就是关照自己;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宽容别人就是宽容自己。以理智和豁达去化解矛盾,我们才能赢得别人的尊敬和理解。做一个心胸开阔的人,我们将赢得美好的人生。
  • 做完美女人,品完美生活

    做完美女人,品完美生活

    作者在本书中讲述了做成功女人的12条修炼法则,教女人如何读懂自己、读懂生活,会让你在感受完美修炼真谛的同时享受到阅读的愉悦。,是女人一辈子的修行;过完美生活,并让你在学习如何自我修炼的过程中变成日渐完美。优美的文字,做完美女人,富含哲理的故事,女人一辈子的梦想。日趋成功
  • 方法总比困难多大全集(超值金版)

    方法总比困难多大全集(超值金版)

    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只有想不到,思路一开阔,就有一个相应的解决方法,方法总比困难多。水中鱼编著的这本《方法总比困难多大全集》不仅包含了做事的态度、做事的方法,还有处理问题的窍门、经验。没有做不到,错误的方法只能让问题越来越多。书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创新思维、逆向思维、侧向思维、联想思维、发散思维、简化思维、加减思维、系统思维等基本方法,方法的正确与否与人们的思维能力密切相关。灵活正确的方法可以使问题迎刃而解,让读者受益匪浅。我们不但要随机应变,有一个问题出现,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对方法做对事
  • 你的魅力来自幽默

    你的魅力来自幽默

    幽默是智慧、学识、机敏的结晶,又是性格开朗、精神乐观的自然流露。它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又是日常生活的调色笔。《你的魅力来自幽默(图文版)》(编者歌斐木)以精彩的幽默故事为主体,以绝妙的点评为串联,全面展现了人们在面对职场、家庭以及自我时潜在的幽默因子,《你的魅力来自幽默(图文版)》在博得您会心一笑的同时,释放幽默的超凡魅力。
  • 魅力男人气质何来

    魅力男人气质何来

    如果说女人可以凭借姿色、温柔去挑战男人,那么男人就可以气质、魅力去挑战事业。气质:如果一个男人没气质,那他的人生并不完美;如果一个男人没有气质,就犹如“脊椎”病变的人,“屹立不倒”只能是一句空话。如果一个男人没有气质,他必将沦为弱者。魅力:男人应有魅力。魅力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它不可能同任何卑贱的东西联系起来。自信的男人有魅力:自信的男人总是将神话变成现实,他们的生活的每一天都放射着自信的光芒。
热门推荐
  • 云国毒后

    云国毒后

    意外穿越,竟成为王后?不料危机四伏,皇上去世,她就这么成为太后了?为新皇册立嫔妃,入庙上香,却还是敌不过后宫激烈的争斗!太后寿辰,皇嗣差点中毒,土氏国大力进攻,云国陷入严重危机!她,作为一代传奇太后,守护自己的子民直到生命最后一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成大事必备的九项修炼

    成大事必备的九项修炼

    要想成就一番事业,还需要打造自我,锻造自我,这就要看运用什么方法和手段。为此,经过精心准备,推出了此书,从以下九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才能成就一番事业。锤炼心智——要有成大事的想法;绝妙口才——练就能言善辩的好口才;完美交际——成为一个交际高手;锻造才智——做一个才智出众的人;良好习惯——让好习惯成就你的事业;雕琢性格——别让负面性格连累你的一生;修身养心——身心健康自然事业有成;丰富学养——做一个有修养的人;有胆识,才会有成就。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击浪生涯:李宗仁和郭德洁的执手岁月

    击浪生涯:李宗仁和郭德洁的执手岁月

    本书着重讲述了李宗仁先生的私人情感生活。详尽记录了他和郭德洁女士风雨共济、相知相携,共同走过了四十余年的生活历程。书中还记录李宗仁先生人生履历和在一些重要的历史时刻的生活状态。情真意切,令人感叹万分。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花神谱

    花神谱

    甚至这世间的万物——都需要被细心地呵护,无论是花,关切地凝视,还是人,都需要一颗温柔对待的心
  • 重生之嫡女的光芒

    重生之嫡女的光芒

    人都会变不是吗?我上一世单纯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可上天带给我的是什么结局?从高处坠落,死前才明白,自己有多傻.简单的像个傻瓜,妹妹欺,朋友骗,被暗恋的男生利用,亲身父母竟然眼睁睁的看着我被那善于伪装的妹妹一步步推向永远无法走出的深渊,一切竟只因为自己的善良。疼爱的妹妹,你竟是如此痛恨我!然而命运,似乎并不能这样结束,当我醒来,一切竟然回到自己十岁的模样.天意如此,重生.这一世,凤凰涅磐,对我好的人,我将用尽全力让他们过的幸福快乐,欺骗我伤害我的人,我必以百倍还之.如此,掀我一世风华。
  • 与庄共舞就这几招

    与庄共舞就这几招

    《与庄共舞就这几招》主要讲述作者的看盘跟庄技术分析理论和投资理念,这些新的理论观点相信会让你耳目一新。只要用心苦读,细心体会每一句话的含义,你便完全可以独立对一只股票进行客观地研判,这些都是作者近十年沉浮股海的经验精华。一本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与庄共舞就这几招》特别适合那些致力于金融(股票、期货、外汇)投资的有理想、有抱负的年轻人士学习和阅读,相信《与庄共舞就这几招》一定会让你少走许多弯路。用心做一件事,做你喜欢的一件事,坚持下去,成功只是迟早的事。请相信自己:心中无敌,无敌于天下!
  • 追随你的心

    追随你的心

    本书全面解读和诠释苹果“教父”乔布斯经营理念与管理思想的作品,完美地展示了乔布斯的创新思维和商业智慧。本书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乔布斯的经典语录开篇,结合他本人以及商业史上的经典演讲案例,针对苹果公司及商业中的关键问题,如创新、管理、经营、用人、生活等都有独到的见解和剖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