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9300000003

第3章 中国古代乐器的产生与发展(1)

中国古代乐器的发展经过了漫长的道路,在不同的时期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都代表了那一时代国家的发展情况和人们的生活与思想。通常我们会将中国古代乐器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远古时期(约公元前6000年—公元前1711年);先秦时期(公元前1711年—公元前256年);秦汉隋唐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960年);宋元明清时期(公元960年—1840年)。

1.远古时期

在艰苦落后的远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就必须像野兽一样抢夺食物,像野兽一样死于自然灾害或是集体争斗。但是人类并不同于其他动物,他们有智慧,会思索,他们需要更多的表达方式来表现自己丰富的内心感情,动物只会嚎叫,但人类会歌唱,需要聆听,而且还会让石头、泥土、竹子、骨头发出美妙的声音。就这样,乐器诞生了!

专家推测:远古乐器来源于古人的生产生活工具。如磬,一种和石器时代的石犁、锄头形状很相似的乐器,只不过是在石犁、石锄安柄用的圆孔中系上一根绳子,悬挂撞击,能发出“当当当”悦耳的声音。骨哨,是作为一种联络工具用于狩猎中的;把兽皮蒙在空心的陶制器皿上击打,鼓就诞生了;受敲打的陶碗、陶杯能发出清脆声音的启发,便有了陶铃。研究者由此认为,石质乐器的产生,与当时农耕、狩猎活动中石制工具的使用有关;陶制乐器的产生,与陶器文化的整体发展有关;而在生产活动中,一些拟音工具的长期使用,逐渐开发了人的音乐智能,培养了人的音高甚至音程观念。而那时的乐器主要也是为配合其他的活动形式,因为远古的诗歌、音乐、舞蹈三者是一体的。这些古乐器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力,它们既是表现音乐的工具,又是劳动生产的工具,或是生活用具。

就这样,早在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们就已能制造了很多乐器了,据考古出土的实物来看,远古最早出现的是吹奏类乐器,其中以1985年在河南舞阳出土的16支竖吹骨笛的年代最为久远,已有8000余年历史,浙江河姆渡出土的160支骨哨距今也有7000余年。

而目前发现最广、最普遍的远古时期乐器当数埙,那时的埙多是陶埙。埙是一种吹奏乐器,形状类似于鸡蛋,上面开孔,由土捏成,于火里烧制而成的。埙的声音凄婉、深邃、空洞,让人们在听到后,不免会在心底涌起一丝淡淡的怅惘,仿佛置身于空旷的原野或忆起了尘封的往事,其意境是众多现代乐器都难以表达的,有很强的震撼力。远古时期的埙最初被怀疑可能是烧制给小孩当玩具的东西,后来才慢慢成为大人也用的乐器。那是因为出土的远古时期的埙确实无论是外形、大小、指孔位置、指孔数都始终带有随意性,很难确定它的音高和音律。

其他远古时期的吹奏类乐器见于传说记载的有龠、管、箫、笙等,其中管可能指的就是浙江河姆渡出土的骨哨,箫也是由骨哨发展而来。远古时期也已经有了击奏类乐器,如磬、鼓。

这一时期的音乐都非常简单,节奏是最基本的因素,但是在乐器制作时已注意到了音高和音色的变化了,出现了基础音阶的萌芽。打击乐器种类较多,占主要地位,其发展途径是由形制不定到定型,种类由少到多,音高也逐渐确定,由只有个别音到有一定的高低音关系的多音阶段。

在乐理上,这些远古乐器在演奏中主要体现了古代以宫、商、角、徵、羽为主的五声音阶,但这并不代表说远古乐器不能表现现在的七声音节。这主要与我们祖先的和谐共生的宇宙观关系密切:从后来的发展看,“宫商角徵羽”变成了“金木水火土”,又变成了“东西南北中”,一切都与古老的“五行”相暗合,这便是中国古代所称的“七声奉五律”,并逐渐形成了一个习惯性的规则。这个规则,也恰好符合中国文化所崇尚的平缓、宁静、相依相存的精神境界,体现在用这些远古时期的中国传统乐器演奏的乐曲上,就尤其显得沉稳典雅、荡气回肠。

2.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是我国乐器发展史的第一个高峰。公元前8世纪开始,中国进入了春秋战国时代,虽然这一时期战乱不断,各国之间都在不断的兼并融合,但春秋战国也是历史上著名的“百家争鸣”文化大发展的年代。在这一历史背景之下,中国古乐器迎来了其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发展时期。古琴在这时出现,并很快成为一种十分重要的独奏乐器。这一时期乐器种类繁多,但主要是以击奏类为主、钟鼓乐为代表。先秦这段时期乐器制作精美,音乐性能也逐渐完备,从总体上来说无论是在乐器的品质还是数量上都具有前所未有的飞跃。这一时期出土发现的乐器主要有大型编钟、编磬、笙、竽、琴、筝、瑟、排箫、箜篌、建鼓、悬鼓、有柄鼓、扁鼓、铜鼓等等。这一时期最能够集中反映当时的乐器成就、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出土乐器,可以说是曾侯乙墓出土乐器。仅从墓葬的规模之大,发现乐器总类之多和殉葬乐队来看,我们就能知道当时乐器发展的繁荣景象。

据统计,先秦时期的乐器,见于文献记载的有近70种。仅在《诗经》一书中提及的就有29种之多。由于当时乐器品种与数量的大大增加,于是在周代时产生了根据制作乐器的不同材料而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称作“八音”分类法。这也是中国古代首次对乐器的分类,对于后世乐器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乐队的表演形式也是出现在先秦这一时期,常常需要几十人来演奏一曲完整的乐器。最常见的乐队演出形式就是编钟,这也是诸侯王身份地位的象征。但是到了春秋战国末期,旧的礼乐制度受到冲击而濒于崩溃,民间俗乐得到较大的发展,当时的民间俗乐,节奏轻快活泼,表情丰富,与宫庭雅乐的“和平静穆”形成鲜明的对比,不断地流传开来。

随着乐器制造技术的进步,先秦时期代出现了系统关于音阶、调式和转调的理论,即“五声、六律、十二管、旋相为宫也。”传统的五声音阶由宫、商、角、徵、羽加变宫、变徵两音变成了七声音阶,但仍与现代流行的七声音阶不同。“六律”则是指只用一个“变音”的六声音阶。

伟大的儒家创始人孔子就是先秦时代的一个音乐家。在孔子的音乐理论体系中,音乐和礼仪规范处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弹奏乐器是培养高尚品德的重要途径。据说,孔子本人非常爱好演奏古琴,还能亲自谱曲。从此,古琴就被赋予了高于乐器本身的意义,它的身影一直萦绕在中国古人的音乐生活中。还有著名的关于古琴高山流水的故事也是发生在先秦时期,可见先秦时期人们对这种乐器的重视。传说在很久以前,一个名叫俞伯牙的樵夫听到了琴师钟子期的琴声,当演绎巍峨的高山时,他感慨道:“多高的山啊!”当表现江流奔涌时,他又大声赞美道:“多么壮阔的江水啊!”钟子期生平第一次遇到能如此懂得欣赏自己音乐的人,十分感动,与俞伯牙结为生死之交,俞伯牙死后,钟子期为了纪念自己的好友,便把琴摔碎,不再弹琴。从此“高山流水”就成了知音的代称,并一代一代流传了下去。

3.秦汉隋唐时期

同类推荐
  • 流行词语看中国

    流行词语看中国

    本书就是从“流行词语”的巧妙角度,撷取人民群众不断变化的流行词语,忠实记录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在物质生活、意识形态、道德情操、文化时尚变迁与进步的过程,以及与此有关联的背景史料,从各个方面,展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画卷,留下了中国民众真实、具象的集体记忆。
  • 趣谈逻辑

    趣谈逻辑

    本书希望通过趣谈逻辑,带领青少年进入中华文化的智慧天地,初步了解逻辑知识,培养逻辑思维。逻辑理论比较抽象,但编者在编纂过程中,力求做到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使读者在轻松愉悦中阅读。
  • 古代战役

    古代战役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战役》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古代战役的有关内容。具体内容包括:先秦时期的战役、秦汉时期的战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战役、隋唐五代时期的战役、宋元时期的战役、明清时期的战役等。
  • 李劼人说成都

    李劼人说成都

    懒散近乎“随时随地找舒服”。以坐茶馆为喻罢,成才人坐茶馆,虽与重庆人的理由一样,然而他喜爱的则是矮矮的桌子,矮矮的竹椅——虽不一定是竹椅,总多关是竹椅变化出来,矮而有靠背,可以半躺半坐的坐具—— 地面不必十分干净,而桌面总可以邋遢点而不嫌打脏衣服,如此一下坐下来,身心泰然,所差者,只是长长一声感叹。本书从李劼人小说中分门别类,节录出有关成都文明发展的大量文字,如清末的叽咕车(鸡公车)到抗战时的木炭汽车,足以见出成都交通的一个侧面。所有这些变迁的实录,后人完全可以视为一代信史。 其中收入本书的《成都是一个古城》和《旧帐》,都是一九四九年后没有公开发表过的。
  •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中国文化与中国的兵

    本书收录了雷海宗先生关于“中国文化”和“中国的兵”的珍贵学术论文。堂堂中华何以一再遭人欺凌。今天读来,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历代盛衰,仍发人深省。,全书分为两编。本书最为独特之处是,通过对于中国兵制的梳理,研究兵的精神,兵的文化。作者以侧锋破题,从“兵文化”入手,试图解答中国文化何以造成千年积弱,根源何在
热门推荐
  • 宋词三百首(最爱读国学系列)

    宋词三百首(最爱读国学系列)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历来与唐诗珠联璧合,与元曲争奇斗妍。 对于现代人而言,宋词仍然是一笔宝贵丰厚的精神文化遗产。本次精编出版的由逸闻和雨潇编选的《宋词三百首》,精选宋代词人九十家,词作三百余首,风格包括豪放派、婉约派,篇幅兼有小令、中调、长调等。
  • 反腐与走向现代治理

    反腐与走向现代治理

    聚焦两会,各路权威专家聚焦两年反腐成果,破局现代治理新思路。大规模反腐败能否破权贵除恶政?中国政治体制改革路在何方?
  • 步步惊情:总裁的复仇妻

    步步惊情:总裁的复仇妻

    第一次见面时,两个人剑拔弩张,她为了完成任务,他逼供套取信息;第二次见面时,她应聘他的助理,一是为了任务刻意接近,二是为了自己深藏的目的;”对你,我一直很认真,我会对你负责的。““我不喜欢她,因为我爱她,至始至终都只爱她。”他的温柔体贴,让她动了情,动了心,原以为找回了自己失去的身份,亲人和爱人,想要过回普通人的生活,事情却远没有她所想的这么简单.....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这都不叫事儿

    这都不叫事儿

    这本半回忆半玩笑的新书主要以延参法师与弟子的对话写成,它选择了一个“卖萌”的方式展开,从最爆笑的对话,到不留情面的自黑和神补刀,口头禅、流行的人和事,到寻常的喜怒哀乐惧,大到时间、生命、轮回,都被化解为一些令人忍俊不禁的段子,和文艺有爱的小哲理,传播着阳光、积极的人生态度,也许,这才是他真正的本意。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李嘉诚白手起家的八字箴言

    李嘉诚白手起家的八字箴言

    李嘉诚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杰出的商人之一,连续六年荣膺世界华人首富,连续八年雄居港商首席。他作为香港巨商和财富化身,在创业之初完全是白手起家、以小搏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财富神话。八字箴言是李嘉诚纵横商场几十年的心得,更是他做人与经商完美结合的深悟见解。八字箴言,字字渗透着李嘉诚经营谋略与文化的精华。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大妖,宠我

    大妖,宠我

    我不记得我是谁,也不知道我是什么,意识一片朦胧,隐约的知道,我应该是死了。那我现在是鬼吗?尚未思考出一丝头绪,我的意识又混沌了。有什么浅浅的光芒照着我,那种虚无的身体被被力量缓缓充盈的感觉十分的舒服。我的意识似乎因为如此而清醒了一些,脑海里渐渐闪过一些纷杂莫名的画面。我抓不住,隐约感觉,那些画面应该跟我有关系。我想思考那些纷杂陌生的画面到底跟我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