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5500000005

第5章 《周易》的内容(2)

八卦:是“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八个卦的统称:是由阳爻和阴爻按不同的组合规律,以三个爻为一组分别组成的八种符号排列,《易传·系辞·上》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八个由三个爻组成的卦,也叫经卦或单卦。由阴阳符号所组成的八个卦象,分别代表八种有形的事物:乾 ,三个阳爻,像天;坤,三个阴爻,像地;震,下面一个阳爻,上面两个阴爻,像雷;艮,上面一个阳爻,下面两个阴爻,像山;坎,中间一个阳爻,上下两个阴爻,像水;离,中间一个阴爻,上下两个阳爻,像火;巽,上面两个阳爻,下面一个阴爻,像风;兑,下面两个阳爻,上面一个阴爻,像泽。泽和上面的坎(水)有区别,坎是没有控制的水,泽是可以控制的水。卦的形象与外物有一定的联系,如象征水的坎,中间一横长,上下是一条直线截为两段,酷似水的波纹。

六十四卦:所谓的六十四卦,是由八卦两两相重而得,八卦则是由阴阳二爻三叠而成。

在阴与阳的基础上,圣人将其符号三叠而成八种不同形状,分别命名为不同的卦名并拟取相应的象征,称为八卦(也称经卦),具体如下:

卦名 象征物 象征意义

乾 天 健

坤 地 顺

震 雷 动

巽 风 入

坎 水 陷

离 火 丽

艮 山 止

兑 泽 悦

将八卦两两相叠,构成六十四个不同的组合体,即六十四卦(也称别卦),每卦中的两个八卦符号,居下者称为下卦(也称内卦),居上者称为上卦(也称外卦)。

卦爻辞:所谓的卦爻辞,即系于卦形符号下的文辞,其中卦辞每卦一则,总括全卦大意,爻辞每爻一则,分指各爻旨趣。《周易》共有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因而相应的也有六十四则卦辞和三百八十四则爻辞(由于乾、坤两卦各有“用九”和“用六”的文辞,故将其并入爻辞之中,即总计三百八十六则爻辞)。

2.卦象和卦序

卦序:《序卦》是《周易》十篇传文(十翼)中的一篇,是专门论述通行本《周易》本经卦序并揭示诸卦前后相承关系的论文。那么通行本《易经》卦序为什么按照这一次序排列?有什么排列规律?其深刻含义是什么?两千多年来,历代学者对此多有阐述,尽管已发现其中的许多规律,揭示出诸多义理,但是都不是十分令人满意,其根本规律仍未被揭示。

历史上关于卦序的研究主要有两派:一是义理派,二是象数派。对于卦序的研究也主要围绕这两方面进行,义理派主要依照《序卦》解释卦序的承接关系,象数派主要是试图发现卦序中卦与卦间的象数关系,从而揭示其规律。

《周易》的卦序分为八卦卦序和六十四卦卦序两类。卦序体现了《周易》的种种精华。

《周易》六十四卦的排列方式,古人曾用“二二相偶,非复既变”来概括。所谓“二二相偶”即把每二卦分一组,六十四卦共分了三十二组。所谓“复”,指每组中后一卦是前一卦的反复倒卦。具有“复”的关系的卦共有二十八组,五十六卦。所谓“变”指后一卦是前一卦的对卦,前卦反复后仍是本卦,故要发生“变”。也就是前卦的所有爻都阴变阳、阳变阴,以完全相反的方式排列。如乾卦反复后仍为乾,而“变”后为坤卦。

已知的《易经》卦序主要有以下几种:通行本卦序(后天六十四卦序);先天六十四卦序;京房八宫卦序;《元包》卦序;《马王堆帛书易经》卦序。

在这几种卦序中除了通行本卦序外,都有明确的象数关系和易理,其排列顺序有着固定的规律。自古以来,对于通行本卦序的认识主要有三派:一是易理派,认为只能通过《序卦传》的易理来理解卦序。二是象数派,认为通行本卦序与其他卦序一样有着一定的象数规律。三是卦序没有什么象数规律和易理,只是便于记忆而已。这些学者往往对《序卦》易理提出诸多质疑,但是通行本卦序是流传与影响最广泛的一种卦序,是《易经》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也离不开理、象、数之间的关系,而且其排列规律应该遵循至简至易的原则。

卦序分析通行本《易经》卦序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是: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大过、坎、离、咸、恒、遁、大壮、晋、明夷、家人、睽、蹇、解、损、益、夬、姤、萃、升、困、井、革、鼎、震、艮、渐、归妹、丰、旅、巽、兑、涣、节、中孚、小过、既济、未济。

卦象:阴阳爻所构成的符号的形状就叫做卦象。古人用这种符号来象征自然界的具体事物,同时也用这种符号来表达复杂深刻的思想。卦象是表达思想的,卦爻辞是解释卦象的,学习《周易》,要通过卦爻辞的解说来了解卦象,再通过卦象了解《周易》所包含的哲学思想。《周易》和其他中国传统经典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有六十四条卦辞和三百八十四条爻辞,然后再演出一万一千五百二十种爻辞解释。而且每一卦的前面都有一个卦象,卦象是由八卦的卦画相重而组成的。

整个一部《易经》是讲卦象的,“易者象也,象者像也,爻者效天下之动也,吉凶生而悔吝著也”。《易经》是讲卦象的,“爻”是模拟天下运动的,在天下万物运动的时候,就产生出人生的吉、凶、悔、吝现象和过程。《周易》在“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的过程中,还把八卦设定了“五行属性”,所谓五行也就是在卦中设定金、木、水、火、土这五类物质属性,卜蓍者再根据所得卦象和“五行属性”进行卦意解释。

3.纯卦、覆卦、错卦

纯卦:由一个单卦相叠而成的六爻卦称为“纯卦”,又称“原卦”。六十四卦中共有八个纯卦,即乾卦、坤卦、震卦、巽卦、坎卦、离卦、艮卦、兑卦。乾卦六爻皆阳,称为“纯阳卦”;坤卦六爻皆阴,称为“纯阴卦”。

覆卦:一个重卦的卦象颠倒过来,成为另外一个卦象,称为“覆卦”,又称“综卦”“反卦”。如屯卦,倒过来即为蒙的卦象;需卦,倒过来即为讼的卦象。《周易》六十四卦中有二十八对覆卦,就是说有五十六个卦可以颠倒过来成为另外一个卦象。由于两卦之卦象互为颠倒关系,所以覆卦又叫反对之象、倒象。卦象“反对”之卦在《周易》六十四卦中均两两相邻而排在一起。

错卦:两个重卦的位次相同之爻阴阳性质完全相反,称为“错卦”,又称“对卦”,前人或称为“旁通”。

(三)《周易》的理、数、象

《易经》是建立在理、象、数基础上的。可以说,没有理、象、数就没有《易经》。

《周易》这部书,讲的是理、象、数。理是属于哲学的,宇宙间万事万物都有它的理,也必有它的象,反之,宇宙间的任何一个现象,也一定有它的理,同时,每个现象又有它的数。《周易》中每一卦、每一爻、每一点,都包含着理、数、象的三种涵义。人处在这个世界上,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在不停地变,只要发生了变,便包含了理、象、数。人的智慧如果达到能懂得事物的理、象、数程度,自然就会知道,事物的变到了一定的数,就一定会变。

象数就是象和数。象是象征、征象。是直观可见的东西。源于最早的象形文化。象的内容是:观物取象,观象取义。象包括卦象、爻象及易图(八卦图、六十四卦图及方图)、太极图、河图洛书。数:数是抽象的,包括爻数及图数。古代最早的占卜文化是烧鱼甲,然后观看龟兆及龟裂,象数就是起源于观龟的兆及裂纹。数是一种抽象思维,是对象的补充,象数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易学特有的象数思维模式,象数思维是《周易》认识事物的独特魅力。

《易经》的象数,若用现代语言概括,应该划入“符号逻辑”的范畴。这种符号逻辑的本质是一种归纳。世间万事万物表面看似乎层叠交错、繁芜杂乱,实际上万事万物又具有普遍的共性特点。几千年前,中国的先哲就认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就创造出八个符号: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周易》原为上古巫术之占卜工具书,含有象数及义理之两体,弄清这些,就可化繁为简,理清脉络。

“象”反映《周易》为巫师用来占卜的工具书,是初民社会的巫师据此口头流行而可用以占筮。每卦有其卦象,每爻也有其爻象,总释一卦称之大象,分释每卦各爻称之小象,象使卦及爻暗示事物的性质及发展阶段。而暗示多形多义,可与诸多事物相联系,预示占卜结果。

“数”则是反映《易经》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排列关系的,即反映卜之卦义,亦反映其一定的数学关系,隐含现代的科学知识,譬如遗传密码的排列关系。“数”之两面性尤为明显,占筮关系反映了数的传统方面,而卦与爻的排列关系则反映其数学渊源,便是其对现代科学的预示。

“义”反映其伦理之道义。文王演易便包含一定伦理论述。而孔子的《易传》则反映了天理伦常。

“理”反映《周易》对事物规律的探讨,对易道的分析,又如同现在的物理。

历代易学家分为两大派别,一是“象数派”,另一个是“义理派”。

象数派就是着重于通过《周易》卦象和有关数字解释《周易》。这些解释包括:一、卦象象征什么。《易传·说卦传》列举了《周易》卦象象征的内容,大约有几十项。其中乾象征天,坤象征地,坎象征水,离象征火,艮象征山,兑象征泽,巽象征风,震象征雷。汉代儒者进一步发展了卦象象征的内容,把象征的事物扩大到一百余种。除了沿用原有的象征思路之外,还从总体上让卦象担负象征自然事物和自然法则的任务。比如把卦象按照新的思路排列起来,让它们担负象征一年中气候变迁的任务。他们让坎、离、震、兑四卦象征冬夏春秋四季的气候,让其他六十卦每卦象征六又八十分之七天中的气候状况。六十卦象征的天数之和,就是全年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天,从而构成所谓“卦气说”。 二、卦象之间的关系。比如有的卦倒过来就是另外一卦,改变某卦的一爻,该卦就要变成另外一卦。于是,卦的组成、排列以及相互变动的关系,就成了易学家们研究的重要内容。象数派易学家们认为,占到某一卦是吉或者是凶,都不是偶然的,都是由卦象所象征的内容,或者是它和其他卦象的关系决定的。所以在占到某一卦的时候,他们往往要通过这一卦的象征,以及卦与卦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来说明这一卦是吉还是凶。

然而,他们所说的内容往往互相矛盾。这是因为卦象被创造出来的时候,并没有直接对应他们所说的内容。比如说,卦象本来只是占卜的符号,并不具有象征一年气候变化的意义。今人用卦象象征气候,一定有许多说不通的地方。卦象被创造出来的时候,也没有考虑到卦与卦之间都有什么关系。只是组成六十四卦以后,由于符号简单整齐的性质,它们之间自然形成了某种联系。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就会发现不同的联系。汉代学者就发现了卦象之间许多不同的联系。随着汉代的结束,这一派易学家的事业也衰落下去了。继他们而起的,是新一派易学。后人把这一派称为“义理派”。

最初义理派的代表人物,是魏晋玄学家王弼。他对《周易》的研究着重于发挥卦象所阐述的道理,而不着重于卦象之间的关系。他认为,卦象本身表达了某种意思,明白了它的意思之后,就应该忘掉卦象。这就像人们用鱼篓和兽夹的目的是抓鱼和野兽,抓住了鱼和野兽,鱼篓和兽夹就可以放在一边了。

王弼的主张得到了同时代人的肯定,也影响了后来易学发展的方向。和象数派一样,义理派思想家的主张,虽然只是他们自己对《周易》的理解,但他们一定会坚持那就是圣人的初衷。至少是圣人所作的卦象、卦爻辞中就已经包含着的思想。和象数派一样,他们所说的道理,自然也不能一致。比如坤卦第五爻,卦辞是“黄裳元吉”。王弼说,这是由于女子或者臣下采取了柔顺谦卑的态度,所以象征它们的阴爻虽然占据着阳爻才应该占据的最尊贵的位置,也是吉利的。但是同样是义理派代表的程颐却说,阴只有安守本分,才会吉利。现在它占据着阳爻的位置,“元吉”的意思就变成了不吉利。

类似的分歧非常多,甚至引起了宋代大儒朱熹的抗议。他说:“《周易》哪里有人们所说的许多意思!尽管你们说得天花乱坠,但这些都不是《周易》本来的意思。”为了纠正这种风气,他把自己解释《周易》的著作命名为《周易本义》。朱熹的研究方向是正确的,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他的“本义”中仍然有许多是后人强加的、实际也是他自己发挥出来的意思。

这些思想家对《周易》的解说并不是没有意义的。正由于他们不是去追求《周易》的本来意义,而是借题发挥,才会有不断发展着的新的思想出现。而这些新的思想,构成了中国古代智慧发展的重要内容,是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财富。

(四)《易经》六十四卦解

第1卦:乾为天(乾卦)刚健中正

上上卦

象曰:困龙得水好运交,不由喜气上眉梢,一切谋望皆如意,向后时运渐渐高。

这个卦是同卦(下乾上乾)相叠。象征天,喻龙(德才的君子),又象征纯粹的阳和健,表明兴盛强健。乾卦是根据万物变通的道理,以“元、亨、利、贞”为卦辞,表示吉祥如意,教导人遵守天道的德行。

第2卦:坤为地(坤卦)柔顺伸展

上上卦

象曰:肥羊失群入山冈,饿虎逢之把口张,适口充肠心欢喜,卦若占之大吉昌。

这个卦是同卦(下坤上坤)相叠,阴性。象征地(与乾卦相反),顺从天。承载万物,伸展无穷无尽。坤卦以雌马为象征,表明地道生育抚养万物,而又依天顺时,性情温顺。它以“先迷后得”证明“坤”顺从“乾”,依随“乾”,才能把握正确方向,遵循正道,获取吉利。

第3卦:水雷屯(屯卦)起始维艰

下下卦

象曰:风刮乱丝不见头,颠三倒四犯忧愁,慢从款来左顺遂,急促反惹不自由。

这个卦是异卦(下震上坎)相叠,震为雷,喻动;坎为雨,喻险。雷雨交加,险象丛生,环境恶劣。“屯”原指植物萌生大地。万物始生,充满艰难险阻,然而顺时应运,必欣欣向荣。

第4卦:山水蒙(蒙卦)启蒙奋发

中下卦

象曰:卦中爻象犯小耗,君子占之运不高,婚姻合伙有琐碎,做事必然受苦劳。

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艮)相叠,艮是山的形象,喻止;坎是水的形象,喻险。卦形为山下有险,仍不停止前进,是为蒙昧,故称蒙卦。但因把握时机,行动切合时宜,因此,具有启蒙和通达的卦象。

第5卦:水天需(需卦)守正待机

中上卦

象曰:明珠土埋日久深,无光无亮到如今,忽然大风吹土去,自然显露有重新。

这个卦是异卦(下乾上坎)相叠,下卦是乾,刚健之意;上卦是坎,险陷之意。以刚逢险,宜稳健之妥,不可冒失行动,观时待变,所往一定成功。

第6卦:天水讼(讼卦)慎争戒讼

中下卦

象曰:心中有事事难做,恰是二人争路走,雨下俱是要占先,谁肯让谁走一步。

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乾)相叠。同需卦相反,互为“综卦”。乾为刚健,坎为险陷。刚与险,健与险,彼此反对,定生争讼。争讼非善事,务必慎重戒惧。

第7卦:地水师(师卦)行险而顺

中上卦

象曰:将帅领旨去出征,骑着烈马拉硬弓,百步穿杨去得准,箭中金钱喜气生。

这个卦是异卦(下坎上坤)相叠。“师”指军队。坎为水、为险;坤为地、为顺,喻寓兵于农。兵凶战危,用兵乃圣人不得已而为之,但它可以顺利无阻碍地解决矛盾,因为顺乎形势,师出有名,故能化凶为吉。

第8卦:水地比(比卦)诚信团结

上上卦

象曰:顺风行船撒起帆,上天又助一蓬风,不用费力逍遥去,任意而行大亨通。

这个卦是异卦(下坤上坎)相叠,坤为地;坎为水。水附大地,地纳河海,相互依赖,亲密无间。此卦与师卦完全相反,互为综卦。它阐述的是相亲相辅,宽宏无私,精诚团结的道理。

第9卦:风天小畜(小畜卦)蓄养待进

下下卦

同类推荐
  • 论语(白话全译)

    论语(白话全译)

    本书包括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译文、解读五部分。旨在方便读者对照原文加深对《论语》的理解,并能联系实际,透彻领悟《论语》的精神内涵,切实达到提高自身修养的目的。《论语》的经典之处就在常读常新,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只要开卷就会受益。
  • 王阳明:人生即修行

    王阳明:人生即修行

    本书是一部以王阳明的心学形成历程为主线的人物传记,将他的生平、心学以及现代励志概念结合起来,更深层次地、更独特性地介绍王阳明其人其学。这不是一部简单的传记,它深入浅出,幽默有趣,是有关王阳明的著述中不可多得的一部精品。
  • 国学十八篇

    国学十八篇

    《国学公共课:国学十八篇》收录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数次公开讲学记录,系统体现国学的概貌,展示章氏深厚的学养,内容通俗易懂、简略概括,对中国传统经学、哲学、文学进行精到而系统的简述,深入浅出,行文典丽古雅,是热爱本国传统文化的读者的最佳入门读物,也是了解章氏思想及国学进阶的最佳指引之书。
  •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南怀瑾的济世佛道

    在当今社会中,还有这样一位传奇之士,他博学多才,诲人不倦,传承着释迦牟尼的伟大教化,不辞辛苦,身体力行,以利益天下众生。
  • 每天读点哲学

    每天读点哲学

    智慧不是知识,知识关乎自然,智慧关乎人生。而关于人生的“知识。是没有规律可循的。因为没有哪一个人能够找到人生的规律,谁也不敢说自己掌握了人生的真理。所以,哲学家寻找人生的智慧,注定了是在解答一个没有固定答案的“人生方程式”,每天读点人生哲学,其内容或来自经验的总结,或来自理论的阐释,或是生活的感悟,它们以一种浓缩的方式记录了人类的思想史。也就是人逐渐认识自己的历史。从这意义上来讲,人生哲学都已经被读了几千年,但今天我们还在读,而且每读一遍都有不同的体会,究其根本,就是因为里面是。点燃火焰。的智慧,而不是“授人以鱼。的知识。
热门推荐
  • 女大当婚

    女大当婚

    尹清清第一次见武师益就看了不该看的,以致于武教授站在讲台上侃侃而谈的时候她总集中不了精神。事实证明尹清清跟武教授猿粪不浅,因为,无论她做什么都能遇到他。当她以为毕业了她跟他的孽缘总算了了时,谁知道他竟然是她第十个相亲对象。相亲篇:相亲第十场,陈女士千万保证的最后一场。十分钟后,尹清摊牌:“我觉得我们不合适,这么说吧,你太老了,按辈分你都是我叔了。”某人咬牙,“配你刚刚好。”“可是,教授,你是我导师,你不觉得这样会破坏我们之间纯洁的师生关系吗?”“亲力亲为教导自己老婆,我认为这是天经地义的事。”宠妻篇:亏得她一直认为武师益是教师中的典范,没想到他却是禽兽中的模范。温情篇:青江市一夜之间几位风云人物全部落马,而被媒体发现跟几位高官都暧昧不明的陈素素再度被推至风口浪尖,社会舆论纷至沓来。“我不想考了。”“因为母亲的事吗?别担心,就算天塌下来,还有我给你顶着。”尹清双手捂脸,“你是不是后悔娶我了?”“我后悔没有早点娶你,”“我担心陈女士……”“不会,有我呢。”怎么会有事?
  • 清城绝恋:福晋难当

    清城绝恋:福晋难当

    初遇,我们素不相识,却结下不解之缘。再见,我已是你的十四福晋,却没能成为你心中所爱。后来,我两次变换身份,完颜安沁的名字渐渐消失在人们的心中,重新归来,已是物是人非,待到最后,我能选择谁?胤祯,我爱你,你都知道的。
  • 儒道至圣

    儒道至圣

    这是一个读书人掌握天地之力的世界。才气在身,诗可杀敌,词能灭军,文章安天下。秀才提笔,纸上谈兵;举人杀敌,出口成章;进士一怒,唇枪舌剑。圣人驾临,口诛笔伐,可诛人,可判天子无道,以一敌国。此时,圣院把持文位,国君掌官位,十国相争,蛮族虎视,群妖作乱。此时,无唐诗大兴,无宋词鼎盛,无创新文章,百年无新圣。一个默默无闻的寒门子弟,被人砸破头后,挟传世诗词,书惊圣文章,踏上至圣之路。感谢阅文官方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倾国厨娘

    倾国厨娘

    用心做着美食,搞定了酷的似冰的帅男,以为可以逍遥过日子,却发现暂时不能爱,等到决定要爱了,却发现自己一直就被阴谋包围着...于是,叶子怒了...菜刀高举泛起银光点点,带着阳光美男+好兄弟来个潇洒逃亡!这一下大条了,缘分啊,硬是要那么奇妙么?
  • 狂追失忆妻

    狂追失忆妻

    再度睁开眼,早已从北方换到了南方,天呐,她重生了!不仅成为富商女,还有个高富帅老公,尼玛,这个身体的主人,居然爱了他十年。可是,为什么老公视她如蛇蝎?更悲催的是老公心里还有个公主!偶买噶,小三找上门,还要给她道歉,抢了她所爱之人,搞错有木有?打倒小三,踹了总裁老公。哪知总裁老公缠上她,要吃回头草?哼,看她如何整治回头的老公以报十年之仇!这个社会太给力,这个地球太危险,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精彩小片段】“你知道为什么我们今生这么有缘吗?”某男见她凑上脸来,还一副痴情的样子,顿时觉得恶心,不理会她,管自己打开车门上车去。正要将车子启动时,某女那轻轻的声音又传来:“其实千百年前我们就认识了,那时是春天,你追着我跑了很远,还在我身上留下了你的牙印,成就了千古佳话。”某女见冷皓尊听的云里来雾里去的,就邪邪的一笑继续说道:“那时我叫吕洞宾。”说完不等某男的反应转身就走。某男立即反应过来,这女人竟然变相的骂他是狗。他什么时候被人这样的侮辱过,用力捏紧了拳头,恶狠狠的朝某女的背影吼道:“沐轻柔,你最好是真的失忆了,否则我一定会让你后悔!”【精彩片段二】“臭小子,难道你不知道什么叫‘朋友妻不可欺’吗?”某男凌厉的目光看向对面的男子,可是对面的男子很悠闲,完全不把他的厉光看在眼里。“据我所知,你好像从来都没有把她当成你的妻子。”“那我现在把她当妻子了,你给我离她远点。”“那我现在不把你当朋友了,所以,我不答应!”【精彩片段三】“不是让你温柔点吗?你尽然......尽然......”把伤口给High裂了。某女已经从脸红到脚趾了,真没脸把后面的话说完。某男故做一副含羞状,朝某女眨眨眼,“老婆,我第一次,没有经验。”噗!某女差点昏倒。天呐,这货尽然还会装萌,主啊,请你降一道符收了他吧。本文走搞笑小清新路线,外加小大大的宠爱,喜欢的亲们就赶快收藏吧!推荐朋友的文文!《妃子不倾国》(大爱哟!)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强娶:痞王,我不嫁

    强娶:痞王,我不嫁

    她怀胎三月,死在父亲丈夫的长剑之下母亲弟弟被害生死不知,她身逝,亦心死!魂附她身,她成上官家陋颜三小姐斩情丝,狠心肠,步步为营,辣手摧花,只为救母,报仇!本是人人嘲笑的上官三小姐,何故一夕间突然惊艳天下?书芳宴上,她艳压群芳,技压群雄!上官内宅,她斗嫡母庶姐,争财产权位!江湖之大,她与妖孽夫君唯我独霸!天下权位,她夫妻股掌倾覆!上官三小姐锋芒乍现,引天下才俊尽折腰,便连风流闲王也痴情相付。闲王日复一日往上官家下聘,从珍珠玛瑙到碎银铜板,倾尽其财却还乐在其中,上官三小姐不为所动——不嫁!可,闲王是谁?乾龙国懒散痞王,手无实权,行事乖张她不嫁,他便强娶!【复仇篇】六军扫荡,血溅皇城,国破!她站在敌国风骑将军面前,长剑悠悠平举直指,笑靥如花,“夫君,前世欠我的,该还了。”郝濬面色瞬间惨白,眼中神采从挣扎归为死寂,他早该知道,她就是她。“我……还你一剑,是不是……还能回到以前,我真心爱你,你心中亦还有我,是不是?”“哈哈哈,真是好笑!”还没等上官兮说话,旁边看戏的一风华男子举步上前,“夫人身怀六甲,举剑太过危险,来,先将剑给我。”他接过长剑,微笑着招呼来随身跟从的金丝猿猴,“小金,来,刺他一剑,让堂堂风骑将军爱上你试试。”“……”
  • 谈诗说情

    谈诗说情

    一个是粉壁题诗,一个是破镜重圆,一个是玉枕难眠,一个是以死殉情,好像天下有情人的磨难永远走不完……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晚风干,泪痕残,欲传心事,独倚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