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4600000003

第3章 少年时代

少年梁漱溟(前排居中者)与祖母、父亲、长兄、大妹、二妹合影梁济夫妇生二子二女。梁漱溟有一个大哥、两个妹妹。大哥留学日本明治大学商科毕业;两妹于清末毕业于“京师女子初级师范学堂”。

梁漱溟自幼瘦弱多病:未到天寒时节,手足已然发凉。据说,他小时候不但瘦弱,而且很呆笨,约莫六岁了,自己还不会穿裤子。有一天早晨,他母亲在隔屋喊他,问为何还不起床。他却大声气愤地回答说:“妹妹不给我穿裤子呀!”因为裤子上有带条,要从背后系引到前面来,打一结扣,他不会。这么大还不会穿裤子,引得家里人都笑了。

这一二年,梁漱溟时常头晕目眩,感到天旋地转,坐立不稳,必须躺下休息片刻;七八岁后,虽然嬉戏玩耍跳掷,却不如别人家孩子勇健活泼。上小学时,一次玩单杠头朝下跌倒,经用药才恢复苏醒,以后再不敢轻试;读中学时,经常羡慕地看着同学们打球踢球,人家不玩,他才一个人试试。参加活动较少却爱思考,神情严肃,少年老成,同学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小老哥”,颇有嘲笑之意。

大约是九岁的时候,有一次梁漱溟拿着一串铜钱在院子里玩耍,忽然铜钱不见了,于是到处寻找并与家人吵闹,最后还是没有找到。第二天,他的父亲打扫庭院,发现桃树枝上挂着一串铜钱,知道是漱溟儿丢失挂在这里的,于是仍把它放在原处,并不声张,也不责备他,用笔写了一张字条交给梁漱溟。上面写道:“一小儿在桃树下玩耍,偶将一串钱挂于树枝上而忘了,到处向人寻外而内向人寻问,吵闹不休。次日其父打扫庭院,见钱悬于树上,乃指示之。小儿始自知其糊涂。”梁漱溟看过字条,赶紧跑去一看,果然是自己丢失之物,不禁自怀惭意,正如其父所言真是糊涂得很!由于父亲采取启发教育,梁漱溟从小培养了一种自觉的精神。这对于他后来善于动脑筋很有帮助。

梁漱溟六岁开始读书,家里请了一位姓孟的老师给他讲《三字经》、《百家姓》,而后父亲让他读《地球韵言》,不像一般的家庭强调四书五经,而要孩子知晓外侮日逼,关心世界、国家大局。梁漱溟后来在《我的自传》里列举了一串事实:

清咸丰十年(西历1860年)英法联军陷天津,清帝避走热河。

清光绪十年(西历1884年)中法之战,安南(今越南)被法国占去。

又光绪十二年(西历1886年)缅甸被英国侵占。

又光绪二十年(西历1894年)中日之战,朝鲜被日本占去。

又光绪二十一年(西历1895年)台湾割让给日本。

又光绪二十三年(西历1897年)德国占胶州湾(青岛)。

又光绪二十四年(西历1898年)俄国强索旅顺、大连。

梁济在日记中写道:“却有一种为清流所鄙、正人所斥,洋务西学新出各书,断不可以不看。盖天下无久而不变之局,我只力求事实,不能避人讥讪也。”(光绪十年四月初六日日记,论读书次第缓急)梁漱溟七岁时,其父将他送入北京的第一所洋学堂,即“中西小学堂”读书。这所学校不仅教中文,而且还教授英文,其目的是想让学生扩大视野,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不料次年爆发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学校停顿下来,英文就没有继续学下去了。之后,他又转了两个小学,到十二岁时,又在家请塾师来教,十三岁又进“江苏小学堂”学习。

就家庭而言,父亲梁济做事认真,有豪侠气,但思想不够超脱。梁漱溟认为:“我最初的思想和做人,受父亲影响,亦就是这么一路(尚侠、认真、不超脱)。”

但梁家的家庭环境是宽放的。梁家兄妹“成了开明教育方式的受惠者,不用怕挨打,不用担心说错话挨骂,甚至不用注意当时最起码的礼法,例如长辈坐上座,晚辈坐下座。在他们得到的这些自由中,最有意义的自由自然是言论思想自由”。父亲并没有规定梁漱溟应该读什么书,而是由着他“主动地瞎撞”,梁漱溟则“读书非到引起兴趣和注意,我不去读它的”,找到想读的书就关起门来“乱猜”。

到梁漱溟十岁前后,梁济对子女们的教育,主要有三项:一是讲戏,梁济把平日看京戏的戏中故事讲给儿女听。二是携同出街,购买日用品,或办一些零碎事;意在练习经理事物,懂得社会人情。三是关于卫生或其他的许多嘱咐,例如:

正当出汗之时,不要脱衣服;待汗稍止,气稍定再脱去。

不要坐在当风地方,如窗口、门口、过道等处。

太热或太冷的汤水不要喝,太燥太腻的食物不可多吃。

光线不足,不要看书。

看书多了,梁漱溟逐渐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而对于他读书学习颇有影响者,首先是父亲,“我的自学作始于小学时代”,“逐成我之自觉的,完全是我父亲”,“父亲对我完全是宽放底”,“到十四岁以后,我胸中渐渐自有思想见解,或发于言论,或见之行事。先父认为好的,便明示或暗示鼓励。他不同意的,让我晓得他不同意而止,从不干涉。十八九岁时,有些关系颇大之事,他仍然不加干涉,而听我去。就在他不干涉之中,成就了我的自学”。

另一位重要影响者,是梁济的朋友,主编《京话日报》的爱国报人彭翼仲。梁漱溟后来说:“我的自学,最得力于杂志报纸。”彭翼仲创办的《启蒙画报》《京话日报》《中华报》,是“在那样新文化初开荒时候”“为我准备”的“很好的课外读物”。“固然十岁时爱看《启蒙画报》、《京话日报》,几乎成瘾,已算是自学,但真底自学,必从这里(向上心)说起。所谓自学应当就是一个人整个生命的向上自强,要紧在生活中有自觉。”

梁漱溟在《我的自传》中谈到自学的根本是:一片向上心。谈到温厚明通的母亲赞助父亲和父执(彭翼仲)的维新运动时,指出:

一方面,父亲和彭公他们的人格感召,使我幼稚的心灵隐然萌露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而鄙视那种世俗谋衣食求利禄的“自了汉”生活。另一方面,在那维新前进的空气中,自具一种迈越世俗的见识主张,使我意识到世俗之人虽不必是坏人,但缺乏眼光见识那就是不行的;因此,一个人必须力争上游。所谓一片向上心,大抵在当时便是如此。

1906年夏,十四岁的梁漱溟考入顺天中学堂,在此读了五年半的中学。这一阶段,他不但“课业成绩间有在前三名者”,而且更重视和善于自学,对时事非常关心。当时北京出版的《北京日报》《顺天日报》《帝国日报》及上海出版的《申报》《新闻报》等报纸,都是他每天必不可少的读物。此外,他还读梁启超主编的《新民丛报》及《国风报》等刊物。上述报刊对他了解世界形势及国家大事很有帮助,谈起时局来知识面很宽,不像是一个中学生的样子。以上所述可见,他从小对政治就有一种特殊兴趣,与一般青少年大不一样。

具体反映在课程上,他不大喜欢国文,“国文教师教我们的唐宋八大家的古文,我最不高兴;国文讲义,我向例不看,尤其不喜欢空洞的议论,如苏东坡之万言书。至若庄子的文字,更叫我头痛痛恨。因为《庄子》上的文字,富有哲学意味,玄妙极顶;类如‘此一是非,是是非非,非非是是’,实在是故示玄妙,完全是骗人误人的东西。所有《庄子》《老子》一类书,我概不以为然。其他古文、词章、文选派之六朝文章,我无一不厌恶。我从来没有在国文上,下过工夫”,“此种狭隘之见解,二十余岁以后,才渐次解放”。

梁漱溟虽不喜欢国文,亦很少看中国旧书,但其国文作文成绩还不错,偶然还被评为第一名。他“总喜欢作翻案文章,不肯落俗套。有时能出奇制胜,有时亦多半失败”。一位七十岁的王老师在翻看他的作文卷后,批有“好恶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的批语;而后来一位范先生比较赏识他,作文批语是“语不惊人死不休”。

在班里,梁漱溟与廖福申、王毓芬、姚万里相处甚好,经常在一起自学或玩耍;学校里年级稍后于梁漱溟的,亦有后来学术界知名人士张申府、汤用彤等。

除了读书籍与报刊,这一阶段的梁漱溟喜欢用脑深思。他对人生问题也有自己的看法,认为:凡事要看它对人有没有好处和好处大小。假使于群于己都没有好处,那就是一件要不得的事了。掉转来说,如果于群于己都有极大好处,即便是天下的第一等事,就应该去做。这是他对人生问题的评判标准。至于他对社会问题,他也有一个看法和主张。他认为:在政治改造运动上,可以用种种手段,甚至于可以用暗杀的办法,都是可以的,但反对排满、革命。在他看来,走和平改良的路,不仅收效快,而且对国家破坏性小,国际上也可避免干涉,因此对社会问题他主张走和平改良的道路。然而,他的这种主张与当时形势发展是不合拍的。后来清廷一天天失去人心,许多主张改良的立宪派人,也转向革命派。

在梁漱溟少年时代向青年时代转进的年代,有两个朋友对他影响至深,这就是郭人麟(亦即郭晓峰、郭仁林)和甄元熙。

郭人麟,河北乐亭人,年长梁漱溟二岁,却比梁晚入校一年,虽为一校同学,朝夕相见,却无往来,一直到第三年方始交谈,交谈后,郭对梁的思想变化产生极大影响。梁后来回忆:自己那时虽有救国救世,建功立业的抱负,但其实在人生思想上却很浅陋。对于古今哲人高明一些的思想拒绝理会,且受先父影响,抱一种狭隘功利见解,重事功而轻学问,认为“要做大事者必须有人格修养才行”,把人格修养当做方法手段看了。此时,“恰遇郭君,天资绝高,思想超脱,虽年不过十八九而学问几如老宿。他于老、庄、易经、佛典皆有心得,而最喜欢谭嗣同的‘仁学’。其思想高于我,其精神亦足以笼罩我。他的谈话,有时嗤笑我,使我惘然如失;有时顺应我要做大事业的心理而诱进我,使我心悦诚服。我崇拜之至尊之为郭师,课暇就去请教,记录他的谈话订成一巨册,题曰‘郭师语录’。……自与郭君接近后,我一向狭隘的功利见解为之打破,对哲学始知尊重,这在我的思想上,实为一绝大转进”。

当年冬天,梁漱溟应郭人麟邀请去河北乐亭乡间。旅店主人见他是北京来的学生,问他来乐亭做什么,梁回答说找同学郭晓峰(即郭人麟),店主人一听十分高兴地说:“郭晓峰,人不大,四海知名啊!”

另一朋友甄元熙,广东台山人,年长梁一二岁,同班(1910年插班)。本来郭人麟、陈子方(另一同学)在中国问题皆倾向革命,但不是特别积极。甄从广州、上海来北京前,似先已与革命派有关系。梁和甄皆关注时局,不久即成为好朋友。但两人政见不大相同,梁起先只热心政治改造,而不同情排满(观点见前页);甄当然是革命派。两人私下开展笔战。后来,在甄元熙的影响下,梁漱溟看到清廷腐败,而转为革命派。

同类推荐
  • 拿破仑(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拿破仑(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改革大师:王安石

    改革大师:王安石

    改革家王安石,锐意富强,勇于冲破旧俗樊篱,指引新路,政治家王安石,特立独行,别于流俗腐儒,务实精进,文学家王安石,笔力冷峻深刻,文坛领袖名至实归!《中国古代文臣谋士:改革大师(王安石)》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两面王吴三桂

    两面王吴三桂

    事实上,吴三桂驾驭复杂的政治、军事局势,确实是有高人几筹的本领。在权谋、勇略、交人、用人等方面都显示出了他很高的纵横捭阉艺术。这一切都成为时代人研究的重点。他敢作敢为,敢爱敢恨,敢为天下先的枭雄品质,在他的一生中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宣泄和发挥。
  • 艾森豪威尔传

    艾森豪威尔传

    艾森豪威尔是一个充满戏剧性的传奇人物。他生命的前52年充满波折、苦闷和压力,但却从未丧失雄心壮志和对成功的渴望。美国第34任总统,陆军五星上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年过半百的艾森豪威尔1943年担任盟国远征军最高司令官。1944年6月6日,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1890年10月14日—1969年3月28日),他成功指挥了扭转战局的诺曼底登陆,创造了一个军人一生中最辉煌的胜利。1953年至1961年,他担任美国总统,并被后人认为是20世纪政绩最辉煌的美国总统之一
  • 希特勒(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希特勒(名人传奇故事丛书)

    希特勒1933年爬上德国总理宝座。他加紧重新武装,疯狂向外扩张,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但在强大的苏联红军和英、美盟军的打击下,希特勒霸占欧洲和世界的美梦终被粉碎。
热门推荐
  • 蓝猫

    蓝猫

    《蓝猫》为《邓一光文集》中的一部中篇小说选集,精选了邓一光八篇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中篇小说。《蓝猫》中的这些小说立意新颖,不落俗套,不刻意宣扬或批判,并多以人物白描为主,生动地讲述了一个个集众多矛盾为一身的个性人物,给读者留下甚有趣味的思考。
  • 吃货如此多娇

    吃货如此多娇

    【本书已签出版】预定签名版可加群:292827719美食如此多娇,引万千吃货竞折腰;吃货如此多娇,引无数男神竞折腰。新书《宠上天》开动,请左转去隔壁收藏哦!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战国策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战国策

    刘向编著的《战国策》是汉人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纵横家著作编辑而成的一部独特的国别史著作,它实际上是当时纵横家游说之辞的汇编,主要记载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该书文辞优美,语言生动,富于雄辩与运筹的机智,描写人物绘声绘色,常用寓言阐述道理,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亦占有重要地位。
  • 两个世界

    两个世界

    每每提到90后,我们的脑海就会浮现出两个字——叛逆!故事的主人公天若,就是这么一个不折不扣的90后,贴有叛逆标签的90后。他以自己上学来表现出的厌学、打架、早恋、去网吧、自动退学等事实,来表达自己对中国现行教育制度的不满。他认为这些严重摧残了他的心灵,他很无奈,他呐喊着……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真情实感的故事(中华成语故事全集)

    真情实感的故事(中华成语故事全集)

    成语是汉语词汇宝库里的璀璨明珠。它是长期以来人们在相沿习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形式简洁面意义精辟的固定短语。它结可严谨,表现性强,具有庄重典雅的书面语色彩,历来为人们喜闻乐用。不论讲话或作文,准确恰当地镶嵌或点缀一些成语。本书注重知识性、可读性和完整性,每个成语都辟有释义、出处、故事三大部分。编排顺序按笔画多少排列,既方便读者阅读,又方便读者查阅。本书既可作为中小学生学习成语的工具书,又适合不同层次读者作为故事阅读,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 快递之王:顺丰掌门人王卫

    快递之王:顺丰掌门人王卫

    他是王卫。一个务实的勇者,一个在能吃苦的年纪不选择安逸的人。22时岁带着6个员工往返深港两地送快件,带领顺丰从“老鼠会”时期,走街串巷,满腿伤疤。三年后他垄断了华南地区快递业务。一个低到尘埃里的务实者。2002年,顺丰已经包揽了深港货运70%的业务,但市领导却还不知道有一个叫王卫的人在这座城市里开办了一家行业龙头企业。他在不到40岁就拥有了一家年营业额达到120亿的公司——顺丰速运。王卫成就了一段商界传奇,起初只有高中毕业的他,如今已成为快递行业不容小视的商业精英。王卫始终做一个淡定的信佛人,面对自己的成功,他也只是轻描淡写,认为这是一场“因缘际会”。
  • 极品弃妃重生

    极品弃妃重生

    二十一世纪强悍而绝色的女雇佣兵,在一次任务中被炮火轰到了千年前的盛唐。绝世的宝刀收入怀中,失传百年的武林绝学让她成为了举世无双的顶尖高手。面对冷酷无情的修罗王爷,她朱唇微蹩:“你是我的,天下都是我的。”称霸江湖,手揽天下。江湖我要,皇宫我要,就连你,我也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