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白岩松采访潘虹,潘虹因日程安排过满,十分疲惫,她一边用手拍着脖子,一边不经心说:“随便问吧!”为了调动她的积极性,白岩松提了一个不容随便应付的问题:“过去你与刘晓庆是中国影坛的双星子座,现在她靠经商继续保持知名度,巩俐异军突起,一颗新星冉冉升起。你却是默默的,你打算东山再起呢?还是默认现状?”
这个挑战性的问题一下子把怠倦的潘虹激发起来,进入了访谈的状态。
记者的提问拨动了采访对象的“心弦”,在短短的时间内,谈话的气氛就会发生戏剧性的变化。
六、要善于寓问于谈
大量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访谈要尽量采取聊天、谈心、讨论的方式,用求教式、商量式,探讨式的口气同对方交谈,而不要搞那种“答题”、“审问”的方式。特别是些比较深入的访问,更应该像生活中日常交谈那样的自然,达到生活化。
如果把自己需要提出的问题,融会到非常融洽的交谈中去,让对方在不知不觉的闲谈之中就回答了问题,这便是寓问于谈。寓问于谈主要是采用潜问法,让对力“意会”到应当谈些什么。再加上巧妙的引导,使闲谈不至于漫无边际,而是沿着某一个方向发展下去。有时候再机敏地抓住某个有意义的话题,因势利导地“点拨”一下,就能把交谈引向一个高潮。可以说,寓问于谈,是访问中双方达到心灵上沟通的一个体现;是双方高层次的感情的交流和知识的互换;也是访问中的最佳境界。在这样自然亲切的交谈中,获得的材料最能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也会最富有真情实感。
2003年5月下旬,央视主持人柴静曾经到甘肃一个叫双城的小镇上进行了采访,这个小镇不久前发生了六年级学生连续服毒事件。为了了解学生这种极端事件背后的真实原因,柴静采访了众多当事人,在面对一位沉默寡言的学生时,柴静这样提问:
柴静:你自己心里有疑问吗?
苗苗表弟(注:苗苗是其中一个服毒自杀的女孩):有。
柴静:那你去问谁呢?
苗苗表弟:问自己。
柴静:没法去问大人吗?
苗苗表弟:是。
柴静:你觉得这件事他们不能给你解释吗?
苗苗表弟:不相信他们的解释。
柴静:那你自己能回答得了自己吗?
苗苗表弟:回答不了。
柴静:你回答不了自己的时候,心里会觉得难受吗?
苗苗表弟:难受。
柴静:难受怎么办?
(这时,男孩已经泪流满面,柴静蹲下身去,用手拭去男孩的泪水,片刻的沉默之后,柴静继续发问。)
柴静:你在心里跟你姐姐说过话吗?
苗苗表弟:说过。
柴静:你跟她说什么呢?
苗苗表弟:你好吗……
显然,这段谈话就是讲的寓问于谈,前面讲到的水均益专访梅里尔斯特里普也是这样。要寓问于谈,首先得有一个基础,即双方融洽的谈话气氛,在这个基础上,记者应当成为对方合格的对话者,要能听懂和理解对方的谈话,使对方感到记者是他的“知音”。记者还要善于引导,引着对方往下谈而又不跑题。
七、某些提问要讲究策略
这里讲的主要有两种提问,要特别讲究方式与分寸。
一种是愿意谈但有顾虑的对象,像犯过错误的干部,受过某种挫折的同志,失过足的青少年等。他们往往对自己的错误或挫折能够说,坦然面对,不隐讳,不过在主持人面前又有一些想法。除了向这种对象讲明访谈的目的以外,提问最好先从一般的问题问起,等谈到一定的程度,已经有了一定的铺垫,搭好“梯子”,再采用潜问或诱问,就可以把需要的东西引出来。这样,既可以达到访谈的目的,又不至于损伤对方的自尊心和感情。再说上几句开导与鼓励的话,还会对对方起一种促进作用。
另一种是坚持错误不愿谈的对象。这个比较困难一些,不过也有办法。这种办法是:
1.开导规劝
主持人要充分发挥自己对形势、政策的认识和掌握情况的优势,以典型的具有说服力的事实,给对方讲道理,摆出路,无形中使对方转变态度,感到说了要比不说好,这样就会逐渐吐出真情。
2.引而不发
主持人可以先做外围采访,弄清基本情况,掌握一些可靠材料和确凿证据,然后在同本人谈话时,便可见机而行,适当透出一点要害性的材料,旁敲侧击。在这种无形的压力下,对方估摸不透,不得不从实讲来。
3.层层进逼
主持人要周密地设计好一两套层层进逼的具体问题,逼得对方不能不做出具体回答。同时,抓住对方回答中露出的矛盾,堵住退路。直到对方没有退路了,也不得不讲出实话。节目主持人的思维要能够打破常规,常常会从本该结束的话题或人们的思维定势外另辟蹊径。如王志在央视《新闻调查——与神话较量的人》一期节目中曾采访刘姝威,下面是对话的节选:
记者:就是600个字,粉碎了一个上市公司的神话。这件事本身我们听起来,就令人难以置。不知道你作为当事人来说,你的个人感触是什么?
刘妹威:我纠正你的说法,不是由于我600字粉碎了一个神话。蓝田的问题不是我首先发现的。你不能说是因为我发了这600字,才把这个神话粉碎的。在我之前,证监会已经开始进行调查了。
记者:但是问题是,你是第一个吹响预警信号的人。
刘妹威:如果这样的话,那你太小看了我们银行家了。现在我要考虑的问题是什么呢,这么简单的问题,银行不会发现不了。那么为什么不应该发放的贷款发放出去了呢?应该停发的贷款停发不了呢?这就说明一定是有其他的因素在干扰。
记者:照你这么说,就是没有人来关注这件事。
刘妹威:没有人说出这件事。银行没有及时采取行动的原因,不是因为技术上的原因。
记者:不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
刘妹威:从技术上,现在银行有那么多博士和硕士。他们都受过很好的训练,他们怎么能够看不出来呢?绝对不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而是由于技术以外的原因。
记者:你指的这个因素是什么?
刘妹威:就是什么呢?作为一个上市公司的话,瞿兆玉哪有那么大的本事上天入地:他为什么能那么迅速地就能拿到《金融内参》呢?如果这个因素你不消除的话,保证我们的信贷安全是很难的。
记者:你指的这个因素是在商业游戏规则之内呢,还是之外?
刘妹威:我想这不是市场经济允许的。要是在一个健康的市场经济当中,这些因素是不可能存在的。这些因素呢,会威胁到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而我以前的研究,就像瞿兆玉对我的评价一样——你太学术了,我对这些因素原来关注得太少了。
王志在这期面对中央财经大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姝威时,成功地运用了聚敛思维,“追问”特征明显。开场便提出刘作为当事的个人感触问题,在被回避之后,王志以退为进,肯定刘姝威在蓝田神话新闻事件中的个人作用,当刘姝威否定个人作用时,王志抓住问题不放,层层逼近,追问不舍,步步紧逼。由技术因素到政治因素,由个人原因到企业原因,由小及大,由浅入深,由表面现象至事物的本质,从而达到了采访的最终目的。
4.客观作证
有一种提问,不管对方怎样回答,甚至拒绝回答,都可以为提问者提供帮助。这就是把需要提出的问题当做既成事实来询问。许多人常常用这个招数来对付“无可奉告”者。主持人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也可以借鉴这种技巧。
比如,某人在很小的范围内说过一句影响很坏的话,而这个人又是由某某领导支使的。现在需要证实这个话说过没有。在访谈这个领导时,就可以在适当的时机提出:据我们了解,某某人在×月×日说过××话。这个话是代表你的意见呢,还是他自己说的?这样,不管对方如何回答,都会有利。在访谈中甚至可以将问话和答话直接写进去。如果不讲策略,采用这种方式提问:据我们了解,某某人说过××话,你知不知道这个情况?对于这样的提问,对方肯定会一口否定。这样就不大好办了。
有句成语说:邪不压正。错误的东西总是站不住脚的。存在问题的人也总是心虚的。为只要根据实际情况多动动脑筋,办法总是比问题多的。
如何发问之三——提问的要求
主持人提问做到怎样才算最佳境界,吴郁教授在《主持人的语言艺术》中从四个方面阐述了主持人提问的要求:
一、具体准确,简明易懂
访谈的提问最忌“大而无当”,问得空泛,让对方摸不着头脑不知从何说起,也不能只要回答“是”“不是”这样的封闭式问题。一位主持人问一个优秀学生的家长:“你平时是怎么教育孩子的?”这位家长不善言辞,没有如主持人所期待的“1、2、3、4”侃侃而谈,主持人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过于开放,马上化整为零,把问题分解开,一步步耐心地问:“孩子在家干活吗?”“你是有意让他吃苦吗?”“您这样做的好处是什么呢?”这样明确具体的问题,对方有的说,谈起来也实实在在,而且生动的回答更好地达到了采访目的。
例如白岩松在采访《读卖新闻》总裁渡边恒雄时的提问。
我想知道,今天依然会有很多的人感到好奇。因为在05年6月份之前的时
候,更多地感觉到的,不管是您还有《读卖新闻》,可能更多的是具有保守的一些倾向。但是在从05年的6月份开始,您突然开始反对参拜靖国神社,后来又接受了《纽约时报》的采访。现在人们依然好奇,为什么会有这种转变,或者您认为是转变吗?
《读卖新闻》过去一直是日本民族保守势力的重镇,一贯支持参拜靖国神社,也一直以日本鹰派的代表人物而闻名。但是,从2005年6月开始,已近暮年的渡边却向保守思潮踩下刹车。他亲自撰写社论批评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下令报社开始为期一年的《明确战争责任》系列报道。他的这种突然的转变在新闻界和整个日本社会引起了巨大的震荡。白岩松专访时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这个问题,寥寥数语,但是指明了采访的方向,使渡边恒雄也可以轻松回答出符合采访提纲的内容。
二、层次分明,控制节奏
专访中主持人的提问要有一定的逻辑顺序,不可“东扯葫芦西扯瓢’,“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提问要有相对的连贯性和层层推进的递进性,才有利于谈话的深入,有利于信息的传递,有利于受众的接受和思考。此外,主持人还要注意交流程度深浅、双方情绪张弛、节奏松紧、时间长短的控制,这样既符合人们收听收看的心理节律,也有助于积极和谐的访谈气氛的运动规律。
例如陈鲁豫在访谈香港著名影星刘德华的节目中,谈及父亲的影响时是这样提问的:
主持人:一般老大跟最小的爸妈会比较疼爱、特别照顾,中间的小孩会稍微疏忽一点,你会不会比如说被打的机会多一点儿?
刘德华:很少,我只是被打过一次,就是去赌钱。这是爸爸打的一次,打得好狠,真的狠心。
主持人:你去哪儿赌钱?请问。
刘德华:爸爸妈妈每个礼拜就会给我们一定的零钱去吃那个夜宵。那天晚上就看到他们玩扑克牌的那个,反正都是我们的嘛,那钱都给我们的嘛,那我就以为可以赌嘛,然后就买了。买了之后弟弟没有,小孩子,我就背着他回去,然后我就带回跟妈妈爸爸说我们吃得很饱就可以了,但是一回去他就讲,这就是我弟弟,小孩子。
主持人:结果你爸爸知道就打。怎么打?
刘德华:吊起来。以前有那些风扇,它上面有个圈圈钩在那个楼顶,就把那个电风扇拿下来,然后绑,一绑就钩上去打。我爸爸就是这样,那么简单的事,打就打嘛,还搞那么久,还把我吊上去。
主持人:哭不哭?求饶不求饶?
刘德华:没有,我只是吊上去叫他快一点。
三、问题的“入点”与“落点”,不落俗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