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1800000008

第8章 古代舞蹈的继续发展与戏曲的逐渐成熟——宋元与明清(1)

1.宋代舞蹈——中原舞蹈的发展

(1)唐代燕乐的继续:宫廷队舞

队舞是宋代的宫廷舞。分小儿队和女弟子队两大类。唐代即已有队舞,如王建《宫词》有“春设殿前多队舞,朋头各自请衣裳”,但还不普遍。队舞的音乐用大曲。宋代大曲的曲式结构沿用唐代大曲,分为三段:“散序”、“中序”和“破”。但因唐代大曲过于庞大,宋代仅采用其中一部分,据沈括《梦溪笔谈》记载,称“摘遍”。宋代队舞的主体是歌舞队。其他还有“竹竿子”(又称“参军色”),相当于现在的报幕人,因手执竹竿而得名,其作用在于引舞、念口号和向观众致词;另外伴奏的乐队称“后行”。宋代队舞演出有一定程式:先由“竹竿子”向观众介绍节目内容,多用四六对句的骈体文,称“致语”;然后引导歌舞队上场,称“勾队”;歌舞演完,“竹竿子”再度招呼全体歌舞队上场,称为“放队”或“遣队”。似有谢幕之意。中国舞蹈中的戏剧因素在春秋时代已出现,但到宋代宫廷队舞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已出现了角色分类、表演,加进了歌唱、致词等。今天,在素有汉族民间艺术宝库之称的陕西省,还保留着浓厚的民俗演艺之风,“队舞”仍旧随处可见。

(2)民间舞蹈的发展:社火对舞、妓乐舞与巫舞

宋代的民间舞蹈艺术,是一朵中华舞蹈百花苑中的奇葩。它上承汉、隋、唐三代已成型的舞蹈种类和形式,下启元、明、清三代的舞蹈技艺和发展,在中华民族舞蹈艺术史上具有独特的历史地位。

就舞蹈类别而言,北宋东京的民间舞蹈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一是节庆时在街巷闾尾中所表演的“社火队舞”;其次是在勾栏、瓦肆中公开表演而在官贾豪门中暗中流行的“妓乐舞”;再次是具有某种宗教和迷信色彩的“巫舞”和“傩舞”了。

在舞蹈风格上,北宋开封的民间舞蹈亦有婀娜多姿的“软”、刚劲雄浑的“奖”、风趣幽默的“谐”、神秘诡谲的“傩”之分,其“软”者多为“妓乐舞”。此种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有人曾总结为:袒胸露颈的开朗风格,三道弯的线条,泞、倾、圆、含的动律,轻衣长袖的服饰,旋转跳跃的舞姿,修眉流眄的风韵;含刚健于婀娜,寓神韵于婆娑。这些特点为朝鲜、日本及东南亚的民间舞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软”舞基本上是徒手而舞,或以带子之类作为舞具,伴奏多为弦、管乐器,以腰、袖动作的婀娜多姿见长。其“奖”者多为军汉、士兵、武人盛装而舞;该舞以鼓铎、兵器作为舞具,伴奏多为打击乐器,以雄浑的气势,粗犷的舞姿为其独有风格,且多和体操、技巧、杂技、武术相结合;今日开封流行的威风锣鼓,就颇具宋代遗风;“奖”舞在北宋时已与“剑器舞”合二为一,很少有单人和双人舞,也不再仅在饮宴时演出,而代之以大型舞队,有时有近千人同时起舞,场面颇为壮观。“谐”舞多为民间社火在大型节庆活动时表演,其风格诙谐滑稽;该舞同样也以舞队形式出现,是北宋百姓最为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此类舞蹈大部分有较简单的故事情节,以幽默诙谐见长,且种类繁多,舞蹈动作简单易学,有相当一部分留传至今,如“舞鲍老”、“舞判”、“调龙耍狮”等。

“傩”舞是与宗教迷信分不开的。其形式诡秘,风格怪异,早期仅流行于古代宫廷,至北宋时流入民间,其作用是禳鬼、驱疫。开封旧时许多道教活动均可寻出“傩”舞踪迹。

(3)由舞蹈走向戏曲:大曲与杂剧

宋代继承了唐代的大曲,又有所变化与发展。一方面,更加精炼,唐代大曲多到数十遍,宋代裁截应用,叫做“摘遍”;另一方面,更加综合,一部分已经综合地运用歌舞、乐诵来叙述与表演故事人物,戏曲艺术由此孕育;再一方面,更加单纯,一部分不含人物情节,只重音乐、舞蹈、朗诵表演,结构比较复杂,是对舞所用的曲子。

宋代是古代歌曲向戏曲艺术转化、发展的转折点,舞蹈已经开始被戏曲所吸收融合,纳入戏曲的表演之中。

宋代的杂剧是由滑稽表演、歌舞和杂戏组合而成的一种综合性戏曲。北宋时盛行于东京,南宋时临安也很流行。演出时一般由四个角色组成,有的增添一人。北宋的杂剧分为“艳段”和“正杂剧”两个部分。“艳段”是在正剧上演前表演的一段日常生活中的熟事。“正杂剧”又分为两段,表演一个完整的故事,是杂剧的主体。到了南宋,杂剧变为三个部分,即“艳段”“正杂剧”“杂扮”。“杂扮”是由民间的滑稽戏演变而来的,作为杂剧之后的散段,又称“杂班”或“拔扣”。后来,北方的杂剧逐渐发展为元杂剧,南方的杂剧逐渐发展为宋元南戏。

2.辽、西夏和金的舞蹈——少数民族舞蹈的发展

辽、西夏、金作为北方少数民族的政权,其乐舞文化既保留了本民族的特色,也吸收了汉族乐舞文化的成分。

辽的舞蹈极富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舞蹈特色。辽为公元4世纪居住在我国北方潢河(西拉木伦河)和土河一带的契丹族。会同十年(947年),辽太宗耶律德先进入后晋都城开封,改穿汉族皇帝服装。辽在侵掠汉族地区时,更进一步受到汉族经济、文化的影响。契丹族喜爱狩猎(辽庆陵壁画有很多鹿的形象),1972年,吉林库伦旗发现道宗(1055—1101年)时辽墓,墓门洞和天井有巨幅彩绘壁画,左壁画有出行图。在乐舞方面,契丹族在建国后仍保留着很多原始的习俗,如:在契丹族的发祥地木叶山,举行祭山仪式并绕树而舞;在“瑟瑟仪”中祭祀太阳神;在“岁除仪”中祭祀火神。这是辽本民族的乐舞,此后逐渐吸收汉族乐舞文化。据《辽史·乐志》记载,辽从后晋继承了唐代的遗制,用于宴会以区别于雅乐,这些乐舞在辽代称“大乐”。辽的“散乐”包括杂剧、歌舞、百戏杂技,是从后晋传来的。《辽史·乐志》记载:“今之‘散乐’、俳优、歌舞杂进。”贵族士大夫家以及民间都有“散乐”演出。辽宫廷宴会上的舞蹈,礼仪隆重,大宴群臣和来使必有乐舞,辽帝还让回鹘、敦煌二使臣跳本地舞蹈。

西夏信奉原始的巫教,厮是专职的巫师,驱鬼治病。乐器有鼓、琵琶、箜篌。唐僖宗时,曾赐拓跋思恭“鼓吹”全部。夏的宫廷里有番汉乐人院的专门机构,西夏毅宗谅祚曾派使臣向北宋要伶官、工匠,并要求买化妆品和戏剧服装。黑水城曾发现戏剧底本《刘知远诸宫调》(金刻本),可见金诸宫调已传入西夏。

女真族本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最初乐器有鼓和笛子。后来,汉族乐舞在北宋时也传入金朝,金太宗完颜晟天会五年(1127年,北宋宣和七年),北宋派出去金的使臣,记载了当时金朝的乐舞情况。乐器有腰鼓、芦管、琵琶、方响、筝、笙、箜篌、大鼓、拍板,曲调和中原相同,只是腰鼓下手边太宽,声音就低一些。舞者有六七十人,手露在袖子外面,回旋而舞(《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百戏出场,有汉族《大旗》、《狮豹刀牌》、《讶鼓》等节目,所不同的是有五六个妇女,穿着鲜艳的衣服站在后面,各拿两面镜子,忽高忽低地动着,镜光闪烁,以制造热烈的气氛。金的乐舞仪式是吸收了宋的一套旧制而形成的,如雅乐有文武二舞,文舞名《保大定功之舞》,武舞名《万国来同之舞》。

3.元代舞蹈

(1)宗教舞蹈:《查玛》

元世祖时,藏传佛教的舞蹈《羌姆》由西藏传入,在元代中原地区称“查玛”、“参玛”,俗称“跳神”、“打鬼”,亦称“跳布札”、“布札克”。《羌姆》是在佛教密宗四部学说中的瑜珈部和无上瑜珈部的《金刚舞》的基础上,与西藏原始宗教——苯教的拟兽面具舞和鼓舞结合而成。公元8世纪乌仗那(今巴基斯坦境内)密宗大师莲花生向西藏传播密宗教义,建立桑耶寺后,经常演出这种舞蹈并逐步完善,此后喇嘛教宁玛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按各自的教义发展这一舞蹈。忽必烈尊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八思巴为帝师后,八思巴建议在大明殿大作佛事,喇嘛教有取代萨满教的趋势。作佛事要跳《查玛》,《查玛》原是西藏宗教舞蹈仪式,并有记录舞蹈跳法的舞谱。《查玛》随着喇嘛教得以传播,特别是到16世纪后,《查玛》大规模传入内蒙古;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统治漠南后,《查玛》更是广泛流行,到处鼓乐齐鸣,高歌劲舞。《查玛》吸收了印度和西藏舞蹈的精华,并赋予它蒙古族居住地区的内容和形式,不断从本民族的生活和传统舞蹈中吸取营养,人物造型反映了蒙古人的性格特征和形体美,在衍变中不断规范,并有了严格的训练方法,面具则发展到30多种。

(2)民间舞蹈:《倒喇》

蒙古民族历来是欢歌乐舞的民族,蒙族民间舞如《踏歌》、《倒喇》、《筷子舞》、《酒盅舞》,至今流传在民间,是娱乐性很强的舞蹈,体现着蒙族人民的活力。其中《倒喇》的代表性最强。

同类推荐
  • 趣谈逻辑

    趣谈逻辑

    本书希望通过趣谈逻辑,带领青少年进入中华文化的智慧天地,初步了解逻辑知识,培养逻辑思维。逻辑理论比较抽象,但编者在编纂过程中,力求做到趣味性、知识性和实用性相结合,使读者在轻松愉悦中阅读。
  • 中卫文化纵横

    中卫文化纵横

    文化,需要热情培育、城市作为承载地方文化的时空平台,其文化的厚度在于积累,城市文化的特色、风格和品味,离不开民众的热情和关切,也离不开政府的给力和培育。
  • 珠光翠影:中国首饰史话

    珠光翠影:中国首饰史话

    朦胧中芳香飘来,纯洁如水月夜白,细寻找,山崖小花独自开,泉涧霜草衰,风雨吹不败,东方即白斜雾霭,冬雪融化春徘徊,馥艳轻盈云绿黛,满山满谷花盛开,微笑中,人人钗头有花戴
  • 中国人的吃

    中国人的吃

    西洋文化是男女文化,可见中国人是最讲究吃的,古代即有“民以食为天”的谚语。中国是出美食家的国度,有人说中国的文化是饮食文化,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令全世界惊叹。孔子堪称第一位美食家,他率先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口号。本书作者从个性化的角度,对中国人的饮食进行了剖析,力图透过饮食看中国的传统文化,同时,对历史上和现实中的各种菜肴、小吃作了生动的描述,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是一本雅俗共赏的休闲读物
  • 中国传统文化要略

    中国传统文化要略

    本书介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制度文化、儒家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古典文学以及中外文化交流。
热门推荐
  • 小角色

    小角色

    人活着,笑着是过一天,哭着也是过一天,所以不管今天到底是个什么天,老娘都要笑着过-----程意。程意是个穷人,不仅仅穷,还是个倒霉的穷人,不仅仅倒霉,还是个悲惨并倒霉着的穷人。我伤害你,就是想看看,我到底能有多嫉妒你------杜安邦
  • 夏娃一号(两性港湾丛书)

    夏娃一号(两性港湾丛书)

    瞧,在两性港湾里,有两条船,一条叫亚当号,一条叫夏娃号。它们轻轻相拥,幽幽唼喋,在远离风暴的地方创造风暴……哦,在两性港湾里,泊着亚当号、夏娃号。召唤它们的是港弯的温馨,托载它们的是永恒的波涛……本书是《两性港湾丛书》之—“夏娃一号”,书中所收录的散文作品,作者们用它们细腻的手笔,讲述了一个个充满回忆、温馨、浪漫、悲伤与欢乐的男女的内心世界和感情世界。
  • 汉晋文学中的《庄子》接受

    汉晋文学中的《庄子》接受

    本书主要探讨汉晋时期思想学术领域庄学全面复兴的背景下,文学中的《庄子》接受状况。回答了以下问题:汉魏之际庄学复兴有何表现?复兴的原因是什么?汉晋文学以怎样的方式接受《庄子》?汉晋各时期的《庄子》接受有何特点?汉晋文学主要接受了《庄子》的哪些方面?有何表现?《庄子》强烈的生命精神及由此生发的诗性精神是汉晋士人和文学对其进行选择接受时的一个主要兴奋点。本书以此为中心,对汉晋文学与《庄子》在生命意识、理想人生境界的建构及叙述方式上的深层联系进行了专题研究。
  • 神仙,谁稀罕?

    神仙,谁稀罕?

    天界头号大帅哥、差点继承大统的皇太孙迦弥仙君竟然被凡界一丑少女迷得七荤八素,且到了神仙也不愿做的地步!啊?如何勾引的?切,人家小姑娘本本分分,可不是狐媚子,再说狐媚子有靠一副丑脸勾引男人的么?矮油,反正天雷勾动地火——搞上了喂……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盛世婚宠,辣妻来袭

    盛世婚宠,辣妻来袭

    他是Z市商业龙头老大,意大利黑手党教父。手段果敢狠厉,待人铁血无情。却将心中唯一的柔情给了她。她是Z市的天之骄女,萧氏总裁的宝贝掌上明珠。手段阴险狡诈。待人处事温和有礼。唯独在他面前,耍心思,闹脾气。片段1:”老公,我要吃A市的臭豆腐,刚出炉的。“”好。“方以恒拿起电话,“立刻开我的私人飞机去A市买臭豆腐,要新鲜刚出炉的。”片刻过后,“老婆,臭豆腐来了。”“唔,老公。我现在想吃S市的提拉米苏。”“好。”“听到没有,快去买。”片段2:”老公,宝宝又踢我了““这臭小子,等他出来后看我不揍他。”某女偷笑,臭小子,想跟我争宠,还嫩了点。额,可怜我们的小奶娃,还没现世就被他老爹拉入黑名单有父母如此,哀人生之大悲大催啊。宠无下限一对一。
  • 湘西送喜者

    湘西送喜者

    青年步入药派。历猛鬼恶人,断奇巽案件。魔昧之术,不一其道湘西赶尸,江北造畜,西南闽毒,南洋降头。与各种妖师术、巽能术对抗,险象环生,与高智商冷漠的罗吉尔一同探查那诡异无比的凶杀案件。其实推理是为了一起活着——走下去。
  • 亲爱的,我们复婚吧

    亲爱的,我们复婚吧

    {这是一部叙写当代都市婚姻成长的小说}如果把人生比喻一场戏,那每个人都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没有爱情的宣言,没有说一句再见,偶像剧里的画面竟然会真实上演,在爱与被爱中激情且又极力的挣扎着。她为了与深爱的男友重逢,草率的与另一个男人走进了婚礼的殿堂,一次次的伤害,一次次的背叛,使原本基本感情不深的婚姻摇摇欲坠,精神上的折磨,让深爱她的丈夫有种撕心裂肺的痛。离婚后他如同一双隐形的翅膀默默守护在那一方,执着的等候是否能让她回心转意?婚姻,最悲惨的婚姻莫过于从一开始就注定是悲剧,却浑然不知。我喜欢读悲情文,但我不希望我笔下的结局亦是悲剧,不管中间情感有多么的复杂,我还是希望付出全部的人,得到属于自己的爱。但对于本文。。。。。。
  • 嫡女疯后

    嫡女疯后

    她本是跨国安保公司的年轻女总裁,却在得到一件稀有的古董妆奁后穿越了,成为大盛朝武丞相秦徇的嫡长女秦听韵,众所周知的傻女,且看她如何颠覆人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网游之桃花朵朵开

    网游之桃花朵朵开

    朵朵的人生是什么,如果说郁末是鲜花,那么易朵朵就一定是牛粪,用言月的话来说那就是天作之合,呸,朵朵不满意了,你才是牛粪,你全家都是牛粪!网游里的奸情……故事围绕妖孽腹黑的校草和脱线双面的校花展开……当脱线峨眉遇上腹黑大神……当双面校花遇上妖孽校草……当温顺小猫咪遇上笑面虎猎人……
  • 一日看尽长安花(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一日看尽长安花(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兰泊宁编著的这本《一日看尽长安花(唐朝分册)》攫取唐朝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其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以文化的视角、历史的视野、细腻的笔触、生动的叙述,把人物和事件放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使读者不但能享受到阅读的快感,更可以通过阅读此书,进一步了解、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本书兼顾故事性、可看性与励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