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慈明在佛经和菩萨的指引感化下,来到了摩天岭,一人担负起两个人的任务,日夜敲钟不止。如果有人晚上起夜,总能听到山上那有节奏的钟声。年复一年,钟声就这样在九华山回荡。
悠远的钟声告诉人们,慈明僧不仅要用钟声叩开地府,超度亡灵,他还要用钟声净化世界,警醒众生。
不知不觉间,很多年过去了。年迈的慈明再也敲不动钟了。他来到了九华山脚下的正天门灵宫殿当住持。慈明将省吃俭用积攒下的一万元钱拿出来维修正天门灵宫殿,重塑菩萨像,严持戒律,坐禅悟道,在这里度过了他最后的岁月。
1991年1月11日,慈明和尚圆寂。他圆寂后三年人们打开了陶缸,但见他盘坐在缸内,头发、胡子、眉毛均未脱落,身体完好如初,如同刚刚逝去一样。
在九华山专门供奉地藏菩萨的地藏禅寺大殿一角,有一个小小的佛龛,慈明和尚的肉身就安放在里面。
我们疑惑,为什么不为慈明单独建庙供奉?也许日夜陪伴在地藏菩萨旁边,也是这个虔诚的敲钟人的长久心愿吧。
“站和尚”的明月清风
初到九华山的人,往往会在不经意间错过一条小路,在小路尽头的一座小庙里面供奉着一位法号叫“明净”的肉身菩萨。明净肉身菩萨成就于20世纪90年代,但奇怪的是人们对他的生平知之不多。据他唯一的弟子心兰师父介绍,师父本是安徽朗西县人,生于1928 年,俗家名字叫徐方柱,1984年在九华山天台寺出家,取法号为“明净”。
心兰师父拿出了明净生前的遗物。
从这些遗物可以看出,这应该是一位生活极其简朴的人。据说明净一入空门就将全部钱款奉献给了寺庙。当年的明净将全部的身心投入到了刻苦的修炼当中。为了避开尘世的打扰,他在九华山深处的一间小屋里闭关清修。闭关时他每天进餐很少,有时甚至一天只吃一个馒头。那时,弟子心兰每天赶去送饭时,因为怕饭凉了,总是以最快的速度赶去。然而令心兰感到难过的是,师父似乎对于饭食的凉与热,多与少,甚至有或无都不在意。他总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苦坐冥想,他在想些什么呢?
也许是冥想终于让这位清修的僧人开悟了,这一天,明净出关了。从出关那天起,明净就再也没有回到床上躺卧。无论寒冬酷暑,刮风下雨,人们总是看到明净屹立不动,站禅悟道,甚至睡觉也是站着。人们把一个“站和尚”的外号送给了他。
禅定者的内心就像投影在水中的明月,水动月不动;就像观照影像的镜子,像转镜子不转。他们仔细地体味痛苦,力求在体味痛苦中超生而出,反观自我。在他们看来追求身体的舒适如同隔靴搔痒,越搔越痒,只有内心的喜乐才是永恒的。明净在苦苦追寻着那永恒的喜乐。
1992年6月,明净和尚圆寂,临终前嘱托心兰,遗体不要火化,6年之后他将成就不坏之身。心兰师父就这样守护了明净六年。
6年后开缸,人们赫然发现明净颜面如生,身体完好无损。
第一尊比丘尼肉身菩萨
其实,在中国,许多佛教名山都出现过和尚圆寂后肉身不腐的神奇现象,然而,九华山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山中出现了中国佛教历史上的第一位比丘尼肉身——仁义比丘尼。带着好奇与崇敬的心情,我们来到了九华山一角的通慧禅林。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这座不腐的肉身,了解了仁义师太传奇般的一生。
仁义师太的俗家名字叫姜素敏,1911年出生于东北的一个大户人家。父母本想把她培养成一个温柔娴淑的富家小姐,可她偏偏与佛家有缘,经常跑到庙里偷偷听经,还从家里拿粮食施舍给僧人。1940年,她在山西五台山正式落发出家。1946年东北光复,她还俗考取了沈阳中医学院,潜心学医,主攻针灸技术。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了,仁义报名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作为一名军医入朝参战。
在朝鲜的三年里,她很努力,表现也很优秀。在战场上,仁义经常冒着枪林弹雨抢救伤员。虽然她是小脚,背不动伤员,但她一点都没有退缩。她用一个带子,把伤员捆在自己身上,爬着运送伤员。有一次,她正在为一个小战士包扎,突然遇到敌机轰炸,她立即用身体将小战士盖在身下,可是自己的一只手腕却被机枪打穿了,至今在仁义肉身的手腕内侧还留有子弹穿过的伤疤。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她精湛的医术不知救治了多少战士。
20世纪80年代初,仁义比丘尼再次落发出家,辗转来到了九华山通慧禅林。来自东北的她不习惯南方的湿冷,把家乡的土炕也带到这里。在仁义住过的小屋里充满了温暖的气息,这种温暖不仅来自于温度,更来自于心灵。到通慧禅林不久,仁义师太就开起了免费的针灸诊疗所,专治胃病、风湿和妇科病。看病的人络绎不绝。
仁义师太非常爱干净,她在自己门前放了一个洗手盆,规定无论谁要进屋都要先洗手。可是有一次这个规矩却被她自己打破了。那天突然有两个农家妇女闯进庙里,其中一个病情危重,昏迷不醒,她是在田里插秧时突然晕倒的。仁义师太立即把病人放在炕上,开始抢救。那时病人的腿上满是泥土,仁义的一个徒弟看到被褥都脏了,嘴里嘟嘟囔囔很不高兴。平日里和蔼可亲的师太发火了,她用拐杖使劲敲打地面,说:“这事不用你管,你要是怕脏,我自己洗好了。”就这样,不知有多少病人被仁义师太从死亡的边缘给救了回来。
4年的专业功底,再加上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使她的医术炉火纯青。很多人都感激她用回春妙手为自己解除了病痛。
就这样过了十几年,突然有一天,仁义师太宣布不再进食。从这天起她每天只喝几杯白开水。这期间仁义师太思维清楚,精神状态良好,只是身体乏力,但静坐参禅从没耽误。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师太还是什么都不吃。徒弟们以为她生病了,十分着急,她却说:“我没有病,你们不要担心。”
但徒弟们还是不放心,她们找来了医生。医生仔细检查过以后没有发现任何的病理改变,只是发现师太的内脏里,有一种特殊的声音,这是医生在临床上从来没有听到过的一种声音。要他用大千世界的声音形容一下,他说:“无法形容,非常奥妙。”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声音呢?真的像有人猜测的那样是来自于另一个世界的召唤吗?难道师太拒绝进食是因为听到了这种召唤?她在等待与那神秘声音同赴另一个世界吗?
辟谷的第七天,师太泰然圆寂了。按照习俗,师太的肉身被装入缸中保存。
三年之后仁义师太的肉身出缸。人们惊奇地发现,她体肤完好,但是身上所有的女性特征完全消失。更令人惊奇的是,人们本来是把她的双手交叠在膝前,可此时姿态已经发生改变,右手抬起仿佛在捻针,这正是几十年来她为病人扎针的姿势。这情景让人联想到了无暇肉身遮火救寺的姿势……
很多事情是我们无法解释的。
有人注意到这样两个细节:一是仁义与慈明、明净一样,临终前都要求保存法体,似乎早就知道会成就肉身;二是他们都是在秋冬季圆寂的,这个季节九华山雨水稀少,气候干燥,这是否对遗体的保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呢?还曾有人推测,出家人常年吃素,是否是肌肉组织已经发生改变进而出现了肉身现象?那么仁义师太不仅吃斋,而且吃淡斋,这在常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是否有助于她成就肉身?谁也说不清这种神奇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这也许是一个永远也解不开的谜,或许根本就没必要解开。
在佛教经典中,“菩萨”的本义是觉悟众生、解救苦难的人。菩萨绝不是庙里的泥塑或雕刻,而是指那些能和大众一道分担痛苦的人,那些沿着生命的阶梯不断向上攀登的人。那些真正度众生于苦难的人,他们也得到了永生。
行走视点
安徽九华山四季分明,风光旖旎,奇峰、怪石、云海、佛洞众多,以“东南第一山”名扬天下。
九华山不仅寺院多,景观也不少。最著名的有“九华十景”:天台晓日、化城晚钟、东崖晏坐、天柱仙踪、桃岩瀑布、莲峰云海、平岗积雪、舒潭印月、九子泉声、五溪山色。此外,还有“九华新十景”:花台春色、大鹏听经、观音慈航、凤凰古松、闵园竹海、甘露灵绣、摩空圣迹、神光异彩、祗园晨曦、龙池飞瀑。这么多美景,若想全部欣赏,必须得走一条便捷路线才行。
九华双日游可谓是一条精华路线。第一天乘早班列车去铜陵,下午1点抵达。下车后乘旅游专线车前往九华山风景区的中心九华街,在九华街附近游览具九华特色的化城寺、肉身宝殿、祗园寺,好好体味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夜里可以留宿九华街,尝一尝百闻不如一尝的九华素食。第二天一早,乘车到闵园,换乘索道直抵古拜经台。之后游九华山主峰之一的天台峰,站在峰顶,北眺长江似银线,南望黄山如碧屏,顶天立地的豪迈感会油然而生。然后下山,返回铜陵。
短短两天的行程囊括了九华山最经典的景致,这条线路不愧为“精华”。当然,九华山当地的特产也不可错过,例如,九华冰姜、九华折扇、黄精、金地茶、石耳、竹笋、笋尖等,都值得带回家与亲友分享。
庄周梦蝶
小和尚向禅师请教何谓快乐之事,禅师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有一天黄昏,庄周一个人来到城外的草地上,他很久都没有这样放松了。
他仰天躺在草地上,闻着青草和泥土的芳香,尽情地享受着,不知不觉就睡着了。他做了一个梦,在梦中,他变成了一只蝴蝶,身上色彩斑斓,在花丛中快乐地飞舞。上有蓝天白云,下有金色的土地,还有和煦的春风吹拂着柳絮,花儿争奇斗艳,湖水荡漾着阵阵涟漪……他沉浸在这种美妙的梦境中,完全忘记了自己。
突然,他醒了过来,完全不能区分现实和梦境。当他认识到这只是一个梦的时候,他说:“庄周还是庄周,蝴蝶还是蝴蝶。”
很长时间以后,他终于幡然醒悟:原来那舞动着绚丽的双翅、翩翩起舞的蝶儿就是他自己,然而现在他还是原来的庄周,和原来相比没有任何变化,只不过现在的心态和原来不一样了。但就是享受那片刻的梦境,对他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
禅师说:“一只小小的蝴蝶飞入了庄周的心,这样的小事也能让他快乐,还有什么事能让他忧愁呢?”小和尚听完禅师的话,终于明白了快乐的道理。
快乐是灵魂的事情,一个人是否快乐,关键取决于灵魂的内在态度。所以,哲学家对幸福的定义是,肉体无痛苦,灵魂无纷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