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0300000008

第8章 刘基之死

洪武元年,58岁的刘基成为大明朝的开国元勋。此时他心里想了很多,一股莫可名状的惆怅控制了他的情绪,他的思绪就像脱缰的野马,跑了很远。随圣上征战十余年,凭借自己的学识,为其打下了江山。然而,刘基熟悉朱元璋也熟悉历史。他知道,朱元璋这个人猜忌多疑,刚愎自用,区别是非、判断善恶的标准,往往是他个人的意志,他讲君臣关系时可以说是冠冕堂皇,而实际上他对部下时时不忘严加防范,怕他们夺取自己的权位。刘基也明白朱元璋不是唐太宗那样的圣主,没有他那样的度量,唐太宗不仅能和功臣共患难,更能同富贵,为了保全功臣,唐太宗可以说付出了很多,而且和功臣们也可以说得上是推心置腹。朱元璋却不是这样的人,他只可以共患难而不可以同富贵。刘基更熟悉中国的历史,他想到了春秋越国的大夫文种,帮助勾践灭亡吴国,可是成功后勾践却把他杀害。他知道朱元璋就是越王勾践一类的君主。想到这,范蠡映入刘基的脑海,他在帮助勾践灭吴后,浮海泛舟做了一个商人。刘基决定学范蠡,托辞致仕,回归故土。

洪武元年七月,朱元璋从汴梁回到应天,正当各地捷报频频传到京都,君臣上下沉浸在一片欢乐喜庆气氛之中的时候,刘基突然提出了告老还乡的请求。对此,朱元璋感到惊讶不已。刘基的这个决定,确实使朱元璋和同僚们感到突然和费解。自从出山投奔朱元璋,到削平群雄而建立大明王朝,刘基以他第一流谋士的身份,十数年来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付出了全部的心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本应该在大功告成之后,以功臣自居,封侯赐爵,这才是情理之中,然而他却没这样做,这正是他超乎常人的独特之处。“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道理,他比谁都懂。

就在朱元璋回到应天后不久,因为李斌的事情,李善长弹劾刘基擅权揽政。再加上此时刘基对朱元璋建都凤阳的事予以谏阻,让朱元璋很不满意,刘基决定就此告老还乡。从历史上功臣被杀的先例看,刘基的急流勇退是正确的。他完成了张良的功业,此时他也要学张良。洪武元年八月,朱元璋准了刘基的请求,让他告老还乡。

刘基回家后仅过了几个月,朱元璋又亲自下诏召刘基回京。无奈之下,刘基回到应天。回来后,朱元璋对刘基可谓是恩宠备至。因为刘基夫人刚刚去世,朱元璋就赐一名宫女给他做侍妾,然后追封刘基的先人。同时恢复了他御史中丞、太史令的职务,并且加授弘文馆学士的头衔,以示荣宠。

洪武三年(1370年)十一月初,徐达和李文忠的北伐大军班师回京。紧接着,朱元璋便大封功臣。封公者有六个人,封侯的有二十八个人,所封公侯中竟然没有刘基。这是为什么呢?这还是要从刘基的为人说起,刘基明白位越高则危险越大。当年张良为刘邦开创大汉朝立下不世之功,刘邦要在富庶的齐国为他选三万户作为封赏,张良固辞,只封了留侯而已,这是张良的全身而退之道。刘基是朱元璋的张良,他当然在封赏上也要学张良。朱元璋觉得如果不封赏刘基实在有点对不起他,因此,朱元璋下诏封刘基为诚意伯,赐铁券,这比起李善长来差远了。虽然刘基自己并不在乎这些,但还是从这件事上得出结论,朱元璋不再像从前那样信任和器重自己了,既然这样,何不再回到家乡,去过安静而又与世无争的生活呢?

洪武三年(1370年),刘基被授为弘文馆学士,十一月,朱元璋大封功臣,册封刘基为开国翊运守正文臣、资善大夫、上护军、诚意伯。次年即洪武四年(1371年)正月,刘基提出了告老还乡的请求,朱元璋终于同意了,刘基很是高兴。无论如何,朱元璋总算满足了刘基这位勋臣最后一点小小的愿望,这对于襟怀坦荡、淡泊名利的刘基来说就足够了。这年四月,刘基安全回到家中,从此便开始了隐居生活。他远离官场,摆脱了尔虞我诈的烦扰,如释重负。这也正是刘基在功成之后所渴望得到的。他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故乡,看着亲人,看着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刘基感到从未有过的轻松和愉快。

刘基每天都是以饮酒弈棋为乐,对自己过去的功劳绝口不提。因为刘基有威名,又是朝廷的勋臣,地方上的官吏都想见见他,但刘基都一一回绝。刘基之所以避见地方官,是因为他怕地方官奉承张扬,常来常往,传到朱元璋耳朵里,就会有植党结派之嫌了。既然隐居乡里,就彻底地与官场是非断绝联系,做一个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以免惹出是非。刘基这次还乡,几乎天天和家人在一起,尽享天伦之乐。刘基认为自己人生的最后岁月就该这样悄无声息地度过。

可是,人的理想总与现实有着巨大的差距,甚至是相反的方向。刘基虽然已经告老还乡,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但是自小接受儒家教育的他,始终不忘朱元璋的知遇之恩,仍然在关心着国家大事。他觉得自己虽然离开了朝廷,不在官位,然而还在享受着国家的俸禄,食君之禄,就要分君之忧,作为国家的勋臣,就应该发挥自己最后的光和热,尽一点微薄之力。

谈洋位于青田县南170里处,此地在处州与温州之间,又临近福建。此地地处山区,地势险恶,交通不便,是官府势力达不到的偏僻之地,历来都是流氓无赖聚集的巢穴。刘基得知这样的情况,考虑到这件事情关系到地方百姓的安危及大明皇朝的统一稳定,自己曾是朝廷命官,又是大明朝的开创者之一,有责任站出来管一管此事。于是便在洪武五年(1373年)秋,奏请朱元璋在这里设置巡检司,派兵把守。刘基命其子赴应天上奏,这没有经过当时的中书左丞相胡惟庸,引起了胡惟庸的不满,加之刘基平日就告诉朱元璋要慎用胡惟庸,他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总想找机会报复。这次刘基上奏没有经过中书省,他便以此事构陷刘基。须知大明朝的中书省是天下的政务机关,所有内外奏章都要先经过中书省,否则就是违制,刘基这样做无疑让胡惟庸抓住了把柄。于是,胡惟庸便在刘基奏请设立巡检司一事上大做文章。

胡惟庸指使刑部尚书吴云,诱引处州府和青田县的官吏构陷刘基,说刘基看中了谈洋这个地方,因为这里有“王气”,刘基想据为己有,作为墓地,当地百姓不肯,便提出设立巡检司的办法驱赶当地住户,因此激起百姓作乱。接着,胡惟庸请朱元璋按叛逆罪处置刘基。朱元璋虽然不完全相信,但是“王气”这两个字让本来就多疑的朱元璋犯忌讳,加之他深知刘基通晓卜易之学,说不定此事是真的。所以他虽然看在刘基开国功臣的分上没有治罪,但是却手诏切责了刘基,并下旨夺了他的俸禄。

对此,刘基十分惧怕。他知道朱元璋起自布衣,好不容易得到帝位,最害怕的就是臣下篡位。这个人既没有唐太宗的宽仁大度,也没有赵匡胤的保全功臣之意,而且雄猜好杀。无奈之下,这一年七月,刘基再次入朝,亲自朝见朱元璋,辩明此事。刘基在朱元璋面前顿首谢罪,引咎自责。为了消除朱元璋的怀疑与猜忌,刘基决定留在应天,不敢再提回家之事了。

刘基此时在京城可以说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皇帝怀疑他也就罢了,当时的权相胡惟庸与第一功臣李善长也时时想着陷害他。早在洪武初年,刘基在和朱元璋讨论丞相人选的时候就得罪了李善长和胡惟庸。当初朱元璋起兵之时,李善长是第一个来投奔他的文士,此后李善长为朱元璋全心全意经营,保住了应天根据地,并为朱元璋源源不断地提供后勤补给,可谓功不可没。加之李善长在第一次面见朱元璋之时就为他解说天下大势,将朱元璋比作汉高祖,这一政治远见让当时的朱元璋深深折服,刘基对此也是大加赞赏。再加上李善长是淮西人,能够调和诸将之间的矛盾,保持内部的团结。大明朝开国,李善长可谓功勋彪炳。故此,朱元璋册封李善长为韩国公,位列功臣之首,并将自己的嫡亲公主许配给李善长的儿子,可见对他的器重之深。

可是李善长这个人虽然有汉朝萧何之功,却没有萧何那样的度量。外表虽然宽仁温和,但心胸狭窄,而且总是首先考虑淮西人的利益,这就使朱元璋大为不满。朱元璋本身是一个权力欲极强的人,特别是他当了皇帝以后,总是猜疑臣下对他不忠。开国初期,朱元璋忙于统一海内,委李善长以重任是形势上的需要,但是随着战事的减少,新王朝日益巩固,朱元璋感到与他仅仅一步之遥的左丞相李善长是他独揽皇权的一种牵制,因此对李善长越来越有戒心。在这种情况下,朱元璋便想免去李善长丞相一职。有了这个打算之后,朱元璋便找刘基商量,征求他的看法。刘基向来重视丞相的人选,认为国家大治几乎系于丞相一人。尽管李善长在暗中排斥他,但是他认为,李善长是朱元璋的勋旧,在诸将中有很高的威望,他在相位能够起到调和诸将的作用,这是别人无法替代的。不久李善长辞相,朱元璋想让杨宪接任,刘基不赞成,他认为,杨宪有相才而无相度,当丞相要持心如水,不能有私心,杨宪却不是这样的人,不适合当丞相。朱元璋又问汪广洋如何,刘基认为汪广洋还不如杨宪,不能称职。朱元璋又问胡惟庸是否合适,刘基认为他是最不合适的,他对朱元璋说,当丞相好比驾车,胡惟庸非但不会把车驾好,恐怕连车辕都要让他毁掉。朱元璋见自己说的三个人都不合适,那就请刘基来当丞相,可是刘基说,自己疾恶如仇,不适合当丞相。刘基这样说完全是出于公心,可是无意之中却得罪了权臣。李善长本意就是自己致仕之后由胡惟庸接替自己,以保持淮西集团在朝中的势力。但是刘基却反对胡惟庸当丞相,自然让李善长不满。再说胡惟庸,知道刘基在皇帝面前说自己不适合当丞相,阻断了自己升官的道路,自然怀恨在心,时思报复。朱元璋虽然询问刘基当丞相的人选,但是并没有采纳刘基的建议,在李善长致仕之后,命胡惟庸和汪广洋为丞相,随后,汪广洋因事获罪被赐死,胡惟庸升任中书左丞相,大权独揽,此时的他就更有条件陷害刘基了。

刘基在因为奏请设立谈洋巡检司之事上获罪,就留在应天。此时的他,心情沉重,时时担心自己有朝一日会有兔死狗烹的下场。在这种情绪的影响下,刘基很快病重,整天茶饭不思,逐渐卧床不起。

刘基卧病的消息很快就传到胡惟庸那里,胡惟庸为了除掉刘基,可谓处心积虑。此时,他听说刘基病重,便想出一条毒计来谋害刘基。胡惟庸派人买通太医院的太医,让他们在给刘基开的药中加放一种慢性毒药,然后命人将药送给刘基。因为是太医,朱元璋又下旨命令太医为刘基诊病,刘基没有怀疑,将药服下。而后一段时间,太医每日都来送药。朱元璋听说后也很高兴,毕竟刘基的功劳让他无法忘记,他希望自己的功臣能继续辅佐自己。

可是吃药后没几天,刘基就觉得腹中好像有拳头大小的东西,堵得难受,上下不通,精神越发不济,自己也想不明白是怎么回事。无奈之下,刘基将此事上奏朱元璋。谁知道,他的奏章被送到中书省胡惟庸的手中,朱元璋并不知道。刘基在痛苦中苦熬三个月,病势更加沉重。这时候朱元璋久不见刘基之面,便派了一个太监来探望,太监对刘基说,久不见老先生,皇上甚是思念,特地差他来探望,刘基这才知道自己的奏疏根本没有交给朱元璋,刘基随即向太监说明了情况。太监见诚意伯如此病重,便马上回宫向皇帝奏报此事。朱元璋听到刘基病危的消息后大惊,急忙再派人探望诚意伯,并兼询后事。刘基上奏,想回老家看看。朱元璋立即手诏派特使护送刘基回乡。在洪武八年(1375年)三月,刘基终于回到了家乡。

归家之后,刘基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便向儿子们安排后事。他写成奏疏,劝朱元璋以德治理天下,还要防范胡惟庸。他嘱咐他的儿子,在他死后,皇帝召见之时将此奏疏交给朱元璋。刘基在临死之际,想的还是国家大计和社稷安危。

洪武八年夏四月十六日,大明朝开国元勋、诚意伯、上护军、资善大夫刘基在家中安静地离开了人世。六月,刘基被安葬于家乡的夏山,没有墓表,没有石碑,更没有皇帝的恤典,唯有土坟一丘而已。

同类推荐
  • 从马克思到凯恩斯的十大经济学家

    从马克思到凯恩斯的十大经济学家

    ,本书的内容是熊彼特在1910—1950年间为各个经济学杂志(除了关于马克思的那一篇外)写的十篇经典的评述性文章,对影响世界经济学的十大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从马克思、瓦尔拉、门格尔,到马歇尔、帕累托、庞巴维克、陶西格,再到费雪、米切尔、凯恩斯。对他们的经济学说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和评价
  • 七彩的分光

    七彩的分光

    ,应用光学家王大珩。讲述自己从事光学研究的经历和故事。主要内容包括:出生地的秘密、祖父的丹桂、16岁的私塾先生、驻日公使寻访穷留学生、学业荒芜两鬓丝、八旬老父自题挽联抱憾而终、踩着板凳上黑板、鸡兔同笼的教益、小圣人挨板子、水碗中弯折的筷子、一个人得了两块银盾、“抠门儿”老子、考上了三所大学、最崇敬的老师、与钱三强莫逆相交70载、南下逃难等等
  •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俄苏现代文学大家

    世界文学知识大课堂:俄苏现代文学大家

    主要讲了俄罗斯现代文学文学和第二章苏联现代文学大家。本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政治以及哲学、宗教和道德等社会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它能深刻反映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特定时期的社会生活面貌。文学的功能是以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是用具体的、生动感人的细节来反映客观世界的。
  • 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

    为什么偏偏是朱元璋

    他是一个不可思议的人:从一无所有的乞丐变成唯我独尊的帝王,率领农民义军打败纵横天下的蒙古铁骑,风雅文弱的南方士民在他的手下变成了逐鹿天下的雄师,果断与谨慎,权谋与机变,信任与多疑,铁血与怀柔,在他的身上奇异结合,他就是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六百多年来,他被称为是影响中国人性格最深的帝王,我们每个人骨子里那种虽谦恭却傲岸,虽卑微却昂扬,即便潦倒也不肯放弃理想的性格,在他那里得到了最完美的诠释。
  • 尘埃里的姐妹花:张爱玲与苏青

    尘埃里的姐妹花:张爱玲与苏青

    很少有作家像张爱玲那样,一出生就是为了进入文学史,她的家世,她的爱情,她的写作——总之,她所有的一切,全都是为了催促她、帮助她进入文学史。苏青则正好相反,她是陈旧的,家常的,甚至黯然失色的,甚至有一些被张爱玲带出来的意思。但我一向认为苏青的创作不在张爱玲之下,只是苏青没有特立独行的个性,没有倾城之恋的华美包装,也没有四大显赫家族在背后支撑,所以与花红热闹的张爱玲相比,她显得有点冷清。每一种不同的人生里都会挖掘出丰富的人性的东西。命运就是命中注定,命运你无法抗拒,能抗拒的那不叫命运,不管你是为死而生还是为史而生。
热门推荐
  • 归纳分析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归纳分析法训练(青少年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训练集)

    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也是一个头脑竞争的时代;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一个人想要很好地生存,不仅需要付出勤奋,而且还必须具有智慧。随着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和高智能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拥有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知识本身并不能告诉我们如何去运用知识,如何去解决问题,如何去创新,而这一切都要靠人的智慧,也就是大脑思维来解决。认真观察周围的人我们也会发现,那些在社会上有所成就的人无不是具有卓越思维能力的人。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水是最好的医生

    水是最好的医生

    本书告诉你:水是最好的医生。因为人体许多疾病的产生不是因为别的,仅仅是因为我们的身体缺水。身体缺水造成了水代谢功能紊乱,生理紊乱又导致了诸多疾病的产生。通过这本书,你将知道如何喝水能预防一些疾病;通过这本书,你将知道如何喝水能治疗一些疾病;通过这本书,你将知道如何喝水最健康。
  • 心缺

    心缺

    心上有个缺,是无可救赎的旧伤,战争……腥风血雨……,怎么办?怎么办?,故事脱胎于慕容冲,却又不同于慕容冲,一个曾失去一切尊严沦丧的男人,最后仍活得顶天立地,有爱有恨,当得起男儿这两个字的悲壮故事
  • 百变面条 米粉 米线

    百变面条 米粉 米线

    面条、米粉、米线百变做法任你选。面条、米粉、米线是广受欢迎的家常食材,只要发挥创意,传统食材也可以改头换面,做出新花样,一碗热腾腾的好吃面条、米粉、米线上桌了!
  • 俏皮王妃:女飞贼也有春天

    俏皮王妃:女飞贼也有春天

    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杀的了恶贼,翻得了围墙,装的了娴淑,扮的了萌女,斗得过小三,打得过流氓。她最喜欢说的话就是:敢惹本狐狸,给我封杀。她是丞相府穆二小姐,也是江湖上威名赫赫的女飞贼金狐狸。他被称作捕神,是她的宿敌,却也是她的未婚夫,她却在大婚之日给了她一个“惊喜”,就此逃离了他。他原本是被抛弃的人,上天却给他一个礼物,把俏皮可爱的她送来,可是她身后怎么那么多的追求者?他是武林中有名的无痕庄主却因为她的闯入彻底的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她一直是有仇报仇,有怨抱怨,腹黑到了极点的狐狸,那些惹过她的孩子们要小心了,她来了!!!喜欢的亲加逍遥的群:330692358
  • 妖颜媚世

    妖颜媚世

    此文玄幻+言情+三界+妖色+美男+天马行空的想象并且幽默搞笑诸多,不落俗套,喜欢的就收藏吧~—————————————————————————她,林怡倾,天生媚骨,妖艳容貌,性子由于家人的宠溺而单纯了些,更加显得惹人怜爱。不过,好不容易在毕业之后谈场恋爱,却偏偏是个失败的恋情,那男人有了未婚妻,却还对她纠缠不清。她,林怡倾,对待感情从不拖泥带水,分手也绝不回头,怎会再次留恋?却偏偏被人骂成‘狐狸精’、‘小贱人’,这怎能让她不气!在她昏迷前的一刻,她所想的只是:若有来世,千万不要给她一副妖艳容貌!再次醒来,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什么?你说她是妖精!做妖也是个快乐的妖!不过化为人身的时候,为什么会是这副模样!老天!你忒地不公!——————————————————————————他说:“姐姐,我们要永远在一起,你可不要食言啊。”他说:“既然你说了相配,就不要再把我丢下了。”他说:“人常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那我只要你就够了。”他说:“你欠我的人情,可莫要忘了还。”他说:“即使是百花齐放,也没有一朵能够让我停留。”他说:“小东西,既然沾染上了我,你还想要逃吗?”男配众多,在文中将会为大家一一呈现~——————————————————————————此文你可以看到不同的妖精,还有人界,仙界的美男此文你可以领略玄幻的奥妙,修仙,论道此文你可以看到上古凶兽,神兽,各式各样的妖物层出不穷——————————————————————————★★★★★★★★★★★★★★★★★喜欢这本书的可以加群哦群一:35636912(不时有空位,可试着加加看)群二:40513217(空余)验证码用书中任一你喜欢的人物名称,例如“璎珞”“琅缳”...当然也可以输入动物的名称,默...★★★★★★★★★★★★★★★★★推荐自己的文同穿系列之一《偷欢盗爱》:同穿系列之二《夫君难选》:新坑:《妖夫》:
  • 美人何处

    美人何处

    在当年但凡是上了年纪的老人,都听过这么一段故事。只是谁都不知晓她的那段往事。但是每个人都是讳莫如深,不肯多提一言。据说当年的她倾倒天下颠覆江山,据说当年的她令山河失色日月无光,源起于桃花夫人,也据说,当年的她雷厉风行手段狠辣……只是,再多的史书笔墨染就的也不过是一个影子罢了。那宫墙倾轧,波诡云谲,她本是史书工笔里的一个女子,看她如何扶摇直上,平步青云!看她风华绝代,万人拥趸!
  • 无赖小赌妃:切!少装纯

    无赖小赌妃:切!少装纯

    (轻松穿越文)天昭国史上最颓废的七皇子上青楼忘记带钱,恰遇路过的小王妃,求助。不料,小王妃性格大变,笑眯眯道:“来,赌一局。你赢了就帮,输了我就不认识你。”“你……”他咬牙切齿,石化中。这是什么破女人?然而一场巨大的阴谋,却将无辜的她扯了进去。
  • 邪皇妖后:盛宠傲世二小姐

    邪皇妖后:盛宠傲世二小姐

    “请你们形容一下对彼此的第一印象。”冥王:“欠扁。”王妃:“装逼。”“那第二印象呢?”冥王:“装逼。”王妃:“欠扁。”她是救世之命,是他的和亲王妃,传说,是用来冲去他身上的乱世煞气的。可第一次见面,她就给他喝蜘蛛汤,这是几个意思?他不过就是亲她一口,她就放火怪烧他,她有没有身为人家王妃的自觉性捏?“王爷,前方有杀手出没,大难临头,夫妻各自飞,你且先顶着,我要去逃命了!”“月千凰,你敢跑试试!”冥王爱上了一个女人,死缠烂打要上她的床。冥王妃本是抱着看戏的态度去和亲的,没想到,遇到一个无赖,打个平手、毒不死他也就罢了,还给心动了……【玄幻女强+一对一互宠+身心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