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30100000003

第3章 前秦南下伐晋的原因

(一)精心治国,国力大增

前秦第一个皇帝苻洪,是氐族人,祖居今甘肃秦安东南一带。他很有野心和能力,却没有福气,在霸权霸业即将建立之前被他的手下毒死了。虎父无犬子,他的儿子苻健继承了父亲的才华和胆识,也颇有心计和智慧,在不利的时局和环境下,能够忍辱负重、韬光养晦,最终于351年建立政权,次年称帝。但可惜的是,苻健继承父亲雄才大略的同时,也延续了父亲苻洪的悲剧命运,在辛苦打拼下基业后,苻健只做了五年的皇帝便病死了。

苻健病死以后,他的儿子苻生即位。苻生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之一。他登基后仅仅两年,便弄得天怒人怨,百姓苦不堪言。357年,他的堂兄弟苻坚联合他人将苻生杀死,自己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苻坚即位以后,开始笼络民心,一方面诛杀苻生的奸臣董龙、赵韶等二十余人,同时为被苻生残杀的官员恢复名誉,并按照礼法厚葬、抚慰死者家属;另一方面,重用王猛等有才能的人,开始实行恢复经济的措施,在政治领域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这个苻坚,就是秦宣昭帝前秦皇帝中最值得关注的一个人物。

苻坚是前秦丞相苻雄的儿子,自幼就受到祖父苻洪的喜爱,他从小就愿意接受汉族文化,并接受了正规的汉族文化教育,所以,不论治国方略还是为人处事,苻坚都与他的先辈和其他民族的国君不同,有很多成功之处。

正如谈刘备不得不谈诸葛亮一般,说到苻坚的治国,就不得不谈到他的得力助手谋士王猛。王猛是北海郡剧县(今山东寿光东南)人,虽然小时候生活贫寒,却在困窘的环境中读得满腹的诗书和韬略,打算在乱世中跟随明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254年,东晋将领桓温北伐,进军到灞上(今陕西西安市东南)。王猛以为机会来了,就径直前去军营中拜访桓温,面对面畅谈天下大事。桓温很赏识王猛,想要留他在身边。但王猛却通过此次谈话看出桓温胸无大志,没有恢复中原、一统天下的决心和魄力,因此拒绝跟随桓温南下去东晋。

苻坚听说王猛的才学韬略后,便派人邀请相见,谈论国家兴废大事和治国策略,谈笑间,颇觉投机,苻坚便留王猛为自己所用,共同治理国家。此后王猛越来越受到重视,最风光的时候,竟然在一年里升了五次官。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苻坚对王猛的重用是明智的选择,有了王猛的协助,苻坚东征西战,基本平定了中国的北方。

秦王苻坚是个能够听取忠告的较开明的君主。有一年春天,苻坚带几位大臣出了长安城,登上龙门四处眺望,看到四周群山险峻,不由得高兴起来,说:“美好的河山啊,多么坚不可摧!”他的臣子听出来苻坚有依靠险势、偏安一隅、不思进取的意思,便委婉地劝告说:“历代有很多王朝的河山都很坚固,但最终还是亡国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们不注重巩固实力、增强国力的缘故。希望陛下能够以德为重,继续增强国力,仅仅依靠山河的险峻是不可能久安的。”苻坚听后猛然醒悟,高兴地说:“你们说得对,我按照你们说的去做就是了。”

苻坚即位初,为了发展国力,颁布了许多政令,使教育、农业都有了很大发展。

前秦重视农业生产,为了治理关中地区的干旱,苻坚曾组织三万余人兴修水利。农业的发展使得百姓安居乐业。他还禁止奢侈浪费,带头严禁奢靡之风。苻坚还雷厉风行,从龙门回来不久,就下令兴教育、办学校。还亲自到学校考察,依照学业的优劣划定等级,选贤任能。在苻坚的治理下,前秦国力慢慢增强,苻坚也深得民心。

(二)苻坚统一北方

随着国力的强盛,苻坚便有了一统天下、逐鹿中原,当一代霸主的野心。

前秦建元五年(369年),适逢东晋桓温率兵北上,攻打燕国。燕国国君慕容暐非常害怕,便向前秦请求派兵支援,并答应事成之后割让燕国的一些土地作为报酬。

对于是否出兵帮助燕国,秦内部有两派不同的意见。一派拒绝出兵,认为上次东晋桓温进攻秦国时,燕国没有伸出援手,这次燕国被进攻,秦国正好坐山观虎斗;另一派支持出兵,代表人物是王猛。王猛分析说:“燕国肯定不是东晋的对手,我国如果不出兵帮助燕国,燕国必死无疑。如果东晋消灭前燕,军事实力必定大增,我们就再也不能与之抗衡,这样对秦也是一种很大的威胁,因此应该出兵。”

王猛又私下给苻坚出谋划策,让苻坚答应燕国的请求,派兵联合前燕共退晋军,等到燕国国力困乏、掉以轻心的时候再乘机进攻,一举灭掉燕国。这样就可以一举两得,不但可以利用燕国的力量给东晋一次重大的打击,阻止了东晋力量的壮大,同时抓住时机吞掉燕国,又壮大自己的军事实力,为前秦称霸中原奠定基础。苻坚十分赞赏王猛的看法,便答应派兵援助前燕。前秦和燕国协力击败了东晋的军队。

东晋被前秦和燕国打败以后,只得班师回朝。桓温撤兵以后,燕国的内部矛盾也进一步激化。为燕国抗晋立下汗马功劳的慕容垂,在燕国本来就很有威望,但一直受到最高统治集团的排挤,抗晋之后更因为军功显赫被嫉恨而差点招来杀身之祸。慕容垂为了避难,无奈之下,便去投奔苻坚。

苻坚早就有灭燕的念头,一来因为时机还不成熟,二来怵于慕容垂的威名,一直不敢动手。现在慕容垂也来投奔自己,自然正中苻坚下怀。苻坚喜出望外,隆重欢迎慕容垂,并委以重任。然而,苻坚没有料到的是,收容慕容垂这一步棋,不仅为自己在淝水之战中的失败埋下了第一个隐患,甚至成为前秦灭亡的推动力。

再说桓温撤退以后,燕国违背约定,原来允诺给秦的“以燕国城池换秦国出兵”的承诺不予兑现。对于早已计划要吞并燕国的前秦来说,燕国出尔反尔的举动正好给秦提供了冠冕堂皇的出兵理由。

苻坚任命王猛为统帅,开始攻打燕国。一来有王猛运筹帷幄,秦军也会骁勇善战;二来,燕国已少了慕容垂一员大将;第三,前燕经过和东晋的这场苦战,刚刚安定下来,将士们再也没力气打仗。有这三个原因,燕国自然不堪一击,前秦迅速打败了燕军。就这样,从317年到370年,在历史上存在了五十三年的前燕灭亡了。

对燕国讨伐的所向披靡给苻坚带来巨大的信心,苻坚决定乘胜追击,一举荡平北方。

苻坚灭掉燕国的第二年,也就是317年,苻坚又派苻雅、杨安率领七万人马向西讨伐仇池。仇池是氐人杨茂搜于西晋末年建立的政权。其后人杨世在位时,向苻坚投降,接受前秦封号。但是,杨世的儿子杨纂继承王位以后,又与秦绝交,归附东晋。苻坚以他为由兴师讨伐。杨纂率领五万兵马与东晋支援的军队千余人在仇池北和前秦抗争,最终以杨纂兵败投降收场。历经七十余年的杨氏割据政权结束。

建元十二年,即公元376年,苻坚又开始了消灭前凉的军事行动。汉人张氏建立前凉政权,从张轨于西晋任凉州刺史以来,世代相承,占有河西地区。张玄靓在位时,曾经向前秦称臣,后来在统治集团的相互倾轧中,张天赐杀掉张玄靓自立为帝。但是张天赐沉湎于酒色,内部矛盾十分尖锐。苻坚以张天赐“臣道未纯”为理由,一面派遣使者令张天赐入朝,一面派梁熙等率领十三万兵马进驻到前凉边境。在前秦大军压境的威逼下,前凉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内部意见不统一。最终,张天赐听取主战派的意见,杀死前秦使者,结果却是屡战屡败,最终投降,被送往长安。至此,历经七十余年的河西张氏割据政权结束。在前秦的北方,有一个鲜卑拓跋部建立的代国,占有现在的山西北部、内蒙中部地区。376年冬,先前已经投降苻坚的匈奴刘卫辰被代国侵犯,向前秦求援,苻坚便派兵支援并一举攻灭代国。

就这样,经过不停的征战,苻坚统一了北方的大部分地区。经过几年的治理,前秦越来越强盛,西域各国也前来朝拜,贡奉礼品。秦王逐渐开始骄傲自大、自以为是,渐渐兴起奢华之风,每次设宴群臣,必定载歌载舞,对于群臣的意见,也不再能虚心听取。

(三)不听劝阻,南下伐晋

375年7月,王猛病危,临去世前,嘱咐苻坚“千万不要与东晋为敌”。王猛解释说,“秦的北方和西方并不稳定,还存在其他民族的威胁;而南方的东晋国家和平,虽然实力不如我国,但是百姓安居乐业,团结一心。与东晋为敌是下下之策,千万不可以这样做。”苻坚听后,却不置可否。王猛逝去,苻坚非常悲痛,对其进行隆重哀悼。然而,对于气焰正盛的苻坚来说,王猛的话显然没有也不可能真正打动苻坚。苻坚坚信秦国有无往不胜的军队、智谋超人的将领,再加上自己的仁慈英明,认为扫平东晋、一统天下,简直易如反掌。

三年后,即378年,苻坚开始分东西两路试探着进攻东晋。

在东路,秦军一路占领了彭城、淮阴,并于第二年五月紧逼至三阿(今江苏高邮),距离重镇广陵(今江苏扬州)只有百里之遥。东晋朝廷开始惊慌,立即派兵在沿江一带布防,并派谢玄率领人马抗秦,最终打退了前秦的侵犯,将前秦赶到淮水以北。前秦的东路进攻宣告失败。

在西路,苻坚派遣他的儿子征南将军苻丕率步骑兵七万进攻襄阳,同时派遣征虏将军石越率精兵一万、慕容垂率兵五万、领军将军苟池率兵四万从四面开始围攻。襄阳守将梁州刺史朱序奋力坚守襄阳城近一年,还是回天乏力,最终襄阳城被攻破,朱序也被俘虏。

苻坚爱惜人才,因此并没有难为朱序,依然将其留为己用。然而,令苻坚没有想到的是,收留朱序却为自己在淝水之战中的大败埋下了第二个致命的隐患。

此次进攻东晋的成功,让苻坚更加坚定了消灭东晋的决心,他认为统一的时机已经来到了。382年10月,苻坚召集大臣到太极殿,商议大举出兵东晋。苻坚用威严的目光扫视群臣,很自信地说:“朕继承王位已经二十多年,东征西战,每次想到天下尚未统一,就深感不安。现在四方的少数民族都已经被降服,只有东晋还在负隅顽抗。现在我国有精兵百万,良将无数,朕决定亲自带病讨伐东晋,众卿意下如何?”苻坚的话刚一出口,下面的大臣便议论纷纷,一些惯于见风使舵的人极力附和,把苻坚的战功吹捧一番。苻坚听到这些话十分高兴,脸上露出了笑容。但也有一些明智的大臣极力反对,大臣权翼慷慨激昂地说:“现在东晋虽然在实力上弱于我国,但是君臣和睦、上下齐心,朝中还有谢安、桓冲这样的杰出人才,因此现在出兵东晋,并不合适。”苻坚听完权翼的议论,心中很是不快,沉默很久才说道:“大家还有什么看法,都说说吧。”话音刚落,大臣石越奏道:“臣以为,权翼讲得确实有道理。现在东晋不但君臣一心,而且有长江天险作为屏障,百姓也愿意为朝廷出力。”此时的苻坚对这些话根本听不进去,驳斥道:“长江有什么了不起!我现在有精兵百万,将马鞭扔到长江里都可以使长江水断流,天险有什么用?”

苻坚的提议遭到多数大臣的反对,他天真地认为自古帝王都是与一两位大臣决定大事,人多只会众说纷纭,让人乱了方寸。于是私下与弟弟苻融商议,没想到苻融也不支持他,说:“现在伐晋并不合适。首先,没有合适的理由。这些年,东晋并没有来我国境内寻衅滋事;其次,我军连年征战,大家都很疲乏,不想打仗,甚至有畏敌之心。”苻融还指出,持反对意见的都是忠臣,应该采纳他们的意见。苻坚听了很生气,说连你也这样,我还有什么指望。

苻融看见苻坚这样固执己见,十分痛心,哭泣着说:“我所担心的还不是讨伐东晋无功而返,而是陛下率领大军南下伐晋,只留下太子和刚刚归降的鲜卑、羌等部落留守京师,我是怕这些降臣并不是真心,担心祸起萧墙啊。”苻融还以王猛临终遗言相劝,苻坚却执意伐晋。

此时,慕容垂和姚苌却支持苻坚的想法。苻坚大为高兴,引以为知己。

苻坚开始征集军队,每十丁出一兵,良家子弟有才有勇者都为羽林郎。当时所有人都反对,只有慕容垂、姚苌和这些羽林郎赞成出兵。苻融还想做最后的努力,劝苻坚说:“鲜卑和羌人,都是我们的仇人,并不是真心归顺我们。这些羽林郎,都是一些富豪子弟,平时不思军旅,只是一群阿谀谄媚之徒,轻易相信,只怕会有后患啊!”

苻融还搬出王猛临终的话来劝慰苻坚。王猛临终时对苻坚说过:“我们现在的对手不是东晋,而是鲜卑人和羌人,这些人并不是真心归顺我们,但他们的首领却在我军担任要职,甚至掌握兵权,必须早日换掉。”王猛将当时前秦面临的主要问题概括成一句话:“严防鲜卑、严防羌。”但是,这时苻坚南下的诏书已经下了,当然更听不进去了。苻坚的妃子张夫人听到此事,也好言相劝。苻坚却说:“打仗的事,你们女人家别管。”苻坚最宠爱的小儿子苻铣,也劝苻坚说:“皇叔(指苻融)是最忠于父王的,父王为什么不听他的话呢?”苻坚冷淡地说:“天下大事,小孩子别乱插嘴。”

就这样,苻坚拒绝了大臣和亲人的劝说,一意孤行地将伐晋的事定了下来。秦国开始为这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做准备,他先下令强迫前秦统治下的各族人民当兵,又在全国范围内搜刮财产作为军用物资,决心打败东晋。

同类推荐
  • 武家栋梁

    武家栋梁

    武家起于微末,栋梁崩于战国,当荒谬的武士道大行其道,谁还记得当初源氏的誓言。当羽柴秀吉还在为找干爹而苦恼,德川家康开始自称河内源氏的时候,他们永远不会明白什么才是武家栋梁。八幡宫前深深荒草中,隐藏着武家数百年的荣耀,吉良家的少年,却被迫踏上追赶时代的步伐,走上一条与历史截然不同的道路。下克上、背叛者的下场只有灭亡,一切幻想将在滚滚铁骑下化为灰烬,源氏栋梁家将在白旗下浴火重生。(主角不是萝莉控)
  • 大汉王朝

    大汉王朝

    本书内容里的所有事件皆严格依照史书所载,不敢编造,间或有我自己的一些观点。历史就是一个一个的故事,每个时代都有色彩斑斓的故事,每个故事又蕴涵着不一样的历史。汉朝四百年的历史,有着无数的故事,承载着大汉王朝的沧桑和辉煌。回首汉朝,历史的故事和人让我们感动和惊奇,仿佛遥远,其实很近。因为历史是活的。《大汉王朝·汉武挥鞭与大汉中兴》从汉武帝登基开始写起,到汉武帝时代的结束止,将武帝登基——长门锁阿娇——卫青与霍去病横空出世——通西域——北击匈奴——大汉中兴等大事件以时间为轴线,加以全方位叙述,各色风云人物穿插其间,充分再现那段波澜壮阔、惊心动魄的历史时代。见解独特,高潮不断!
  • 新史学讲演录

    新史学讲演录

    历史学是一门古老的学问,但历史研究的观念和手段却与日俱进。本书据著者近年在北京大学等校的讲演写成,阐述并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历史研究的种种趋新的倾向:一、突破“大写历史”的理念和以民族国家为历史研究中心的方式;二、注重以往史家所忽略的“边缘”层面,提倡“自下而上”的新文化史的研究;三、倡导“记忆研究”,将普通人对过去的口述回忆纳入历史研究;四、回应全球化的挑战,尝试全球史的写作,以求在新的认知基础上,重拾、重建史家叙述历史演变、诠释历史走向的传统。
  • 纵横大唐之雷霆霸主

    纵横大唐之雷霆霸主

    残唐。此时已不复往日之辉煌。男主角无意中结识了诺羌国的公主,于是开始了他的重铸大唐辉煌之路……
  • 读者报·岁月(0223)

    读者报·岁月(0223)

    城市记忆;档案解密;国家历史;军旅时光;年代;奇谈;人世百态;人物轶事;社会万象;新知奥秘;知青频道。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血泪春秋

    血泪春秋

    江山不易,不易江山。斗争获得江山——共产党领导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而幸福不忘斗争。让那些赤胆忠贞,坚贞不渝,不畏强暴,坚忍不拔——华夏儿女的这种伟大的抱负、胆略、意志,情怀、情操,载入历史史册——漫漫长河,源远流长。
  •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手记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手记

    荣获二十多项大奖,现象级家庭教育图书!本书是近年来难得一见的优秀的家庭教育原创作品,是教育专家尹建莉的教子手记,是一本还未上市就以“手抄本”流传的图书。2009年一经出版发行,即引起巨大轰动,数年来一直高居各大图书榜榜首或前列,全球总销量已近600万册。书中给出许多简单而又实用的操作办法,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使父母们不仅立刻获得许多有效的经验,教育意识也随之改善。它是实事求是谈家教的典范,是家长们最实用的工具书。
  • 猫游记

    猫游记

    苏醒、黑猫、迷迭。三种身份。这是一位在现实中自称淑女的女孩。这是一只会玩游戏的猫。这是一个极度无耻加有点迷糊的魔法师。一起来经历一场幻想冒险吧……
  • 极影邪刃

    极影邪刃

    遗憾传说,百年一遍,千年一转,万年一现。曾经遗憾传说上有一段话:“亘古夜苍,月同众星执掌夜空。浩瀚银河,日凭己力独霸昼穹。月星之力异士修之,偶有大成,美其名为:太阴星。日阳之力........太阳星。”你敢去探寻太阳星吗?
  • 学洒脱斋夜话

    学洒脱斋夜话

    最近要出个新册子《学洒脱斋夜话》,依例总得有个序,他序也好,自序也罢,别一开卷就秃头把脑的歇着个大顶,好像咱内分泌多旺盛似的。忽一日,在网上闲溜达,见一网友趣解“洒脱”一词,说何为洒脱?就是非常潇洒地脱光衣服。不禁莞尔。随即一想,坏了,居然让这小子一语道破“洒脱”真谛,拔了个头筹。你想呀,“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人活一世,明白到这个份上,还不叫洒脱吗?有首歌扯起嗓子叫唤“潇洒走一回”,可到头来你不会、不敢、不能“非常潇洒地脱光衣服”走人,潇洒就算潇洒,那离洒脱还远得很。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读心律师

    读心律师

    律师有了读心术,案件必胜诉! 小律师李超意外获得读心术,能看穿对手隐藏的心思,于是卑鄙阴谋无处藏身,公平正义必然声张。 李超以读心术帮助当事人争取合法权益,成为律师大英雄,爱情、财富、地位、名誉随之而来……
  • 问天

    问天

    西部某市,治沙专家郑达远突然离开人世,撇下了未竟的治沙事业,也留下了一段悬而未解的情感纠葛。沙乡人夺水,沙漠所权利博弈,新一代治沙专家勇挑治沙重担,周旋各个利益部门之间,辗转在都市与沙乡,责任与爱情之间。最终在富有责任感的,有发展眼光的副省长周晓哲协助下,挫败了那些只顾一己私利的人,造福一方人民。
  • 人贩子

    人贩子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