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羿的妻子嫦娥又是怎样奔月的呢?后羿射日后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其中一个叫蓬蒙的徒弟心术不正,老想从英雄后羿那里得到什么好处。一天,后羿偶遇到王母娘娘,王母娘娘痛惜后羿打猎为生的处境,送他一包长生不老药,并告诉他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跟他一起吃苦受累的妻子嫦娥,就暂时把长生不老药交给嫦娥保管。这件事被蓬蒙知道了。八月十五这天,他趁后羿带众徒弟打猎的时候偷偷溜回来,手持宝剑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一个弱女子不是蓬蒙的对手,非常时刻她当机立断,拿出长生不老药一口吞了下去。
吞下药的嫦娥觉得自己身子轻飘飘的,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得知事情经过,悲痛欲绝。他仰望着夜空,不断呼唤着爱妻的名字。奇迹出现了,那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酷似嫦娥身影在向他招手、晃动。后羿到嫦娥爱去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甜饼和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听说嫦娥奔月成仙的事迹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祷,希望她一个人在月宫里吉祥平安。从此,人们也养成八月十五这天拜月的风俗。
女娲造人
女娲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传说她用黄土仿照自己捏成了人类并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母亲。盘古创造了世界以后,女娲看山岭起伏,草木争辉,群芳斗艳,鱼虫嬉戏,仍有说不出的寂寞。她对河照映,发现是世间少了她一样的生物,她马上准备泥水根据自己的模样捏起来。女娲把捏好的小东西往地上一放竟然活了,他们朝女娲叫做妈妈,欣喜的女娲给他们起名叫做“人”。眼看世界上有了人一下子变得富有生机,女娲就想多造些人,但工作量巨大,她就将一支藤蔓沾上泥浆向地上挥洒,点点泥浆变成一个个小人,女娲见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就越洒越起劲,世间到处有了人。
女娲工作之余就到处看看,了解下人的生活,结果发现最初造出来的一批人已头发花白,垂垂老去,见此情形,女娲心中暗暗着急,要保持世界上一直有人,岂不要永远不停地制造?看到世间万物都会传种接代,女娲也叫人类男女配合繁衍自己的后代,为了表明人类的神圣性,她还为人们制定了婚姻制度以有别与禽兽交配,这样,人类就保持了文明的代代相传。女娲造人的神话反映了原始母系氏族社会的人类生活状况,是女性占主导地位的体现。
夸父追日
相传远古时代有个巨人氏族叫夸父族,首领叫做夸父,他力大无穷,意志坚定。夸父经常做些非凡的事情,从而让本部落的人更好的生活。有一年,天大旱。毒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烤焦了庄稼,晒干了河水,人们热得难以生存。见此情景,夸父就立下雄心壮志,发誓要把太阳捉住,让它听从人们的吩咐,更好地为大家服务。见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夸父就从东边起步,迈开大步展开他逐日的行程。太阳在空中不停地转呀转,夸父在地上疾风一样地追呀追,跨过一座座高山,穿过一条条大河,夸父不停地追呀追。饿了,摘个野果充饥;渴了,捧口河水解渴;累了,也仅仅打个盹而已。他心里一直有个强烈的信念:只要捉住太阳人们就又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了。可是离太阳越来越近了,太阳的光也就越来越强烈了,夸父渐渐感到焦躁难耐,饥渴无比。他觉得自己浑身的水分都被蒸干了,他一口气喝干了黄河水,还是干渴,他又去喝渭河里的水,还不解渴,他正打算去喝一个大泽的水,就倒下死去了,他太累太渴了!
夸父死后,他的身体变成了一座大山。人们称作“夸父山”,他扔下的手杖,也变成了一片五彩云霞一样的桃林。虽然夸父死了,没捉住太阳。可是天帝被他执着的精神打动,便命太阳有规律地为人们服务。从此,夸父族年年风调雨顺,子孙后代生活幸福。
愚公移山
太行和王屋两座大山,方圆七百里,高达几万尺,它们矗立在愚公家门前,为家人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年纪近九十愚公决定带领全家人一起将这两座大山搬走,全家人纷纷表示赞同。话是容易说,重要的是实施的过程,凭全家几口人的力气,怎么能将数万吨的大山搬走呢,又怎么处理这些石头呢?愚公召集全家人召开主会议,大家纷纷出谋划策,有的说将山凿开一个小洞能钻进去人就可以,有的说到山另一边发动群众两边一起搬,但这些提议都被愚公否决了,他说:“山还是要彻底搬走的,咱家人要堂堂正正走出去而不是钻山洞;自己的事还是要自己做,大家自力更生凭自家人的力气将山搬走心理舒坦。”大家还有什么要说的呢,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将凿下来的石头扔到渤海的边上,这样就挡不到任何人的道路。
有了详细计划后,愚公就带领全家人开始搬山了。愚公移山的使惊动了村里人,有个叫智叟的老头劝阻愚公道:“你怎么这么傻呀!就凭你这把老骨头,这几个人的力量,要拔掉山上的一根树都很不容易,又怎么能搬掉这么多的山石土块呢?”愚公说:“只要有决心、有毅力,没有什么事情是我不能做到的。即使我死了,还有我儿子秉承父志代我完成,我儿子死了,还有我孙子呢。子子孙孙,代代相传,总有一天会将这山铲平,将渤海水填平!”智叟摇了摇头,说:“真是朽木不可雕也!”叹了口气走了。愚公就率领着三个能挑担子的子孙,凿石头,挖土块,再用簸箕和筐子把石土运到渤海的后面去。祖孙三代日夜不停,感动了村里人呢,大家都过来帮忙搬山,邻居家一位才七八岁的孩子也蹦蹦跳跳过来帮忙。就这样从冬到夏,他们才能往返一次。
天帝被愚公移山的精神所感动,就派了两个神仙背走了那两座大山,从此以后,愚公家人出行,再也没有大山挡道了。后来人们就把这种不怕困难,有恒心有毅力的精神称为“愚公移山”。
大禹治水
尧帝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很大的水灾,庄稼被淹了,房子被毁了,不少地方还有毒蛇猛兽出来,人们生活万分艰辛。看到自己百姓受苦受难,尧帝心里非常难受,听从众臣的建议,他派大禹的父亲鲧去治水。鲧采取堵的方式治水,造堤筑坝,水来土掩,这样治了九年,不但没有把洪水制服,水灾反而闹得更凶了。这时候舜帝当上部落联盟首领,他下令将治水不力的把鲧杀了。鲧死不瞑目,在他尸体里孕育了大禹。舜帝就让大禹接着治水。
与他父亲不同,大禹采取疏导的方法治水。通过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大禹带领人们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在治水的过程中,他和老百姓一起劳动,和大家同甘共苦。他带头挖土、挑土,大家齐心协力,上下团结一心来治水。为了让人们早日摆脱洪水的肆虐,大禹昼夜不停,到处奔波。即使是刚新婚不久,他三次经过自己的家门,都没有时间进去看看自己心爱的妻子。有一次走到家门口,恰逢他妻子涂山氏为他生下了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听得大禹揪心,但他硬是忍着没有回家,又赶去治水去了。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十三年的努力,大禹终于带领着大家把洪水全部引到大海里去,地面上恢复了平静,人们又可以种庄稼了。大禹治水成功为民造福,永远受到华夏民族的赞扬和尊敬,大禹刻苦耐劳忘我的工作精神,永远为炎黄子孙后代称道。
共工怒触不周山
共工是传说中的水神,炎帝的后裔,因与黄帝的后裔颛顼意见不合而引发战争。颛顼为帝以后,以强权压制众神,还不爱护疼惜人类,一时间天上人间怨声载道,共工和众天神决心推翻帝颛顼的统治,夺取主宰神位。帝颛顼也四方召集兵马,亲自挂帅前来迎战。双方主帅一场酷烈的战斗展开了,从天上到凡间,又从凡间厮杀到天上,共工渐渐处于劣势,双方厮杀到不周山下,共工仅剩不多的人马,眼看后边追兵的厮杀声又起,想起自己英雄壮举将付诸流水,不禁悲愤不能自已,在绝望中发出了愤怒的呐喊,一个猛甩头向不周山撞去,只听得一阵巨响,支撑天地的不周山被他拦腰撞断,横塌下来。不周山的塌陷直接导致了宇宙的变动:西北的天穹失去撑持而向下倾斜,拴系在北方日月星挣脱束缚向低斜的西天滑去,他们就形成自西向东的运行路线;东南角悬吊大地的巨绳被剧烈的震动崩断,东南大地就塌陷下去,形成了人们今天所见的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江河也因此东流,有了百川归海的壮美景观。
刑天舞干戚
陶渊明曾作诗:“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赞扬刑天虽然争帝位虽然失败,但其战斗不已的精神仍然值得敬佩。据《山海经?海外西经》记载,刑天原是一个无名的巨人,因天宫神座分配不公而气愤,他左手握着长方形的盾牌,右手拿着一柄闪光的大斧,一路过关斩将,砍开重重天门,直杀到天帝跟前,天帝怒其目无尊长将其脑袋砍掉。刑天不死反而空出手来探摸自己的头颅,天帝怕刑天摸到头颅又来纠缠不休,就把常羊山被劈为两半,刑天的巨大头颅落入山中,两山又合为一体把刑天的头颅深深地埋葬起来。刑天知道天帝的诡计后,想象自己心愿未达的悲惨境地,愤怒异常,他不甘心就这样败在天帝手下,就一只手拿着盾牌,一只手举起大斧,向着天空乱劈乱舞,继续和看不见的敌人拼死搏斗。见此悲壮景象,天帝不敢再对其下毒手,返回天庭不理。据说,那断头的刑天至今还在常羊山的附近舞着斧和盾,誓与天帝搏斗到底。
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是《山海经》中记载的神话故事,它体现了人类战胜自然坚毅不拔的精神和毅力。传说女娃是炎帝的女儿,一日坐船出海游玩却被大浪打翻而淹死,炎帝知道后悲恸万分,就颁布三条海禁政策。再说女娃非常不甘心自己就这样淹死而毫无还手之力,死后化作彩首、白喙、赤足的小鸟随父狩猎,炎帝根据她的哀鸣声赐其名为“精卫”,精卫在父亲头顶上盘旋几个时辰不肯离去,炎帝就作歌曰:
精卫鸣兮,天地动容!
山木翠兮,人为鱼虫!
娇女不能言兮,父至悲痛!
海何以不平兮,波涛汹涌!
愿子孙后代兮,勿入海中!
愿吾民族兮,永以大陆为荣!
精卫听到“海何以不平”,对夺取她生命的大海痛恨万分,遂下决心填平大海。于是她每日衔西山之木石填于东海,即使石子很快被浪涛冲走亦不气馁罢休,忍受着大海的嘲讽,年年月月永不停息奔波于西山与东海之间,坚持不懈地做她填海的事业。精卫锲而不舍的精神,受到人们的尊敬,晋代陶渊明曾作诗:“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高度赞扬精卫敢于向大海抗争的悲壮战斗精神,后人常以“精卫填海”比喻仁人志士意志坚决,不畏艰难。
九天玄女
九天玄女原为中国古代神话中一位法力无边的女神,后经道教增饰,因除暴安民有功,玉皇大帝敕封她为“九天圣母”。九天玄女虽在民俗信仰中地位并不显赫,但她在道教神仙中地位重要,是一个正义之神,经常出现在古典小说之中,成为扶助英雄铲恶除暴的应命女仙,《水浒传》中记载,宋江被官兵追赶躲进九天玄女庙,得到九天玄女的搭救并被传授兵书三卷。据神话记载,九天玄女是西圣母元君的弟子,曾在黄帝战蚩尤时为黄帝军师大败蚩尤,道教称黄帝的兵法和升仙术都是她所传。她创造的兵法多为后世所用,历代各种玄理奇术都与九天玄女治乱安国有关,传说孙膑从鬼谷子那里得到的天书三卷、八门遁法、六甲灵文等皆源自于九天玄女,她不亏是中国上古第一位杰出的女军事家。
哪咤传说
相传哪咤是托塔天王李靖的第三子,同时也是如来佛祖弟子之一,是天宫中法力很大的小神仙,可以变为三头六臂。他通常的形象是:项戴乾坤圈,手持金枪,足蹬风火轮,同时还有斩妖剑、砍妖刀、缚妖索、降妖杵、绣球儿等六件法宝,作战时如虎添翼。每逢托塔李天王挂帅出征,哪咤必然携带法宝前去助阵,曾先后降服九十六个妖魔,是天上人间公认的少年英雄。相传哪咤出生时左手掌有“哪”字,右手掌有“咤”字,故名“哪咤”。在他三岁时到龙宫游玩,疯闹中踏倒水晶宫并捉住蛟龙抽筋刮鳞,创下大祸。李靖为防止他再为家人添乱,曾想杀哪咤以绝后患,愤怒的少年一刀在手,割肉还母,剔骨还父,只有缕灵魂到西天告佛。幸得佛祖慈悲,取来荷藕为他的骨骼,荷叶为肌肉,在荷叶中起死回生。后来哪咤发誓杀李天王以报剔骨之仇,如来从中说和,赐天王宝塔一座,让哪咤以佛为父,才消释了父子冤仇。
鲲鹏展翅
鲲鹏是《庄子》里的神话。传说北海有一种叫做“鲲”的鱼长得非常大,大得说不清楚有几千里,后来这条鱼变成了一只鸟,叫做“鹏”,这只鸟也很大,光脊背都有几千里。有一次鹏发怒,振翅而飞,翅膀犹如遮天的乌云,它立志要飞到南海去。庄子为了表达博大无碍与物冥合的精神境界和人生态度给鲲鹏一个广阔无边活动的世界。今常将鲲鹏比喻宏伟事业,有“学做鲲鹏飞万里,不做燕雀恋子巢。”一说。道教中还有关于鲲鹏的传说,它精于变化,通灵万物,助天帝登上澄清玉宇,被敕封为“九天鲲鹏”。
九头鸟
九头鸟是在《山海经》和《楚辞》里都有,“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说的是湖北人的精明,由此可见,九头鸟是一种精明聪慧的神鸟。九头鸟又名“鬼车”,长有十个脖子、九个头,据说第十个头是被周公旦命令猎师射掉的。九头鸟形象最早出现于楚人的九凤神鸟,《山海经》中记载:“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极柜。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句曰九凤。”这是关于九头鸟最早的文献。九头鸟的传说起源早,传播广,有“九尾鸟”、天帝游女、“女岐”三种起源说,关于九头鸟的传说在《楚辞?天问》、《博物志》、《搜神记》、《水经注?江水》等古籍里有记载。
黄帝战蚩尤
《山海经?大荒北经》里讲述了《黄帝战蚩尤》的故事。相传远古中国处于氏族时期时,中原有两个最大的部落,一个是黄帝的部落,另一个是炎帝部落,这两个部落都居住在今天的陕西境内。当黄帝族日益兴旺时,炎帝族已经逐渐衰落下来。与此同时,东部有个部落发展起来,常常侵扰其它的部落。这个部落的首领就是蚩尤,他率领部落西进打败了炎帝族,也危及到黄帝的生存。炎帝族被蚩尤打败后,便向黄帝求救。于是两个部落结成联盟和蚩尤一方展开激战。蚩尤和他的81个兄弟,凶猛善战,冲杀在前。后来他又请来风伯雨师,掀起了狂风暴雨。炎帝和黄帝的部落联盟由四支精锐部队作先锋,用石头、石斧奋勇搏杀。当大雨肆虐的时候,黄帝请来了女神旱魃,她用猛烈的阳光和狂风驱散了风雨。蚩尤马上释放大雾,企图逃跑。黄帝用指南车指明方向,除掉蚩尤,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伏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