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婉法是办事说话时的一种“缓冲”方法。委婉语能使本来也许是困难的交往,变得顺利起来,让听者在比较舒坦的氛围中接受信息,因此,有人称“委婉”是办事语言中的“软化”艺术。例如巧用语气助词,把“你这样做不好!”改成“你这样做不好吧?”;也可灵活使用否定词,把“我认为你不对!”改成“我不认为你是对的。”;还可以用和缓的推托,把“我不同意!”改成“目前,恐怕很难办到”。这些,都能起到“软化”效果。
可以用委婉的词语表示不便直说或使人感到难堪的情形或事物。
有时,即使动机好,如果语言不加修饰,也容易招人反感。比如,售票员说:“请哪位同志给这位‘大肚皮’让个座位。”尽管有人让出了座位,但孕妇却没有坐,“大肚皮”这一称呼,使她难堪。如果这句话换成:“为了祖国的下一代,请哪位热心人,给这位‘有喜’的大姐让个座位。”当有人让出座位时,这位孕妇就会表示对售票员的感谢,并愉快地坐下。
也可以借用一事物或其他事物的特征来代替对事物实质问题的直接回答。
在纽约国际笔会第四十八届年会上,有人问中国代表陆文夫:“陆先生,您对性文学怎么看?”陆文夫说:“西方朋友接受一盒礼品时,往往当着别人的面就打开来看,而中国人恰恰相反,一般都要等客人离开以后才打开盒子。”
陆文夫用一个生动的借喻,对一个敏感棘手的难题,婉转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中西不同的文化差异也体现在文学作品的民族性上。以上例子,实际上是对问者的一种委婉的拒绝,其效果使问话者不至于尴尬难堪,使交往继续进行。
另外,在公关语言中运用适当的含糊,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艺术。办事需要词语的模糊性,这听起来似乎是很奇怪的。但是,假如我们通过约定的方法完全消除了词语的模糊性,那就会使我们的语言变得十分贫乏,使它的交际和表达的作用受到限制。
例如:某经理在给员工作报告时说:“我们企业内绝大多数的青年是好学的、要求上进的。”这里的“绝大多数”是一个尽量接近被反映对象的模糊判断,是主观对客观的一种认识,而这种认识往往带来很大的模糊性。因此,用含糊语言“绝大多数”比用精确的数字形式在适应性上要强大。即使在严肃的对外关系中,也需要含糊语言,如“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不受欢迎的人”等。究竟是什么原因,为什么不受欢迎,其具体内容,不受欢迎的程度,均是模糊的。
平时,你要求别人到办公室找一个他所不认识的人,你只需要用模糊语言说明那个人矮个儿、瘦瘦的、高鼻梁、大耳朵,便不难找到了。倘若你具体地说出他的身高、腰围的精确尺寸,倒反而很难找到这个人。因此,我们必须至少在办事说话时放弃这样一种观念:“较准确”总是较好的。
最会说话的人,知道有些话是不能说的,委婉含蓄无疑是他们的一大“招数”。他们用委婉含蓄的话语,既坚持了自己的原则,又不会令人听着太过难堪,其积极效果不言自明。
12.绵绵细语,能把人说“软”
人人都爱听好话,语气亲切,语调柔和,语言含蓄,措辞委婉,在甜言蜜语的包装下,容易使人感到亲切、愉悦,所谈之言易于入耳生效,有较强的征服力,往往能收到以柔克刚的交际效果。
(1)和颜悦色地说
当遭到有人火气十足、无端向你撒气时,如果你持谦让态度以言相答,结果会“灭火消气”,换来微笑。如,某市一家瓷器店里营业员老王面对一位十分挑剔的女顾客,给她拿了好几套瓷器,挑了好几个钟头还没选中,因顾客太多,他先照应别的顾客去了。这位女子以为冷落了她,便把脸一沉,大声指责说:“喂,你这是什么态度,你眼睛没看见我先来吗?为什么扔下我不管?”她把钞票往柜台上一扔,命令道:“快给我买,我还有急事!”这话真够刺耳的,如果遇上愣头青,和她“较真儿”,非有一场“热闹”看不可。然而,老王并没和她“一般见识”,他安排好其他顾客,和颜悦色地说:“请您原谅,我们店生意忙,对您服务不周到,让您久等了,我服务态度不好,欢迎您多提宝贵意见。”老王这几句真诚而谦让的话一出口,那位女顾客的脸一下子红了,转而难为情地说:“我说得不好听,也请你原谅。”你看,老王以“和气”对“火气”,表面上“似水柔情”,实际上“力有千钧”,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有理不在声高”。话,并非说得有棱有角,咄咄逼人才有分量,像这种谦让式说法,由于充满了对人的尊重、宽容和理解,这本身就产生了一种感化力,从而引起对方的心理变化。“火气”遇上“和气”,就失掉发泄的对象,自然就会降温熄火。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
这说明,以宽容为特点的谦让或说法有强大的征服力。
(2)绵里藏针地说
当遇上有人无理取闹时,你不必过分冲动,更不要破口大骂,理智的态度和委婉的谈吐,能帮你转危为安,战胜对手。有这样一个例子:
一位戴花帽的姑娘在街头碰上几个轻浮青年,其中一位竟伸手摘下了她的帽子。对他的挑衅,姑娘又恼怒又紧张,但她马上冷静下来,彬彬有礼地说:“我的帽子挺漂亮,是吗?”“当然,它和你这个人一样,真美。”男青年挑逗说。姑娘委婉地说:“你一定是想仔细看看,好给你的女朋友买一顶吧?我想你绝不是那种随意戏弄人的人。”
她话里有话,温和中深藏开导,委婉中包含锋芒。当然,青年有几分尴尬,不由自主地还了花帽,溜掉了。一场可能发生的危机就这样被制止了。
从中我们不但看到了姑娘的机智,而且对她的善辩能力留下了印象。我们看到,从始至终姑娘没说一句强硬的话,而是用含有“潜台词”的柔言软语,巧于应对,成功地激发了对方的自尊、自爱心理。她用冷静举止、柔言软语塑造了一个见多识广、不容侵犯的强者形象,使对方不敢轻举妄动。从这里我们可以领略到,委婉柔言具有柔中寓刚的独特威力。
(3)意味深长地说
当你被对方捉弄了,切莫鲁莽行事,恳求的态度和劝导的语言,将会使你如愿以偿。
有一位从内地到广州出差的老先生,在小货摊上被卖货的女青年掏了腰包。老先生的钱包不翼而飞,而货摊前只有他们两人,明知此事与姑娘有关,但当他说出此事时,姑娘翻了脸,口中嚷道:“到公安局去告我!”老先生冷静思索后,没和她来硬的,他压低声音,恳求地说:“姑娘,我一下子买了你五六十元的东西,你怎么能这样对待我呢?我知道,你们做生意的,信誉要紧啊!”这话既有恳求,又有开导,还有暗示,最后一句意味深长,不能不使姑娘深思。他进一步恳求道:“我从内地来,钱包里的钱是一朋友托我买东西的,丢了我怎么交代?叫我到哪里去找钱呢?你就替我仔细找找吧,或许忙乱出错混到衣服堆里去了,我知道,你们个体户是最能体谅人的!”终于姑娘被说动了,她就坡下驴,在衣服堆里找出了钱包,不好意思地交给了他。
恳求,通常是处于弱势地位的人使用的语言方式。然而,此时此刻,它不是低三下四的哀求,而是一种智斗,是一种心理战。老先生针对姑娘并非作案老手,紧紧抓住“信誉”这个要害,以恳求的方式,启发、诱导、暗示、加压,努力唤起她尚未泯灭的良心和同情心,从而使她的正义感、信誉感和同情心占了上风,战胜了贪财的邪念,交出了钱包。
(4)心平气和地说
当你需要别人帮助时,你切莫用发布命令式的语气,这样也许会使你变得很难堪的。如果这时你心平气和地说话,应该就会使你达到目的。比如,妻子从单位回来,对正在看书的丈夫说:“今天我想加班做件衣服,你是不是去接孩子,再做做饭?”这种尊重的商讨口吻,对方是很乐意接受的。丈夫说:“行,我这就去。”这样说,不但达到了目的,而且使彼此关系和谐融洽。反之,如果使用命令的强硬口吻会怎样呢?我们看这个家庭,妻子:“喂,我今天要做活儿,你去接孩子,回来做饭!”丈夫一听就火了:“你没见我正忙着吗?”妻子也火了:“忙,就你忙,难道这个家都我包了?”一来二去两个人吵了起来,各自装了一肚子气,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不胜枚举。从人们的接受心理看,盛气凌人、颐指气使、命令口吻,最易引起对方的反感;而对平等商讨、诚恳请求,人们却有一种天然的妥协性。因此,商量口吻比起命令口吻来,更容易改变一个人的观点,在同事、家庭成员之间,应尽量采取这种方式。
我们知道,语言美,是心灵美的具体表现,“有善心,有善言”,一个心灵丑恶的人,语言绝不会美。因此,要掌握柔言说法,应加强个人的思想修养和性格锻炼。陶铸同志说得好:心底无私天地宽。只有心地纯正的人,胸怀才能宽广,性情才能开朗。当发生矛盾时,才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有忍让之心,不斤斤计较。当受到委曲时,才能忍辱负重,不反唇相讥,以眼还眼,以牙还牙。
同时,要想迎来让人心悦的柔言谈吐,在遣词造句、语调语气上有一些特殊要求。比如,应注意使用谦敬词、礼貌用语,以表示尊重对方的观点、感情,引起好感,尤其要避免使用粗鲁污秽的词语;在句式上,应少用“否定句”,多用“肯定句”;在用词上,要注意感情色彩,多用褒义词、中性词,少用贬义词,以减少刺激性;在语气上,要和婉、文雅,同时附以真诚的微笑。当然,控制感情有时是很痛苦的事情,但是为了达到良好的交际效果,忍受这种痛苦是值得的、有益的,还是忍一忍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