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需卦》象征等待:只有具有诚实守信的品德,光明正大,做事才会亨通顺利,如果占卜的结果是吉祥的,外出远行,渡过大河也会很顺利(能克服困难险阻)。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
《大象传》说:云气因追求广阔而聚集于天空,这就是需卦的象征意义。君子因为追求崇高而更需要一个好的身体,因此也需要吃饭、休息和人情往来。
忍耐是一种策略
忍耐是一种处世的策略,更是一种艺术。忍耐,实际上是让时间、让事实来表白自己,这样做可以摆脱相互之间无原则的纠缠或者不必要的争吵。忍耐因此成为坚持的一个代名词。坚持和忍耐,两者也许就是分不开的。如果两者俱备,我们的生活就多了一笔财富。
在现实生活之中,有多少的口角、争斗与矛盾是出于失于忍而造成的呢?诸如我踩你一脚,你回我一眼,而且出言不逊,接着双方就怒目相对,仿佛是不共戴天的仇敌;或是在排队时争相推抢,一有得失,便恶言恶语,甚至于当众出手……诸如此类的生活琐事,不胜枚举。其实这些小事,只要稍稍忍耐一下,便会烟消云散,天地清明。这道理甚为简单。
不过,忍是一种妥协,是一种策略,但并不是屈服和投降,它其实是一种非常务实、通权达变的智慧。
一次,在公共汽车上一个男青年往地上吐了一口痰,被售票员看到了,对他说:“同志,为了保持车内的清洁卫生,请不要随地吐痰。”没想到那男青年听后不仅没有道歉,反而破口大骂,说出一些不堪入耳的脏话,然后又狠狠地向地上连吐三口痰。
那位售票员是个年轻的姑娘,此时气得面色涨红,眼泪在眼圈里直转。车上的乘客议论纷纷,有为售票员抱不平的,有帮着那个男青年起哄的,也有挤过来看热闹的。大家都关心事态如何发展,有人悄悄说快告诉司机把车开到公安局去,免得一会儿在车上打起来。没想到那位女售票员定了定神,平静地看了看那位男青年,对大伙说:“没什么事,请大家回座位坐好,以免摔倒。”一面说,一面从衣袋里拿出手纸,弯腰将地上的痰迹擦掉,扔到了垃圾箱里,然后若无其事地继续卖票。
看到这个举动,大家愣住了。车上鸦雀无声,那位男青年的舌头突然短了半截,脸上也不自然起来,车到站没有停稳就急忙跳下车,刚走了两步,又跑了回来,对售票员喊了一声:“大姐!我服你了。”车上的人都笑了,七嘴八舌地夸奖这位售票员不简单,真能忍,虽然骂不还口,却将那个浑小子制伏了。
这位女售票员面对辱骂,如果忍不住与那位男青年争辩,只能扩大事态;与之对骂,又损害了自己的形象;默不作声,又显得太亏了。她请大家回座位坐好,既对大伙儿表示了关心,又淡化了眼前这件事,缓解了紧张的空气;她弯腰若无其事地将痰迹擦掉,此时无声胜有声,比任何语言表达的道理都有说服力,不仅感动了那位男青年,也教育了大家。
在生活中,难免会碰到一些蛮不讲理的人,甚至是心存恶意的人,有时还会无缘无故地遭到这种人的欺侮和辱骂。每当遇到这样的事,常让人觉得忍无可忍。可是,不忍就会正好成了对方的出气筒,也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忍耐是一种美德,既能体现一个人的宽容大度,也能表现一个人的识时务。我国古代有一首《六忍歌》就是歌颂忍耐精神的:“富有能忍保家,贫者能忍免辱,父子能忍慈孝,兄弟能忍意笃,朋友能忍情长,夫妇能忍和睦。”朋友们,为了事业,为了家庭,为了美好的人生,我们需要忍耐,应该学会忍耐。
小不忍则乱大谋
人们常说:“小不忍则乱大谋。”这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个意思是人要忍耐,凡事要忍耐、包容一点儿,如果一点儿小事不能容忍,脾气一来,坏了大事。许多大事失败,常常都是由于小地方搞坏的。另一个意思是,做事要有“忍”劲,狠得下来,有决断,有时候碰到一件事情,一下子就要决断,坚忍下来,才能成事,否则不当机立断,以后就会非常的麻烦,姑息养奸,也是小不忍。
张居正是明朝名相,他在执政的十年中,大胆地从政治、经济、军事各方面进行重大改革,使国家安定,经济发展,一时出现清明富强的景象。
张居正2岁那年就认得“王日”两字,被家人认为是神童。13岁参加乡试时,他年龄最小,却沉着冷静,写了一篇非常漂亮的文章。若非湖广巡抚顾辚爱才,有意让张居正多磨炼几年,他肯定中举。终于,几年的发愤读书之后,张居正考上了进士,开始步入仕途。这一年他才23岁。
张居正被选为庶吉士之后,一面大量读书,一面细心琢磨官场上的门道。他有满腔的政治抱负,但当时皇帝世宗昏庸,奸臣严嵩为非作歹。张居正只得忍耐,与严嵩周旋,一时无法施展自己的才能。这样苦苦熬了十几年,张居正内心十分痛苦。
终于,严嵩在专权15年后倒台了,徐阶成了首辅,张居正也开始得到重用。然而,张居正入阁后又遇上精明强干、头脑敏锐的政治对手高拱。张居正只得再次忍耐,他深深感到,在官场上没有阴一套阳一套的本事是无法生存发展的,所以,尽管高拱对他傲慢无礼,他却用谦恭与沉默表示无声的对抗。
高拱下台后,张居正资格最老,被诏回当了首辅。
张居正掌权后,立即改变了过去那种谦虚祥和、沉默寡言的态度,变得雷厉风行、有理有节,在全国范围内实行一场改革活动,把国事整理得井井有条,促进了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
忍有两种,一种是思而不发,以忍求安;一种是忍而待发,以忍求变,求人者要特别学会后一种忍,忍是手段,所求是目的。
战国七雄的赵武灵王(公元前352-公元前299年)在位时,当时的赵国国富民强,又因地处中原,常被卷入战争的旋涡。所以,广行富国强兵之策比其他的国家来得更急切。
赵武灵王经过多年的征伐,认为北方游牧民族骑马作战是值得仿效的战术,其机动性大,集散自由,对战场条件适应性很强。
于是想改变自己军队的作战战术,但改革颇费了一番周折。首先,当时的中原服装不适合骑马作战,要改穿游牧民族的胡服,胡服的下身相当于今人普遍穿的裤子。
接下来,要穿胡服并不那么简单,服装式样的改变,在中国古代有一场大的改革。
决定一下,预料中的反对势力蜂拥而来,朝中的多数大臣都不支持这项改革,主要理由就是不能出卖自己祖宗去穿胡服丢丑卖脸,不能改变中国的传统式样。
面对大批的反对势力,赵武灵王采取了极其克制的态度,他不发王者之威,不以王者之尊强行推广,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做了大量的思想政治工作。从战争的发展,富国强兵的要略,反复阐述自己的意见,拿出了最大的忍耐力推行战术,最难对付的是他的亲叔叔,借口生病,不早朝,也不听劝,赵武灵王知道他病在哪儿,绝口不谈正题,天天如此,他叔叔大为感动,因为彼此都明白对方在做什么。
赵武灵王的“忍功”确实达到了目的,这是一种功利主义目标明确的“忍”。
“小不忍则乱大谋”,这句话极为流行,甚至成为一些人用以告诫自己的座右铭。有志向、有理想的人,不应斤斤计较个人得失,更不应在小事上纠缠不清,而应有开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抱负。只有如此,才能成就大事,从而实现自己的梦想。
有时面对一些事情,我们应该做到能够泰然处之,“小不忍则乱大谋”,心胸开阔一些,目光放远一些,看这些事情对自己的长远发展是否有利,而不去做匹夫之勇。
忍,也需要度
忍,是一种痛苦,是一种考验,是从幼稚到成熟的转变,是人格和品行的至高境界。忍是一种理智,是感悟人生的一种智慧,是经历挫折后的一种持重。
古人作过一首“百忍歌”,虽不尽可取,但今天读来也有教益。文中写道:“能忍贫亦乐,能忍寿亦永,不忍小事变大事,不忍善事终成恨”、“忍得淡泊可养神,忍得饥饿可立品,忍得勤劳可余积,忍得语言免是非”。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忍耐精神是很不够的,有的人一点小事就大动干戈;有的因几棵白菜大打出手,能送掉几条性命,其实都是一些小事,却闹得不可开交……要如何练好这个“忍”字,看来也是我们现代人不可忽略的一个课题。
忍让宽容是中国人民的传统美德。古人有训:“得饶人处且饶人”、“退一步海阔天空”等。
在人与人之间的日常交往中,宽容忍让是一种可取的人生态度。正是这种精神,使我们民族家庭关系稳定、人际关系和谐。我们与家人、朋友、同事,甚至路人在不同的场合交往接触,总免不了有意见相左、磕磕碰碰的时候,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各自主动退让、宽以待人、少计较得失,有利于减少矛盾,维护人际间的和谐,于人于己,都是有益身心的事情。尤其在现代社会,人们出现过于计较个人功利的倾向,这种宽容忍让的精神更应当加以提倡。
但是,什么事情都不能有极端,宽容忍让也要有度。
一条大蛇危害人间,伤了不少人畜,以致农夫不敢下田耕地,商贾无法外出做买卖,大人无法放心让孩子上学,到最后,每个人都不敢外出了。
大家无奈之余,便到寺庙的住持那儿求救,大伙儿听说这位住持是位高僧,讲道时连顽石都会被点化,无论多凶残的野兽都会被驯服。
不久之后,大师就以自己的修为,驯服并教化了这条蛇,不但教它不可随意伤人,还点化了它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而蛇也在那天仿佛有了灵性一般。
人们慢慢发现这条蛇完全变了,甚至还有些畏怯与懦弱,于是纷纷欺侮它。有人拿竹棍打它,有人拿石头砸它,连一些顽皮的小孩都敢去逗弄它。
某日,蛇遍体鳞伤,气喘吁吁地爬到住持那儿。“你怎么啦?”住持见到蛇这副德性,不禁大吃一惊。“我……我……我……”大蛇一时间为之语塞。“别急,有话慢慢说!”住持的眼神满是关怀。“你不是一再教导我应该与世无争,和大家和睦相处,不要做出伤害人畜的行为吗?可是你看,人善被人欺,蛇善遭人戏,你的教导真的对吗?”“唉!”住持叹了一口气后说道,“我只是要求你不要伤害人畜,并没有不让你吓唬他们啊!”“我……”大蛇又为之语塞。
我们提倡忍的精神,要宽以待人,忍辱负重,平和达观;不要在一些枝节问题上斤斤计较,坠入“非此即彼”的极端思想方法;要大事清楚,小事糊涂,但忍要有度。不是什么都一味去忍,变成一个麻木、怯懦、奴性十足的人。当坏人作恶,你不能忍,当别人有难请你相助时,你忍不得……忍,如果去掉心,那就失去良心和道德,那你忍就是残忍,就是罪恶,所以我们要把这个“忍”字用到适当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