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109200000001

第1章 李时珍(1)

1.少年学医

李时珍,字东壁,号濒湖,明代正德十三年出生,湖北蕲州(今间接蕲春县)人。

李时珍的祖上是摇着铜铃走街串巷的铃医(走方郎中)。虽然李家世代行医,但没有多大名气,祖父在李时珍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

李时珍的祖父攒下了点钱,于是供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读书,并考取贡生,跨进儒林。但由于在乡试中屡试不第,便弃儒从医,继承祖业。李言闻饱读医书,因此医术大有长进,加之医德高尚,成了当时蕲州一带有名的医生。李时珍的母亲张氏,是一个贤慧的家庭妇女,由于身体虚弱,生了李时珍以后不久就病倒了。李时珍还有一个哥哥叫李果珍。

幼年时期的李时珍身体瘦弱,经常咳嗽发烧,他深深体会到生病的痛苦,立志长大后做一个像父亲那样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为人解除痛苦的医生。

可是,李时珍的父亲却另有想法。明代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李时珍5岁时,父亲便把自己的打算告诉儿子。一天,李言闻把儿子叫到跟前,告诉他说:医生这个行业虽然可供温饱,但是社会地位不高。自古以来就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所谓“医卜近贱”,在士、农、工、商四行中排在最末一等。历代史书里都把行医列在“方伎列传”里面,称之为“小道”、“贱业”。李言闻列举了李家祖上世代都是摇铃走街的铃医,社会地位低下,饱受歧视。李家从他起,为了摆脱低下的社会地位,学读书全力奋斗,想改变门庭,只是科举考试连连失败,才弃儒从医。李家从他起始由铃医晋升为坐堂医生,虽高了一等,还是不能与读书人家相比。他见李时珍聪颖,才智过人,便把求取功名、光宗耀祖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为了让李时珍立志奋发读书,李言闻给他讲了古代有名的医界大师的遭遇。

李时珍听完父亲的话后,便暗下决心奋发看书,同时,扁鹊的故事也让他终生难忘。

明代嘉靖六年,李时珍9岁,开始上私塾学习八股文,为日后的科举考试作准备。

做完功课,李时珍常替父亲抄写药方,跟父亲上山采药,认得了许多医书上记载的和没有记载的药草。遇到不太了解的,他都一问到底,直到弄懂为止。李言闻却责怪儿子,读书像这么努力就好了。但是,他仍旧满足了儿子的要求。只是不时提醒儿子,读书才是他的正业,不要把过多的精力放在医药上面。可是,由于耳濡目染的关系,李时珍仍然对医学十分入迷。

李时珍捧着父亲写的《蕲艾传》在家里后院的药圃中看个没完。这个小小的药圃是父亲精心培植的。父亲医术高明,医德高尚,是蕲州一带的名医,后来曾经被推举当过太医院吏目,官不大,是个正九品,但也算国家的医官了。李时珍的父亲对医学有很深的造诣,著有《四诊发明》、药书《人参传》、《蕲艾传》等。父亲对研究药草具有浓厚兴趣,李时珍深受影响。

一天,李时珍蹲在药圃的一个角落里,专心地研究栽在墙角的蕲艾。他手捧父亲写的《蕲艾传》,对照药圃中的实物仔细观察。父亲著的书上对蕲艾的描述既准确又细致,与实物丝毫不差。李时珍想:自己以后做学问,也应该向父亲学习,一丝不苟。

由于父亲的著作中记述得十分详尽,李时珍越看兴趣越浓,决定采一篮艾叶回去炮制。他很快便采满一篮艾叶,突然脚底滑溜溜地,紧接着一条白花蛇突地从蕲艾丛中探出头来,李时珍惊得尖叫起来。

正在危急之时,父亲突然出现在李时珍身边,只见他从地上抓了一把泥沙,往白蛇身上一撒,那蛇立即瘫了下去,摆成之字形,接着父亲扬起药锄,一锄就把蛇头斩了下来。蛇身在地上扭动了一会儿,便再也不动了。

父子俩都松了一口气。李言闻拽着死蛇说:“这就是我常和你说的蕲州白花蛇。蕲蛇是我们蕲州的特产之一,与新艾、蕲龟、蕲竹齐名。由于当今皇上患有风湿病,指定要蕲蛇治疗。官府为了讨好皇上,命令百姓大量捕蛇,蕲蛇被捕得越来越少,如今要找到一条蕲蛇都很困难。为了向官府交蛇,老百姓苦不堪言,编了首民歌诉苦:‘白花蛇,谁叫你能辟风邪!上司索你急为火,州中大夫只逼我,一时不得皮肉破,积骨如巴陵,杀尔种族绝,白花不生祸始灭。’蕲蛇如今稀罕得成了宝了,现在我正好用它来制造咱们家传的白花蛇酒。这种酒可以治中风伤湿、半身不遂、口目歪斜、骨节疼痛以及陈久性的疥癣、恶疮、风癫等等。”

说着,李言闻从李时珍手里接过白花蛇,用钉子将蛇身钉在木板上,用小刀截掉尾巴,小心地剥掉蛇皮剔去蛇骨,然后,用药锄挖了一个坑,将蛇皮、蛇骨、蛇头和蛇尾放进坑中,并指着蛇头对李时珍说:“你看,这条蛇的眼睛还是睁着呢。蛇死后一般眼睛都是闭着的,唯有蕲州白花蛇死后眼睛是睁着的,这是辨别真假蕲蛇的办法。蛇头、蛇皮、蛇骨都有剧毒。剖完蛇后要将它们小心掩埋,以免伤人。捕到的蛇经过处理后,便可以用来炮制白花蛇酒了。来,我把祖传的制作方法教给你。”

父亲提着蛇,李时珍挎着竹篮,一起走进了他们家的药材炮炙房。

李时珍从记事起,就跟着父亲在炮炙房里学制中药,这一次,他向父亲学习制作祖传白花酒的方法。仔细观察父亲将白花蛇放在一个瓷体内,倒了一瓶糯米酒入内,用手把白花蛇反复用酒洗涤,直到糯米酒把它浸润得透亮,才把它放入一个小细瓷坛中,然后配药:羌活2两,当归2两,天麻2两,秦艽2两,五加皮2两,防风2两。用锉刀将药锉成细粉,装进生绢袋中,用麻绳扎紧封口,把它放进白花蛇的瓷坛中,再倒进一瓶糯米酒,用箬叶密封坛口。最后,父亲将瓷坛放入一个盛有水的大锅中。

李时珍仔细观看父亲制作的全部过程,并牢记在心里,他觉得炮制药材真是趣味无穷。先前还是那么可怕的毒蛇,经过加工炮制,几天以后就成了药效显著的药酒,简直不可思议。趁着兴致,他就在炮炙房里用采来的艾叶制药,于是,他再将父亲的《蕲艾传》看了一遍,默记下制药的方法。然后,将艾叶扬去尘埃、残屑,放进一个大石臼中,用一根木制捣杆捣碎,捣成艾茸后,去掉渣滓,再把剩下的白色艾叶捣成柔烂得像棉花为止。捣好艾叶,他找来硫磺末,加入艾叶中拌匀,然后,将艾叶、硫磺糊制成细条,装在一个簸箕中,拿到屋外放在屋檐下阴干,常用的硫磺艾便制成了。从这以后,李时珍常到炮炙房,帮助父亲炮制各种药材。为了不影响学业,他把书带进炮炙房,一面看书,一面学制药。

童年时代的李时珍,从采药、制药中,既感到制药的艰辛,又体会到制药的乐趣。父亲的一言一行,默默地影响着他,李时珍对祖国医学的知识是从父亲教导、阅读父亲写的书开始的。父亲写的《蕲艾传》不仅使他了解了家乡的特产蕲艾,还知道了家乡所产的蕲蛇、蕲龟、新竹等药材都是闻名天下的。尤其是父亲严谨的治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作风,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李时珍。后来,李时珍在编著伟大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时,常常引用父亲写的书、父亲说的话。李时珍编著的《濒湖脉学》也是在他父亲著作上“选精择华”融汇己见而成的。李时珍的另一部著作《蕲蛇传》也是受父亲《蕲艾传》的影响,从而得到启迪撰著的。

父亲,成了李时珍走上医学道路的第一个启蒙老师。

2.求取功名

明代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李时珍12岁。经过几年私塾学习,他已经刻苦地把四书、古诗等课业读熟,并学习写诗,做八股文了。

第二年,蕲州知府周训看中了李时珍,将他选送到黄州去应“童试”。

李言闻带着儿子,来到热闹非凡的黄州府,李时珍无暇去观赏府城的风光,专心致志地应试。“童试”考两门,一为“四书义”(八股文),一为“试帖诗”。李时珍两门考试的成绩都属优秀,一举考中秀才。秀才,是科举考中的“生员”的俗称。凡考中生员的人,便跨入了儒林,在府、州、县学的学生名额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取得生员资格,便能进一步考举人、贡生、进士,一步步登上儒林的高峰。进士是朝廷选拔官吏的首选对象。全省会考中乡试第一名解元、全国会考中的第一名会元、殿试中的第一名状元,是历代文人在各级考试中追猎的目标。特别是状元,一中便会“夺魁天下”,是科举中的最高荣誉,是士子们追求的最高目标。

李时珍13岁中秀才,少年得志,前程似锦,父亲感到莫大的欣慰。他及时告诫李时珍:“中了秀才固然可喜,但距离举人进士的目标还差得很远。”他要李时珍奋发努力,去参加在武昌举行的三年一届的全省统考。

明代嘉靖十三年(公元1534年),16岁的李时珍兴致勃勃地跟随李言闻,坐船逆江而上,来到省城武昌,参加三年一度的全省统考——乡试。这三年来,他勤奋好学,饱读诗书,由于他生性聪慧,记性很好,读书过目不忘,已经把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做起文章来也头头是道,常得到父亲赞许。父子俩都有必胜信心,举人似乎已是唾手可得。

发榜的日子终于到了,父子俩早早起床,赶到书院的大门外。大门外的广场上早已人山人海。秀才们和他们的亲属都在这里翘首等待。李时珍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在广场上站着等了1个多时辰,书院的官差才打开大门,将一张张黄榜张贴在大门外的粉墙上。

闹哄哄的广场顿时变得寂静下来,千百双眼睛都在搜寻着自己或亲人的名字。李时珍踮着脚尖,目光从攒动的人头上扫视过去,只见告示上密密麻麻的黑字。他在黑字中粗略地搜寻了一遍,没有发现自己的名字,心中一阵发紧。他赶紧从头到尾,一个一个名字地细看起来,没有自己的。他仍然不甘心,又从后面往前仔细地一个字一个字地看,再从前面往后先找到李字,再仔细看李后面的名字,直到看得两眼发花,仍然没有发现自己的名字。父亲叹着气硬把他从人堆里拉了出来,他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的名字怎么会没有。

李时珍垂头丧气地跟在父亲身后,回到了客栈。面对着无精打采的儿子,李言闻强压下自己心头的失望,鼓励儿子道:“考举人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有的人考到六七十岁才中举,你还年轻,下次乡试时,也才19岁。我们收拾书籍回家去吧!苦读3年,再来应试!”

3年之后,李时珍仍由父亲陪同,再次上武昌参加乡试,这一次又以失败告终。父亲送儿子回家以后,掩饰不住失望的心情,愤愤地离家行医去了。

6年面壁的劳累,科举失利的苦恼,困扰着李时珍,他病倒了。他患的是当时叫“骨蒸病”的肺结核,咳嗽不止,时而咳出血来。他全身发烧,身上火燎燎的,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新过门的妻子吴氏急坏了,不知如何是好。李时珍找来医书翻阅研究,自己开了药方,吃遍了柴胡、麦门冬、荆介这些书上说能治骨蒸病的药,谁知病情不见好转,反而越来越重了。

幸亏这时父亲行医回来了。父亲听妻子张氏说儿子患了重病,马上进屋探病。父亲望着脸色憔悴的儿子,心里十分难过,怪自己不该在儿子生命攸关的时刻外出,使儿子的病拖了1个多月没有得到很好的医治。他赶紧摸了摸儿子的脉,虽然脉息如疾雨沾沙,病蚕食叶,涩而无力,但无死相,还有希望。他忙坐下来仔细探视。李时珍看着父亲为自己诊病,眼睛一亮,他知道自己有救了。李时珍从小就佩服父亲的医术,他在10岁前,身体十分虚弱,全靠父亲用药调养,10岁以后身体才好起来。父亲摸脉以后,询问儿子这1个多月来吃了些什么药。

李时珍把自己开的药方给父亲看,父亲摇了摇头:“错了,错了!柴胡虽是治劳乏羸弱之药。但劳有五劳。若劳在肝、胆、心,是必用之药;或者,脾胃有热;或者,阳气下陷,柴胡也是引清气、退热的必用药。但是,惟有劳在肺、肾者,不可用柴胡。你既有肺热,又在病中新婚,肾劳而虚。此二者柴胡都是禁药,难怪你的病势越来越沉重。”

父亲说完,立即开了一个药方,只有黄芩一味药。李时珍心中好生奇怪,但也不敢多问。

说来也怪,吃了父亲开的药,第二天烧就退了,咳嗽也好了些。又喝了几天父亲开的黄芩汤,竟能下床行走,咳嗽病也痊愈了。

李时珍想起自己从小对医药就抱有极浓厚的兴趣,父亲一味黄芩治好了自己患了1个多月的沉疾,使他对父亲的医药学佩服得五体投地。想到考场上的失利,他不由得萌发了学医继承祖业的念头,但被父亲断然拒绝。父亲严厉地告诫他:“科举虽然两次受挫,但不能垂头丧气,还要作最后的努力,你天资聪慧,再苦熬3年,一定能功成名就。”

李时珍望着父亲坚定的信念,听到那不容商量的口气,只得叹了一口气,不作声了。为了李氏家族的荣誉,为了改换门庭,他不得不收起学医的念头,再苦斗3年作最后一次拼搏。

3.弃文从医

明代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一个秋天月夜,在浩淼的长江上,一叶孤舟顺水漂流。李时珍和父亲坐在船头,喝着闷酒。李言闻望子成龙的科举梦又一次破灭了,他想不通儿子才华四溢、满腹经纶,竟然不为主考看重,落得个榜上无名,第三次赴武昌应乡试,仍然失败而归。

李时珍看着父亲面色憔悴、神情沮丧的样子心里很不好受。为了转移父亲的情绪,他把一直藏在心里,已经思考多时的医学问题谈了出来。他对父亲说:“《孟子·告于篇》上讲:‘心之官则思,’《内经》上也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这两部书里都是说,心脏是主管人的思维活动的。儿仔细思考了这个问题,觉得不对。本来,《内经》上说过,‘脑为髓之海…… 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疫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按这种讲法,是人脑主宰我们的视觉、听觉和运动器官的。再往深处想,我们思考问题时,是心在想,还是动脑子想呢?读书读久了,是头昏头痛,还是心昏心痛呢?显然这主要是前者。所以,儿以为,脑才是六神之府,思之官。”

李时珍这番独出心裁的言论使父亲颇为震动。《内经》是祖国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产生于战国和秦汉之间,它运用精气、阴阳、五行学说,总结和阐述了中医的基本理论,两千年来中医理论的发展,可以说都起源于《内经》。《内经》上提出的心是思之官,千百年来有学问的人都视为真理,医经、儒经都这么叙说。儿子却敢向传统挑战,提出怀疑,真不简单!李言闻并不保守,他仔细一琢磨,儿子所说何尝没有道理。李言闻不由得感叹:“真是有心栽花花不活,无心插柳柳成荫。我这几年来,天天督促儿子面壁苦学,尽了最大努力,发奋读书,几乎丢了命。但是,老天不遂人意,3次应试都名落孙山。万万没有想到,儿子仅凭着家族的影响,自己平时关于医药学有意无意随便说说,就记在心里,对‘心之官则思’竟动了脑筋,作了如此深刻的见解。自己行医数十年,也曾著书立说,但对于这么重大的医学问题,却从未产生疑虑,真是庸才!儿子果然聪明颖悟,才智过人,勇于探索。其实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既然儿子在医学上能够如此钻研,何不让他跟着我学医呢?别让他像我那样了,为了科举白白耗费了青春,到头来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同类推荐
  • 撒切尔夫人给女人的13堂智慧课

    撒切尔夫人给女人的13堂智慧课

    2013年4月8日,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去世,享年87岁,引发全球媒体的关注。英国首相卡梅伦表示:“听到撒切尔夫人离世的消息,我十分悲伤。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领导人,一位伟大的首相,一位伟大的英国人”,“她不仅领导了英国,更拯救了英国”。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声明称,美国失去了一位“真正的朋友”。法国总统奥朗德表示,撒切尔是一名伟大的人物,她在英国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
  • 雷锋1940—1962

    雷锋1940—1962

    从新中国激情燃烧的岁月里走出来的雷锋,恰像是一个“共和国长子” 式的角色。他代表了热情建设社会主义、努力朝着共产主义前进的“无私奉献”的红色一代,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切对于中国当代年轻人来讲,显得神秘而遥远。 这个让人如雷贯耳的雷锋,当年并不是一个落伍的人。其实雷锋一直都是共和国五六十年代的潮流先锋,他戴红领巾、主动回乡当农民、当政府公务员、学开拖拉机、喜爱拍照片、发表文章、成为炼钢工人、穿皮夹克戴手表、参加解放军、学习《毛泽东选集》……毫无疑问,雷锋的生活正是那个时代的主流生活;而革命,也是那个年代的时尚生活的重要内容。
  • 左宗棠全传

    左宗棠全传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著名湘军将领,洋务派首领。左宗棠少时屡试不第,转而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竞因此成为清朝晚期著名大臣,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一生经历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镇压陕甘回变和收复新疆等重要历史事件。
  • 科学巨人:牛顿(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科学巨人:牛顿(创造历史的风云人物)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我的生活

    我的生活

    《我的生活》,真实记录了冯玉祥将军一九三零年以前的政治生活。全书从他降生写起,直到弱冠从军、滦州起义、兴兵讨袁、力挫张勋、驱逐清废帝、参与北伐等,采用作者自述形式,绘声绘影、真切而感人。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叙述形式上,均有历史特色。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重生之圣手医妃

    重生之圣手医妃

    一身能解百毒的特殊血液,一双妙手回春的柔荑!前世的夏宜冰,温婉纯良,救苦救难,最终却落得个被至亲及夫君残害而死的下场!今生,她历经重生,携恨而归。她以守护爹爹、弟弟为首任,周旋于恶毒伯母和阴险堂姐之间。她不求大富大贵,只求一家人能平安相守。可是,她向往的平淡生活,被纨绔世子君墨宇生生介入。从此,心塞的日子拉开帷幕。
  • 福尔摩斯探案(大全集)

    福尔摩斯探案(大全集)

    福尔摩斯探案系列是开辟了小说历史“黄金时代”的不朽经典,一百多年来被译成57种文字,风靡全世界,是历史上最受读者推崇,绝对不能错过的侦探小说。 阿瑟·柯南·道尔编著的《福尔摩斯探案大全集(超值金版)》充分忠实于原著,在借鉴前辈译家风格、手法的基础上,也纠正了以往译本的很多错误。注重于寻求更接近原著灵魂的真实表达,寻求故事之外更接近于那个时代的深刻内涵,并能更加符合时下读者的阅读感受。《福尔摩斯探案大全集(超值金版)》通过合理的版式设计,使原著的全部内容能够在一本书中精美呈现。而且选用质量上乘的轻薄纸张,控制书籍的厚度和重量,不至于笨重不堪。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学生作文知识讲话

    学生作文知识讲话

    《作文知识讲话》是作者几十年作文教学实践及其研究探讨的结晶,对中小学生和语文教师具有切实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 生活素描

    生活素描

    我们中小学生必须要加强阅读量,以便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以便广开视野和见识,促进身心素质不断地健康成长。但是,现在各种各样的读物卷帙浩繁,而广大中小学生时间又十分有限,因此,找到适合自己阅读的读物,才能够轻松快速地达到阅读的效果。
  • 乌龙召唤:冷情妈咪

    乌龙召唤:冷情妈咪

    新文《重生归来:女王万万岁》正式发布!重新归来,你若护我,我定不离不弃,许你盛世红颜可好?她是世家暗中培养的希望,一旨圣婚,却被诊出身孕,灵力尽失,被人暗下毒盅,万里追杀,名声尽毁,世家不容,无力自保,险先丧命!“今日欺我者,待到他日,我必百倍千倍万倍还之!”灰飞烟灭前,她狰狞至极以命契誓!血红满天!他本是上古遗留的神祗,龙族歼灭,他带着精心护养的龙筋来到凡间,借由禁术将它孕养到了她的腹中……本该毫无牵连,龙子竟让两个冷情淡薄的人相依相伴……
  • 雪域放歌

    雪域放歌

    《雪域放歌》是黑龙江省第三批援藏工作队的重要学习成果和精神收获。这部诗文集感情真挚、内容丰富,充分体现了龙江援藏队员们对西藏的热爱眷恋和好男儿志在四方的豪迈情怀。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蜀山大掌教

    蜀山大掌教

    他身居四派,能左右逢缘;他有点癫狂,杀人随心,喜怒亦无常……只因他错救一人被一朝洗白,从此天堂变地狱;无法挽回的巨大损失却让他拥有了修习罕见道法的机会,更让他获得了一朵奇异的紫色莲花,忽然地狱变天堂。彪悍的游戏人生亦从此开始……这是一个瑰丽奇幻的虚拟蜀山世界,道德与法律在此失控,玩家互相挑战着人性下限!且看紫阳一路披荆斩棘,凭借手中长剑荡尽万般困难,成就蜀山大掌教!千莲动,神魔惊,仗剑蜀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