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97600000002

第2章 孔子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大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先祖本来是宋国的贵族,后来因为得罪了宋国的宰相而被杀,他的曾祖孔防叔被迫逃到了鲁国,家道也因此衰落下去。到了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时,因为立了战功,才被封为贵族最低的一等——武士,做了小县城陬邑的县长。

叔梁纥的妻子一连给他生了9个女儿,他的小妾好不容易生了个儿子,但却是个跛子。叔梁纥希望有个像样的儿子来继承自己,于是晚年又娶不满20岁的颜征在为妻,生下了孔子。据传,生孔子时,叔梁纥和颜征在曾去尼山(今山东曲阜城东南)祈祷山神,所以孔子名丘,字仲尼。大约在孔子3岁时,年老的叔梁纥就去世了,葬在防山,当时颜征在还很年轻,按照礼制不能去送葬,所以她就不知道丈夫的墓地在哪里。丈夫去世后,颜征在带着幼子离开原来居住的陬邑昌平乡,迁到了鲁国国都曲阜西南角的阙里,过着孤儿寡母的贫困生活。

在艰难的生活中,颜征在把希望寄托到了对儿子的培养上。她利用多种方式加强对孔子的启蒙教育,要他学习礼仪技能、文献知识,以便将来重返贵族行列。另外,曲阜是鲁国都城,比较完整地保存着周代的礼制,这里传统的文化氛围,也对幼小的孔子起了极大的熏陶作用。孔子自小就经常摆上自制的祭祀时用的祭器,练习磕头等礼仪。随着年龄的增长,孔子15岁时就立下了“志于学”的决心,他勤学好问,博览群籍,孜孜不倦。孔子学无常师,他曾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到了十六七岁,孔子已经成为一个熟知礼仪、很有文化修养的少年了,在当地小有名气。当时鲁国大夫孟子赦就十分欣赏孔子,他病危时曾告诫儿子孟懿子说:“孔子年纪轻轻就这么博学多礼,将来一定是个大人物。我快要死了,你一定要拜他为师!”后来孟懿子果然拜孔子为师,学习礼仪制度。

不久,孔子的母亲去世了。按照礼仪,子女应将父母亲的灵柩合葬在一起,但孔子不知道父亲的墓地在什么地方,就将母亲的灵柩暂时停放在曲阜城东,打听到父亲的墓地后,才遵照礼法恭恭敬敬地把父母合葬起来。

孔子学艺

孔子的学习态度十分认真,凡是遇到自己不理解的问题一定向人请教,直到弄明白为止。孔子学习不仅仅要学会,还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他曾跟随鲁国的乐师师襄学琴。一支曲子学了十几天,师襄很满意地说:“嗯,弹得不错,可以学习新曲子了。”

但孔子却并不满意,说:“调子我算是掌握了,但手法运用得还不娴熟。”过了几天,孔子已经弹得婉转流畅了,但他仍不满意,对师襄说:“这支曲子的韵味我还没领会,让我再练习几天吧!”又过了几天,师襄说:“现在你弹奏得比较好了,可见你已经领会曲子的韵味了,咱们练习新曲子吧!”可孔子却说:“我还没有体会出作曲者是怎样的心情来创造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呢?”接着又继续练习弹奏。

直到有一天,孔子跑到师襄面前,兴奋地说:“我已经能从曲子中感受到作曲人的形象了:他站在高高的地方,四面八方的国家都臣服于他。除了周文王,这个人还会是谁呢?”师襄听了十分佩服,站起来行礼说:“哎呀,您真聪明!我的老师传授这支曲子时,告诉我曲名叫《文王操》!”由此可以看出,孔子非常善于学习!

孔子任相

孔子小时候家里很穷,地位也很低。长大之后,他先在鲁国贵族季孙氏家里当管理仓库的官吏,掌管钱粮分毫不差;后来又做过管理牛羊的小官,在他的精心照料下,牲畜日渐增多。这些都是贵族不愿做的“鄙事”,但孔子却把牛羊管理得肥壮,账目算得一清二楚,充分显示了自己的管理才能。此后鲁国多次发生内乱,孔子因此一直未被重用,只是断断续续地做了些不大不小的官。鲁国的政局稍稍稳定之后,51岁的孔子被国君任命为中都县县长。在任期间,他推行礼制教化民众,短短一年时间内,社会风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孔子因为政绩突出,先后被提拔为司空和司寇,55岁时,国君让他代理宰相。

孔子听到这个喜讯后满脸喜色,他的几个学生对他说:“人们常说君子在大祸临头时面无惧色,福运降临时也不会面露喜色,您为什么一听到被任命为代理宰相就这样喜形于色呢?”孔子说:“不是还有‘自得其乐’这句话吗?”

上任以后,孔子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推行礼制教化,他把扰乱国家统治秩序的贵族给处决了,在百姓之中树立了自己的威信。为了加强王权,他开始削弱三桓的势力,使鲁国渐渐的强盛起来。

齐国君臣看到这种形势,感到处境很危险,因为齐、鲁两国是邻邦,鲁国强大兴盛起来,肯定会威胁齐国的安全,于是他们想出了一条计策:从国内挑选了80名能歌善舞的美女,让她们身穿华丽优雅的衣服;又挑了120匹骏马,配上耀眼的锦绣绸缎,一起送给鲁国国君,目的是使他们迷恋声色,怠于政事,进而疏远孔子。

鲁定公和贵族大臣果然十分高兴地接受了这些礼物,天天歌舞升平,吃喝玩乐,国事朝政都抛到了九霄云外。孔子想劝谏国君,但国君躲在宫里不肯见他。孔子心知振兴鲁国是没什么希望了,便带着弟子失望地离开了鲁国,开始周游列国,走上了求知问道的征途。

孔子周游列国

孔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接见了孔子,并给他在鲁国一样的待遇,借此炫耀其“尊贤”。孔子十分高兴,踌躇满志地想在卫国实现他“仁政德治”的主张和理想。但平庸的卫灵公对孔子的政治主张丝毫不感兴趣,他给孔子优厚的待遇只是想借孔子这块招牌,炫耀他“招贤纳才”的好名声罢了,其实孔子并未受到重用。孔子在卫国住了几个月,从没参与过卫国的政事。这时有人在卫灵公面前说孔子的坏话,诬陷孔子是鲁国的奸细。于是卫灵公派人监视孔子的行动,孔子担心早晚要遇到麻烦,便急急忙忙地离开了卫国。

此后孔子又去了宋国、郑国、陈国、蔡国等诸侯国,希望得到国君的任用,以便推行他的政治主张,结果却是四处碰壁,还差点丢了性命,但孔子非常乐观。

孔子到了蔡国的第三年,吴国攻打陈国,楚国派兵援救陈国。楚昭王听说孔子住在卫国和蔡国之间,就派人去请孔子。孔子十分乐意,打算去楚国大干一番。

陈、蔡两国的贵族得知消息,怕孔子到了楚国,对他们不利,就派兵去抓孔子师徒,孔子一行为了避祸走进一片旷野,无安身之地。孔子他们被困住了,无法逃脱,随身带的粮食也吃光了。弟子们全都饿得无精打采,但孔子却照样不停地给他们讲学。

子路满脸怒气地对孔子说:“难道君子也会有困窘的时候吗?”孔子和颜悦色地开导他:“君子和小人都会遭遇困窘,但君子在穷困时仍坚持自己的信念,而小人面对穷困就会无所作为了。”

孔子看到子贡也是一肚子不满意,便问他说:“子贡啊,你认为我是个博学强识的人吗?”子贡说:“当然是了,这还有什么可怀疑的吗?”孔子笑笑说:“你这就说错了。我只不过能始终如一地坚持学习,并且找出其中的错误,然后改正。”

孔子知道弟子们对目前的处境都心怀怨气,便想趁着这个机会教导他们应该如何坚守节操。

孔子先叫过来子路,问道:“你是不是认为我们的学说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要不然我们为什么会落到如此地步呢?”子路毫不隐讳地说:“我认为我们不够仁德,所以别人才不信任我们,不重用我们;我们的智谋也很低,以至于被围困在这个地方。”

孔子反问他:“真是这样的道理吗?子路,假如有仁德的人就会受人信任,那么伯夷、叔齐为什么还会被饿死呢?假如有智谋的人就能够畅通无阻,那么聪明的比干又怎么会被剖心呢?”

子路一时不知如何回答。

孔子又问子贡:“你是不是认为我们学说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子贡想了一想说:“先生您的学说博大精深,但正是因为它太精深了,反而使各国都不采纳您的学说,您为什么不降低一点要求使国君都乐于采纳它呢?”

孔子说:“子贡啊,好的工匠虽然手艺高超,但他制造出来的器具却未必能使人人都满意;好的书并不是人人都喜欢读,君子能够不断完善自己的学说,用法度规范国家,用道德统治百姓,但却不能保证一定会被君王所采纳。现在你不想着如何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完善我们的学说,而是一门心思去迎合当权者的需要,这种志向太不远大了。”

孔子又把这个问题向颜回说了一遍。颜回慷慨激昂地对孔子说:“先生,您的学说伟大极了,因此普通人理解不了,但不被理解、不被采纳又算得了什么?正因为如此,才显示出您作为君子不迎合世俗的高尚情操。我们应该继续坚持不懈地推行它,总有一天贤明的君主会运用它治理国家,实现我们的主张。”

孔子很受感动地说:“有道理。如果你是个统治者,我愿意在你的手下为你服务!”

后来孔子派子贡面见楚王求救。楚王派兵去接孔子,孔子师徒才摆脱了困境。

孔子又先后到了楚国、卫国,直到68岁才回到鲁国,结束了14年的游历生活。虽然游访各国,备尝艰辛,一事无成,但孔子仍壮心不已。

孔子编修六经

孔子的学说强调推行“仁政”,以仁治国,因此在考订古代“仁人”的文献上下了很大的功夫。他搜集散失在民间的《夏书》、《商书》、《周书》等篇章,这些都是我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求古代事迹的典籍,把它们汇集成编,这就是后人看到的《尚书》,它包含了商周时期大量的历史文献。

孔子对古代流传下来的诗进行整理。他收集了很多诗的抄本,把较好的305篇保留下来,编成书。其中包括了从歌颂商朝始祖契到记录周厉王礼崩的各个时期的诗篇。孔子按照乐曲的音调,调整编排为《国风》、《大雅》、《小雅》、《颂》4个部分。这就是今天我们所见到的《诗经》。

孔子晚年喜研究《周易》,写了很多解释《周易》的文章。孔子在71岁这一年,根据鲁国的历史,按照时间先后顺序,编写了一部《春秋》,提纲挈领地记录了从鲁隐公到鲁哀公200多年的天下大事。在编写过程中,孔子把自己的主张渗透到字里行间,形成了一种写作风格,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

孔子整理编订的《诗》、《书》、《礼》、《乐》、《易》、《春秋》,被称为“六经”。它不仅是我国儒家最基本的经典作品,而且也是世界上富有学术价值的古代文化瑰宝,它的整理和保存对研究中国古代的思想、政治、社会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同类推荐
  • 最具影响力的政坛伟人(上)

    最具影响力的政坛伟人(上)

    在我们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光芒万丈的人间精英,他们用巨擘的手、挥毫的笔、超人的智慧、卓越的才能书写着世界,改变着历史,描绘着未来,不断创造着人类历史的崭新篇章,不断推动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他们是人间的英杰,不朽的灵魂,是我们人类的骄傲和自豪,我们不能忘记他们在那历史巅峰发出的宏音,应该让他们永垂青史,英名长存,永远记念他们的丰功伟绩,永远作为我们的楷模,以使我们未来的时代拥有更多的出类拔萃者。
  •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5)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古代火箭

    古代火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王忠强编著的《古代火箭》为丛书之一,生动介绍了火药的发明与应用、中国古代火箭之路、火箭类型的发展、中国火箭的世界之路等内容。 《古代火箭》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那些远去的坚实身影:民国著名文人性情档案

    那些远去的坚实身影:民国著名文人性情档案

    《那些远去的坚实身影:民国著名文人性情档案》主要内容包括: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周作人:心里住着两个“鬼”的淡漠旅人;张恨水:惹得读者为作品人物“请命”的书生;刘半农:“如君之人已不可再得”;许地山:“他似乎永远不会说‘不’”等。
  • 胡适传

    胡适传

    胡适,一个相当复杂而又影响颇大的历史人物,他是新文化的战士,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代表。他的思想历久而弥新,他的影响在海峡两岸十分深远。本书以史家之思、作家之笔为胡适立传,使读者对胡适的一生有深入的了解,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史传之有褒贬评赞,自古而然,也是史学工作者的职责。评论的关键,在于“出以公心,实事求是”八个字。须以传主行实为脉络肌肤,做到理由事生,浑然一体,不谀不诬,公允精当。笔者有志于此,对胡适一生的思想业绩,褒其所当褒,贬其所当贬,惟求按实而论,析理居正,作客观公允的评价……
热门推荐
  • 算命先生的预言

    算命先生的预言

    在那场事故中,她的脸上添了一道又长又扭曲的伤疤,她只得将脸终日的包起来那日,她带着面纱出门,遇到一个算命先生,“姑娘,算一卦吧。”她认出这就是当年说她幸福难求的那个算命先生,她摘下面纱,“不用算了,我的命运已经注定了。”算命先生惊呆了片刻,摇头道,“命,都是命啊。”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成女配宋氏

    重生成女配宋氏

    宋琴默的一缕幽魂因怨气被束缚了整整三百年,经历了朝代更替,当最后一丝怨气消失之时,宋琴默本以为自己可以喝上那碗孟婆汤重过新生,却未曾想一睁眼竟然重生了!重生了的宋琴默并不想在过前世那般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只围着一个男人打转的日子了,却始终躲不过命运的安排,当她下定决心为了自己前世那两个夭折的女儿奋起之时,却发现这一世的李氏与前世的李氏不是一人,竟是来自三百年后的穿越女!
  • 西部埋伏:秦始皇陵重大考古发现之谜

    西部埋伏:秦始皇陵重大考古发现之谜

    本书真实地再现了这支庞大的地下军团被发现、发掘、珍藏、展览的全过程,位于中国西部骊山脚下的八千兵马俑破土而出,并以兵马俑军阵和陵园内外陆续出土的铜车马、百戏俑、石铠甲、文官俑、青铜仙鹤等珍贵文物为线索,一个偶然的机会,全景式展现了大秦帝国的风采。同时对这些国宝出土后发生的盗窃与侦破、人事纠葛与恩怨是非,这一旷世奇观立即震惊寰宇,作了较为翔实的描述。经过考古人员几十年的努力探寻,秦始皇陵园地下殉葬品的神秘面纱被层层剥去。这是秦始皇兵马俑发现以来最为精彩动人的一部纪实力作。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
  • 我的世界我做主

    我的世界我做主

    《魅力英文:我的世界我做主》为英汉对照典藏版。非常适合中学生、大学生及对英语学习充满热情、抱有热望的人们来了解英文欣赏英文。该书收录了百于则经典哲理美文,其内容涉及青春、爱情、理想等方面,从不同的视角阐释了人生的种种道理。在面临挑战、遭受挫折之时,《魅力英文:我的世界我做主》会给您以力量……
  • 拽个美男当相公

    拽个美男当相公

    穿越我愿意,古代不中意。熟人一大堆,美男哪里追?闺蜜兴奋曰: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的美男还少?闺蜜又曰:你看,那个玉树临风……答曰:那是我的徒弟!——你看,那个器宇轩昂……答曰:那是我的皇兄!——你看,那个英俊潇洒……答曰:那是我的仇人!——好吧好吧,你再看,那个美如冠玉……不行!那个不许看,他是我的!答曰:……总结:喂喂,神仙老头儿,你是不是给我拿错剧本了?我的美男在哪里?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腹黑宝宝的俏俏妻

    腹黑宝宝的俏俏妻

    走在马路上捡到手机钱包不稀奇,叶贝贝做梦也没想到,她这个连男朋友都没有的人竟然捡了个儿子……原本不想要的,可看着那小子可怜兮兮的抱着她的腿喊“妈咪”,她还是凌乱了。只是,当她全然接受自己有这么大个“儿子”的时候,为什么儿子却不见了?“你是谁?”叶贝贝看着忽然冒出来的俊美的不像话的男子时,第一反应就是绑匪,“你把我儿子弄哪里去了?绑架贩卖儿童是犯法的……”男子薄唇微勾:“你确定那是你儿子?”“他喊我‘妈咪’,当然是我儿子啦……我不管,你赔我的儿子……”“好吧。”男子笑的意味深长,“立马赔你一个儿子……”然后将她压到,吃干摸净……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人类未解之谜

    人类未解之谜

    人类总是充满好奇心,富有求知欲望,不仅对历史积淀的文化知识和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具有浓厚的兴趣,而且对世界上许许多多的未解之谜都充满了好奇心。这是人类的心理特征,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种基本动因。从地球到宇宙,从自然到历史从科学到艺术,在这许许多多的领域中,无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