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90000000007

第7章 “三步走”战略(1)

共和国经济改革的实践,多因急躁冒进吃大亏,但因循守旧也会在日新月异的国际潮流面前错失良机。邓小平敏锐洞察21世纪世界大势,提出温饱、小康、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三步走”的伟大构想。

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三步发展战略目标,自从邓小平提出、党的十三大确定后,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七届人大四次会议宣布,从1981年至1990年,我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1.36倍,平均每年增长9.3%,大大高于世界经济的平均发展速度。这10年,是我国经济发展生机最旺盛、国力增长最快、人民得实惠最多的时期。我们的第一步战略目标已经顺利实现,并且为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巨大成功的取得,原因是多方面的。制定一个符合实际的正确的发展战略,无疑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最初考虑这个问题,是邓小平与一位外国客人的谈话引起的。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与前来我国访问的日本首相大平正芳举行会谈。在会谈中,大平首相向邓小平提出了一个问题:“中国根据自己独自的立场提出了宏伟的现代化规划,要把中国建成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将来会是什么样的情况?整个现代化的蓝图是如何构思的?”大平所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与他自己的经历有关。196c年池田内阁成立时,大平担任军官长官,当时他提出了日本未来10年的收入倍增计划。到1970年,这个计划实现了。大平对日本现代化发展的战略的制订起过重要的作用。

大平的这个问题,使邓小平陷入了沉思。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决定一心一意搞现代化建设,但实际上达到什么程度,步子怎么走,心中还没有数。大平的提问启发了邓小平具体思考这个问题。他“想了一分钟”,随后提出了一个着名的、影响中国今后几十年命运的设想。

他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即使到本世纪末,我们的四个现代化已经到达了某种目标,我们的国民平均收入也还是很低的。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比如国民平均收入达到一千美金,我们也还得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行。就算是达到那样的水平,同西方来比,也还是落后的。我只能说,中国也还是一个“小康”的状态。

这样一个重大设想的提出,看起来似乎是在一种偶然的情况下、只经过短暂的思考,其实决不是出于邓小平个人一时的灵感,而是有重要的认识背景,经过全党一个较长的认识过程。正如邓小平自己后来所说的“这个回答当然不准确,但也不是随意说的。”

我国现代化任务是1964年12月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由毛泽东建议、周恩来第一次提出的。提出这个任务具有重大意义。但是,由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决策和十年动乱的影响,我们不可能集中精力搞现代化建设。同时,在“左”的思想指导下,在经济建设上又表现出急躁冒进的倾向,提出过一些过高的、不切实际的目标和口号。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粉碎“四人帮”以后华国锋主持中央工作的两年。1978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恢复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现了党的工作重点的转移。党中央在考虑现代化建设的问题时,吸取历史的教训,首先明确这样一个思想:认真研究国情,“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陈云同志当时讲了一段很透彻的话:“我们搞四个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国,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讲实事求是,总是要把事实搞清楚。这个问题不搞清楚,什么事情也搞不好。”他强调这是我们设计“建设蓝图的出发点。”那时,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了一系列会议,邓小平和许多领导同志发表了重要意见,深刻指出我国国家大、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差,因此发展目标不可能订得过高,实现现代化的时间也不可能太短。在这个认识的基础上,党中央提出经济调整的任务,也为不久开始制定的“六五”计划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定下了基调。邓小平提出小康水平的目标,也是建立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的。从它的几个特点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实事求是,是小康目标的最大特点。邓小平一再强调,这个目标并不高,只要达到第三世界比较富裕一点国家的水平,与发达国家比起来还是落后。他把80年代初到本世纪末20年的发展目标规定为翻两番,而不是翻三番或翻四番。这与过去曾经发生过的那种看似鼓舞人心、实际上是天方夜谭式幻想的目标比起来,似乎是低调的,但却是符合我国实际的。这一目标规定20年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7.2%,从前10年发展情况看,年均增长超过了9%,这充分证明小康目标是切合中国实际的。

小康目标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较长时期内定量化、明确、具体的发展战略目标。这是它的另一个重要特点。邓小平在提出这个具体目标时采用了世界上许多国家通用的、用人均收人换算成美元的方法。这种方法我国过去从未采用过,可能当时他考虑谈话对象是外国人,这样说便于对方理解。但更主要的,这反映了邓小平是在同世界经济发展的比较中来考虑我国发展战略的。这样表述不但使目标明确、具体,而且也使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一目了然。

使用这种方法涉及许多统计数字和外汇比率的换算。邓小平能够这样准确表述,说明他对这些问题有很深入的了解。这也反映出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在认真研究国情的同时,也注意研究和了解世界经济发展动向,并且对我国与发达国家经济上的差距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

从人民生活状况的改善这个角度来描述发展战略目标,是小康目标的第三个重要特点。后来邓小平在表述三步发展战略目标时,提出的“温饱型”,“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也体现了这一点。过去我们在经济建设上有失误,对改善人民生活注意不够。以致于多年来人民生活没有多大改善,对人民“欠账太多”。因此,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十分重视这个问题,采取了许多措施,强调要“还帐”,要体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邓小平在考虑发展战略问题时,也是基于这种认识的。从这个角度、用“温饱型”“小康型”这样的语言来描述现代化目标,能使人们更生动、直观地认识这个目标。现在,二十年“翻两番”,人民生活由“温饱型”达到“小康型”,这些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人们从自己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的切身体验上,清清楚楚地看到这一目标逐步实现的过程,从而坚定了实现现代化的信心和决心。没有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没有对国情和世界经济状况的深入研究和了解,没有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领导集体对这些问题的深思熟虑,邓小平是不可能提出这一设想的。同时,邓小平作为一位战略家特有的思想风格和思维特点使他善于站在战略的高度,把握历史发展的契机,从新的角度,富有想象力和创见性地构思,设想未来,无疑也是他能够抓住偶然机会提出这一设想的重要原因。

邓小平提出的小康目标,经过党中央领导集体和理论界的研究论证,被认定为是一个科学的设想。1981年11月这一设想第一次写入五届人大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把它确定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到本世纪末的奋斗目标。

小康目标提出以后,邓小平进一步构思中国21世纪的发展战略,逐步形成三步发展战略目标的完整设想。

为什么要进一步提出下世纪的发展战略?这与党中央对我国实现现代化时间的认识上的变化有关。有一个时期,我们把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规定在本世纪末,提出在“本世纪内实现四个现代化”。三中全会以后,党中央对我国实现现代化的艰巨性和长期性有了深刻的认识,认为在本世纪内还不能够完成这个任务,实现现代化的时间必须拉长,要分几个阶段。1979年3月,陈云指出:“一方面我们很穷,另一方面要经过20年,即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这是个矛盾。”1979年9月,叶剑英同志在庆祝建国30周年讲话中指出:“在我国实现现代化,必然要有一个由初级到高级的过程。”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问题的决议》中进一步指出:要“分步骤分阶段地实现现代化目标”。在这段时间中,尽管仍然使用“本世纪末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提法,但其含义已逐渐有所变化,不再从完成的意义而是从阶段的意义上来使用。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确定了本世纪末翻两番的具体目标以后,就不再使用这种提法了。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政治报告中明确提出,中国只有到了下个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基本上实现现代化。”

邓小平很早就认识到这个问题。他在1979年12月第一次提出小康目标的那段话中,就明显地包含着这样一个意思:本世纪末实现的小康目标,只是现代化的初步目标,是“最低的目标”。1980年12月他在《贯彻调整方针,保证安定团结》这篇讲话中提出,达到小康水平以后,还要“继续前进,逐步达到更高程度的现代化”。

但是,具体地提出更高目标的条件当时显然还不具备。小康目标刚刚提出不久,其正确性有待实践的检验。而只有通过实践证明小康目标规定的发展速度是正确的,才有可能正确地预见和提出下世纪的发展战略目标。

那么,小康目标实践的情况怎样呢?

80年代前期,全面拨乱反正和经济调整取得成功,农村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那些年,每到金秋季节,从国家统计局里传来的消息总是那样激动人心。按照“六五”计划规定,1981年到1985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率为4%到5%。但实际情况是,1982年工农业总产值增长8.7%,1983年增长10.2%,1984.年增长14.2%,在这一年里,我国粮食产量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1983的早春,邓小平到江南视察,亲眼看到了统计数字所不能反映的、比江南春色更加赏心悦目的景象。在回京的列车上,有人问他此行的感想,向来言语不多的邓小平只说了一句话:“到处是喜气洋洋。”所有这些,都坚定了邓小平对实现翻两番的信心。1983年12月,邓小平在会见杨振宁时,充满信心地说:根据这几年的经验,本世纪末翻两番的奋斗目标是有希望实现的。1984年9月20日,会见美籍华人学者吴健雄、袁家骝时,他更加肯定地说,实现小康目标,是有把握的。

1984年是邓小平思维十分活跃的一年。年初,他视察了深圳等三个经济特区,回京以后提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思想。随着中英关于香港达成正式协议,他完善了“一国两制”的思想。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在他的思想指导下,我国出现了全面改革和全面开放的局面。他是在这一年里,邓小平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方针政策,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一幅更为完整的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蓝图在他的头脑中形成。

1984年4月18日,邓小平会见英国前外交大臣杰·弗里豪时提出:同我们的大目标相比,这几年的发展仅仅是开始。达到小康水平以后,我们还要在下世纪30年到50年内,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在后来多次的谈话和讲话中,他反复提到这个设想。到1987年十三大召开以前,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字表明,“七五”计划的主要指标能够提前完成,这说明第一个翻一番的战略目标可以提前实现。我国经济的发展远景更加清晰了。1987年4月16日,邓小平在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指出,达到人均1000美元的小康水平以后,“再过50年,翻两番,达到人均4000美元的水平。……中国是一个中等发达国家了。那时,15亿人口,就是说国民生产总值是6万亿美元,这是以1980年美元与人民巾的比价计算的,这个数字肯定是居世界前列的。”在这段话里,邓小平已经把下世纪的战略目标表述得十分具体和明确了。

直到这时,邓小平还没有把整个发展战略慨括为三步目标,而一直是说两步目标。即第一步在本世纪末实现小康水平,第二步到下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就在这次谈话后不久的4月30日,邓小平在会见西班牙副首相格拉时,第一次提出了三步发展战略目标的设想。他是这样表述的:“从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到现在将近九年时间,算是第一步。第一步原定的目标,是在80年代翻一番,以1980年为基数,当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只有250美元,翻一番,达到500美元。第二步是到本世纪末,再翻一翻。人均达到1000美元。实现这个目标意味着我们进入小康社会,把贫困的中国变成小康的中国。那时国民生产总值超过1万亿美元。虽然人均数还很低,但是国家的力量有很大增加。我们制定的目标更重要的还是第三步。第三步是在下世纪用30到50年再翻两翻。目标大体上是人均达到4000美元。”

这段话完整地表述了从本世纪80年代到下世纪中叶共70年时间我国现代化三步发展战略的设想,标志着邓小平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战略思想的成熟。党的十三大报告正是根据邓小平这段话的内容,正式提出这一战略任务的。

三步发展战略目标的确定,解决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个关键问题,这是邓小平作出的重大贡献。

治理整顿

1988年起的抢购风潮,表明国人与国家承受急剧改革的能力仍不足,全国人心浮动,群情激奋,中共中央决定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为以后经济腾飞准备更好条件。

1988年9月至1991年底的三年治理整顿,是我国改革开放历史上的一个特殊阶段。从表面上看,治理整顿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延缓下来,经济建设的速度与此前五年的快速发展相比也形成了明显的反差。但实际上,这三年的治理整顿是我国的改革走向成熟和深入的转折点,是后来几年经济建设跃上新台阶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垫步和过渡。从治理整顿的历史背景、决策过程、措施实施和最后的成效中,我们可以认识到这一特殊阶段在整个改革开放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治理整顿、深化改革”方针的制定和初步实施

中共中央关于治理整顿、深化改革的决策,相对1984年以来的经济工作方针、特别是相对价格改革闯关来说,是一个比较重大的转折。因此,这个决策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渐进的过程。

同类推荐
  • 吴越争锋

    吴越争锋

    公元前497年,越国老王允常驾薨,勾践登基。次年阖闾南征伐越,范蠡用“敢死队”以少胜多,打败吴军。阖闾在败退路上死于脚伤,遂其长孙夫差登基。夫差为报国仇,于三年后重燃战火。伍子胥和孙武用五行八卦阵法杀死越国大将,将越王君臣逼上会稽山。然而在不知情的情形下,伍子胥的次子伍辛被自己的胞兄杀死……
  • 新潮涌动(1910-1919)

    新潮涌动(1910-1919)

    本书以全新史料,记述了晚清时期的中国历史进程。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外交、法律、宗教、民俗等方面。
  • 武乡的红色驻地

    武乡的红色驻地

    武乡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在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一二九师、抗日军政大学等重要机关长期驻扎于此,留下了众多革命历史文物和珍贵的革命旧址。《武乡的红色驻地》主要对全县的革命旧址进行调查和搜集整理,并对团以上机构驻扎过的旧址加以介绍,反映了武乡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历史作用,对进一步研究八路军文化,打造红色文化品牌,推动老区科学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

    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

    历史收藏家的伯父,保守着一个古老的秘密,没有子嗣的原因,希望其侄子能够继承这个古老的秘密。但是侄子没有任何兴趣。他只对开发武器感兴趣。更多的新式武器。赚取更多的钞票。这是他唯一的乐趣。但是,在这个古老秘密传承的过程中,意外出现了。侄子穿越了。来到了战国末期。嘿嘿,既来之则安之,自己是武器专家,对付冷兵器还不是手到擒来吗?你有骑兵,我有机关枪,你冲,我就埋地雷,拉铁丝网,你跑,我可是专家。地上有坦克装甲车,天上有飞机。投降吧。机械化的武器用在古代战场上还等什么
  • 无良皇帝

    无良皇帝

    为自己的新书广告一下《横眉》,为一部都市类型小说。有如下几种方式能找到,在本浏览页把尾数替换为85220。或点击作者博客,可以找到。或在搜索栏中搜索。或在首页白金作者推荐栏中,可以找到。手头上有闲票的哥们,不要吝啬,帮忙投上票,不胜感激。
热门推荐
  • 倾城女侍卫:宫变Ⅰ

    倾城女侍卫:宫变Ⅰ

    “人生如茶几,我们只是杯具。”一朝穿越,她,女扮男装,出入宫廷,成了殿下身边首席侍卫,却始终改变不了她悲惨命运的齿轮。他,倾国倾城,纵使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与坐拥不断的美女,却始终得不到她的真心。他,明明那么深爱,却一再而再的将她遗弃。他,如此高傲,为她身陷牢笼也在所不辞。
  • 妃常不乖:天价庶女

    妃常不乖:天价庶女

    侯府双女,虽不是一母所生,却生的同样样貌。嫡女卫子纤,侯府千金小姐,爹爹的掌上明珠,全家人的心头肉,却机缘巧合,结实三皇子,当花轿到来的前一夜,庶女卫子楚,冒名顶替,上了三皇子的床。事情已成,无法弥补,姐妹二人,同日嫁进三皇子府。三年姐妹,三皇子府里和睦相处,却在某一日,妹妹站在她面前,偷了她的儿子,偷龙转凤,更是陷害她,害死卫子楚的子嗣。三皇子一怒,三年夫妻,变成最冷漠的陌路人,更是任由妹妹挖她的眼,毁她的容,剥她的心,只为了给未满月的孩子祈福。临死前一刻,卫子纤痛不欲生,发誓一定要报复这两人。
  • 毒王黑宠:鬼域九王妃

    毒王黑宠:鬼域九王妃

    (一对一爽文,男主高冷专情,女主搞逗腹黑)错许良人惨遭羞辱剥皮而死,鬼域百年翻手为毒负手为医,前世仇今世了。嫡姐美貌世无双,送你青楼魅众生,嫡妹高洁世无双,送你荒漠和亲澡都洗不了!复仇之路快狠爽!可是谁能告诉她躺在她家门口毒气缭绕却依然后蹦乱跳的男人是谁?某男:“咳咳,本王身中剧毒。”某女:“可你面色红润有光泽。”某男“你会医懂毒要救本王。”某女“我只会让人半死不活,半身不遂,求生不得,你要哪种?”某男瞪眼,“你这狠心的女人还是不是人?”某女弯腰浅笑,“老娘是地狱爬出的恶鬼,不是人!”群号:428408334,书中任意人物敲门。
  • 总统书架:美国总统推荐的读书计划

    总统书架:美国总统推荐的读书计划

    美国历届总统最为推崇的案头藏书。你可以没看过这些书,但一定要警惕看过这些书的人美国五届总统共同推荐的励志奇书除《圣经》之外,对奥巴马影响最大的人生智慧。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大周行医记事

    大周行医记事

    穿越到苏府还能继续学医真是意外之喜,原以为能悬壶济世平平淡淡一生,没想到却被卷入莫名其妙的纷争中,宫斗宅斗各种斗。苏府多宅斗,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大周多宫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且看医女悠然自得畅行大周。
  • 笔走大中国:一个人的国家地理

    笔走大中国:一个人的国家地理

    《笔走大中国:一个人的国家地理》这部长达四十万字的旅行散文集里,陈大刚写下了他几十年的“走”和走,前者是精神的,后者是肉体的。他的确走了很多地方,或是因公,或是刻意去旅游,时而青藏高原、时而丝绸古道、时而北国的雪、时而南疆的风,时而天高云谈、时而碧海杨波……,他记下了他的所见所闻,但更多的是放飞了自己的所思所虑——就这样,用了五年的时间,他终于完成了《笔走大中国:一个人的国家地理》这样一部值得一读的旅行散文集。
  • 警察情怀

    警察情怀

    再看《长街风景》。“阳光,刀子一样刺眼”,这个比喻很有意思,写得很有感觉。这是因为,我们平日里看到太阳的时候,都有过这样的感觉。接下来作者写长街,写长街的所见与所闻。快乐的,喧闹的,开店的,闲逛的,耍猴的,很有商业的气息。在我感觉作者将要把一首诗歌写俗的时候,却看到这样的语言:“没有掌声/只有越敲越响的耍猴锣声/笼罩长街尽头/忧郁凝重狐疑的心情/化作长街沉重的叹息”。原来,前面的所有表述,都是为了这个升华做的铺垫。作者这样的写作,无疑是成功的。这一首诗歌,写出了一种深度,同样,作者也表达出一种内在的、深入的、探索性的诗意。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天痕剑纵

    天痕剑纵

    “我想体验时间极痛,极苦,即使下地狱也不惜”我只懂冷漠,我只爱剑,一生剑相伴,此生剑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