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7700000003

第3章 特稿(3)

大乱一来,玉石俱焚,不仅民不聊生,公卿贵人也没有好果子吃。“内府烧为锦绣灰,天街尽踏公卿骨”,这是韦庄《秦妇吟》中最尖锐的诗句,使得公卿们很没面子,弄得韦庄也以此佳句为讳。朱元璋做了皇上以后,也曾以忆苦思甜的方式,诉说元末战乱给全民带来的苦难。他说,我亲眼见到各个阶层的百姓全家在战乱中流动,“所存眷属众多,遇寒朔风凛凛,密雪霏霏,饮食不节,老幼悲啼,思归故里,不可得而归。不半年,不周岁,男子俱亡者有之,幼儿父母亦丧者有之,如此身家灭者甚多矣”(《大诰》三)。两千年来太多的战乱,太多的苦难,使得人们对生命、对苦难麻木起来。受罪、受苦、不得好死等只要没有摊在自己的身上,都是漠然处之。

严格来说“文革”不能算“动乱”,那是一场有精密部署的政治运动。其目的就是要“触及”人们的“灵魂”。在主持者看来,被整的人,皮肉不受点苦,哪能触动灵魂?

因此,参与运动的中国人充分调动了聪明才智,用了许许多多人们想象不到的手段折磨他们心目中的“坏人”,甚至为了满足折磨人的心理需求,随意制造出一些“坏人”。此文中叙述刘少奇、彭德怀、吴晗、罗瑞卿、张志新、林昭等人所遭受的苦难,真是令人发指,感到这是大悖人道的。因为他们好人遭难,分外令人愤愤不平,认为极不人道。我们换位一想,如果他们都是“坏人”,这样对付他们就人道、就正确吗?

长期以来,我们把人道看为一种工具和手段,对战俘实行“人道主义”是为了争取敌人、瓦解敌人。我们看重的是“目的”;工具、手段可以随时调换,原则是“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换句说只要认定了他是“坏人”,怎么对付他也不为过,因为我们总是宣传“坏人”对“好人”的残酷,其言外之意就是我们也可以这样来对待他们。其结果我们都看到了。这样反复来去,把人恶性(或说兽性)都调动出来了,什么残酷的、不仁的手段都能拿得出来,许多都超出了人的底线。我认为评判一种社会行为,不要老听当事人所说的“目的”,因为目的可以编造,应该多看看他们行事的手段。目的往往是抽象的,而手段是实实在在的;未有野蛮的、无耻的手段能够达到文明目的的。当年斯大林审判布哈林,布哈林是经过多次革命考验的老革命家,居然也因为要维护共同得来的“伟大的事业”承认自己是德国间谍,他不想一想,斯大林用那样卑鄙的手段来对付他,还有什么“伟大的事业”?

当前社会中,“四气”泛滥——浮躁之气、猜忌之气、暴戾之气、痞棍之气。有的人归咎于改革,实际上大多是“斗争时代”

的产物。阴谋诡计、刀光剑影、鸡争鹅斗,不仅分裂着社会,也在毒化人们的灵魂。

经过三四十年,人们终于认识到“人道”以及其背后的博爱思想对国人的重要。对好人讲人道现在没有分歧了,其实对“坏人”

也要讲人道,而且讲人道应该从“坏人”做起。不仅“坏人”与好人之间没有严格界限,更重要的是不讲人道,戕害的是自己。

那种动不动就把“妓女”、“小偷”弄来游街的,不仅戕害了主持者自己,也毒害了广大的看客。

我们为什么才追求真理?

读了陈四益的《想起胡绳》,其中有一段很有趣。陈先生问胡绳:“当年你们都是反对钳制舆论的先锋。那时你们确信思想不能查禁,真理不能封杀,它必然会赢得群众。所以尽管政权在国民党手中,报刊也大多在他们手中,你们除去思想与自信,两手空空,但无所畏惧。为什么现在政权在共产党手中,报刊也在共产党手中,反而好像缺乏了当年的自信?对那些不乐意听的话,难道不能用说理的方法,而定要用查禁的方法?”胡回答“现在不同了”。

“现在掌权了”。“掌权了,就怕乱”。“当初乱,是乱了国民党”。我们从胡绳先生回答的思路很容易看出,当初的“反对钳制舆论”,打破思想禁忌、去追求真理的目的就在于“乱了国民党”,是为了夺取政权;那么自然反观现在的“反对钳制舆论”的人们,认为其打破思想禁忌的目的也在于“政权”了。其实这是许多国人的思路。我们为什么追求真理?它是价值理性,还是为实现某种目的的工具?

人类追求真理的热情,源于对自然和社会奥秘的好奇。虽然自古以来的经世致用的观念往往对学者有影响,但大多的青年人出于上进求知的热忱,才那样积极去探索。当年“乱了国民党”云云只是一些从事政党组织者们的想法,至于当时的广大青年未必作如此想。就连胡绳本人当年也未必如此,这只是他对“钳制舆论”一种辩解。在上位者是不相信有单纯追求真理的?还是为了打压异己的意见故意把真理追求者说成有政治目的呢?

政治家、革命家为什么都专横?

作者讲完了当年的热情追求真理的青年变成赞成“钳制舆论”的当权者以后,又讲了鲁迅《文艺与政治的歧途》一文。鲁迅说文艺家不安于现状,革命家也不安于现状,政治家维持现状,前两者曾一起改造现状,受到政治家的打压,待革命成功了,革命家变成了政治家,文艺家仍旧不安于现状,因此就会受到以往的革命家、现在的政治家的“排轧”乃至“割头”。好像有点道理。其实这个问题的关键是文艺家与革命家虽然都不安于现状,但两者表现是不同的。文艺家只是写一写,或说一说;而革命家是真刀真枪。只有极权社会的政治家才把两者等同起来。维持现代社会主要方法是“法治”,哪能凭政治家的“喜欢不喜欢”决定文艺家的存留?鲁迅说的革命家、政治家对文艺家的专断不是由于他们有真理、得人心,而是因为他们有权力,或说有暴力工具。人类文明的历史就是不断从丛林走出的历史,如果革命不能把文明程度提高,那么它与以前造反、改朝换代有什么区别呢?

最洋与最土的结合

读胡平《南方大山间的小小苏联——“苏维埃运动”侧影》我觉得第四段两句说得最到位:“最洋的与最土的结合;最富先验性的和最富本能性的结合”。近百年来,革命运动闹得最厉害当属湘赣两省。为什么?原因很多,如贫困、阶级矛盾尖锐、割据势力强,山区与半山区的封闭性等等,其中还有重要的一点,很少有人说,就是游民众多,形成了各式各样造反活动,有形式不同的,但不属于政府管辖的武装集团(比如客家大族多有武装)。江西省是中原(包括安徽)地区遭受天灾人祸以后的流民南下的第一站,从江西有的辗转到福建、广东、湖南、南洋,有的就在当地沉积下来。用专门从事赣南地域研究的黄志繁的话说这是个“贼”、“民”难分的地区(见《“贼”“民”之间——12-18世纪赣南地域社会》)。这个地域的人造反精神、主动进击精神强。台湾学者龚鹏程原籍江西吉安,也就是毛泽东诗词中所说的“十万工农下吉安”的吉安,也是苏维埃活动中心。

他在《侠客行》中写父亲口述中的老家也是充满江湖豪侠之风的地方,当地“杂有许多武犷豪侠之气。因为乡居朴鄙,为了争资源、斗闲气,村子间经常械斗,教打习武之风甚盛”(《侠的精神文化史论》)。湖南东部可视为江西的延展,太平天国之后,特别是曾国藩等解散湘军以后,游民组织遍地,山、堂、香、水林立。底层社会有很强的力量。湖南闹灾时“吃大户”就是极平常的事,不待有“农民运动”。写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白石老人自述》中说到他湖南湘潭老家百姓生活之苦:“逢到灾荒,就没有饭吃,为了活命,只有去吃富户一法。他们去的时候,排着队伍,鱼贯而进,倒也很守秩序,不是乱抢乱撞的。到了富户家里,自己动手开仓取谷,打米煮饭,但也不是把富户的存谷,完全吃光,吃了几顿饱饭,又往别的地方,换个人家去吃。

乡里人称他们为‘吃排饭’。但是,他们这一群去了,另一起又来,川流不息地来来去去,富户存的稻谷,归根结蒂,虽没吃光,也就吃得所剩无几了。”这说的是清朝光绪二十几年的事,离湖南农民运动还有三四十年。农民之所以有这样威力,一是传统,二是乡间有“破靴党”。齐白石说这是“不安分的读书人”实际上就是有点文化的游民(我称之为“游民知识分子”),这些组织性的活动都是他们组织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原稿中也把“踏烂皮鞋的、挟烂伞子的、打闲的、穿绿长褂子的、赌钱打牌四业不居的”游民视为“革命先锋”,他们就是齐白石所说的“破靴党”。

游民希望社会动乱,所谓“乱世英雄起四方”;游民具有主动进击精神,敢于“得出手时就出手”。历来所谓农民起义都得有游民做领导和中坚(如明末的李自成、张献忠,清朝的洪秀全),他们有丰富的社会经验,有临事应急的手段。而农民大多是宗法农民,他们受着宗法、土地和行政的多重束缚,如果没有游民的领导和鼓动,天灾人祸之来,他们只有等死的分,这也是为历史证明的了。从陈胜吴广开始,这二位不就是失去宗法和土地的游民,为人佣耕;他们经过游荡,开阔了眼界才会说出“苟富贵,毋相忘”、“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才会神道设教、才会用各种手段鼓动人们去冒死“举大事”。湖南、江西近百年一直处在动荡之中,就与两省多游民有关,因此说第二次国内革命有“最土”的一面。然而这次革命运动毕竟与以往底层社会的武装反抗不同,它的指导思想(也就是领导人的指导思想,它也未必灌输到每个参与者的头脑里去了)和启动经费却来自遥远的异邦——苏联,而且连名字——苏维埃都是从那里照搬来的。据说(见张国焘《我的回忆》)当地老百姓不懂得“苏维埃”到底是什么意思?有聪明人解释说:“我们这里最早打天下做皇帝是苏兆征,他战死了,苏维埃是他儿子,这是太子继位。”可见不论多洋的东西,到了老百姓那里,他们自有“最土”的解读方式,这种解读扎根于社会现实生活,来自他们所受的文化熏陶。

毕竟是书生

年轻时读钱锺书先生的小说《围城》、《人·兽·鬼》和散文集《写在人生的边上》,就惊叹钱先生如此年轻(写这些作品时他只有二三十岁)就如此洞悉世事人情,令人生畏。说好听点是“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说难听点,不免有些老奸巨滑。后来又读《宋诗选注》论杨万里诗说“读者只看见他潇洒自由,不知道他这样谨严不马虎,好比我们碰见一个老于世故的交际家,只觉得他豪爽好客,不知道他花钱待人都有分寸,一点儿不含糊。”觉得钱老太精了。可是读了《钱锺书邀请钱穆,尴尬与无奈》,我觉得钱先生毕竟还是书生。他懂得的那一套并没有熟练地应用到生活中去。例如请钱穆事明知被利用,还是被拖下水。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中高调表扬了两个死人,厉声痛骂了两个活人。骂的人中钱穆就是一个。五十年前,他的老师吕思勉(从钱穆当年返校讲话中可见他与老师感情之深)劝他回来,他都婉拒。而且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钱穆的侄子钱伟长正当红时,那时钱伟长是民盟副主席、政协常委,而且叔侄两人感情很深,钱伟长的名字都是叔叔钱穆起的,为什么不叫钱伟长写这封信?岂不更合适?另外我想起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胡乔木请钱先生替他改诗,钱先生真的给他改了,而且改得很多,最后还经过李慎之先生的斡旋。

这都显示了钱先生不世故、书生气的一面。我想钱先生是这样的人,这套世故,他都懂,但书生气还是支配了他,使他很难实践。

冯亦代先生

读虞非子的《有一种痛死不瞑目》我也感到一种痛。去年章诒和先生在《南方周末》发《卧底》之前曾给我打电话,说及《悔余日记》和冯亦代先生事。当时我也大吃一惊,因为我与冯先生也有一面之雅,他给我的印象是那么平和淡定。上世纪六十年代,冯先生住西城前纱络胡同三号外文局宿舍时与我的发小好友胡天培是同院邻居,天培常常对我说及冯先生(他称“冯伯伯”)。一九八〇年初,我写了一篇批评郭沫若先生《李白与杜甫》的文章——《关于(李白与杜甫)的一些异议》。天培说“拿给冯伯伯看一看”。我们一同到了三不老胡同的冯家。冯先生戴一顶蓝毛线软帽,面色白皙,在我心目中是位典型的江南文人。后来这篇文章发在他主持的《读书》一九八〇年第三期上,这是我在粉碎“四人帮”后发的第一篇文章,给我记忆极深刻。后来《读书》

杂志又一直赠我,从一九八〇年代直到现在,持续三十余年,也属冯先生间接之赐吧。我对冯先生是很感激的。然而,诒和兄来电谈到冯先生在她家卧底事,声泪俱下,在电话的一端都能感受到痛苦给她带来的冲击。她反复说“一个读书人怎么能够这样干事呢?”我也找不出一句适当的话安慰她,只好说:“何必用他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呢?”说老实话,我对冯先生这样有名的文化人的作为也感到难以理解。此后,天培也给我打过电话。他说,“过去我老疑惑不解的事,现在豁然而解了。一九六〇年代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很奇怪冯伯伯怎么老来打电话呢?现在弄清楚了,是向组织汇报情况。”前纱络胡同三号院只有一个电话,这个电话就安在胡天培住的房间的门口,我也用过这个电话。天培打电话很方便,出门就打,冯先生要打电话还要走段路。那时除了达到一定级别的官员外,私人没有电话,冯先生汇报公事也得用这种缺少保密性的电话。

文人与知识分子

《悦读》一连发了几篇谈类似问题的文章,如王晓渔《在非常年代维护常识底线》,苗振亚《读书人的故事》,林谷的《从抢记王芸生临终回忆说起》都涉及到文人与知识分子解放前后的生活与思想问题。

同类推荐
  • 大变局:经济危机与新技术革命

    大变局:经济危机与新技术革命

    经济学大师约瑟夫·熊彼特曾经说过,“如果一个人不掌握历史事实,不具备适当的历史感或所谓历史经验,他就不可能指望理解任何时代的经济现象。”他还指出,“目前经济分析中所犯的根本性错误,大部分是缺乏历史的经验,而经济学家在其他方面的欠缺倒是次要的。”本书试图通过梳理现有的对经济危机与技术创新的研究成果,刻画出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为应对当前的全球经济危机提供一定的借鉴。全书共8章,对学术研究者、政府官员、企业管理者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中华句典4

    中华句典4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汉语文字奥妙无穷。悠远的历史为我们创造出了鲜活精彩的语言和文字,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一个故事,都牵动着华夏文明的神经。本书共收录名言警句、歇后语、谜语、对联、俗语、谚语等上万条。这些鲜活的语言文字语简意赅,大多经过千锤百炼,代代相传,才流传至今。这些语句,或寓意深长,或幽默风趣,有着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本书以句句的实用性、典型性和广泛性为着眼点进行编排,所选的句句时间跨度相当大,从先秦时期的重要著作,到当代名人的智慧言语均有涉及;所选的名句范围非常广,从诗词曲赋、小说杂记等文学体裁,到俗谚、歇后语、谜语等民间文学都有涉猎。
  • 如何说,青春期男孩才会听 如何听,青春期男孩才会说

    如何说,青春期男孩才会听 如何听,青春期男孩才会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孩子其实就是一场心理战争。如果你觉得你的男孩不服管教,不懂事,不听话,那么你需要掌握孩子控心术。所谓的“孩子控心术”,并不是要使用心理控制让孩子对父母服服帖帖,乖乖就范,更不是什么邪门歪术,而是要与孩子达成积极的有益的沟通所需要的技巧。很多时候,父母只需要了解男孩的心理,改变一下说话的方式或语气,就会发觉:其实,男孩很听话!
  • 技术元素

    技术元素

    技术元素(technium)一词是凯文·凯利(KK)专门创造出来的词语。“技术元素不仅仅包括一些具象的技术(例如汽车、雷达和计算机等),它还包括文化、法律、社会机构和所有的智能创造物。”简而言之,技术元素就是从人的意识中涌现出来的一切。KK把这种科技的延伸面看成一个能产生自我动力的整体。KK把对这些疑惑的理解都写在了“技术元素”博客专栏里,他说:“我会将我不成熟的想法、笔记、内心论争、草稿以及对其他文章的回应上传到这儿,这样我就能知道自己到底在想些什么。”《技术元素》一书便是基于此专栏编撰而成。相比于KK之前的著作,本书将更通俗易懂,文章中涉及到的领域、所举的事例都更贴近当下人们的生活体验。
  • 进退博弈

    进退博弈

    进退之间方显英雄本色,博弈之道尽现历史风云。
热门推荐
  • 中华科技故事

    中华科技故事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灿烂辉煌,成为推动世界文明发展的动力之一。本书力求通俗易懂地向广大读者较为系统地介绍我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和创造。本书以故事为叙述主线,以时间为序,简要勾勒出中华5000年科技发展史的大致轮廓。所选故事均围绕中华科技发展史中的重要人物、重大事件、重要成就展开。
  • 九界修神II

    九界修神II

    傲天的宗旨: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天诛地灭!是龙,你就给我缠着;是虎,你就给我趴着。创始神骗来做老婆。
  • 鲁迅散文全集

    鲁迅散文全集

    鲁迅先生一生创作了两部散文集,《朝花夕拾》和《野草》。这是公认的。从情感和诗性的意义上说,还应该算上《两地书》。这是一册特殊的文本,它记录了鲁迅先生和他的女学生许广平从相敬到相知的心灵历程。
  • 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50个效能定律

    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50个效能定律

    百余年来有层出不穷的企业管理理论。尽管纷繁,最终却只围绕一个问题:效能!“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做最多最好的事情?”本书告诉你最终答案。精心选取世界500强企业员工的50条效能定律,结合理论,详细地介绍运用效能定律的成功亮点,举一反三,不断总结创新,收获。
  • 妖娆丹药师:傻王追妻

    妖娆丹药师:傻王追妻

    堂堂古武世家的中医学天才穿越成为:倚天大陆梅家最无用的嫡出废材七小姐梅吟雪!十系废物!武技废材!家族肆意压榨欺辱,未婚夫公然悔婚!一旨婚配,废物配傻王!认命?笑话!从此后,契灵兽,逆乾坤,覆手翻青天;踏苍穹,炼丹药,傲然立世间!只是为何身边会突然多了一个他,与她一起浴血踏歌,拖刀天下。银脸覆面,白衣翻飞,羽扇轻摇,邪意妖娆,他是谁?(作者非琉璃心,有不喜欢看的亲,可以点右上角的关闭按钮,腾讯这么多的文,总你喜欢的。恶意留言就不需要了,你们直接离开就可以!)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昆虫记:昆虫与蘑菇(第10卷)

    昆虫记:昆虫与蘑菇(第10卷)

    中国唯一全译插图本,跨越两个世纪的传世经典,献给所有敬畏生命、热爱生活的读者,它们捕猎、相爱、生儿育女,它们诈取、被杀、朝生夕死……昆虫的世界从不绝望,它们永远生机勃勃。卷九:圆网蛛的电线报,大自然向我们展示了狼蛛、圆网蛛和蝎子等昆虫为了生存不懈努力的画面,证明人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在同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昆虫吃东西是为了活下去,而我们人类中的一部分人,活着的目的只是为了吃东西。
  • 混混校草暗恋乖乖女

    混混校草暗恋乖乖女

    人人都说欧阳校草冷酷、绝情,对女生不屑一顾,她却道欧阳校草是个大色狼。他竟然把她推倒在学校的主席台上强吻她。并且吻完一次又一次。还被很多同学看到了!怎么办?她恨死他了……欧阳辰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林希儿是普普通通的小女生。他暗恋她,想尽办法接近她。而她却浑然不知,以为他只是想欺负她。两个不同世界的人,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爱之时空封妖师

    爱之时空封妖师

    那一年彼岸花开,她是个纯洁的女神。而这一年狗尾巴花落,她却是调戏正太打劫男色的暴走天师。魔王,妖王,战神统统都别想逃,看本座如何将你们收于囊中。